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們精心挑選了數篇優質校園安全防控文章,供您閱讀參考。期待這些文章能為您帶來啟發,助您在寫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層樓。
一、高校校園安全管理現狀
1、高校校園安全管理意識薄弱
現階段,國內大部分高校埋頭于學校規模的擴大和生源是否優質,而不能充分認識到校園安全管理的重要性,安全管理理念落后。隨著社會發展和高校教育體制的不斷完善,校園管理的環境也不斷發生變化,管理的思路和理念也應與時俱進。對于高校校園安全管理而言,也應堅持和奉行“以人為本”的理念,學校安全管理部門應建立為師生服務,從師生的切身利益出發的安全管理理念。
2、學校領導重視不夠,安全管理經費投入不足
學校安全管理部門雖然存在,但其作為輔助部門很難得到足夠重視,經費投入嚴重不足,這就給高校安全管理部門工作開展帶來諸多障礙。校園安全管理必然要得到人力、物力和技術方面的支持,而目前國內諸多高校都存在安全管理人員短缺、技術防范體系建設滯后的問題。多數高校往往在發生一定影響惡劣的校園安全事故后,校園安全問題才會引起足夠重視。
3、校園安全管理制度不健全
健全、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是做好校園安全管理工作的保障,目前,多數高校都根據自身情況建立了安全管理制度,但由于職能不明確,政令不暢通等原因致使這些制度無法貫徹執行,大都流于形式。往往多數人認為,校園安全就是學校保衛部門一個機構的責任,在教學單位中得不到廣大師生的足夠重視,缺乏全面有效的制度措施保障全員重視、全員配合。
4、沒有形成良好的校園安全文化氛圍
校園安全文化氛圍愈濃厚校園環境愈安全,越發有利于校園安全管理工作開展。文化氛圍的營造主要通過宣傳和教育,高校校園安全知識宣傳存在渠道少、方式單一的問題,宣傳力度不夠,尚不足以使校園安全知識人人皆知。現在一些高校管理部門也會在重要時間節點舉辦一些校園安全宣傳的展覽、講座等,但從實際情況來看,參與到宣傳活動中的教師和學生寥寥無幾,所以宣傳的實際效果可想而知。
二、全方位構建高校校園安全防控體系的對策
高校校園安全絕不是校園內某個管理部門或者某幾個管理人員的事情,要做好高校校園安全工作,必須協調好各方力量,統一思想提高認識,從多個角度入手構建一個全方位校園安全防控體系。
1、以人為本,確立系統、和諧的系統化安全管理理念
以人為本,就是要突出人的重要性,校園安全管理工作應樹立以人為本理念,強調對學校師生的尊重與關心,努力將校園安全管理工作由“行政命令式”向“服務型”轉變。校園安全管理部門在日常的安全管理工作中,樹立服務意識,增加政治安全服務、治安安全服務、安全教育服務、安全防范服務和窗口服務的功能,加強與師生之間的有效溝通,塑造良好形象,為校園安全管理工作爭取盡可能多的支持。
校園安全防控體系的建設必須始終堅持“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的理念,進一步降低校園安全事故的發生率,提高校園安全水平。主動協調好各部門間的關系,明確職責,使校園安全管理部門內部形成有效合力,營造和諧的工作氛圍,增強安全管理部門內部的凝聚力,確保其更好地為校園安全服務。
校園安全防控體系的建設還應以系統化、精細化為目標。只有確保校園安全防控體系的系統化、精細化,才能在校園安全管理過程中切中要點、抓住關鍵,全面梳理校園安全管理工作的各個方面,制定全面詳細且具有可操作性的安全防控體系。
2、有效整合,建立人防、物防、技防三位一體的校園安全防控體系
加強隊伍建設,創建專業化的安全管理團隊。在校園安全管理過程中,人力防范肩負著重要任務和職責,建立一支高素質、專業化的管理團隊至關重要。加強安全管理部門人員的素質教育,強化其服務意識,切實提高安全管理部門工作人員的工作能力,為校園安全管理工作做出應有貢獻。
增加投入,加強物防設施建設。物防實施是校園安全防控的一道關鍵防線,高校應該增加投入,在校園內合理配備物防措施,并進行定期維護和檢修,提升校園安全系數。在建設好物防設施的同時,還應當配套好相關管理制度,保證物防設施充分發揮作用。
