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們精心挑選了數篇優質大學生創新創業心理研究文章,供您閱讀參考。期待這些文章能為您帶來啟發,助您在寫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層樓。
中圖分類號:G642.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7)02-0031-02
一、大學生創新創業過程中的心理狀態及其原因
在當前全民創業的大環境下,創業已經成為大學生就業的一種重要選擇,每年有大量大學畢業生以創業的形式實現就業,完成大學畢業生群體的分流。也由于大學生創新創業對市場拉動的作用以及大學生創業對大學畢業生就業難的緩解,大學生的創新創業得到了國家和社會的大力支持。大學生創業者對大學生群體了解深入,非常清楚大學學校周邊的創業商機所在,推動大學生創業能夠有效盤活大學學校周邊的商業環境,對打造大學城商圈有著非常巨大的貢獻。
但在大學生創業者之中可以發現,較為缺乏的市場經驗和年齡閱歷也成為大學生群體在創業中的劣勢和短板,這些問題不僅給大學生的創業過程增添了阻礙,還影響到了創業過程之中大學生的心理健康。大學生創業者不能不對這些問題和可能帶來的對心理狀態的影響加以關注。
在大學生創業者之中可以發現,會選擇創業這條就業之路的原因非常多樣,有的是由于家庭背景對商業較為感興趣,有的是在大學在校期間通過打工發現了商機,也有的是對就業壓力感到恐懼試圖逃避,但縱觀所有的大學創業者,缺乏工作經驗和市場了解的創業者占有較大的比重。這些大學畢業生出于不同原因走上創業之路,但對未來的迷茫和對市場環境變動的恐懼卻是相似的。
不同于不少經驗豐富的創業者,很多大學生創業者進入這個行業的時間很短,對行業的大致情況有一定的了解,但相比于在這個行業內工作很久的創業者來說有著先天的劣勢。他們往往在進貨渠道、銷售途徑、宣傳手法、經營策略上有著一定的缺乏,雖然有著大學生學歷所帶來的學習知識較快、容易接受新事物的優勢,但在創業初期必會經歷一定的波折。不少心理素質本事就有所欠缺的大學生創業者往往在創業初期就面臨著各種問題難以為繼,創業的夭折也會使他們對自己產生質疑和厭惡,帶來消極情緒。
經驗的短板不僅體現在知識和經驗上,還會反映在創業者的心態上。有著豐富經驗的創業者由于在行業之中摸爬滾打多年,經歷過行業的波折,對行業的巨變有著心態上的準備和經驗上的積累,在市場再次發生變化、環境有所改變時往往能夠冷靜下來思考對策,但對于新入行的創業者來說一次市場的波動就足以將他們淘汰。同時,創業的過程從不會是一帆風順的,資金鏈斷裂、市場開拓失敗、進貨渠道缺失、產品信任危機、競爭對手出現等等問題是創業之中常常會出現的。富有經驗的創業者可以做到專注于問題的解決,以冷靜的心態面對復雜的局面,但大學生創業者常常會在考驗之中失敗,產生自我厭惡和煩躁情緒。
二、大學生就業中的心理狀態及其原因
除了創業需要面對的緊張和擔憂,走上就業崗位的大學畢業生也會產生各種心態上的問題和心理健康上的困擾。在就業壓力逐步加大的當下中國,不少大學生面臨著畢業即失業的心理壓力,長期奔波于求職現場,由于對自身的了解和定位不夠準確,對就業市場的需求了解較少,再加上自身競爭力的缺乏,往往會在求職過程中遭遇挫折,產生消極的情緒。
不少學生在進入大學時才剛剛脫離應試教育的大環境,對于自己的人生缺少規劃和安排,在專業選擇、學校選擇等等方面多是聽從家人的意見,自身對所選專業既缺少認識,也缺少興趣。在大學四年的求學生涯之中,不少學生由于長期被家長管束的逆反心理、對自己專業興趣缺缺或是受到不良影響,在大學期間的學習有著得過且過的心態,認為及格就好,對于自己的專業缺少興趣和深入研究,對于自己在畢業后的人生發展也從未思考。在大學混了四年之后,不少學生驚恐地發現自己即將畢業,在恐慌之中進入了求職市場,由于對自己能力缺乏認識,對于行業的發展方向和市場前景也缺乏了解,在求職時不能夠有的放矢,在應聘時缺乏針對性和主動性,在求職過程中遭遇不順也是可以想見的。
