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網 精品范文 大學生幸福感論文范文

大學生幸福感論文范文

前言:我們精心挑選了數篇優質大學生幸福感論文文章,供您閱讀參考。期待這些文章能為您帶來啟發,助您在寫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層樓。

大學生幸福感論文

第1篇

關鍵詞: 地方師范院校大學生 主觀幸福感 橫斷面調查

主觀幸福感(Subjective Well-being, SWB)指個體根據自身標準對其生活質量的整體性評估,是人們評價自己整體生活質量的綜合性心理指標[1]。主觀幸福感由對生活的滿意度、積極情感的體驗和消極情感的缺失構成。當前,國內外已有許多學者致力于大學生的主觀幸福感研究,得出了許多有意義的結論。從研究對象的取樣來看,以往研究對師范院校大學生雖然有所涉及[2],但對地方師范院校大學生主觀幸福感的研究幾乎還處于空白。而地方師范院校的大學生在學習資源、家庭經濟基礎、就業機會等方面均處于劣勢,他們的主觀幸福感狀況非常值得關注。從使用的研究工具來看,以往多使用Combell總體幸福感量表進行研究,研究結果缺乏本土化信息,很難令人信服。本研究主要采用自編的信效度較高的主觀幸福感問卷對地方師范院校大學生的主觀幸福感展開調查研究。

1.對象與方法

1.1研究對象

采用整群抽樣的方法向陜西省三所地方師范院校的學生發放問卷721份,有效回收問卷675份。其中,男368份,女生307份;文科生295份,理科生380份;大一學生146份,大二學生188份,大三學生195份,大四學生126份。

1.2研究方法

采用自編的《大學生主觀幸福感問卷》進行調查。本研究首先從三個小問題入手進行訪談(你幸福嗎?什么是幸福?影響幸福的因素有哪些?)在此基礎上參考Dinner(1984)、苗元江[3]等人的幸福感問卷,將幸福感分為積極情感、消極情感、生活滿意度(包含家庭滿意度、友誼滿意度、環境滿意度、愛情滿意度、自我滿意度、學習滿意度、經濟滿意度七個因子)三個維度展開分析。量表的試測信度為0.73,本研究的信度為0.728。使用SPSS13.0對所得數據進行t檢驗和方差分析。

2.結果

2.1地方師范院校大學生主觀幸福感的一般特點

表1顯示地方師范院校大學生的生活滿意度、積極情感的平均得分都明顯高于理論中值3,處于中等偏上水平;而消極情感的平均得分明顯接近理論中值3,處于中等水平;幸福感指數平均得分為3.9467,處于中等偏上水平。

表1 主觀幸福感各維度的基本分描述(N=675)

2.2地方師范院校大學生主觀幸福感的差異檢驗

2.2.1地方師范院校大學生主觀幸福感的性別、專業差異

表2顯示女生的幸福感指數、消極情感體驗和生活滿意度均高于男生,而積極情感體驗低于男生,但都未達到顯著水平。這與國內李儒林等[4]的研究相一致,但與王淑艷[5]、鄭雪等[6]的研究不一致。文科生的幸福感指數、積極情感、生活滿意度低于理科生,而消極情感體驗高于理科生,同樣未達到顯著水平。這與國內學者王淑艷的研究相一致。

表2 主觀幸福感的性別、專業差異

注:■P

2.2.2地方師范院校大學生主觀幸福感的年級差異

表3顯示地方師范院校大學生的幸福感指數、積極情感體驗呈現先升后降的趨勢,三年級最高,以后略有下降,但不存在明顯的年級差異。而消極情感體驗是二年級最高,生活滿意度方面二年級最低,同樣不存在年級差異。這與國內何瑛[7]、田瀾等的研究正好相反。

3.討論

Helson認為幸福感與人們對生活事件的應對與適應有關 [8]。人們在一定程度上調節良性和惡性事件,使其不總是狂喜也不總是絕望,情緒系統對新事件反應的強烈程度隨時間推移降低。本研究驗證了以往研究中多數個體體驗到的幸福感處于中等偏上水平的結論[9],并在取樣上作了補充。地方師范院校的地理位置、學校知名度、學習環境及就業概率雖然讓學生不很滿意,但隨著時間的推移,學生對考上地方師范院校逐漸接受與適應,他們的幸福感指數、積極情感體驗與一般大學生并無太大差異,處于中等偏上水平。

