前言:我們精心挑選了數篇優質國內音樂教育現狀文章,供您閱讀參考。期待這些文章能為您帶來啟發,助您在寫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層樓。
關鍵詞:流行音樂;音樂教育;社會服務
音樂是結合文學、藝術于一體的一種表現形式,是現實生活映射的成果。在不同城市,不同區域的不斷發展中逐漸形成的。各個地方都獨具特色,與當地的時代背景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
一、流行音樂的社會地位
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變化,音樂藝術也緊跟其步調,不斷前進。其中,流行音樂就以其獨有的旋律個性,豐富明了的音樂內容,和貼近生活、易入人心的方式滿足了年輕一代的內心追求。因而,它也成為年輕人最為喜愛,又積極參與的娛樂活動之一。就目前而言,流行音樂的廣傳度,也讓它享有前沿的都市化地位。在流行音樂唱主角的音樂環境氛圍下,音樂教育也備受矚目。那么,地方高校的音樂教育發展又將如何轉變?筆者就當前音樂教育的現狀做簡要概述,對高校音樂教育的發展方向提出相關的幾點建議。
二、流行音樂背景下的高校音樂教育現狀
隨著經濟發展進入新頻段,我國的高等教育體系規模也不斷擴大、完善。音樂教育的發展腳步也不斷前行。不論是教學質量還是學生素質,都有著明顯的提升。但是,相對于一些音樂教育體系更加成熟的西方國家還有很大差距,因此,有必要在某些方面向國外的音樂教育體系學習借鑒相關經驗,找到國外音樂教育體系中的優勢,并結合實際,對我國高校音樂教育進行必要的改革優化。
音樂,對人類的教化作用不容忽視,是人類精神上不可多得的美味盛宴。國內外的音樂教育者在這一點上不約而同,認為音樂教育在對學生的身心發展、人格塑造等綜合因素中都起到了一定程度的積極作用和現實意義。譬如,在課程開設方面,國內外都根據不同形勢,在學生的不同年齡、不同學年時段,妥善的安排了相應的音樂課程,并步步依照其制定的計劃執行和完善。
(二)國內外音樂教育區別
音樂教育被愈發重視。普及音樂教育,讓音樂教育成為各個學習階段的重要教育方式是各國的共同發展趨勢。受國情、人文環境等各方面的影響,我國與外國的音樂教育始終存在一定的差異。在國外的音樂教育中,更多的是注重培養學生的音樂鑒賞能力及內心的審美。在提升學生的藝術修養和情操方面起到一定的影響作用。在音樂學習的過程中,情感表現的呼吁多于音樂技巧的訓練,強調更多的是理解音樂和表達音樂,從而取得一系列的音樂水平提升。在我國某些發達的一線城市,“琴童”就突破十萬并仍然在劇烈增加。從一定程度上來說,我國的音樂教育已走入某些誤區。例如,“琴童”的增長,雖然體現了我國人民開始注重音樂藝術的培養與發展,但也帶有濃烈的功利主義色彩;比如,在一部分父母的思維里,音樂藝術的學習成為了進入名校的一種捷徑。某些培訓機構的教師為了個人利益對學生進行機械的強化訓練等。這都脫離了學習音樂最為本質的意義。其結果影響了學生對音樂學習的興趣,也不利于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甚至,日積月累,影響了我國整體的音樂教育綜合水平。
三、對地方高校音樂教育的幾點相關建議
(一)本土音樂文化的繼承、開發
如今,國內外各大高校都十分重視創造對外交流平臺,引進其他高校音樂教育的新穎教學理念,改變自身的教學方式,讓教學模式豐富多樣。然而,在這種國際化的發展趨勢下,弘揚本土音樂文化,也同樣作為高校的使命,被充分重視。在打開新思路,突破新格局,研討新項目的新道路上,挖掘歷史沉淀的傳統音樂文化,將傳統民族民間音樂搬入高校音樂課堂,不僅對本土音樂文化發展和繼承具有積極的意義和價值,也潛移默化的影響著學生對民族的認同感和自豪感。