引進技術,建立全方位智能化的技術防控體系。技術防控作為人防和物防的重要補充,在校園安全防控中作用日益明顯。通過將先進科技引入校園安全管理,建立校園安全監控樞紐,構建一個以防盜報警系統、電子巡邏系統、緊急求助系統、安全防范管理系統為一體的全方位、智能化的技術防控體系,以適應校園安全管理工作中遇到的新問題、新挑戰。
3、營造氛圍,加強校園安全文化體系建設
建立安全教育課程體系,創新安全宣傳教育活動。校園安全文化體系的建設,需要建立完整的安全教育課程體系,明確課程的設置、編排、師資力量的配備和課程的考核等,力求對學生進行系統化、體系化的安全教育。與此同時,還應創新安全宣傳教育活動的方式方法,將安全教育付諸于實踐,通過學生之間線上線下的互動和實踐讓其更好地領悟和掌握安全知識。
摘要:高校輔導員作為高等學校教師隊伍的重要組成部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力軍和學生教育管理一線的工作者,是確保教學秩序正常和學校安全穩定的重要力量。文章分析了輔導員在校園安全防控和校園安全處置中存在的不足與短板,并據此提出提升輔導員應對校園安全防控和危機處置能力的建議與方法。
關鍵詞:高校輔導員;大學生;安全;處置;能力
中圖分類號:G647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7)26-0029-02
高校是培養高素質新型人才的搖籃,大學生是中華民族的希望和未來,高校安全穩定是自身改革和發展的前提,直接關系著學生個人的生命財產安全、家庭的幸福安定,同時也是保障社會和諧穩定的重要組成部分。近年來,由于各種因素的影響,高校危機事件頻頻發生,嚴重地影響和制約著高校的和諧安定與持續發展。因此,規范校園安全管理,維護高校校園安全穩定,做好安全防控與危機事件處置具有非常重要的現實意義。輔導員作為高等學校教師隊伍的重要組成部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力軍和學生教育管理一線的工作者,在校園安全防控和危機事件處置中具有極其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因此,健全高校輔導員的校園安全防控參與機制,發揮其校園危機事件處置過程中的中堅作用,培養其較為全面的安全防控與危機處置的素養和能力,讓他們在應對高校危機事件中真正起到信息收集員、政策宣傳員、情緒疏導員、思想穩定器的重要作用,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必須引起高校的高度重視。
一、校園安全防控體系與校園危機事件的概述
1.校園安全防控體系內涵的界定。從狹義的角度講,校園安全防范的目標就是保障校園內每一名師生員工的生命、財產安全,將可能發生的損失減到最小。但是,從安全管理所研究的對象及范疇的廣義角度來理解,保障校園安全應包括更多方面的內容,安全防范已不僅僅是單獨的一組人力、一個技術或一種機制所能涵蓋的問題。我們必須結合多方面的因素,完善現有的多種校園安全防范手段,形成廣義上的校園安全防控體系(Campus SecurityControl Architecture),即全面加強人防、物防、技防措施,并從整體上有機結合人防、物防、技防,進一步從管理上把握校園安全全局,從技術上完善動態的安全防控體系,最大限度地保證高校校園安全。
2.校園突發安全事件概念的界定。大學生校園突發安全事件是指由于自然、人為或社會政治等內外部因素引發,以大學生個人或群體為主體,不以高校管理者意志為轉移,在校內無可預見可能而突然發生,對學校的教學、工作、生活秩序造成較大影響、沖擊或危害的事件。事件發生呈現突發性、組織行為呈現專業化、處置過程呈現復雜化等特點。
二、高校輔導員在校園安全防控與危機處置中的不足與短板
高校校園安全防控與突發危機事件的發生與處置考驗著高校輔導員的應對能力,而輔導員的應對能力高低也直接關系到危機事件能否順利解決。現階段仍有部分輔導員在參與學校校園安全防控和應對大學生突發危機事件的能力與素養上存在嚴重不足,亟待提高。
1.重視程度不夠,個人角色界定時有錯位。部分輔導員在參與校園安全防控的過程中,對于自身崗位職責認識存在誤區。比如一些輔導員認為自己人微言輕,處于基層,沒有話語權,難以參與學校安全管理工作;一些輔導員在危機管理組織體系中定位模糊,對安全責任事故或危機怕承擔責任,敬而遠之,做安全事件的局外者;還有一些輔導員缺乏危機管理的素質與能力,考慮自身利益得失,處置危機事件被動推諉,做被動應付者或片面應付者。一些輔導員違背工作原則,顧及人情關系,不敢也不想處理違紀違規學生的庇護者。