表3 主觀幸福感的年級差異

注:■P

本研究的重要發現在于師范生的幸福感呈先升后降的趨勢,三年級最高。根據Wilson1967論文中提出的期望值理論,高期望值對幸福感是一個主要威脅,期望值和實際成就之間的差異與SWB相關[10]。高期望值與個人實際差距過大會使人喪失信心和勇氣,期望值過低則會使人厭煩。地方師范院校屬于二類本科院校,許多學生在大一剛進校時對其并不看好,期望值較低,相應的幸福感、積極情感體驗都最低。但進校后學校的師資力量、校園環境、學習氛圍等逐步改變了他們的觀點,縮小了期望值和實際成就之間的差距,所以隨年級的升高,幸福感隨之增強。到了大四,學生對就業單位的理想期望與實際就業狀況之間的過大差距使得學生的幸福感和積極情感出現明顯下降趨勢。本研究還發現,相對其他參數,地方師范院校大學生對自我、學習和經濟狀況更不滿意。李焰等的研究也發現,自我是影響大學生幸福感的一個重要因素[11]。主觀幸福感的自我決定理論認為,現實自我與理想自我之間的不一致會導致抑郁、沮喪,從而降低主觀幸福感,而會自我和諧的人主觀幸福感較高[12]。因此,如何引導大學生正確認識自我,對自我發展合理定位,有效幫助他們提升幸福感,就成為高校學生管理工作亟須解決的重要問題。

4.結論

4.1地方師范院校大學生的SWB處于中等偏上水平。

4.2地方師范院校大學生的SWB不存在性別和專業差異,其中女生高于男生,理科生高于文科生。

4.3地方師范院校大學生的SWB不存在年級差異,但表現出先升后降的趨勢,三年級最高。

參考文獻:

[1]Diener.E.Subjective Well-Being [J]. Psychology Bulletin, 1984, 95(3):542-575.

[2]田瀾,王鑫生等.師范大學生主觀幸福感的發展特點研究[J]. 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2007(6):523-525.

[3]苗元江.心理學視野中的幸福,南京師范大學,2003-7-2,博士論文[D].

[4]李儒林,張進輔,梁新剛.影響主觀幸福感的相關因素理論[J].中國心理衛生雜志,2003,17(11):783-785.

[5]王淑燕.碩士研究生主觀幸福感的特點及其與自尊的關系研究,吉林大學,2005-3,碩士論文.

[6]鄭雪,王玲.大學生主觀幸福感及其與人格特征的關系[J].中國臨床心理學雜志,2003(2):105-107.

[7]何瑛.主觀幸福感概論[J].重慶師院學報哲社版,1999(4):73-76.

[8]段建華.主觀幸福感概述[J]. 心理學動態,1996(1):46-51 .

[9]陳莉娜.大學生自尊與生活滿意度的研究[J].中國心理衛生雜志,2004(4):222-224.

[10]Wanner Wilson,W.Correlates of Avowed Happiness[J].in Psychological Bulletin,1967,Vol. 67.

[11]李焰,趙軍.大學生幸福感及其影響因素的研究[J].清華大學教育研究,2005(11):168-174.

第2篇

關鍵詞:青少年主觀幸福感;追蹤研究;人格;婚姻

中圖分類號:C913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2-2589(2014)07-0104-02

一、主觀幸福感的概念界定及其特點

主觀幸福感的概念可以追溯到古希臘時代,那時候,人們將幸福等同于享樂主義快樂。那到底究竟什么是幸福?總而言之,有一點是可以明確的,幸福是一種主觀體驗,不同的人從各自的角度出發會有多種多樣的主觀理解。積極心理學家認為主觀幸福感是一個人積極體驗的核心,同時也是對其生活的最高目標。