(二)地方高校音樂教育專業人群“走出校門”
地方高校應鼓勵學生多與社會接觸,參與社會活動,把所學的技能在大眾群體中公開展演。把特色的、專業的音樂活動帶到社會中,多參加一些具社會影響力的公益活動,助陣各類文化節的演出,讓高雅藝術走出校園,與博物館、圖書館、文化館這類社會公益單位蟬聯開展音樂鑒賞講座,使得音樂教育普及化。高校音樂教育專業人群還可服務于農村建設的“三下鄉”慰問義演、關愛養老院文藝匯演、關注留守兒童、殘障兒童等。高校學生都可以參與其中,這類音樂活動不僅對社會產生了良好的影響,也加強了當代大學生對社會的責任感。
四、結語
在流行音樂盛行的時代背景下,趁著音樂教育被推向為精神文化的重頭項目。音樂的審美和鑒賞能力也該被普及,大眾應該保有獨立且正確的音樂認識。時下的社會基礎和社會文化底蘊讓社會音樂文化也步入穩固的持續發展階段,而高校音樂教育更能為社會的音樂文化錦上添花。高校音樂的教育功能對社會音樂文化的快速發展有著不可否認的良性作用。高校有能力也有義務為此做出一定貢獻。
作者:于詩異 單位:江西科技師范大學音樂學院
參考文獻:
[1]張海英.流行音樂與當代大學生相關問題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2007.
[2]秦冉.流行音樂對音樂教育的影響[J].山東省農業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10,04:184-185.
[3]陳婷婷.關于高校音樂教育流行音樂的定位[J].大眾文藝,2013,21:221-222.
英文名稱:The Education of Music
主管單位:浙江省文聯
主辦單位:浙江省音樂家協會
出版周期:月刊
出版地址:浙江省杭州市
語
種:中文
開
本:大16開
國際刊號:1002-7580
國內刊號:33-1044/J
郵發代號:32-44
發行范圍:國內外統一發行
創刊時間:1950
期刊收錄: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1992)
期刊榮譽:
聯系方式
關鍵詞:多元文化;遼寧省高校音樂教師;學習方向
中圖分類號:G623.7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7-0125(2014)11-0194-02
本文通過調查,就遼寧省高校音樂教師希望接受的培訓形式、教師希望得到的培訓內容、最想了解的國外音樂教育體系、教師參加培訓以國內的省市級培訓為主,有效形式為研討、教研和搜索網絡及教師教學和學生學習中存在重技能輕理論的誤區。幾個方面對于遼寧省高校音樂教師的培訓進行歸納,以得出適合于遼寧省高校音樂教師的學習狀態。
一、教師希望接受的培訓形式
從上表中可以看出,教師希望接受的在職培訓形式主要包括國內外音樂教育專家講座、觀摩音樂教學公開課、音樂教育論文演講及點評音樂教育專家評課、進修性質的教學研討、Workshop工作坊、音樂教育英文文獻導讀等。數據顯示,高于50%的教師認為非常欠缺和比較欠缺Workshop工作坊、音樂教育英文文獻導讀和國內外音樂教育專家講座等三種形式的培訓。其中,Workshop工作坊屬于新興且效果明顯的教學培訓模式,它包括多元化的培訓形式和內容,在工作坊中能夠與多種層次的人員交流學習,因此十分受到高校音樂教師的歡迎。而有關音樂教育論文演講及點評、觀摩音樂教學公開課等培訓形式比較單一,更多涉及國內音樂教育的研究情況,雖然仍有教師期待參與,但需求并不像新興培訓形式和涉及外國先進音樂教育信息內容的培訓那樣強烈。
二、教師希望得到的培訓內容
