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網 精品范文 高效作業設計策略范文

高效作業設計策略范文

前言:我們精心挑選了數篇優質高效作業設計策略文章,供您閱讀參考。期待這些文章能為您帶來啟發,助您在寫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層樓。

高效作業設計策略

第1篇

一、 高中化學有效作業的標準

這里的有效作業,不僅指作業的時效性,還包括作業的多維目標性、差異性、創新性及學生的主體性等,衡量作業是否有效也應從這幾個方面進行考慮。

1.具備時效性

對作業時效性可以從作業的效率和效益兩個基本視角進行考察。從效率視角來看,作業的時效性就是指在規定的時間內教學產出要高于教學投入;從效益的視角來看,作業的時效性是作業具有高效率和最大限度公平性的特點。效益是效率與公平的統一,是在保證效率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追求公平。

2.體現多維性

教師應該改變以傳統的“應試教育”為目的的單維作業目標和功能觀,使學生的作業過程成為“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維目標整體實現的發展過程。實現從以知識為本位的單維作業目標功能觀向以發展為本位的多維目標功能觀的轉變。從知識與技能來看,由強調掌握“雙基”向培養學生的科學素養轉變;從過程與方法來看,由強調教師的教向強調學生的學轉變;從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來看,應更注重人文關懷,強調作業的層次性,由面向少數人的化學課程向面向全體學生的化學課程轉變。

3.滿足差異性

作為教育者,應努力做到讓每個學生都能在適合自己“最近發展區”的作業中取得成功。以此為出發點,教師應承認和尊重學生的差異,充分考慮學生已有知識基礎,根據學生實際的差異來設計具有差異性和選擇性的作業,滿足學生的差異發展,從而使學生的積極性得到保護、個性得到張揚、能力得到展示。

4.注重創新性

新課程提出,要在接受學習的基礎上加強創新學習。因此,教師在進行作業設計時,應注意作業內容、過程和解決問題方法的開放性、生成性、過程性、探究性和實踐性,改變在作業中單純進行接受性和鞏固性練習的現象。通過創新性作業引導學生在接受學習的基礎上進行創新性學習,提高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及解決問題的能力。

5.滲透主體性

在作業的設計、布置及實施過程中,應以學生這個主體為中心。學生的主體性不僅強調其是作業的完成人,更強調其對作業的自我設計、規劃和布置。教師在作業的內容、形式、數量和難度上給學生提供自主選擇的機會和空間,能體現其自主性、能動性和創造性,充分展現其對自己學習活動進行支配和控制的能力,從而實現學生全面的發展。

二、 高中化學有效作業的設計策略

高中化學作業的設計是考察高中化學教師教學基本功的重要參數之一,作業設計的優劣是教師教學是否成熟的重要標志。搞好作業的設計是教師發揮主導作用的主要渠道之一,也是減輕學生過重課業負擔、提高教學質量的重要手段。

為使作業更好地適應學生的發展,應依據有效作業的標準、教學目標和學生實際情況來設計作業,從而達到提高作業質量,產生“低負高效”作業效應的目標。

1.依據多維目標,精選、精編化學習題

教師在對作業的內容進行選擇、編制時,應以作業的目標達成情況作為衡量作業的有效性的重要標準。因此,在精選、精編習題時,應依據多維目標,緊扣教學內容,有的放矢。在進行作業編制時應注意以下幾點。

(1)充分利用教科書中的習題

教科書中的習題是編寫者精心設計、編制的,針對特定章節讓學生對所學知識進行鞏固練習。綜合人教版、山東科技版、江蘇教育版三個版本的化學教科書,根據練習特點、功能及價值取向,可以把課后練習分為以下幾種類型(見表1)。

在作業的設計過程中,應依據以上練習的類型、功能、教學目標、課程學習目標及學生學情來編寫適合學生發展的作業。

(2)適當設置補充作業

補充作業多為后續學習做鋪墊,其中的問題應多涉及準備性知識,難度應稍大于依據課后習題編制的鞏固練習。這些補充性習題可以指導學生閱讀課本,完成初步理解。這樣既能督促學生進行課前預習、明確課堂教學的知識點,又有利于教師依據學生作業反饋情況,有針對性地設計下節課的教學內容及教學方法,從而提高教學效率。

