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們精心挑選了數篇優質大學生醫學論文文章,供您閱讀參考。期待這些文章能為您帶來啟發,助您在寫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層樓。
關鍵詞:醫學生;科技論文寫作;能力培養;醫學教育
中圖分類號:G642;G42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8-3561(2016)19-0024-02
面對海量的數字資源,信息化社會要求人們不僅僅是被動地接受信息,還要能夠創造性地從豐富的信息資源中去粗取精、去偽存真,積極主動地將自己在實踐工作中的經驗積累撰寫成文。論文寫作能力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一名大學醫學生的專業水平和業務技能,甚至決定了他的事業發展高度。大學階段是學習的黃金時期,在大學階段就注重培養大學生的論文寫作能力,對他們的學習工作和將來的事業發展都是大有幫助的。
一、大學醫學生論文寫作能力培養的重要性
論文寫作能力是醫學類大學生需要具備的基本素質之一。大學醫學生在校期間需要完成實驗報告、醫學綜述、畢業論文的撰寫,參加工作后需要撰寫大量的病歷,以及完成科研論文,甚至包括與病人、同事的交流能力等都建立在良好的醫學論文寫作能力上。醫學論文寫作能力的欠缺,使大學生在學習期間和就業之后,不能充分表達醫學研究的成果,成為個人發展、事業成就的重要障礙。因此,醫學論文的寫作是醫學院校培養大學生科研能力以適應工作需要的一門必修課。通過系統規范的學習,培養大學生積極的寫作心理、學習必要的寫作技巧并形成良好的寫作文風,將會使大學生終身受益。
二、大學醫學生論文寫作能力培養的現狀及原因
雖然醫學論文寫作能力的培養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但在今天,它并沒有得到眾多醫學院校的高度重視,醫學論文寫作課程在有的醫學院校幾乎是個空白。部分大學醫學生畏懼寫作,教師布置的實習報告、開題報告和畢業設計,被當成一件相當困難而迫不得已的任務,常常采取消極應付的態度。當他們走上工作崗位,發現常常由于論文寫作知識與能力的欠缺而限制個人在醫學事業上的發展,此時往往又沒有更多的精力和時間來深入學習這項技能。
造成論文寫作能力培養滯后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部分高校教學理念落后,忽視對大學生論文寫作能力的培養。二是醫學院校采用被動的教學模式,以知識傳授為主要教學方法,使大學生學習模式單一、思維方式僵化和創新精神淡薄,跟不上當今醫學科學飛速發展的步伐。三是教材建設有待優化、教師隊伍建設有待加強,等等。這些綜合因素,導致大學醫學生的論文寫作能力低,創新思維不足。
三、大學醫學生論文寫作能力培養的方法
1. 提高思想認識,建立一個廣泛的支持體系
在大學醫學生論文寫作能力的培養工作中,首先要做到的就是思想認識上高度重視。一方面,各醫學院校和廣大教育工作者應該以更嚴肅的態度來審視大學生論文寫作能力的培養。它不僅僅是考核大學生學業的一個指標,更應該是獲取知識的基本途徑和一項基本的職業能力。另一方面,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讓大學生明白論文寫作能力的重要性,由此才能激發大學生的自主學習愿望。在此基礎之上,積極進行教育教學改革,完善相關服務配套設施。要從技術平臺、資源建設、服務模式、人力配置等方面綜合考量,統一規劃,建立一個從學校到各部院系到個人,從形式到內容都相輔相成的比較完善的服務體系,為大學醫學生論文寫作能力培養工作搭建一個良好的平臺。
2. 轉變教學模式,培養大學生創新思維
在我國,絕大多數院校的主要教學方法是傳統的講授法,即便是實踐性較強的醫學科學教育也是如此。這種方法培養出來的大學生,習慣于死記硬背,創新性思維能力不足。而醫學論文的寫作基本要求之一就是要具有創新性。因此,如何轉變傳統的教學模式,努力培養大學生的創新思維,是在大學醫學生論文寫作能力培養過程中需要審慎思量的問題。在這方面,歐美國家有許多值得學習的成功經驗。比如,美國的醫學院校在教學活動中十分重視大學生的主體地位,主張個性發展,調動大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自我教學、計算機輔助教學、以問題為基礎的教學以及標準化病人模擬教學、臨床實學生互評等教學方法得到廣泛應用。在這種教學過程中,大學生是主動參與者,具有更高的學習熱情,自己對學習負責,這有利于培養大學生的批判性思維能力、交流能力、信息管理能力、解決問題能力以及終身學習的習慣。這些綜合素質的培養,能夠有效提高大學生的醫學論文寫作能力。
