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們精心挑選了數篇優質養豬的技術與管理文章,供您閱讀參考。期待這些文章能為您帶來啟發,助您在寫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層樓。
一、 育肥豬的良種化
冬季氣候寒冷溫度低,要想保持育肥豬的經濟效益,首先要注意的是育肥豬的良種化。確保豬種具有良好的育肥性能和抗病性能。其中三元雜交豬是國內外公認的優良育肥豬種。
二、圈舍準備
育肥豬進圈前一周將圈舍打掃干凈,用2%的火堿溶液消毒2天,并對豬舍進行檢修和維護,保證豬舍無漏風現象。通過暖氣或者煤爐使豬舍達到20~21℃,濕度以50%~55%為宜。
三、 隔離觀察
育肥仔豬要體質健康,反應敏捷。新入場的仔豬先放置到經過嚴格消毒的隔離舍進行隔離觀察,為期15天以上,期間做好疫病免疫。如果有豬病發生,應該及時治療,確保育肥豬健壯生長。
四、 分群與去勢
育肥仔豬品種、體重不統一,這就要求養殖戶進行分群飼喂。方法是留弱不留強、拆多不拆少、夜并晝不并。就是把弱小的豬留在原圈,把較強的豬并進去,一般每群以10~20頭為宜。公豬帶有難聞的膻味會影響豬肉品質,通常需先去勢后育肥,時間一般選擇在25日齡,這時公豬流血少、恢復快;小母豬因為出欄早可以直接育肥。
五、 強度育肥
1. 直線育肥法:又叫一條龍育肥法,是指從仔豬斷乳到育肥結束,全程采用較高的營養水平,實行均衡飼養的方式,一般在6~8月齡時,體重可達到90~100公斤。直線育肥法適用于規模化養殖場。該法將豬劃分為30~60公斤、60~90公斤兩個階段,根據不同階段營養需要配制飼料。讓豬自由采食飼料。30~60公斤時玉米35%、大麥10.5%、高粱5%、面粉8%、麩皮17%、糠麩11%、棉籽餅10%、魚粉2%、碳酸鈣1%、食鹽0.5%;69~90公斤時玉米35.5%、大麥20%、麩皮20%、糠麩12%、豆粉10%、魚粉1.5%、碳酸鈣0.7%、食鹽0.3%。
2. 吊架子育肥法:又叫分期育肥法,將豬分為小豬、架子豬和催肥豬三個階段,是經濟不發達地區養豬經常采用的一種方式。
(1)小豬階段(20~35公斤),此期要充分飼喂,保證其骨骼和肌肉充分發育,每天飼喂3~4次,飼養時間為2~3個月。配方為玉米30%、麩皮15%、紅薯干15%、細米糠30%、菜籽餅8%、魚粉1.5%、食鹽0.5%。
(2)中豬階段(35~60公斤)為吊架字階段,飼養時間約為4~5個月,此階段為限制飼喂,應盡量限制精料的供給,大量供給青綠飼料和糠麩類,使豬充分養成粗大的身架。每天飼喂2~3次,育肥飼料配方為玉米20%、糠麩10%、薯干20%、細米糠35%、菜籽餅10%、魚粉1%、豆餅4%。
(3)大豬階段(60~90公斤)為催肥階段,應增加精料的供給量,每天飼喂2~3次,并限制運動,一般2個月左右體重達80~90公斤即可出欄上市。配方為玉米25%、麩皮15%、薯干25%、細米糠27%、菜籽餅5%、魚粉2%、食鹽1%。
六、適時出欄
不同品種出欄時間不同,早熟品種80公斤、培育品種90公斤、雜交品種100公斤,個別大型雜交品種可到110公斤,超過120公斤體重的豬,日增重不超過400克,日消耗飼料在5公斤以上,經濟效益不合算。
七、日常管理
冬季豬舍高溫低濕是影響生豬生長的重要因素。
1. 提高舍溫:通過采用暖氣和煤爐等提高圈舍溫度,也可適當提高飼養密度,靠豬群自身溫度的散發來提高舍溫。
