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們精心挑選了數篇優質思想教案文章,供您閱讀參考。期待這些文章能為您帶來啟發,助您在寫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層樓。
我們認為,一份完整的教案,應該由以下幾個環節構成。
一是單元概述。在單元概述中,應主要闡明本單元總的教學要達到什么樣的目標,當然這個目標可以用概述的形式展現,不必細說;還應闡明本單元在整個學習模塊中占據什么地位,起到了什么作用;最后要交代本單元與其他單元之間有什么樣的聯系。通過上述幾方面的單元概述,可以讓學生直觀地看到本單元主要要學些什么,引導學生在學習時堅持用聯系的觀點看問題,把知識前后聯系起來,這可為今后綜合復習時幫助學生構建知識樹奠定基礎。
二是教材分析。在教材分析中,應交代清楚本部分教材主要講述了哪些知識點,對于每個框體、每個目題所涉及的知識點教師計劃用什么作為導入,即教師為了引導學生解決問題,擬設置什么樣的情境問題。
三是本課時的三維目標。在三維目標中,首先要明確知識目標,這是我們對高中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論基礎,要從概念、原理及相關的要求(或者是方法論)幾個層面展開;其次是能力目標,在敘述能力目標時一定要結合教材知識的相關內容,不可泛泛而談,必要時還可以描述解決問題的思路;最后是態度情感和價值觀,備寫時和能力目標是一致的。
四是教學重難點。這屬于教案書寫的常規問題,不再贅述。
五是教學過程。從我們了解的情況來看,許多教師在這一部分書寫中存在的問題較大,主要是大多數教師在這部分往往會寫成教材知識點的提綱或者是知識點的詳細總結,從教案中找不到執教思路。我們建議教師在處理這一問題時,盡量書寫自己打算怎樣教,對于涉及到的知識點根據自己的情況可以略寫、簡寫。
如:《政府的職能:管理與服務》教學設計片段:
二、政府的主要職能
問題情境2:我國政府推進節能減排,說明我國政府是什么樣的政府?國家性質、政府性質和政府職能之間有什么關系?
師生互動
老師引導學生結合我國的國家性質思考我國的政府性質。
學生聯系教材前后內容之間的內在聯系,通過合作討論等形式,把握我國政府的性質。
自主學習
學生分工合作,閱讀課本,討論問題。
合作學習
國家性質、政府性質和政府職能的關系。
問題:我國的國家性質是什么?
總結:根據憲法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是工人階級領導的、以工農聯盟為基礎的人民民主的社會主義國家。”
問題:我國國家性質和政府性質有什么關系?政府性質是什么樣呢?
國家性質決定政府性質。我國是人民民主的社會主義國家,決定了我國政府是國家權力機關的執行機關,是人民意旨的執行者和人民利益的捍衛者。
政府性質決定政府職能,政府職能反映政府性質。
教師點評
根據憲法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是工人階級領導的、以工農聯盟為基礎的人民民主的社會主義國家”,這一國家性質決定了我國的政府必然是人民意旨的執行者和人民利益的捍衛者。
過程評價
此過程重在引導學生聯系教材前面知識,準確把握政府性質這一知識。
問題情境3:我國政府推進節能減排,采取十大措施,說明我國政府履行了哪些職能?政府職能與政府性質有什么關系?