3. 開設論文寫作必修課程
調查發現,目前很多大學醫學生基本不了解論文的基本寫作方法、寫作規范,文字表達能力差,尤其是不能正確使用醫學術語,不能熟練運用醫學文獻檢索工具。這主要是由于大學醫學生在校期間缺乏論文寫作方面的系統教育。將論文寫作設為必修課程,有助于所有大學生通過此課程的學習,使整體論文寫作水平得到普遍提高,為以后更深層次更高水平的科技論文寫作打下良好的基礎。相應地,課程內容的設置、教材的編寫與選擇、師資隊伍的建設、成績的考核等等都需要加強建設與管理,努力提高課程的教學質量。
大學生藝術論文
摘要:在當前高校建設中,大學生藝術團作為獨特的組織形式,不但起到了活躍大學藝術氣氛、提高大學生藝術素質的作用,還對普及藝術文化、提升高校的精神文明建設質量起到了重要作用。從目前的大學生藝術團的藝術實踐來看,藝術團的活動對高校促進作用很大,使大學生更好的理解了文化內涵。隨著大學生藝術團的逐漸成熟,所開展的藝術實踐教育業取得了一定成果。因此,我們有必要對大學生藝術團的藝術實踐教育進行深入的研究和分析。
關鍵詞:大學生;藝術團;實踐教育
一、大學生藝術團的藝術實踐教育現狀
對于當前高校大學生藝術團而言,多數高校都已經成立了自己的藝術團,在開展活動的過程中,將藝術實踐教育放在了首位,旨在通過大學生藝術團來帶動校園內高雅藝術的氛圍,對全校師生進行高雅藝術的普及和推廣,從而達到全面提升大學生素質的目的。當前大學生藝術團的藝術實踐教育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高校根據實際開展了豐富多彩的大學生藝術團活動
在目前高校精神文明建設的現實需求下,考慮到大學生藝術團能夠帶來的積極作用,當前高校紛紛組建了具有特色的大學生藝術團,并根據院校特色開展了豐富多彩的大學生藝術團活動。對于北京物資學院來講,其大學生藝術團下設管樂團、合唱團、戲劇團、舞團,他們取得良好的成績,均在國家和北京市獲獎,對藝術團發展起到了較大的推動作用。
2、高校將藝術實踐教育放在了大學生藝術團活動的首位,將高雅藝術的普及和推廣作為主要目標
在高校目前的大學生藝術團活動中,高校不僅重視藝術團活動的開展,同時將藝術實踐教育融入到了活動當中,并將藝術實踐教育放在了首位,旨在以藝術團活動帶動藝術實踐教育的開展,從根本上提高大學生的藝術素養。并積極做好高雅藝術的普及和推廣,使高校具有高雅藝術的氛圍,使高校師生都能夠受到高雅藝術的熏陶。
3、高校在大學生藝術團注重活動開展的形式
為了保證大學生藝術團的活動取得實效,高校在大學生藝術團開展活動的時候,選擇了多種藝術形式,主要有管樂、合唱、舞蹈、戲劇等等。由于目前高校將大學生藝術團賦予了更多的職能,希望通過大學生藝術團活動達到提升藝術實踐教育效果的目的。因此高校在大學生藝術團活動上注重形式的多樣化。
二、大學生藝術團的藝術實踐教育存在的問題
雖然目前高校將大學生藝術團放在了首要地位,并希望通過大學生藝術團的活動來提高藝術實踐教育效果,但是在大學生藝術團的活動開展過程中,藝術實踐教育還存在比較突出的問題,尤其是沒有藝術特長生招生資格的學校,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大學生藝術團的藝術實踐教育缺乏導向性,沒有樹立高雅藝術的核心思想
從目前高校大學生藝術團的藝術實踐教育來看,多數高校還沒有真正認識到藝術實踐教育的重要性,在開展過程中目的不明確,缺乏鮮明的導向性,導致大學生藝術團的藝術實踐教育特點不突出,沒有體現出藝術實踐教育的意義所在。因此,要想取得藝術實踐教育的積極效果,就要對大學生藝術團進行明確指導,并樹立高雅一樹的核心思想。
2、大學生藝術團的藝術實踐教育開展方式單一
雖然目前高校大學生藝術團的活動形式多種多樣,主要有管樂、合唱、舞蹈、戲劇等,但是對于藝術實踐教育來說,開展方式還比較單一,僅僅依靠現有的方式很難取得積極的教育效果。因此我們必須要積極拓展大學生藝術團的藝術實踐教育開展方式,豐富藝術實踐教育內容,保證藝術實踐教育取得預期效果。
3、大學生藝術團的藝術實踐教育取得效果不明顯