除了心態上缺少準備,不少大學畢業生在能力上也有所缺乏,有些學生對于專業知識一知半解,不僅缺少專業需要的職業能力證書甚至未能通過四級、六級等基礎的英語技能考核,有的甚至會面臨課程未能通過補考、畢業論文未能通過的尷尬局面。由于自身能力的缺乏,這些學生在就業市場上遇冷也是非常正常的。除了主觀上能力不足的原因,客觀上的就業局勢也給大學畢業生帶來了巨大的心理壓力。中國大學擴招以來,大學生數量急劇增多,但就業崗位相比增長較為緩慢,每年會存在大量的就業缺口,帶來嚴重的就業問題。更為嚴重的是,未能在大學畢業當年求職成功的應屆畢業生會在第二年重新進入求職市場,與學弟學妹共同競爭就業崗位,帶來就業形勢一年嚴峻過一年的緊張局面。面對著應聘會上人山人海的場面和數十人、數百人競爭同一崗位的現實,參加應聘的大學生很難不感到恐慌和緊張,而應聘時屢屢遭拒也會使他們開始自我懷疑,走向消極情緒之中。
三、大學生創新創業過程中的心態調整方法
為了正確應對創新創業過程中大學生可能面臨的心態問題,大學創業者在進入創業階段前就應該做好心態上的準備和調整,并為了未來的創業過程進行一定的積累。只有充足的積累和正確的應對才能夠幫助創業者正確應對心態問題,在面對挫折和不順時正確應對。
在創業前,大學創業者首先應該做好市場調研,對于創業的過程中的方方面面做好統籌準備和正確規劃。例如,如果想開一家飲品店,創業者首先需要考慮飲品店的潛在客源是什么樣的群體,是主要面對哪些人服務,是大學城之中的大學生還是市中心的休閑旅游人群?這決定了飲品店的地址、飲品店的經營模式、飲品的定價以及店內的裝修風格。若是針對大學生群體的飲品店,就可以將店面開在大學校園之內或是緊鄰著大學校門,店內裝修應該是活潑生動的以迎合大學生的喜好,店內飲品價格不應該過高。若是在市中心的飲品店,就應該租人流量大的位置,店鋪面積可以較小,以外賣和打包飲品為主,飲品價格可以相對較高。除了店鋪的定位,飲品原料在哪里進貨?營業執照在哪里辦理?附近有沒有相似店鋪構成競爭關系?潛在客戶喜歡什么樣的口味?只有通盤考慮這些問題,創業者才能夠真正做到心中有底不慌不亂,對于自己的創業過程有所規劃和設計。
在創業過程中遇到問題時,創業者切忌慌亂急躁,更不能對共同創業的合作者遷怒,避免互相指責互相埋怨的可能性。創業者可以選擇進行一些能夠放松自己的娛樂活動,例如參加運動、出去旅游、與朋友聚餐,通過調整環境使自己從急躁的環境之中脫離開來,只有這樣才能夠真正做到排除情緒解決問題,以冷靜的心態找到問題所在,并對癥下藥有的放矢。
四、大學生就業過程中的心態調整方法
大學生就業是一個雙向選擇的過程,在挑選企業和崗位的同時,企業也試圖為自己選擇最為適合崗位的員工,因此大學生求職需要把握這一實質,有的放矢地應聘才能夠提高應聘的成功率。為了做到有的放矢,大學畢業生首先應該做到正確地認識自己,只有這樣才能夠知道自己的能力上限和能力短板,才能夠調整自己的職業和崗位的心理預期,并將之與企業要求互相比對,找到最為適合自己的崗位。大學畢業生在求職前,可以花費一定的時間對自己的能力和性格做分析。為了對自己有充分的認識,學生可以將一張紙對折,在紙的兩部分分別寫出自己擅長的項目和存在的短板,并根據這些內容撰寫簡歷和選擇崗位。例如,如果性格內向,擅長的項目就可能是文字工作和編輯撰稿,短板可能是社交能力和溝通技巧,在崗位選擇上就可以選擇文字性的工作和需要細致耐心的工作,排除需要應酬和溝通的推廣銷售類的工作。
在應聘時遇到挫折,大學畢業生也應該以平常心對待。面對多人競爭同一崗位的現狀,求職者首先需要做的是認真思考這個崗位是否適合自己,自己是否符合崗位的硬性要求。在確定崗位適合的情況下,畢業生可以通盤考慮自己在應聘時的優勢和劣勢,并針對自己的優勢重新設計自我介紹內容以突出亮點。
五、結語
在大學生創新創業和求職就業的過程中,學生會面臨著很大的就業壓力和對未來的迷茫,初步接觸社會帶來的挫折會使很多學生不知道如何面對。但通過一定的心理準備和提前規劃,大學創業者和畢業求職者就能夠更為輕松自如地面對創業和求職時的壓力,更好地迎接挑戰。
參考文獻:
[1]孫桂麗.高職學生就業心理分析與指導[J].課程教育研究,2013,(02).