(3)作業要有針對性

教師在進行作業的設計時,除應用課后習題外,還應多參考有價值的課外參考書、各類報刊等,豐富作業的題型,使每個題型都具有較強的針對性。此外,教師還可對每屆學生的作業做及時總結,自己建立并指導學生建立“錯解檔案”,在進行作業設計時,將歷屆學生的高頻錯解題穿作業中,有效幫助學生查漏補缺。

2.設置彈性作業,降低內在認知負荷

認知負荷理論認為,過高水平的認知負荷可能直接來源于呈現給學生的教學材料,降低了外在認知負荷的教學設計可以有效地促進學習。同理,化學作業的設計也應充分考慮學生的認知差異,從而降低學生內在認知負荷,讓后進生“吃得著”、“吃得了”,讓優等生“吃得好”、“吃得飽”,使每個學生都能得到發展。降低內在認知負荷的彈性作業的設計應注意以下幾點。

(1)滿足差異性

作業在編排時可依據學習目標及個體差異分為這樣三個梯度:第一梯度:設計基本的、簡單的、易于模仿的題目,促進知識的內化和熟化;第二梯度:設計具有綜合性和靈活性的題目,加強對知識的同化和運用;第三梯度:設計一些思考性和創造性較強的題目,以利于對知識的強化和活用。依此設計的習題由簡單到復雜,符合學生認知規律。教師將依照學生能力設計的作業按照一定的邏輯順序和知識經驗排列,可以滿足不同學生的差異性學習需要。

[案例1]蘇教版 (選修4)第65頁第7題

氯氣溶于水的反應是一個可逆反應。

①請寫出氯氣與水反應的化學方程式,并據此推斷氯水中含有哪些物質(用化學式表示)。

②氯水中哪些物質能發生電離,請寫出電離方程式,并據此分析氯水中存在的微粒。

③若將氯水置于光照條件下,氯水中的化學平衡如何移動?各種微粒的濃度如何變化?

④請設計一個實驗方案,促使氯氣與水反應的化學平衡向正反應方向移動。

評析:對于氯氣與水的反應,本題四問依次考查了化學方程式、電離方程式、光照下電離平衡的移動及探究平衡移動的條件四個方面。前兩問側重于基礎知識,后兩問則側重于原理的應用,特別是第④問還具有較強的開放性和創新性,對學生的知識掌握水平要求較高。在布置這道題目時,前兩問作為必做項,后兩問可列為選做項,這樣既可滿足基礎較差學生的成就心理,又可讓能力較強學生發揮水平。

(2)突出典型性

具備典型性的習題對某些相似知識具有普遍的指導作用。教師在作業設計時可根據教學目標、教學內容、學生學情來選擇一些既典型又具有普遍指導意義的習題,這種類型的題目既能訓練學生的思維和解題方法,又能強化所學知識點。

[案例2]人教版(必修1)第42頁第3題

我國古代四大發明之一的黑火藥是由硫黃粉、硝酸鉀和木炭粉按一定比例混合而成的,爆炸時的反應為:

S+KNO3+3C=K2S+N2+3CO2

該反應中還原劑是__,氧化劑是__。

評析:確定元素化合價的變化是分析氧化還原反應的基礎。這個反應中S、C、N三種元素的化合價均發生了變化,同時S、C、N也是常見的變價元素,學生如果對這道題把握較好,將為分析其他氧化還原反應打下基礎。

本文為全文原貌 未安裝PDF瀏覽器用戶請先下載安裝 原版全文

[案例3]江蘇教育版化學(必修)第96頁

按下列線索,歸納氮及其化合物的性質和轉化條件。

評析:這是一道典型的考查同種元素的不同化合物間聯系的綜合題。它們之間的轉化所涉及的都是典型的化學反應,通過這道題學生較容易形成知識網絡,掌握這些知識后可以解決很多與這些典型反應相關的題目,特別是推斷題。同理,這種方法也可以運用到S、C等元素的學習中。