二、青少年學生主觀幸福感研究的現狀

(一)文獻檢索情況

筆者根據研究的需要,以“主觀幸福感”、“青少年主觀幸福感”、“追蹤研究”為關鍵詞,開展了相關領域的文獻搜集和資料整理工作。文獻整理后筆者發現,現有的研究多數是對青少年主觀幸福感的相關因素分析以及影響主觀幸福感的因素,這些研究成果對青少年主觀幸福感問題的研究具有一定的借鑒意義。為此,對青少年主觀幸福感方面的相關文獻資料亦進行了搜集與整理。截至2013年1月,筆者搜集相關專著10余本;在期刊網上,以中國學術期刊數據庫、萬方中文期刊數據庫、維普科技全文數據庫、人大復印報刊資料為搜索范圍,搜索近十年的相關文章,下載了相關碩博論文32篇,期刊論文87篇;外文文獻25篇;搜集并保留相關網站3個。總體來說,與本研究主題緊密相關的研究資料尚不多,但這些略顯零亂的研究成果也為本研究提供了研究基礎和具有啟發性的思考。

(二)國內研究現狀

國內對于主觀幸福感的研究起步較晚,大概始于20世紀90年代。近些年來,心理學領域的各個專家、學者對主觀幸福感的研究展開了大量的研究,尤其是青少年這個群體的主觀幸福吸引了很多心理學家以及人們的廣泛關注。雖然青少年主觀幸福感已經被大范圍研究與討論,但對于青少年主觀幸福感的發展軌跡缺少一定的調查。本文旨在通過多個時段的青少年的主觀幸福感進行分析和比較,以此得出相對應的數據和結果,并對這多個時間段的主觀幸福感的差異進行因素分析和結果討論。現有的研究成果大多數是對于青少年主觀幸福感的橫向研究,這些研究對本文的研究具有一定的借鑒意義。為此,筆者對近十年的文獻、期刊以及碩博論文進行了整理。因而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分析:

第一,關于主觀幸福感的群體劃分。在老年人主觀幸福感的研究中,鄭宏志與陳功香在《314名城市老年居民主觀幸福感與社會支持的相關性研究》中指出,性別對主觀幸福感的差異并不顯著,有婚姻作為支撐對于老年人的主觀幸福感有顯著效應。對于有配偶的老年人,其主觀幸福感明顯高于無配偶的老年人。與此同時,社會支持也是影響老年人主觀幸福感的一個重要因素。無論是主觀支持還是客觀支持,懂得利用社會支持的群體會有更為積極的感受。而趙立軍、劉旭華在《貴陽市老年人主觀幸福感與生活滿意度相關研究》中表示:老年人生活滿意度的提高,對老年人的主觀幸福感有很大的影響。

著名心理學家、專家、學者對青年主觀幸福感這個群體產生極大關注。筆者從這里選取其中典型的文章作為參考。邢占軍在《主觀幸福感研究:對幸福的實證探索》中指出:幸福是現實生活中的主觀反映。主觀幸福感是一種主觀體驗,而且是一種比較切實的、比較穩定的感受。嚴標賓、鄭雪等人在《大學生主觀幸福感的影響因素研究》中指出:社會關系包括家庭、朋友、戀愛和室友關系對幸福感有顯著關系。其結果發現:內部價值中自我實現和學習能力同主觀幸福感的相關比外部價值同主觀幸福感的相關會更為顯著。而生活事件無論是好的生活事件還是壞的生活事件對主觀幸福感的影響均不顯著。

關于兒童群體的研究,也有部分文獻。《離異家庭兒童的主觀幸福感及其影響因素》的作者齊琳將離異家庭和完整家庭子女主觀幸福感做了比較,得出:離異家庭的兒童,其生活滿意度處于中等水平,明顯低于完整家庭的兒童。獨生子女的積極情緒得分高于非獨生子女。喻永婷與張麗芳各自對《留守兒童的主觀幸福感及其影響因素》進行了不同的闡述:性別、年級以及留守類型上都不同影響留守兒童的主觀幸福感。以上是各個專家學者從各個群體來研究主觀幸福感。學者們大體上分析了影響老人、青少年、兒童主觀幸福感的因素,用相關分析的方法解釋了影響主觀幸福感因素的顯著關系。對本論文有一定的借鑒意義。