[2]于潔,牛淑珍.基于提升創新創業能力的民辦高校商科人才培養模式研究[J].成功:教育,2013,(01).
[3]韋國燕.創新創業教育在高職計算機類專業課程體系中的建設[J].計算機教育,2011,(05).
Under the New Situation,College Students' Innovative Undertaking and Employment Psychological Research
TANG Di-juan
(Hunan Polytechnic of Environment and Biology,Hengyang,Hunan 421001,China)
【關鍵詞】高校;創新創業;就業心理
由于高校擴招和全球金融危機的影響,高校大學生的就業形勢非常嚴峻。面對“就業難”和就業結構不斷變化等現實問題,許多大學生在擇業和就業過程中心理承受能力嚴重超載,出現了諸如焦慮、抑郁、迷茫、自卑、自負、攀比、恐懼、精神崩潰甚至自殺等心理問題[1]。誘發高校學生出現上述就業心理問題的主要因素有三方面:一是政府對就業市場的管理機制和公共就業服務政策不到位;二是高校的專業設置與社會崗位需求脫節;三是大學生就業觀念不合理,就業專業素質準備不充足等[2]。這就要求政府和高校要改革就業制度,加強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以創業促就業,提高大學生的就業心理素質,為社會培養適應崗位需求的各種創新創業型人才。
1.高校創新創業與就業指導現狀及存在問題
1.1創新創業教育現狀及存在問題
20世紀90年代末,國內高校興起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3]。在國家有關部門和地方政府的積極引導下,各高校不斷整合校內資源,積極開展創新創業活動,經過10多年的探索研究,一些高校的創新創業教育取得了蓬勃的發展和驕人的成績,但是也暴露出一些問題:一是高校尚未將創新創業教育納入人才培養體系,課程設置不完善,很少采取規范的課程模式,多以講座、競賽形式為主;二是創新創業教育師資力量薄弱,教學軟硬件設施投入不足;三是創新創業教育觀念存在著功利性,只注重鍛煉少數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創業實踐,忽略了全體大學生創新創業綜合能力的培養;四是創新創業課程教材選用不嚴謹,缺少本土化優質教材。
1.2高校就業指導工作現狀及存在問題
高校就業指導工作不僅可以促進學生就業,還可以提升學生就業能力,在大學生擇業和就業過程中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面對著嚴峻的就業形勢,各高校陸續成立就業指導中心,開展學生就業指導和培訓工作,以提高學校的就業率。但是由于觀念和體制的因素,高校就業指導工作與學生實際需求之間存在著較大差距,主要有以下方面:一是就業指導師資力量匱乏,很多教師不具備專業素質,難以開展專業性就業培訓工作;二是就業指導課程內容單一,缺乏系統性,難以培養學生的就業技巧和擇業能力;三是就業指導工作大多停留在理論層面,缺少真實環境的就業面試等實踐訓練;四是就業指導工作多以報告會和講座的形式開展,缺乏對學生個體的專門指導和培訓。
2.高校創新創業與學生就業心理的關聯性分析
