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們精心挑選了數篇優質高鐵調查報告文章,供您閱讀參考。期待這些文章能為您帶來啟發,助您在寫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層樓。
關鍵詞:前瞻性;免費報紙;報紙影響力
中圖分類號:F27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23198(2015)26010501
1武漢晨報(地鐵讀本)概況(背景)
地鐵已經成為武漢人交通的重要方式。武漢即將開通地鐵三號線,這樣將武漢三鎮更好的聯系在一起,對于人們的交通提供了便捷,也為地鐵媒體帶來了更廣闊的受眾。武漢晨報(地鐵讀本),將是進入4條運營軌道線發行的武漢唯一日報。
2調查內容
我們通過間隔性,長達一年時間的調查,每三個月發放一次調查問卷,在1,2,4號線,每條線路發放60份,在3條線路中按照人流量的多少程度選取三個站點,每個站點發放20份問卷。綜上,共計180份問卷。
調查內容包括地鐵讀本發行的相關報道的收集與整理,其他城市或報刊的免費地鐵讀示范的相關信息進行收集整理。對武漢報業的發展情況,進行考察與資料收集。對武漢晨報的發展情況進行考究。
3調查結果
3.1問卷調查結果
從統計結果看:(1)有一半為19歲至30歲的人群,即青年人是乘地鐵的主要群體,以學生和職員居多。(2)在地鐵上玩手機、發呆、睡覺居多。(3)近七成的人知道地鐵報。(4)閱讀過和未閱讀過的人數是五五開,生活娛樂時政是主流,而不喜歡地鐵報的理由比較雜。(5)45%的乘客會放回回收處。(6)有近半數的人認為擺放位置不夠明顯。(7)地鐵口的發報處基本是有專人服務的。(8)近九成的人支持免費報刊。
可知,在武漢,知道地鐵報的人不少,并且對地鐵報的免費模式基本持歡迎態度,但即便如此,閱讀過地鐵報的人數卻不夠理想。因此,對地鐵報的宣傳工作仍是重中之重,打造出地鐵報的品牌,讓每個在早晨上班或上學的人時都無意識地去領取報紙,才能達到傳播效果。
可以在普通版的晨報的顯眼處標注唯一指定地鐵報的標志。將地鐵報作為晨報的核心,地上報版的晨報為輔,發揮晨報作為唯一指定地鐵刊物這一其它城市其它報紙都不具備的因素來做文章或許是個更好的選擇。從只有45%的乘客放回回收處的情況來看,發行地鐵報有兩種選擇:(1)不回收,讓讀者帶走地鐵報,經費足夠的話可以將版面內容做的更全面一些,以吸引不同年齡段的讀者,閱讀到廣告的機會也會增加,廣告商的投資也會到來。(2)節約成本,多設立回收點考慮放棄一些老年讀者,只做上班族和學生感興趣的娛樂,體育,時政方面的新聞,他們的購買力更強,對廣告主來說,這樣廣告投放更有成效。同時,可以做一些廣告宣傳。從支持程度來看,地鐵報前景很大,加大宣傳力度和投放數量勢在必行,有用戶才會有廣告商。更多的發行量,更多的專人服務,更細致的宣傳,抓好唯一指定刊物這個難得的機會可能讓這個產業擁有廣闊的前景。
3.2結合資料與研究得出結論
紙媒受到互聯網的沖擊,發行量直線下降,武漢晨報搶占先機,壟斷了武漢軌道交通這一大傳播媒介。在2015年底,地鐵3號線即將開放,這為武漢晨報的到達率更是提高了不少。
主要內容:
研究武漢晨報(地鐵讀本)的發行成本,渠道,受眾,廣告現狀。
探討比較武漢晨報(地鐵讀本)與其他城市的地鐵報的差別。
探討武漢晨報運營模式對媒體,廣告業,武漢經濟發展產生的價值,展望武漢晨報未來發展的前景與優勢。
武漢晨報的運營模式,大大提高了報紙的發行量及到達率,與此同時,其廣告的價值就會提高,廣告效益的增加對報社是最好的回報。同時,報紙廣告的傳播也會帶動相關商品及經濟的發展。
武漢晨報利用地鐵這一契機,雙向收益,使地鐵交通的美譽度及其自身的價值都得到了大大的提高。
如今信息多渠道的發展,報紙吸引力銳減,由于新興媒體的競爭,報紙讀者流失,特別是年輕讀者的流失已成趨勢。讀者老化成為報業不得不面臨的問題,爭取年輕讀者是每個報社的重要任務。所以地鐵讀本采取在周一到周五早上8點開始發送,正好對象年輕的上班一族,這樣免費的報紙方式,能夠逐漸將年輕人從手機中脫離出來,使其養成閱讀的習慣。這樣也能促進社會文明的發展。
武漢晨報地鐵讀本存在的問題:
地鐵讀本只流通在地鐵站里,不能帶走,這樣就會造成報紙的傳閱性降低。
參考文獻
[1]金濤.地鐵報帶來了什么?――瑞典免費報紙競爭策略及其發展趨勢[J].新聞記者,2005,(2):66.