(3)注意延展性

化學教學應能夠使學生獲得可持續發展的化學知識和化學思維方法。作業的設計也要善于挖掘化學知識的潛在功能,恰當地對所學知識進行延伸和拓展。

[案例4]山東科技版《化學與生活》(選修)第17頁

在洪澇災區,人們的生活用水會受到污染。如果你是支援災區的志愿者,請你設計方案用廉價的化學試劑將被污染的水處理成能飲用的水。

提示:需要除去水中的泥沙、懸浮物、細菌,并盡量降低水的硬度。

評析:這個題目是要利用化學實驗中過濾、膠體性質等知識來除去水中雜質,解決生活中的問題。這樣不僅使學生獲得了課本上的基本知識,而且使課本以外的知識得以補充,把化學知識與生活聯系在一起,讓他們真正理解化學在社會生活中的意義和價值。

3.豐富作業形式,凸顯學生主體

新課程倡導豐富多樣的學習方式,可以是自主、合作、探究等。因此,在作業中也應該體現自主、實踐、探究、開放等多種多樣的作業方式。教師要設計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作業,必須改變以“雙基”訓練為目的的作業觀。作業可以恰當地采用口頭練習、實際操作、合作探究等多種形式,而不只是簡單采用有標準答案的作業。作業可以是短期的,也可以是中長期的;可以是個人的,也可以是小組或全班合作性的;可以是單科的,也可以是跨學科綜合性的;可以是教師布置的,也可以是學生自己設計的。

此外,增加課題作業也能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主體性。教師可將需要長期完成的,具有綜合性、開放性、探究性的作業安排在課外,而將教科書中有助于學生理解和鞏固當堂所學知識的常規性習題安排在口頭解答或當堂練習。如在學習“物質的量”后,教師可將課后的“有關物質的量概念理解與應用”相關的題目讓學生當堂練習。這樣不僅能促進學生主體性的發揮,提高課堂學習效率,而且為教師有效指導學生提供了時機。

學生做作業的過程是其知識的鞏固、拓展及內化的過程,因此,教師在選擇、編制習題時,一定要注意習題的時效性、典型性、差異性等,讓學生在做作業的過程中能真正地體會到樂趣,提高自己的興趣,從而達到提升能力的目的,走出“高負低效”的誤區。此外,教師在指導學生作業和進行作業批改時,要充分發揮評價的激勵功能,對作業的優點及時加以總結、表揚和推廣,也要深入思考作業中的錯誤背后的深層次原因,對學生提出個別化、建設性、鼓勵性的建議,從而提高作業的實施效果。

參考文獻

[1] 郭要紅.有效作業的內涵與設計策略.中國教育學刊,2009(6).

[2] 宋秋前.有效作業的實施策略.教育理論與實踐,2007(5).

[3] 王后雄.高中化學新課程教學案例研究.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第2篇

關鍵詞:初中英語;作業;高效

隨著新課程的實施,初中英語課堂也出現了巨大的變化,隨著“先學后教”“教少學多”的出現,學生的團隊合作意識、自主學習能力都在增強,初中英語課堂充滿了無限的活力。那么如何才能夠確保作業設計得合理、高效,如何滿足不同英語層次學生的發展呢?這就需要廣大初中英語教師的不斷探索。在當前新課程理念下的英語作業設計中,學以致用、高效、合理就成為作業設計減負增效的最佳途徑。

一、初中英語作業設計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作業設計缺乏多樣性,形式過于單一

傳統模式下的初中英語作業多是以抄寫單詞為主,教師將重點的語句進行劃分,安排抄寫,反復背誦難點、重點,習題成為“題海”。學生在做作業的時候,離不開“一背、二抄、三練習、四練聽”的固定模式。在每天上課時,前面20分鐘都是聽磁帶,導致整節課缺乏靈活性,知識面不夠寬廣。這一種機械性質的作業,不僅沒有難度,也無法體現出創造性。對于基礎優異的學生,這樣的作業容易扼殺他們的學習激情,浪費他們的精力與時間,也容易忽視學生的主體性和個體之間的差異性。