第二,主觀幸福感的因素分析。從影響青少年主觀幸福感的因素來看:影響青少年主觀幸福感的因素眾多。從早些年來分析:楊海榮,石國興等人在《初中生主觀幸福感和心理健康及其相關因素研究》中探討了初中生的自尊,事件應對方式與主觀幸福感和心理健康之間的相關。《大學生一般自我效能感、應對方式及主觀幸福感的相關研究》一文作者通過大量研究,大量數據表明:一般而言,大學生自我效能感越高,就會體驗更多的幸福。故學校和老師可以適當提高學生的自我效能感來提高學生的主觀幸福感。張雯在《大學生主觀幸福感及其影響因素》中提到自尊、社會支持與歸因等因素與主觀幸福感存在正相關。著名學者鄭雪、王玲等人也曾在《大學生主觀幸福感與人格特征的關系》中明確提出:女性的主觀幸福感明顯高于男性。至于主觀幸福感的性別差異,研究結果并不十分一致。而近些年來,嚴標賓等人在《青少年網絡行為與主觀幸福感的關系研究》中表示:網絡行為對主觀幸福感、生活滿意度差異顯著。而社會支持、人格等中介作用對于主觀幸福感影響更為復雜。目前,嚴標賓、鄭雪等人逐漸加深對大學生主觀幸福感影響因素范圍的研究。他們在《大學生主觀幸福感的跨文化研究》中,首次將主觀幸福影響因素納入文化范圍。他們對48個國家和地區的大學生進行了大范圍的調查。研究表明:大學生的主觀幸福感均處于較為令人滿意的水平。他們一直認為大學生可能是朝氣蓬勃、充滿希望的一代。再者,他們所處的社會環境和周邊人際交往也更為和諧。

從以上幾個早期研究的時段來看,影響主觀幸福感的因素甚多,而且交叉作用顯著,研究范圍從橫向和縱向都有一定借鑒意義。

第三,在測量工具和研究方法上來看,測量工具愈來愈精準,角度和信度都得到了一定加強。邢占軍在《主觀幸福感測量研究綜述》中提到主觀幸福可以進行主觀測量和客觀測量。生活質量上的主觀測量研究最早是由Neugarten等人于20世紀60年表的“生活滿意感量表(LSI)”,接著,Cantril編制了“自我標定量表”(SAS),這種量表主要是根據自己對自己的主觀幸福感進行等級評價。70年代Derogatis編訂了癥狀自評量表(SCL-90)。一些研究者認為主觀幸福的衡量主要取決于積極情感與消極情感所占優勢。對幸福感的研究呈現多種多樣的方法。尹海蘭在《大學生主觀幸福感與人格特征的相關研究》中列舉了多種方法。如自陳量表法。這種方法主要由被試根據自身切實情況來進行測量。幾個常用的主觀幸福感測量量表:(1)人臉量表。這是一種非言語性的主觀幸福量表。被試須從幾幅人臉中選擇自己認為最為幸福的表情。(2)情感平衡量表。用以測查群體的心里滿意程度。主要用以描述過去幾周的幸福感測量。(3)Campell幸福感指數量表。這個量表分為情感指數量表和生活滿意度問卷。

(三)國外研究現狀

國外對主觀幸福感的關注開始于20世紀50年代左右,目前已經進行了大量的研究,對主觀幸福感的研究成熟,深度更廣,范圍更大,結果也較為精確。Naser&Akram在《Personality and Individual Dierences》中分析了幸福感與個性模型HEXACO的關系。本文主要針對HEXACO與以往五個因素的區別。對于主觀幸福感測量工具的研究,國外學者也有一定研究,其中Eleanor與Matthias等人利用BBC-SWB來測量主觀幸福感。這種量表采用分制來測量主觀幸福感三個方面之間的關系:如心理健康、身體健康依據及身心健康兩者之間的關系。國外學者有關于研究富裕國家的主觀幸福感。研究這種主觀幸福感主要依據主觀和客觀領域之間的差異如婚姻、健康、行為、住房和環境。研究表明:主觀幸福和客觀幸福存在某種相關,主觀幸福感與婚姻、住房和周圍環境存在很大相關。