目前高校大學生藝術團的藝術實踐教育受到各種因素的限制,在開展的過程中并沒有取得預期的效果,整體教育水平和教育手段還比較欠缺,還需要進一步的發展和強化。因此,對于大學生藝術團的藝術實踐教育,我們要有全新的認識,不但要認識到藝術實踐教育的重要性,還要保證藝術實踐教育有效開展,并取得預期效果。
三、解決大學生藝術團藝術實踐教育問題的對策
針對目前大學生藝術團藝術實踐教育存在的問題,我們要認真分析成因,努力豐富藝術實踐教育內容,采取具體的對策有效解決現存問題,保證大學生藝術團藝術實踐教育取得積極效果。具體措施如下:
1、明確大學生藝術團藝術實踐教育的指導方向
考慮到目前高校大學生藝術團藝術實踐教育缺乏導向性的特點,我們要在大學生藝術團藝術實踐教育中明確指導方向,明確藝術實踐教育的任務,并制定具體的活動開展方案,使大學生藝術團藝術實踐教育能夠取得積極的效果,保證大學生藝術團藝術實踐教育活動的有效開展。同時,我們應樹立高雅藝術為核心思想的指導方針,積極推動高校高雅藝術的發展。
2、拓展大學生藝術團的藝術實踐教育開展方式和領域
目前大學生藝術團的藝術實踐教育存在開展方式單一和開展手段不足的問題,為此我們要積極拓展大學生藝術團的藝術實踐教育開展方式和領域,使大學生藝術團的藝術實踐教育能夠在開展方式上更加多元化,使藝術實踐教育的領域能夠得到有效延伸,起到藝術實踐教育的預期效果。
3、制定具體的藝術實踐教育目標,保證有效實施
考慮到大學生藝術團的藝術實踐教育的重要性,我們需要制定具體的藝術實踐教育目標,并在這一目標的指導下,大力開展藝術實踐教育活動,使大學生藝術團的藝術實踐教育活動能夠在活動方式和活動內容上得到豐富,進而達到于小目標,保證藝術實踐教育的有效實施。
四、結論
從目前高校大學生藝術團的組建和開展情況來說,不但豐富了校園文化,也為學生提供了良好的精神文明教育,同時在藝術實踐教育上也取得了突出的效果。由此可見,大學生藝術團的開展直接促進了高校文化建設,同時藝術實踐教育也獲得了整體提升。因此,我們應該對大學生藝術團的藝術實踐教育引起足夠的重視,并在今后的藝術團活動開展中,采取積極措施,解決大學生藝術團的藝術實踐教育存在的問題,保證藝術實踐教育取得預期效果,提高高校的高雅藝術氛圍和廣大師生的高雅藝術素質,推動高校高雅藝術建設。
參考文獻:
[1] 孫立軍;;高校學生藝術團建設與管理的研究 [J];思想教育研究;2006年01期
(1)激趣。
作為一種社交活動表現形式的大學生文化藝術活動,具體到一個班級群體或是社團群體,大學生群體間易于形成三種類型反應,分別為積極響應型、消極回避型以及不冷不熱型。造成這種明顯區分的一個內在因素乃是大學生自身的興趣點存在高低不等表現。從另一方面看,對于進入高等院校的大學生而言,與中學時期明顯的區別在于他們是作為獨立生活學習的群體。進入獨立生活學習階段的大學生,在思想意識以及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等方面的漸趨成熟,也在一定程度上表現為社交方式的自主性選擇上。作為大學生文化藝術活動組織者的高等教育工作者,在尊重大學生群體內部興趣差異的前提下,無法以高壓命令的生硬手段推動活動的開展。基于此,筆者在大學生文化藝術活動組織的具體實踐中牢牢抓住興趣這個關鍵點做文章想辦法。近年來的文化藝術活動組織實踐經驗表明,微博的使用在激發學生的參與興趣,也即激趣方面起到了正面積極的作用。為了能與微博使用頻率高的學生更好地良性互動,筆者不僅注冊了微博,還通過與學生特別是文藝活動積極分子在微博上建立活躍活動關系。通過這種方式,在學生學習以外的生活社交等時間內筆者加強與學生在網絡虛擬空間的互動,扮演起亦師亦友的角色。
(2)參與度。
通過充分利用微博這一大學生普遍喜歡并使用的信息化媒介工具,筆者激發起學生共同參與文化藝術活動的興趣。這為進一步開展大學生文化藝術活動開好了頭,奠定了良好的基礎。在大學生文化藝術活動具體開展過程中,微博的進一步使用使得學生在參與度上比以往也有了更大的提升。微博因其自身的特點在傳播廣度上具有其他社交工具不可比擬的優越性。大學生個體使用微博的在自己的微博好友圈內一些共同感興趣的話題,能夠引起廣泛的“圍觀”關注,甚至是積極響應。筆者在利用微博組織大學生文化藝術活動過程中也發揮了微博這一優勢,通過組織班級內學生或是文藝社團學生共同策劃活動主題,吸引了更多的學生參與到了大學生文化藝術活動中來,有效地提高了大學生文化藝術活動的參與度。
(3)延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