(二)作業設計欠缺創造性、趣味性

愛因斯坦曾經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富含趣味性、創造性的作業,才能夠引起學生的好奇心,促進學生主動地去完成作業。但是在實際的教學中,大多數的初中英語作業都是機械性的重復,缺少創意。為了應付各種各樣的考試,教師忙于制定“題海”,學生忙于“解決題海”,練習的過量不僅會浪費學生的時間,也會加重學生的身心負擔,導致英語學習效率低下。

(三)互動性、交流性缺乏,作業大多是獨立完成

英語課后作業是課堂中教學內容的一種延伸,但是學生卻少了必要的交流。在英語知識的表達與運用上,僅僅限于課堂的有限時間,下課之后完全找不到可以強化訓練的地方。在作業的制定中,教師也忽視了交流與合作對于英語教學的重要性,一味地進行“題海”練習。

(四)作業批改方式單一、費時

根據作業批改,教師也可以掌握一部分學生的學習近況,但是作業無法全部、真實地反映出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很多學生作業做得好,但是考試成績差,也有學生習慣抄作業,這些都沒能夠將作業效果發揮出來。并且在作業的評價上,一般都是打個等級,或者是Good之類的單詞。教師忽略了在作業批改當中需要的態度以及融入的情感。很多教師都需要教導兩個班級,每一個班級60多人,每一次批改作業都是100多本,教師很難拿出充足的時間去細看每一個學生的作業,教師也面臨沉重的負擔。

二、新課程理念下,英語作業高效的設計策略

隨著最近幾年教師對新的教學理念的認真貫徹學習,教師在初中英語作業設計當中也進行了諸多的嘗試,通過上網查資料、新課標研讀等等方面,也歸納出來一套能夠減負增效,滿足學生作業設計的策略。

(一)課前預習

在課堂教學之前,對新課的預習是學習的主要趨勢。在課前,教師可以進行作業的批閱,然后找到其中的共性問題,在課堂之中進行有針對性的解決。通過長時期的培養訓練,學生能夠自覺地進行預習,找到教學的難點、重點。學生在課堂上能夠積極地回答問題,答題的質量也能夠大幅度地提高。通過自我思考,學生也能夠提出一些具備深度的問題,改變了以往不動“腦”不動“手”的壞習慣。

(二)“分層”作業

在新課程標準中提出:“教師更多的是需要關注學生之間的差異性,滿足每一位學生的需求,這樣才能夠讓每一位學生都得到全面的發展。”這一標準的提出也就要求初中英語作業應該從專制走向自主;從封閉走向開放;從以往的獨立完成走向合作協助。另外,對于優秀的學生,可以制定一些具有探究性的作業;對于中等生,可以針對他們的弱項,制定鞏固式作業;后進生就需要對基礎的知識點加以掌握。這種分層作業,不僅可以考慮到學生的差異性,也能夠實現“人人皆成功”的作業目標。

(三)“錯題式”作業

在初中英語教學中,很多教師都不明白,為什么學生對已經學習過的知識,還是一錯再錯。針對這一情況,我們可以故意地采用“錯題式”的作業方式,也就是將學生做錯了的題目進行重新的編排與整理,讓學生分析為什么會出現錯誤,然后進行針對性訓練。另外,教學也可以根據每一個學生的個性,來制定反思策略:第一,考慮學生是否已經將所學的知識點理解;第二,根據學生的個性去進行反思,最終達到“人本回歸”、高效的作業設計目的。

(四)“查找式”作業

很多教師都習慣了在上課之前就將所有的知識準備齊全,學生就是一個“聽筒”,久而久之,學生也就養成了一定的惰性。但是,新課程理念下要求英語作業能夠根據實際的教學內容,制定一些學生需要通過查詢能夠解決的作業題目,以此來提升學生課外英語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實際動手能力。

(五)“創新性”作業

1.聽說作業。第一,學唱英語歌曲。在教學之后,我們可以進行英語歌曲的欣賞。這種形式很容易讓學生將自己感興趣的事情融入英語學習,這樣不僅能夠提升學生學習英語的自信心,也能夠讓學生對于這一類作業產生強烈的興趣。第二,看英語節目。課余之時,我們可以讓學生觀看一些通俗易懂的電視節目或者電影來增強學生的英語能力。