從以上國外研究可以看出,研究主觀幸福感分類較細,研究范圍較廣,研究結果較為深入。對本論文的撰寫有著重要的借鑒意義。

三、對已有研究的分析及未來青少年主觀幸福感的展望

從以上國內外的研究分析來看,現有的研究無論是在因素間的相關分析還是各個因素對主觀幸福感的影響方面,無論是群體的比較還是各個特殊領域的人群,如今都已研究得相對全面。然而,問題的出現也在所難免,心理學中的幸福感重點關注的是個人的內心感受和體驗,但如果沒有任何客觀標準可以檢驗,僅靠主觀的判斷也許會導致不同主體對同一事物得出相反結論。目前包括美國在內的許多國家的學校改革主要關注的是學業結果,關注的是數量而不是質量。易忽視學生情感方面的問題。培養青少年積極樂觀的心態,塑造良好的心理素質,促進身心的健康成長具有積極的影響作用。目前青少年主觀幸福感的研究雖已起步,但有關提高青少年幸福感的發展軌跡研究尚沒有完全展開。如何提高青少年的幸福感,這方面的研究無疑會對青少年的生活有著十分重要的指導意義,是青少年幸福感研究領域亟待展開的一個重要方向。

參考文獻:

[1]孟萬金.積極心理健康教育[M].北京:中國輕工業出版社,2008.

[2]鄭雪,嚴標賓,邱林.廣州大學生主觀幸福感研究[J].心理學,2001(4):33.

[3]劉永恒,高占海.不同來源、性別、專業的地方院校大學生主觀幸福感研究[J].河西學院學報,2006(1):29-30.

第3篇

關鍵詞: 地方院校 大學生 自我效能感 主觀幸福感

自我效能感(self-efficacy)是指個體對成功完成某種活動所需能力的預期、感知、信念[1]。主觀幸福感(subjective well-being,SWB)是指個體根據自定的標準對其生活質量的整體性評估,它是一種主觀的體驗[4]。自我效能感是班杜拉社會認知理論的核心概念。后來一些心理學研究工作者,在班杜拉研究的基礎上提出一般自我效能感[2]。自我效能感的影響因素有個體行為的成敗經驗、替代性經驗、言語勸說、情緒的喚起及情境條件。個體在以往經歷中總是挑戰成功,帶來自我效能感的提高;個體看到或者想象與自己水平差不多的示范者獲得成功時,提高其自我效能判斷,確信自己有能力完成相似的行為操作。言語勸說用以說服人們相信自己的能力,確立行動的目標,做以前不曾做過的事情,言語勸說效果依賴于勸說的聲望、地位、專長及勸說內容的可信性。班杜拉認為情緒和生理狀態影響自我效能感的形成,焦慮水平高的人往往低估自己的能力,煩惱、疲勞則會使人感到難以勝任所承擔的任務。當個體進入一個陌生而易引起個體焦慮的情境條件中時,會降低自我效能水平和強度。一般自我效能感是個體對自己應對不同環境的需求或面臨新環境時的一種總體性的自信心,能在較廣泛的情境中對個體行為進行預測[4]。

主觀幸福感包括情感成分與認知成分兩個方面。認知成分是指對生活質量的認知評估,即生活滿意感,包括整體生活滿意感和具體領域的生活滿意感,如工作、婚姻、健康等領域。情感成分則是個體在生活中的情感體驗,這種情感體驗可能是積極的或消極的,積極的情感會增強幸福感,消極的情感則會降低幸福感。其中認知評價是主觀幸福感的關鍵指標。大學生活往往是主觀幸福感較強的時期,要珍惜這段時間,為以后的主觀幸福感打下牢固基礎。

我國對于大學生自我效能感與主觀幸福感及其關系研究在20世紀90年代才剛剛開始,發展的時間短,目前看在各方面不夠成熟。一方面,對于大學生自我效能感與主觀幸福感及其關系研究的本土化不夠豐富和發展,研究方法和測查工具較少。現在能搜集的文獻僅有千篇。研究剛開始主要是引用和效仿國外的優秀觀點和量表進行介紹,并對我國特定人群進行測查,得出結論。隨著我國改革開放的深入,我國的一些學者開始逐步根據我國的國情和實際,進行有關符合我國國情的自我效能感和主觀幸福感的關系研究,力圖實現跨文化研究。另一方面,國內對有關自我效能感與主觀幸福感及其關系的研究雖然早已開始,但是已有研究的取樣大多來自于一線城市和發達地區的大學生,而且研究結果亦不盡相同,而三四城市地方院校大學生的自我效能感與主觀幸福感及其關系的研究很少。這可能是由于三四線城市經濟不夠發達,文化不夠繁榮,以及主觀幸福感與自我效能感關系的復雜性、理論工具手段的缺陷決定的。現實社會人們對幸福感越來越重視,從自我效能感的角度思考如何提高主觀幸福感顯得尤為重要。