師生互動
老師引導學生聯系材料,思考分析我國政府所履行的具體職能有哪些。
學生把握教材與材料之間的內在聯系,通過合作討論等形式,把握我國政府的職能。
自主學習
通過合作討論等形式,把握我國政府的職能。
總結:政府在當前時期,采取各種措施,治理環境,體現政府履行了四大主要職能:①履行保障人民民主和維護國家的長治久安的職能;②履行組織社會主義經濟建設的職能;③履行組織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職能;④履行提供社會公共服務的職能。
從這段教案中,我們清楚可以看出執教者解決問題的思路,它不再是知識點的總結版,而是教學的方案。
六是小結。即對本節課的內容作出框架性概括,提綱挈領地告訴學生學了什么,要掌握什么,是對教學目標的再現和回應。
七是板書設計和作業。建議大家突出重點,簡明扼要。
八是教學反思。這部分書寫應該在教學之后完成。一般先總結成功的地方,再分析不足的地方,然后寫下以后的計劃。如:執教完《多變的價格》后,一老師寫了教學反思:本節課的前半部分內容直觀生動,學生能夠通過自主學習結合教材得出結論,因此該部分的教學,我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作用,讓學生通過自主學習活躍和“興奮”起來,為后半部分的教學做好鋪墊。后一部分的“價值決定價格”是一個理論和教學上的難點,比較抽象,學生必須在教師的引領下方能逐步把握。所以該部分內容我在設計上選擇由老師來講解,結合對學生的啟發來進行。但是在課后仍舊感覺學生在一節課上尚不能真正做到“理解”,大致就是停留在“了解”的層面。因此該部分的知識在今后的教學過程中,我還要有意識地反復和強化。課文最后部分的“價值規律”由于教材在要求上總體不高,給教學難度的減輕提供了可能。學生基本上能知道規律的內容,但談不上什么進一步的認識了。因此,我準備在下一節《價格變動的影響》中繼續引導學生更深層次地認識價值規律。在“提高勞動生產率”“生產適銷對路的高質量產品”部分,我也對教材進行了適當的深化,啟發學生開動腦筋思考對策。學生表現出興趣濃厚、思維活躍的良好狀態。設計探究“企業能否為了增加利潤而提高產品的價格”,目的有二:其一,引導學生結合所學知識解決現實問題,同時培養高中生辯證分析的能力。其二,假如課堂教學時間安排留白,借助此探究可以很好地彌補課堂空白。整堂課所選擇的材料均很直觀樸實,因為我認為對高中生來說,過于感性的眼花繚亂的課堂信息可能會影響思維在教師引導下層層深入與探究的效果。
八年級思想品德簡明教案(山東版)
五華縣華強中學吳定侃
第一單元讓愛駐我家
教學要求:
1、學會與父母溝通,正確認識父母對自己的關愛和教育,克服“逆反”心理。
2、能以實際行動孝敬父母和長輩。
3、掌握與父母溝通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4、認同民族文化、繼承民族精神,樹立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
教學重點:
1、教育學生孝敬父母和長輩。
2、我愛你,中國
3、我們都是龍的傳人
教學難點:
1、學會與父母溝通。
2、我們都是龍的傳人。
教學方法:
探討式、啟發式、案例分析法、自學輔導法
教學時數:4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
家,溫馨的港灣
教學要求:
1、認識家的含義,家的幸福所在。
2、懂得父母對子女所起的作用,不忘父母養育恩。
教學重點:
認識我有一個溫馨的家
教學難點:
懂得怎樣報答父母的養育之恩。
教學過程:
一、閱讀孟杰和他的伙伴們的故事。
二、轉入新課。
1、學生朗讀引言,體會家的溫馨。
2、板書:家,溫馨的港灣
3、板書:一、我有一個溫馨的家
4、學生看課文P3—4圖,體會圖中的含義,寫出一些描述家庭溫馨場面的美妙詞匯。
5、把你認為最能體現自己家庭溫馨的一件事說出來,與同學們分享。
6、師生共同歸納家的含義。
7、朗讀小詩《可愛的家》
三、板書:二、不忘父母養育恩
1、閱讀P5故事,討論:在大增成長的道路上,母愛起到了什么作用?父母是如何關愛自己的?
2、學生代表發言。
3、共同歸納:我們成長的每一步都離不開父母的呵護、教誨和影響,每一步都浸透著父母的心血。
4、閱讀P6材料,思考并討論:父母養育了我們,我們應怎樣報答父母的養育之恩呢?
5、分組回答。
6、共同歸納:孝敬父母,就要尊重父母,熱愛父母,回報父母。
7、說一說:自己在家里為父母做了什么?