這一部分內容測查了教師對五種常見培訓形式的缺乏程度,包括音樂教育基礎理論、音樂教育研究方法、音樂各學科教學法、音樂教育多媒體教學技術、國外音樂教育。數據顯示,對于不同培訓形式的缺乏程度結果存在差異。其中,音樂教育基礎理論的結論中非常欠缺為0、比較欠缺22.89%、一般48.19、不太欠缺21.69、不欠缺7.23。其中認為欠缺的人數比例少于不欠缺的比例,說明遼寧省高校音樂教學中音樂教育基礎理論的培訓適中。而教師希望得到國外音樂教育培訓的情況則明顯不同,分別為非常欠缺21.69%、比較欠缺28.92%、一般31.33%、不太欠缺8.43%、不欠缺9.64%,說明遼寧省高校音樂教師參加國外音樂教育培訓的機會還有待提高,教師對于參加國外音樂教育培訓充滿期待。
三、最想了解的國外音樂教育體系
通過對奧爾夫音樂教學法、柯達伊音樂教學法、達爾克羅茲音樂教學法、鈴木音樂教學法、綜合音樂感教學法和埃德溫?戈登音樂教學法六種國外音樂教育體系的調查。結果發現,認為“非常欠缺”和“比較欠缺”埃德溫?戈登音樂教學法的比例分別為22.89%和27.71%,明顯高于其他五種教育體系,說明遼寧省高校音樂教師最想了解的國外音樂教育體系是埃德溫?戈登音樂教學法。位于第二的是綜合音樂感教學方法,認為“非常欠缺”和“比較欠缺”的比例分別為7.23%和36.14%,說明教師有機會接觸到這一教育體系,但仍渴望深入了解和學習。而對于奧爾夫音樂教學法,認為欠缺的人數(33.73)的人數較其他方法而言最低,認為不欠缺的人數(18.07)又相對最高,說明奧爾夫音樂教育體系在遼寧省高校音樂教師教學中相對普及。
四、教師參加培訓以國內的省市級培訓為主,有效形式為研討、教研和搜索網絡
參加國內(包括省內)會議的人數占81%,參加省級培訓的教師占總數的39.58%,高于國家級和市級培訓的總比例。這證明遼寧省高校音樂教師參加的培訓以國內的省市級培訓為主。75%的教師認為最有效的培訓形式為研討,66%的教師通過教研活動和網絡信息了解最新的音樂教育動態。這說明教師參加培訓的有效形式為研討、教研活動和搜索網絡。
教師教學和學生學習中存在重技能輕理論的誤區。調查表明,雖然有37.35%的教師認為當前遼寧省高校音樂教學中不太欠缺和不欠缺音樂教育的相關理論,從學生對音樂教育形式的喜歡情況、教師希望接受在職培訓的情況可以看出,高校音樂教育中存在重技能、輕理論的誤區。
在學生的調查中,學生對音樂教育形式喜歡的程度由高到低依次為音樂活動、優秀音樂教學案例分析、音樂課堂教學設計、音樂教育理論講授和音樂教學主題討論,對于音樂教育理論講授的喜歡程度較低,同時表示不喜歡音樂教育理論講授的學生仍有13.25%,明顯高于其他教學形式。這既說明學生對理論知識學習的認識不足,也說明教師教學中對理論知識教學方法的思考不完善,教學形式守舊,理論與實踐相脫離,未能激發學生對音樂理論學習的興趣,并未使學生了解理論學習的價值和重要性。正所謂理論是實踐的基礎,在日后的研究中我們會對教師的音樂教育理論進行必要的梳理,來輔助音樂技巧的練習。
通過對遼寧省高校音樂教師希望接受的培訓形式、教師希望得到的培訓內容、最想了解的國外音樂教育體系、教師參加培訓以國內的省市級培訓為主,有效形式為研討、教研和搜索網絡及教師教學和學生學習中存在重技能輕理論的誤區。我們將展開一系列的講座和對策,來逐步滿足遼寧省高校音樂教師的愿望,以促進遼寧省高校音樂教育有效、健康的成長。
參考文獻:
[1]李純.多元文化視域中的教師專業發展研究[M].
[2]特里斯?M.沃爾克.田林譯.音樂與多元文化―基礎與原理[M].陜西:陜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03.
作者簡介:
李 濤,教授,遼寧省薪金縣人,沈陽師范大學音樂學院,從事鋼琴演奏與教學研究;
李 哲,教授,遼寧省薪金縣人,沈陽音樂學院鋼琴系,從事鋼琴演奏與教學研究。
注:本文系遼寧省社會科學規劃基金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