2.危機意識淡薄,迅速處置能力有待增強。部分輔導員的危機意識淡薄,責任感不強,面對大學生突發事件要么敷衍了事,置若罔聞,要么一拖再拖,束之高閣。他們對大學生突發事件的認識不足,不能迅速發現已存在的危機隱患。不能正視和解決問題,缺乏對事件發展的應急準備。
3.忽視重點關注,六類困難學生問題突出。大學生突發安全事件主要是由學生群體中存在“家庭經濟困難、學業困難、就業困難、心理困難、身體困難、守紀困難”等六類學生即“六困生”問題而引起的。日常工作中,部分輔導員平時只是籠統地對他們進行思想政治教育,很少正確引導這些W生的價值取向,關注他們的思想動態,關心他們的具體需求。
4.溝通協調困難,過程管控能力有待提升。部分輔導員對大學生的溝通、引導方法不科學,管理相對滯后,思想未能與時俱進,慣用以往的經驗處理問題,特別是面對突發事件時,他們習慣于傳達和執行學校的各項指令,過于強調管教,總是處于學校與學生會的夾層中,缺乏對學生的合理引導。
三、輔導員校園安全防控與危機處置能力的要求
當前高校大學生安全防范與法紀法規意識整體仍顯薄弱是客觀存在的事實。從高校安全防控與校園危機工作現狀來分析,高校必須重點從大學生校園安全事件從危機前的防控預警機制、危機中的應急處置機制和危機后的善后恢復機制三個方面來界定輔導員校園安全防控與危機處置的相應工作機制,強化輔導員應對突發事件的能力建設是當務之急和必然選擇。
(一)大力培養輔導員校園安全防控與危機處置的六項素質
1.增強輔導員的政治素質。對于高校安全防控與危機處置工作,應培養輔導員高度的政治敏銳度,以舍我其誰的主動擔當,高效完成安全工作任務。
2.增強輔導員的道德素質。幫助其樹立“學為人師,行為世范”的師道操守,以身示范,愛護扶持,培養學生良好的道德品質。
3.增強輔導員的知識素質。積極采取多種措施,幫助輔導員了解、掌握更多的安全防控技能,熟知安全事件處置程序,并積極主動傳授給所帶學生,盡量減少學生意外傷亡事故,提升現場救治效果。
4.提高輔導員的心理素質。在應急事件處置過程中,重視對輔導員心理疏導,調節輔導員心理狀態,保持樂觀積極的生活態度,正確看待危機事件。
5.增強輔導員的身體素質。只有具備好的身體,才能深入一線,扎實作為,在處理各項棘手的安全事件中保持精力,以高度的熱情出色地完成任務。
6.增強輔導員的法律素質。只有法紀法規意識到位,才能規范輔導員的工作崗位職責,規范輔導員的日常行為操守,規范安全防控與應急處置的流程管控。
(二)大力提高輔導員校園安全防控與危機處置的六種能力
1.積極培養輔導員的良好人格,對學生行為起到教育引導的作用。安全教育是大學生綜合素質培養的重要內容。培養學生的安全意識,從院系管理到班級管理是基礎,知識普及是重點,習慣養成是關鍵。
2.積極培養輔導員及時準確的判斷力,對事件緣由起到客觀評價的作用。輔導員需要經常深入到學生生活學習中,了解學生情況,解決學生遇到的問題,更好地發揮輔導員在安全教育等各方面的作用。
3.積極培養輔導員堅決果斷的執行力,對科學處置起到行動保證的作用。輔導員需要有豐富的安全防控和應急處置經驗和閱歷,這樣才能更好地防范和處理各種潛在和突發的事件。
4.積極培養輔導員高效全面的控制力,對事件影響起到相對弱化的作用。輔導員在安全事件發生后,必須第一時間到達現場處理事件,對事件進行預判后,采取切實有效的措施,將傷亡或者其他隱性損失降到最低。
5.積極培養輔導員及時有效的溝通力,對事件善后起到暖心化冰的作用。進行安全主題教育,預防突發安全事件,妥善處置意外情況都離不開當事方之間的信息溝通。
6.積極培養輔導員總結提升的反思力,對安防工作起到不斷推進的作用。輔導員經常反思自己身邊經歷的校園安全事件處置流程,總結經驗教訓,可以對日后處置同類事件起到指導作用。
參考文獻:
關鍵詞:新型校園;安全防控;體系架構;構筑要點;解析