2.書面作業。第一,編對話。教師根據教材話題規定,或者讓學生自行的定制話題,然后在課堂上進行表演。第二,造句。用短語和詞匯模仿造句是訓練寫作的有效方式,這樣對于學生英語思維的培養也有著重要作用。

總之,在初中英語的新課程改革中,作業是課堂教學最佳的延續和補充,也是鞏固知識的主要手段。因此,教師應當針對英語教學的特點,大膽地進行作業設計思路的創新,讓學生對英語作業的積極性大幅度地提升。這樣,不僅教師更加愿意去布置作業,而且學生也能夠在這樣的作業形式下獲取成功、獲取歡樂、獲取成績。

參考文獻:

1.金麗莎,《初中英語作業設計與布置》[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08(11)

2.盧曉晶,《新理念下的初中語文作業設計淺析》[J],《語文天地》,2008(12)

第3篇

關鍵詞:小學數學;家庭作業;設計

中圖分類號:G623.5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2-1578(2013)10-0170-01

1.設計趣味作業

1.1 設計游戲類作業。教師可根據學生年齡和心理特點,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出發,設計生動有趣、直觀形象的數學游戲題。比如:可以將一些較為枯燥乏味的計算題改為"數學口算直通車"、"算一算如何摘取星星"、"闖關奪寶"等等。這種以游戲性、趣味性、競賽性為特色的練習,不僅能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而且能培養學生做練習的興趣,因而可以取得令人滿意的練習效果,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順利完成練習,在生動具體的學習情境中正確理解與認識數學知識。

1.2 設計角色類作業。小學生往往都愛表現,常常喜歡扮演一個個生動而活潑的動畫形象。教師可利用小學生的這一心理特征,讓孩子們嘗試扮演不同的動畫角色。設計趣味性家庭作業,不僅讓學生在有趣的活動中體會到了學習數學的樂趣和價值,還激發了學生完成作業的積極性,使數學知識充滿情趣。

2.讓學生自主選擇作業

2.1 小學數學題的一題多解模式。數學教師在進行數學教學時要鼓勵學生的發散思維, 引導學生用多種方法,來解答同一問題,對那些數學學習能力較強的學生,教師給他們提出的要求可以高些,要求他們掌握題目的多種解法,相反對那些數學學習能力相對較弱的學生,數學教師可適當降低要求, 只要求學生能用其中的一種或幾種解題的解法就可以了,這種小學數學教學模式,在一定程度上開闊了學生思維,開發學生的智力,并且培養了學生的分析數學問題的能力,在教學實踐中,證明其適合復習課教學的作業布置:例:小紅花小學三年級共有學生 150 人,其中女生人數是男生人數的 2/3,求女生有多少人?案例解法一:把它看成分數應用題來分析求解,把全年級人數看成單位 1, 女生人數就是全年級人數的 2/5, 可以列式為150×2 / 5=60(人)。案例解法二:看成數學和倍的應用題,把女生人數看成是一倍量,男生人數就是女生人數的 3/2 倍,可以列式為:150÷(1+3/2)一 30(人)。案例解法三:看成平均數應用題,全年級共有 150 人,把它看成是總數, 份數是 2+3=5 份, 求出平均每份人數 150÷5=30(人),再用 30x2=60(人)。案例解法四:看成是正比例應用題,根據每份的人數是一定的,人數與份數成正比例,解:設女生人數有 X 人,得到比例 X/2=150 (3+2),解得 X=60。

2.2 小學數學題的程序練習模式。教師通常在一道有難度的舒小旭作業題中, 設計出多個小問題,這些小數學題又是互相關聯的,往往是前面小問題是后面小問題的鋪墊和基礎, 后面小問題是前面小問題的難度提高和發展,數學作業題的解題過程就有難度了,由此進行分解,降低了學生學習數學的思維難度, 這種小學數學教學模式要求小學生針對自身的實際既可按部就班地按照程序做, 也可間隔性地做到最后一小題,提倡有能力的學生直接做最后的小題。該數學教學模式有利于學生理順解題思路, 對學生對以后數學學習的數學思維的培養, 學習數學能力的提高都有重大幫助的意義。