1947年美國的哈佛商學院開創了大學創新創業教育的先河[4]。創新創業教育以創新教育為基礎,以創業教育為最終實現方式,主要通過素質教育課程、科技活動、各種創新競賽等形式培養和鍛煉學生的創新能力、創業精神和實踐動手能力,將學生從單純的謀職者變成就業崗位的創造者,以減輕和緩解學生就業心理壓力,為社會培養高素質的人才。美國的“硅谷”是世界上創新和創業教育最成功的地方,很多大學畢業生將自己的科研成果在這里轉化為商品,孵化出許多世界知名的高科技公司,如蘋果、因特爾、惠普、雅虎等,為社會提供了120萬個就業崗位,聚集了數千億美元的財富,促進了美國經濟的高速增長。美國“硅谷”的創新創業文化鼓勵每個大學生勇于冒險、不斷進取、善待失敗、樂于合作等,鍛煉了很多大學生的心理素質,幫助大學生創企業求生存謀發展,培養出許多年輕有為的企業家。因此,各國政府和高校都十分重視大學創新創業教育,注重大學生創新意識和創業能力的培養,使其能夠在激烈的就業市場中不僅可以靈活就業,還能自主創業,提高自身的職業崗位適應能力,實現其身心健康的可持續發展。
3.高校創新創業與就業心理指導教育的實施方案
3.1構建創新創業教育體系
針對不同層次、不同類型的學生創建一套系統的因材施教的創新創業教育體系,使之適應高等教育與時俱進的發展要求,不斷改革學科專業結構,完善創新創業人才培養模式,努力營造創新創業能力培養的教育環境,注重鍛煉學生的創新意識、提高創新能力、豐富創業知識、健全創業心理、培養創業技能、培育創業精神。
3.2創建創新創業實踐平臺
整合校內外教學資源,在學校內以創業園為平臺開展創業實踐活動,積極組織學生參加各類科技創新競賽、創業計劃大賽、創業項目等,鍛煉學生創新創業的實戰能力;同時在創業園基礎上,引入校企合作辦學機制,增加學生企業崗位實習機會,參與企業實際項目的研究,熟悉企業的生產環節和流程,可以提升學生的團隊協作能力、實踐動手能力和就業勝任能力。
3.3建立創新創業教育師資團隊
目前學校內教師學歷比較高、缺乏實踐創業經驗,可以從教師隊伍中選拔部分教師進行系統的創業知識培訓,并到企業掛職鍛煉,經過幾年鍛煉,可以形成經驗豐富的教師隊伍;同時可以引進成功的商業人士、職業規劃師、優秀的企業高管作為學校的客座教授,為創新創業教育進行講座和指導,提高創新創業師資力量和創新創業教育的實效性。
3.4豐富創新創業課程體系
創新創業的課程要以通識教育課程為基礎,依賴于公共基礎課提供的知識來學習創新創業相關的知識,要求學生廣泛涉獵政治學、市場營銷、財務稅收、法律、管理學、經濟學等方面的知識,進行多學科的知識儲備,同時將創新創業教育與專業教育進行有效融合,鼓勵學生進行交叉學科課程的學習,擴展學生的知識面,并注重理論課程在實踐課程環節的應用,提高學生理論指導實踐的能力。
3.5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擇業觀
根據社會人才需求狀況,分析就業形勢,轉變學生就業觀念,多給學生提供就業渠道。通過就業指導課程,對學生進行求職面試技巧、求職心理輔導、面試實際場景模擬訓練等,引導學生明確職業目標,做好職業規劃,提高大學生專業素質與主動展示自我的宣傳能力,幫助學生謀求適合個人發展的職業崗位。
3.6開展心理健康教育
由于大學生心理尚未成熟,容易受到課程多、學習難度大、就業壓力大等因素影響,造成學生存在著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礙,引發抑郁、焦慮、精神分裂等疾病。因此高校應該廣泛普及心理健康教育,增強學生心理自我調適、自我防范與自我完善的能力,開展心理咨詢活動,對心理有障礙的學生進行疏導,建立自我調適機制,提高心理素質,促進人格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孫萬超.當代大學生就業心理問題剖析與自我調適[J].高等教育與學術研究,2008,9:59-62.
[2]劉春雷.當代大學生就業心理問題及其影響因素[D].吉林大學博士論文,2010.