現有研究很少關注地方院校大學生自我效能感與主觀幸福感關系研究。一方面地方院校不同于重點院校,它所處城市不夠繁華,環境清凈、淳樸,在地方院校這種獨特的環境下,對大學生自我效能感與主觀幸福感的關系缺乏實證研究。另一方面地方院校大學生的見識和視野與重點院校大學生相比也有差距。地方院校大學生作為一個特殊群體考察他們的自我效能感與主觀幸福感的關系對把握大學生整體心理健康狀況有重要意義。

基于上述理論基礎和實際情況,現有的研究未把地方院校大學生涵蓋進去,因此,我們通過實證調查,了解地方院校大學生自我效能感與主觀幸福感及其關系,并對其現狀進行原因探索和分析,研究目的如下:考察地方院校大學生的自我效能感、主觀幸福感的狀況,比較差異性,進一步了解地方院校大學生的自我效能感、主觀幸福感的特點;考察地方院校大學生自我效能感、主觀幸福感在性別、學科上的特點;考察自我效能感與主觀幸福感的相關關系及自我效能感對主觀幸福感的預測作用;通過分析影響因素,對改善大學生主觀幸福感狀況提出合理化建議,并且對提高大學生自我效能感水平提出合理化建議。

此外,大學生作為社會中的一個特殊群體,他們處于個體成長的關鍵時期,面臨求學、就業、人際關系等一系列重大問題,以他們為對象進行自我效能感和主觀幸福感及其關系研究這對于改善和提高大學生的生活質量、塑造良好的心理素質、促進身心健康成長具有重要意義。研究顯示,他們的心理緊張程度很高,而且由于每個人的自我效能感水平不同,其心理困擾程度存在差異,這一問題已引起社會各界的足夠重視并進行深入研究。我們對主觀幸福感進行實證研究,在對大學生總體幸福感的基本狀況進行調查的基礎上,對其主觀幸福感與自我效能感的關系進行分析,為提高大學生身心健康水平提供理論依據。我們研究大學生自我效能感與主觀幸福感的關系,最終是提高其主觀幸福感水平,在校大學生的生活滿意度過低及負性情感方面的問題會導致一系列負性后果。因此,如何提高大學生幸福感水平值得有關部門進行思考,以培養大學生快樂幸福的心態,提高其對各生活領域的滿意度,令其體驗到更多的積極的心理狀態。

參考文獻:

[1]吳潔,徐美丹,林淑玲,張興納.廣州大學城大學生自我效能感與主觀幸福感研究[J].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2010(8):955-958.

[2]付晶.自我效能感、成就動機及社會支持對大學生主觀幸福感的影響[D].河北大學碩士論文,2011:25-45.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精品一级毛片不收费| 精品无码国产自产拍在线观看 | 北岛玲在线精品视频| 9久热精品免费观看视频| 无码人妻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久久| 亚洲色婷婷六月亚洲婷婷6月| 黑人巨大战冲田杏梨| 孩交精品xxxx视频视频| 久久久久亚洲av片无码| 波多野结衣绝顶大高潮| 动漫人物差差差免费动漫在线观看| 野花高清完整在线观看免费8| 国产理论片在线观看| 4480私人午夜yy苍苍私人影院| 天堂资源最新在线| 一本色道久久综合网| 无码中文人妻在线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精品成人欧美大片免费| 男女下面进入拍拍免费看| 四虎影视永久在线观看| 青青草97国产精品免费观看| 国产成人精品第一区二区| 男人资源在线观看| 宅男视频网站无需下载| 久久91精品国产91久久小草| 日韩在线观看免费完整版视频| 交换同学会hd中字| 精品国内自产拍在线视频| 国产乱人伦真实精品视频| 黄色一级毛片免费| 在线亚洲人成电影网站色www| 一本大道一卡2卡三卡4卡麻豆| 扒开腿狂躁女人爽出白浆| 久久久精品人妻一区二区三区蜜桃 | 久久综合丝袜长腿丝袜| 欧美乱妇高清无乱码在线观看| 亚洲欧美日韩精品专区| 潘多拉铂金刊33刊无圣光| 伊人久久大香线蕉综合AV| 粗大白浊受孕h鞠婧祎小说| 午夜黄色一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