2. 注意防潮去濕
(1)通風既能將污濁的濕氣抽出換進新鮮空氣,又能吹干地面,但要注意控制通風量,舍內風速不應超過每秒0.1~0.2米,并在通風前后做好加溫工作。
【關鍵詞】母豬;繁殖力;飼養管理
母豬的窩產仔數、斷乳全窩重、年產仔胎次,是測定母豬繁殖力高低的三個重要指標。它們除了受到母豬品種、年齡、胎次、個體差異等不可調節的因素制約外,要獲得較高的窩產仔數、斷乳全窩重、年產仔胎次,必須采取以下綜合飼養管理技術措施。
1.選擇優良豬種的雜種母豬
在選擇長大后備母豬時,體形上應平直和微傾,腹部比較大且松馳,腹部過度收縮的母豬繁殖力都較差。排列整齊均勻,一般在7對以上,飽滿不能有瞎頭、副等。外大小適中、下垂,外上翹的母豬繁殖性能一般較差,經常有返情或不受孕的現象。保持正常體廓的母體(不肥不瘦)繁殖性能較好。瘦肉率過高的母豬,其繁殖性能方面都較差。
2.做好接產工作和哺乳母豬的飼養管理
母豬在分娩過程中,要有人照顧,接產時保持環境安靜,動作要迅速、及時。若有難產,通常用催產素肌肉注射。若30 min后仍未產出,則要進行人工助產。助產人員一定要按操作規程做好各項助產工作。母豬產后應少喂飼料,同時連續3~5d適當補加食鹽,1周內喂料量不宜增加太快,2周后開始正常飼喂。應注意檢查哺乳母豬的,對發生炎的母豬應及時采取措施治療。泌乳期母豬飼喂要遵循“少給勤添”的原則,一般每天喂3~4次。在泌乳期還要特別注意預防母豬便秘,母豬便秘可影響乳汁質量甚至造成仔豬下痢。產房管理是控制仔豬死亡的關鍵環節,一定要嚴格管理,嚴格執行操作規程;產房工作是個細致的工作,需能吃若、有耐心、有技術的飼養員,對產房工人的要求相對來講要高,還應定期進行技術培訓。
3.及早控制常發疾病,確保母仔健康發育
產后惡露不盡,是母豬產后厭食或產后無乳綜合征的主要誘因之一預防和及早控制產道炎癥,是產仔母豬管理中的首要工作。具體做法為:產仔結束或開始排胎衣時,肌注長效青霉素120萬IU2支/100kg體重,安痛定10ml~15ml,地塞米松磷酸鈉10mg,催產素20IU~40IU。產后3日內母豬厭食或食欲不佳而又無惡露排出時,選用:①速效開胃增食靈5ml~10ml,復方膽汁A注射液10ml,分別肌肉注射,1日2次,連用3d;③復合VB注射液5ml,比塞可靈注射液5ml,混合1次肌注,1日2次,連用3d。如產后3d內仍有惡露現象時,可選用:①10%濃鹽水清洗子宮,而后注入環丙沙星注射液10ml;②1%高錳酸鉀水溶液沖洗子宮,排出沖洗液后注入抗生素藥物。
早吃初乳,及時補鐵,及早控制黃白痢疾初乳中蛋白含量很高,其中有60%~70%是免疫球蛋白,由于仔豬出生時沒有先天免疫力,只有吃到初乳后,才能獲得免疫力。仔豬出生時,腸道上皮處于原始狀態,具有吸收大分子免疫球蛋白的機能,6h后開始下降,12h后幾乎失去此項功能。所以,早吃初乳,吃足初乳,是提高仔豬抗病力的有效措施。實踐中,常常將仔豬身上、口中黏液擦拭干凈,臍帶消毒處理后,即輔助哺乳,要使每頭新生仔豬都吃足初乳。對個別體質弱小力量微弱的仔豬,要先將其口中黏液掏凈,身上胎液擦干,滴服50%溫葡萄糖液10ml~15ml。然后置放35℃熱源中烘熱,待其精神狀態良好后,再吃初乳。以后幾天內都應人為協助吃足乳汁。固定,是實現仔豬均衡發育的有效方法,也是預防仔豬打架爭乳的有效措施。固定應當順從仔豬意愿適當調整,僅對個別弱小仔豬定位,其他仔豬以不爭食同一為宜。弱仔一般選擇固定在前兩三對上。