前言:自從我國實施對外改革開放政策以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結構獲得全面革新機遇,同時期,高等教育招生規模也日漸擴張,因此結合一切技術手段進行校園內部安全維護,絕對是系統化提升高校教學質量的必要性支撐條件。現如今社會矛盾隱患極度深化,包括宿舍失竊、校園車禍,以及暴力事件自然也頻頻滋生。為了避免和高校學生身心健康發展規則和正常化科研、教學、生活秩序等,產生過度沖突弊端,高校領導必須盡快構筑起內部安全綜合式防控體系,盡量明確基層保衛工作人員職責內容,與其合作研究全新治安問題,并制定出科學完善的校園安全規范管制方案。
一、目前我國各類高校普遍遺留安全問題的客觀性觀察研究
截至至今,我國高校社會化特征深入延展,一時間令高校內部教育活動充滿生機,但是也為后期治安和諧景致造成眾多威脅,有關其中的安全沖突狀況具體表現為:
(一)暴力型犯罪現象
因為大學生身心發展特征影響,加上其本身對于社會環境認知力度不足,經常會遭受不良社會風氣牽制而作出錯誤的行為判斷,以上一切因素都將為暴力傾向土壤提供充足的滋養媒介,以至于包括蓄意傷害、謀殺、等犯罪現象,在高校內部大頻率滋生,嚴重威脅其余學生生命財產安全,令其對于今后不同難易程度課業感知積極性急速縮減,最終不管是身心健康或是職業發展前景,都必然是不夠理想的。
(二)治安災害隱患
高校招生規模未曾出現下降跡象,無疑給內部治安災害問題擴展蔓延提供適用空間。透過以往實踐調查結果分析,目前我國高等教育在校人數已然超出1800萬,加上指導員數量和職業道德素質的限制,對于此類群體的治安管制監控實效自然大面積縮減,最終火災、爆炸等治安災害也將難以系統化遏制,最終造成的生命、財產損失結果,將無法精準預計。
另外,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如今獲得全面新生機遇,至此不同規模消費市場紛紛以高校校園為中心進行構建擴張,包括民房出租、商業網點、歌舞廳、洗浴城等服務項目全面涌入,學生因為抵擋不住好奇心理而開始介入其中,相關治安監管機構根本無暇顧及,隨后衍生出盜竊、流氓斗毆等治安災害問題。由此看來,校園周邊人文環境,的確直接決定著校園內部犯罪和治安問題滋生頻率。
二、快速構筑起創新型校園安全綜合式防控體系思路的細致性驗證解析
在如此緊迫的校園治安管理局勢之下,如何快速建筑起創新型校園安全防衛監管體系,可說是一切應急之舉。筆者認為關于此類環節的準備工作,主要包括物質和技術資源修繕、利用實力層面之上,有關細致化調試解析策略內容具體表現為:
(一)高校內部創新型安全防范設施的合理吸納與改造沿用
實際上就是督促治安防衛工作人員在特定監察對象周邊區域,進行障礙物預先安裝,避免作案分子的介入,可以說是安全防范的基礎適應媒介。隨著科學、經濟的不斷發展,有關高校開始在傳統物防理念輔助范疇之下,進行多元化安全防范單元搭建。具體策略內容表現為:在高校校園周邊區域進行圍欄和紅外警報系統建設,如若發現有任何形跡可疑的人員進入,就會立即引起警報器反應,保證防衛工作人員能夠第一時間到達現場進行應急處理。同時,在學校大門處安裝電動伸縮門,加強對進校人員及車輛的盤查;為安保人員配備警戒裝備,包括電警棍、盾牌等,增強防范校園安全事故的能力;繪制校園“平安地圖”,為學生提供多方面的避險方法;裝備消防、防雷等設施,為校園和師生安全增加保障。
(二)校園安全防控技術指導系統的可靠性管理控制
一級技術防范基本上是在路面、交叉路口、樓梯、電梯、出入口安裝攝像頭,作用在探測、排查;二級技術防范在教學樓、實驗室、財務室等重點部位安裝攝像頭,作用在預警和反應。需要額外加以強調的是,探測要準確無誤、延遲時間長短要合適,預警要準確;另一方面,反應要及時,反應的總時間應小于探測加延遲的總時間。歸結來講,唯獨針對校園治安各時段、各區域安全參數要進行綜合評估和分析,對學校周邊各個時期的治安動態信息要了解,才能更好的做到有針對性防范。
結語:按照上述內容陳述,想要在合理時間范圍內綻放校園安全管理前景,作為專業化治安防衛人員,必須主動聯合不同層級領域內的技術要素特性,加以科學界定和交叉聯系,確保為后期完整性安全防控策略制定提供足夠豐富的指導線索。唯獨如此,涉及過往高校內外隱藏的治安風險問題才能得到順利克制,包括校園暴力和盜竊行為現象等,為日后師生高質量安全服務供應和和諧溫馨校園環境舒展,做足充分的過渡準備工作。(作者單位:湖南交通職業技術學院)
參考文獻:
[1] 王艷.高校校園安全防控體系綜述[J].經濟師,2009,15(10):69-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