3.作業設計要有探究性

意大利教育家蒙臺梭利指出:"對孩子來說,聽到的容易忘記,看到的記憶不深,只有親身實踐和體驗的才刻骨銘心,終身難忘。 "新課標也指出:"有效的數學學習活動不能單純地依賴模仿與記憶,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好數學的重要方式"。因此作業設計要有探究性,學以致用永遠是學習的最終的目的。知識只有與豐富的社會實踐相結合才能變得鮮活起來,只有經過自己的親身實踐,知識才能變得豐滿、深刻。如我在教學了比例尺這部分知識后,讓幾個同學合作到操場測量旗桿、教學樓等的高度。至于需要什么工具幾個同學自己討論決定,并把具體的操作過程詳細的做好記錄。

又如我在教了九冊第一單元《數的奇偶性》時讓學生去探究①小明和小亮兩個小朋友玩接球游戲,一開始球在小明手中,扔80次后球在誰的手中?199次后呢? ②"1+2+3+4+5+6+7+8+……+2010"的和是奇數還是偶數? "1+2+3+4+5+6……+2011"的結果呢?你能得出其中隱藏的規律嗎?這樣通過學生的自主探究把數的奇偶性巧妙地與實際問題相聯系,探究奇數和偶數的和差運算規律,體會數學與現實的密切聯系,激發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

4.創新性和實踐性作業

應避免機械化與程式化,要力求創造性,激發學生的創新精神,同時還要注重實踐操作,讓學生的學習與生活相聯系,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 讓學生在多種多樣的實踐活動中,在自覺自主的探究學習中,在自發自愿的合作交流中,感知"新課程下的現實數學",享受"快樂數學"。

事實證明,個性化作業大大提高了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變被動、機械、模仿式地完成作業為自主探索式地解決問題。 教師應根據教材內容,圍繞教學目標,精心設計個性化作業的度和量,使學生學而不厭,做而不煩,做到難易適中,體現多樣性、層次性、趣味性和思考性等特點,從而加深學生對數學知識的理解,達到鞏固知識,形成技能技巧,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提高學習效率的目的。

參考文獻

[1] 陳祖輝. 新課程理念下作業布置之我見 [J]. 教學管理 ,2006(1).

[2] 張志偉.作業選擇與布置[J].上海教育科研,2005(1).

主站蜘蛛池模板: 午夜视频在线观看区二区| 国产视频福利在线| 国产v精品欧美精品v日韩| 911亚洲精品| 女邻居掀开短裙让我挺进| 丰满少妇好紧多水视频| 日韩精品免费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天堂第一区| 激情无码人妻又粗又大| 北条麻妃74部作品在线观看| 蜜桃视频在线观看官网| 国产成人精品2021| 18精品久久久无码午夜福利| 天天操2018| 一本色道久久88加勒比—综合| 日日碰狠狠添天天爽不卡| 久久综合给合久久狠狠狠97色 | 国产人与禽zoz0性伦多活几年| fc2ppv在线播放| 国产美女自慰在线观看| avtt天堂网手机版亚洲| 小浪蹄子嗯嗯水挺多啊| 中文字幕欧美在线| 日本国产在线视频| 久久精品国产69国产精品亚洲| 欧美人妻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 亚洲日韩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 jizzjizz成熟丰满舒服| 国产综合色在线精品| 99无码精品二区在线视频| 好男人社区成人影院在线观看| 中国午夜性春猛交xxxx| 无码免费一区二区三区免费播放| 久久国产精品亚洲一区二区| 最新国产乱人伦偷精品免费网站| 亚洲成人黄色网| 欧美电影《轻佻寡妇》| 亚洲精品中文字幕乱码| 特级aaaaaaaaa毛片免费视频| 免费少妇荡乳情欲视频| 精品丝袜国产自在线拍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