8、完成P8《我可以這樣孝敬父母》
四、小結:通過學習,我們懂得了父母的辛苦,也知道如何回報父母,今后要努力去做。
五、作業:回家做幾件孝敬父母的事。
第二課時
教學內容:
學會與父母溝通
教學要求:
1、認識影響與父母溝通的原因。
2、理解如何搭建心靈溝通的橋梁。
教學重點:
了解影響與父母溝通的原因
教學難點:
懂得搭建心靈溝通的橋梁的方法
教學過程:
一、引入新課。
二、講授新課。
1、板書:一、學會與父母溝通
2、閱讀訪談錄,聯系自己生活中的情形,歸納影響與父母溝通的原因有哪些?
3、板書:心理因素,矛盾、誤解,生活經歷不同等。
4、板書:二、搭建心靈溝通的橋梁
5、閱讀P11材料,思考練習。
6、學生代表發言。
7、共同分析歸納:理解,尊重,掌握技巧和方法。
8、看12圖,說一說,漫畫中的中學生是通過哪些方式與父母溝通的?
9、討論:我們怎樣才能與父母進行更好的溝通?
三、完成P13練習。
四、小結:這節課我們認識了影響與父母溝通的原因,學習了與父母溝通的一些方法和技巧,希望大家以后能學以致用處理好與父母的關系。
五、作業:閱讀理解課文。在家做一個好孩子。
第三課時
教學內容:
我愛你,中國
教學要求:
1、認識祖國壯麗的河山、悠久的歷史和燦爛的文化。
2、了解我國是一個統一的多民族國家,教育學生自覺維護民族團結。
教學重點:
認識祖國壯麗的河山、悠久的歷史和燦爛的文化
教學難點:
了解我國是一個統一的多民族國家,教育學生自覺維護民族團結。
教學過程:
一、引入新課。
二、講授新課。
1、板書:我愛你,中國一、可愛的祖國
2、看圖P14,完成練習。
2、學生互相交流。
3、閱讀課文,完成P15練習。
4、名回答。
5、閱讀P16材料,討論:通過中華文明的世紀回眸,我們能得出什么結論?
6、共同歸納。
7、讀課文,了解中華民族的燦爛文化:
文字、藝術、科技。
8、板書:二、五十六個民族是一家
9、齊唱:《五十六個民族是一家》的歌曲,感受樂融融的民族大家庭風采。
10、閱讀課文。
11、討論:熱愛祖國,我們應該如何做?
12、小結:通過本課的學習,你對祖國的歷史、文化、民族團結有何認識?學生共同總結。
13、作業:熟讀理解課文。
第四課時
教學內容:
我們都是龍的傳人
教學要求:
1、懂得臺灣自古以來就是中國的領土。海外華僑華人心系祖國。
2、理解我與祖國共命運。
教學重點:
認識臺灣與海外華僑華人與祖國的關系。
教學難點:
理解我與祖國共命運。
教學過程:
一、引入新課。
二、講授新課。
1、板書:我們都是龍的傳人一、炎黃子孫一脈相承
2、閱讀P21材料,討論:我如何理解海內外炎黃子孫的這種民族情結?說一說自己的看法與同學分享。
3、閱讀課文。
4、各組代表發言,列舉史實,說明臺灣海峽兩岸人民是骨肉兄弟。
5、朗讀課文,歸納:臺灣是中國的一部分。
6、互相講一個海外華僑華人心系祖國的感人事例,看誰講得好。
7、板書:二、我與祖國共命運
8、閱讀P23材料,討論:是什么精神不斷激勵著中國人民勇往直前?
9、朗讀課文,共同歸納:愛國主義是中華民族偉大民族精神的核心。
10、今天我們面臨的問題是什么?
11、討論并回答。
12、閱讀P25材料,討論:這位中學生為什么會被稱為“合格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代表”?