及時補鐵,及早預防黃白痢3日齡時,要用含硒牲血素進行及時補鐵。方法:在后股股內側皮下注射1ml,可預防仔豬缺鐵性貧血及腹瀉。如果場內有黃白痢威脅時,此時可同時肌注治菌磺(長效磺胺制劑,主要成分SMM、TMP)0.4m/頭,3d后再注1次0.5ml/頭,一般可安全渡過危險期。
適時補料及早補料是提高仔豬斷乳重的一項有效措施,科學的補料時間應從7日齡開始,但需有耐心。逐頭扒開口腔將料糊抹在舌根處,讓其品味誘食,1日數次,待其有自食欲望時可將補料盛于補料糟內讓其自由舔食。母豬于產前2天開始減食,至產仔當日,僅喂1/3平常料量。
4.科學安排母豬飲食,提高泌乳量
母豬泌乳量的高低,是飼料質量與飲食方式共同作用的結果。對農村養殖場戶的調查表明,母豬產后粥樣喂比干濕喂效果要好,日喂4次比日喂2次效果好。一般原則如下:產后第二日開始增料,至5日齡時給到常量。在此之前切忌一次吃得過飽而傷胃,待其功能逐漸恢復后再行加料。日采食風干料量應大于4.5kg,以不浪費飼料為原則,日喂3次~4次,要盡可能提高母豬采食量。泌乳高峰期,采食量最好達到6kg以上,斷奶前2d~3d逐漸減少日喂量至3kg左右。泌乳期日糧中粗蛋白含量≥17%,賴氨酸≥0.85%,消化能≥3.2MJ/kg,若能添加4%左右的油脂,或10%的熟化大豆效果更好,可提高乳脂率。
5.適時斷乳,提高母豬年產窩數
母豬斷乳時間的遲早,直接影響著生產力的大小。但斷乳太早,易造成仔豬死亡率增高及生長發育緩慢等。斷乳過遲,又降低了母豬的繁殖力。所以,適宜的斷乳時間是調節經濟效益的一個支點。在農村飼養實踐中,斷乳日齡的確定,最好根據出生時間與仔豬個體重來確定,要求30日齡以上,個體重應小于 8kg。如果以上各項工作都比較扎實,一般35日齡即可實施斷乳。斷乳時務必趕母留仔,使仔豬在原圈過渡1周時間,再行轉圈。
關鍵詞:種公豬;選育;飼養管理;技術
中圖分類號:S82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432(2013)-06-0237-1
1 種公豬的選育標準
要求種公豬頭頸輕細,占身體比例小,胸寬深,背寬平,體軀長,腹部平直,肩部和臀部發達,肌肉豐滿,骨骼粗壯,四肢有力,體質強健,符合本品種特征。種公豬生長性能好,生長快,要求175日齡體重能夠達100kg;飼料利用率高,料肉比在3.0以下;背膘薄。要求種公豬的繁殖性能強,生殖器官發育正常,質量優良,良好,配種能力強。
2 種公豬的飼養技術
要養好公豬提高品質和配種能力,就應當經常保持營養、運動和配種之間的平衡,三者是相互聯糸而又相互制約的,如三者之間失去平衡就會產生不良影響。
2.1 營養需求
公豬的主要營養指標:每kg日糧消化能不低于3000大卡,蛋白質占14%、賴氨酸0.5%、鈣0.95%和磷0.80%。180~250kg的成年公豬每日消化能為6600大卡,蛋白質為280g。營養水平不宜過高或過低。如日糧中缺乏蛋白質,對品質有不良影響;如長期飼喂蛋白質過多的日糧,同樣會使活力下降,濃度減少,畸形增多。我國大部分地區喂公豬的飼料,一般不缺磷(甚至的些地區有嚴重的有機磷污染),要注意鈣和食鹽的補充。公豬日糧中鈣、磷的比例為1.5:1最好,即日喂鈣15g、磷10g、食鹽10g。
維生素A、D對品質亦有影響,如缺乏時,公豬的性反射減低,品質降低。如長期嚴重缺乏,會使發生腫脹或干桔萎縮,喪失繁殖能力。維生素D缺乏時,會影響機體對鈣磷的利用,間接影響品質。種公豬在配種前或配種期間的日糧中,應在每公斤日糧供給國際單位維生素A,275國際單位維生素D,11毫克維生素E。另外硒的作用與維生素也有密切關糸,對機體內酶的作用影響較大,可防止許多疾病,缺乏硒會引起貧血、水腫病,品質下降,退化。煙酸、泛酸也是公豬不可缺少的營養物質。因此,利用添加劑平衡日糧,會取得較好的效果。