目前,各大高等院校體育專業不斷擴招,就業人數逐年增多,市場競爭情況越來越激烈,尤其當下創新型社會對體育專業大學生提出了新的要求,導致許多畢業生就業壓力過大,再加上社會上崗位供應失衡,致使許多學生出?F就業困難等問題。體育類專業學生的就業率普遍較低,甚至低于平均就業率。體育專業學生創業就業問題日益嚴重。
二、體育專業學生創新創業的特點
1.自主性
體育專業學生創業具有很強的自主性,他們長期訓練形成了不怕吃苦、團結協作的精神,,帶著“初生牛犢不怕虎”的勇氣,敢闖敢拼。體育專業的學生可以利用自身專業特長進行創業,也可以根據當今時代的健身潮流選擇某個單項進行創業。運動行業受市場影響程度較小,發展空間較大,穩定性較強。體育專業學生身體素質較強,并且勇于嘗試新鮮事物,這個性格非常適用于自主創新創業,相比于其他專業學生,體育專業學生在進行創業活動時,適應性更強。
2.盲目性
當代大學生創業是一個比較盲目的過程,一些學生選擇的創業項目跟自身體育專業并不相關,他們選擇的這類項目通常可復制性較強,競爭力較弱,由于只看到這個項目的優勢,而忽視自身所學專業技能跟該項目的契合程度,極易導致創業失敗。而創業項目選擇與體育專業相關的創業者,也深感壓力,原因在于:打天下容易,守天下難.體育專業學生通常能短時間獲得第一桶金,但該項目的長遠發展需要各方面的能力,體育專業的學生的專業技能水平較高,但是理論知識水平較低,創業資金短缺,一些學生的創業觀念較落后,對市場盲目樂觀,對自己盲目自信,沒有主動去了解市場形勢,準備工作不充足等都會導致創業活動舉步維艱。
三、提高體育專業學生創新創業能力的方法措施
1.國家政策和學校的支持
國家的支持是大學生自主創業的前提保障,政府要加強學生創業服務體系的建設,為大學生創業提供一定的資金支持。學生在讀期間,在校創業是一個很好的培育模式,不僅對于學生個人創新創業能力培養,同時給予項目萌芽階段很好的成長環境。高校要普及創業知識,幫助大學生樹立正確的創業理念,加強師資投入,完善大學生自主創業知識結構,使學生少走彎路,提高創業成功幾率。學生必修課中無一門創新創業相關課程,對于大學生來說,是一件比較遺憾的事,同時學校開設創新創業選修課程及選修率較低,學校應針對體育專業的特點,開展創新創業類課程,將創新創業教育納入人才培養體系,營造良好的創新創業文化氛圍,既可以提高學生的創業意識、創業潛能、創業知識水平,并且引導學生健康創業。
2.提高自身專業素養
社會各行各業的更新速度迅速,沒有一技之長很難在社會上立足。企業不僅重視學生的專業素養,對學生的人文素養也提出了新的要求。現在大學教育模式是嚴進寬出,許多學生在大學過于放松自我,學習時間少于玩樂時間,導致體育專業學生專業素養普遍較低。再加上作為體育特長生的原因,不重視理論知識,綜合能力較差。所以體育專業的學生要認識到自身的優勢和不足,取長補短,在提高自己專業技能之外也要重視文化課的學習,提高自身綜合能力、核心競爭力,并且要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創業觀,成為全面發展的高素質人才,如此才能在社會日新月異的變化中生存下來。
高等教育的普及使越來越多的人享受到知識帶來的進步,受教育機會的增多導致就業機會相對減少,就業市場形勢越來越嚴峻,導致高校畢業生面臨較大的就業壓力。體育專業畢業生也面臨較多的就業壓力,下面筆者簡要分析體育專業畢業生就業過程中引發的心理問題及一些解決方法。
四、體育專業學生常見的就業心理問題
1.焦慮心理
畢業生最常出現的情緒就是焦慮,有限的供求崗位、復雜的競爭等因素都直接造成了畢業生的焦慮情緒,尤其是性格內向、適應能力較弱的學生,這種焦慮情緒更突出。這種焦慮情緒給畢業生帶來了沉重的精神枷鎖,經常煩躁不安,茫然失措。
2.依賴心理
產生依賴心理的原因主要是大學生心智不夠成熟,缺乏獨立意識和承擔責任的意識,表現在就業方面就是未做好就業準備、逃避客觀存在的競爭壓力和嚴峻的市場形勢,以為將希望寄托在熟人身上,就可以輕松找個好工作;或者是盲目樂觀,一味悲觀,這些都是過度依賴性和缺乏獨立性造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