13、師生共同歸納。
教學目標
1.了解、掌握新思想萌發的原因;新思想的倡導者林則徐;魏源和《》;姚瑩和《康輶紀行》;徐繼畬和《瀛環志略》;《》的主要內容和評價。
2.①通過介紹林則徐、魏源的主張,使學生掌握新思想萌發的原因和特點。②通過《》的介紹,使學生掌握《》的地位。
3.①通過介紹林則徐、魏源“向西方學習”的新思想,培養學生放眼世界、探索新知、不斷進取的開拓精神。②通過對《》的分析,使學生認識到《》是近代中國最早提出的發展資本主義的方案,集中反映了當時先進的中國人向西方尋找真理和探索救國救民道路的迫切愿望。
教材分析
本節教材地位分析
前后民族危機加深和封建統治日益腐敗之時,封建士大夫中的有識之士為尋求強國御侮之道萌發了“向西方學習”的新思想。林則徐、魏源和洪仁玕反映了當時先進的中國人向西方尋求真理,探索救國救民道路的迫切愿望。
重點分析
①新思想的萌發是重點。林則徐、魏源的新思想,主要是主張學習西方的科學技術,目的在于“師夷長技以制夷”。學習這一內容,有助于學生認識和理解新思想的特點。
②《》是重點。《》具有鮮明的資本主義色彩,是先進的中國人最早提出的在中國發展資本主義的救國方案。學習這一內容,能讓學生進一步理解運動的特點。
重點突破方案
①新思想的萌發:教師可以充分利用教材的小字內容首先介紹林則徐和魏源的思想,然后提問學生他們的思想新在何處?你如何評價?他們會對中國歷史產生什么影響?
②《》:參見“難點突破方案”。
難點分析
對《》的評價是難點。《》不僅主張在科學技術方面,而且在政治方面學習西方,具有鮮明的資本主義色彩。教學中,應引導學生結合《》提出的時代背景及其主要內容,積極思維,培養學生分析和理解歷史問題的能力。
難點突破方案
對《》的評價:教師首先要求學生結合上節內容介紹洪仁玕的生平事跡,然后與學生共同分析他能寫出《》一書的原因和此書的特點,最后提問學生此書的主張在當時能否實現?原因是什么?你對此書有何評價?
課內探究活動的設計
①在分析“新思想的萌發”時,教師在介紹林則徐的事跡后,可以提問學生,為什么林則徐能夠成為近代中國“開眼看世界”的第一人?你對于這一點是如何評價的?分階段整理林則徐的先進事跡并且作出評價。
②魏源的《》一書是如何體現“師夷長技以制夷”的思想的?你對此書有何評價?
③《》,參見“難點突破方案”。
教學設計示例
第七節新思想的萌發
重點:①新思想的萌發;②《》。
難點:對《》的評價。
教學手段:教師講解、學生分析為主的綜合法
教學過程:
導入
教師首先提問:“對于近代中國產生了什么影響”?
一、新思想萌發的原因
重點強調兩點:一是民族危機的出現和封建統治危機的日益加深(通過表現出來);二是林則徐、魏源等封建士大夫中的有識之士的努力探索。
二、新思想的萌發
新思想的倡導者林則徐、魏源和《》。
教師可以充分利用教材的小字內容,首先介紹林則徐的思想。在介紹林則徐的事跡后,可以提問學生,為什么林則徐能夠成為近代中國“開眼看世界”的第一人?你對于這一點是如何評價的?分階段整理林則徐的先進事跡并且做出評價。其次,介紹魏源的思想和《》。之后可以提問學生,魏源的《》一書是如何體現“師夷長技以制夷”的思想的?你對此書有何評價?然后提問學生他們的思想新在何處?你如何評價?他們會對中國歷史產生什么影響?;《康輶紀行》和《瀛環志略》簡單講解既可。
三、具有資本主義色彩的《》
對《》的評價:教師首先要求學生結合上節內容介紹洪仁玕的生平事跡,然后與學生共同分析他能寫出《》一書的原因和此書的特點,最后提問學生此書的主張在當時能否實現?原因是什么?你對此書有何評價?
教學設計思想:
①通過學生對于林則徐和魏源新思想的分析、《》的評價,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
②通過教師對于相關材料的補充,相關內容的講解和學生回答問題過程中教師的引導,實現教師的主導作用。
板書設計
第一章第七節新思想的萌發
一、新思想萌發的原因
1.清朝封建統治日益腐朽
2.后民族危機加深
二、新思想的萌發
1.新思想的倡導者林則徐
2.魏源和《》
3.《康輶紀行》和《瀛環志略》
三、具有資本主義色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