2.2 飼喂技術
公豬一般分為單圈喂養和小群喂養。單圈喂養,公豬安寧,減少了外界的干擾,食欲正常,杜絕了爬跨和自的惡習,減少的浪費。小群喂養要從斷奶開始,成年公豬一般不合群,合群喂養的主要優點在于便于管理,降低成本,增加效益。但合群喂養,一般易引起相互間的咬斗,為了避免斗架現象。留作種用的小公豬生后應將其犬牙打掉,斷奶后就合群喂養,合群運動;初配時,采用單圈喂養,合群運動,可以避免或減少公豬的相互咬架現象。公豬配種后或采精后不應立刻歸群,待1~2小時,使其氣味小時或情緒穩定后再回群。
飼喂公豬應定時定量,不應喂得過飽,日糧容積不宜過大,以免造成垂腹,影響種用體型。條件適宜最好采用生飼干喂,但每天需供給充足清潔的飲水。日糧配比為:玉米58%、糠麩18%,豆粕12%,種公豬專用預混料12%。喂料定時定量定溫定質,一般日喂2次,非配種期每天飼喂量2.5千克,配種期飼喂量3千克,配種期應補飼適量的胡蘿卜或優質青綠飼料,配種或采精后應加喂1~2個雞蛋,或在常規日糧中加6%的炒熟粉碎黃豆粉。
應對種公豬采取限制飼喂,定時定量,每頓不能吃的過飽,要求日糧容積不能太大。否則,易上膘造成腹圍增大,同時還易養成挑食的習慣,造成飼料浪費;更重要的是更容易引起體質虛弱,可能產生肢蹄病,使之生殖機能衰退,嚴重時會完全喪失生殖能力。若喂量過少,特別是冬季氣溫低,公豬采食的營養大部分轉化成熱能用于自身御寒,從而造成品質下降。
3 種公豬的管理
衛生消毒:為了給種公豬創造適宜的環境,應保持圈舍和豬體清潔衛生、干燥、溫暖、無賊風。食槽、用具定期清洗消毒,做到一餐一掃、半月一沖洗、一月一消毒,同時加強糞便管理,防止內外寄生蟲侵襲。
刷拭和修蹄:每日可用刷子刷拭豬體1~2次,在刷試時特別是后備公豬要適度地按摩,夏天給公豬經常洗澡,以減少皮膚病和體外寄生蟲病的滋生及傳染,同時能提高其性機能,要經常注意修整公豬的蹄子,以免在時刺傷母豬。
合理運動:堅持自由運動和驅趕運動相結合,以驅趕為主,每天上下午各運動1次,每次0.5~1小時。夏天應在早晨和傍晚進行運動,冬天在下午兩點左右運動,如遇酷熱嚴寒惡劣天氣應終止運動。
定期檢查品質:檢查的數量、密度、活力、顏色和氣味等,保證配種期的高受胎率。品質一旦出現問題,立即停用,并查找原因,及時處理。人工授精情況下,每次輸精前都要檢查的活力和密度,活力低于0.6的不能用于輸精。
合理利用:過度利用會顯著降低品質,影響受胎率和產仔數,造成種公豬早衰。每周采精2~3次適宜。如長期不用,則會造成低下、死精和畸型增多,使受胎率降低。
建立健全的管理制度:妥善地安排公豬的飼喂、飲水、放牧、運動、刷拭、日光浴、淋浴、休息等生活日程,使公豬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增進健康,提高配種能力。
參考文獻
[1] 劉濟民.種豬的選育與新技術應用.農業技術與裝備,
2010,06.
[2] 殷宗俊.現代瘦肉型種公豬的飼養管理.中國畜禽種業,2006,07.
[3] 李龍成.提高種豬群體生產力的綜合措施.中國牧業通訊,200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