布貼是在一塊底布上通過剪樣、拼貼、縫制、刺繡而制作成的具有淺浮雕效果的民間實用工藝美術品。而陽新布貼在剪樣造型、色彩配置、縫置工藝和刺繡點綴上尤其顯得獨具特色。因而在1990年版的《中國民間藝術大辭典》“布貼”辭目中,被作為唯一的地方布貼辭條載入。
陽新布貼體系龐大,從自冠至履的童裝到童枕童玩,以婚嫁飾物到婦女家用,以及廟堂團、吊幡等,有近30個品種。如孩童穿戴的布貼抱裙、各式童帽、花饞兜和全身滿飾圖案的貼畫背褡(馬甲),以及實用和玩賞俱存的貼畫虎、貓、獅枕和童玩布球,花籃等。其中,僅兒童隔涎、護胸和保暖用的饞兜一項,已發現的就不下數十種。
陽新布貼雖然已走出陽新,跨出國門,但它的發展前景不容樂觀。以前,在陽新到處可以見到布貼的身影,隨便走進一戶人家都可以找出一二個會制作布貼的人。但現在的調查結果表明,在一個人口超過1500人的村子里面,會制作布貼的不超過10個人,而且其中有九成是上了年紀的老人。在陽新文化館,共有10人會制作布貼,但文化館保存的布貼僅有40余幅,以此推算,全縣目前會創作布貼的人中青年只有500余人,而其中技藝嫻熟者實為鳳毛麟角。
二,陽新布貼面臨失傳的原因和保護面臨的困難分析
1、成人教育在社會化大生產中誕生,在我國繼續教育、終身教育中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成人教育是18世紀工業革命背景下出現的一種以成人為對象的教育形式,它是人類社會發展到一定歷史階段出現的新的教育形態,是社會政治、經濟、文化不斷變革的產物,也是教育現代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國的成人教育經過40多年的發展已步入現代化、規范化、法制化的發展軌道,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成人教育初步形成了與普通教育、傳統的學校教育并駕齊驅、協調發展的新局面,進一步承擔起了對在崗、轉崗和各類求職人員進行崗前、崗位培訓,對離開正規學校的人員進行基礎教育和高等教育,對受過高等教育的人進行繼續教育培訓的任務。勿庸置疑,成人教育和其它的教育形式一樣是中國現代化建設和社會現代化發展的重要推動力量,在社會進步、經濟建設、文化建設和民族素質、人民生活質量的提高方面都起到了重要的促進作用。
2、成人教育條件受限,自我發展面臨困難。1998年教育部成人教育司被撤消后,從形式上看,成教司與職教司合并為職業教育與成人教育司,而在實際上,原成教司的成人教育專管職能被分解到發展規劃、基礎教育等四司中去了,應該說,成人教育司在管理上削弱,是名半存而實亡了。同時,普通高校擴招和教育手段的開放,為受教育者提供了便利條件,許多成人學生進入普通高校深造。企業生產結構的調整和改革的不斷深化,又使相當數量的學生不能脫產學習,這些因素的影響,造成了成人教育萎縮局面。
二、鐵路成人高校發展面臨的問題
在成人教育不景氣的情況下,鐵道部又將部屬學校移交地方政府管理,鐵路成人高校面臨著三個危機:
2、經費危機。我國的成人高校是在計劃經濟中以企業、行業的需要建立的,絕大多數都是企業辦學,學校的一切費用都是企業提供的。現在鐵路企業要將直接為鐵路運輸服務的職工大學移交地方政府,若政府不能從財政收入中支付辦學經費,鐵路成人高校辦學將舉步維艱。如果沒有建設資金作保證,學校就不可能發展,就有被淘汰的危險。
3、經營危機。以前鐵路成人高校依附企業辦學,學校按照鐵道部和鐵路局的計劃去完成任務,無論學歷教育還是崗位培訓,學生都是從職工中來到職工中去,就業問題無須考慮。現在學校與企業脫鉤,學校與企業的關系一下子由上下級變成了合作伙伴。這些因素的影響,決定了鐵路成人高校經營危機。
三、鐵路成人高校發展的思路
成人高校要生存,要發展,必須緊貼市場經濟,樹立明確的社會需求意識,適應市場經濟發展對人才培養的規律、趨勢和需求。
1、更新辦學理念,走以高職高專教育為主的多功能辦學之路。教育部等7部委印發的《關于進一步加強職業教育工作的若干意見》,明確了以服務為宗旨,以就業為導向,推進職業教育改革與發展的思路。因此,鐵路成人高校要克服在培養人才模式上只看重知識,輕視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的現象,逐步向高等職業教育發展,培養既具有理論知識,又有實踐能力的技術應用型人才。同時,鐵路成人高校要發揮鐵路專業和師資隊伍的特長特點,采用辦學形式的多層次、多形式、多類型,教學方法多樣化,教學內容的豐富多彩,牢牢占領鐵路市場。特別是當前社會發展,人們對知識的需求趨勢多樣化,有需要提高學歷的,有需要職業資格證書的,有需要技能培訓的,各學所需。學校要以最大限度滿足不同崗位,不同層次,不同類型受教育者的需要,有效地為鐵路建設和社會發展服務。
2、創新辦學機制,實現學科型向高職型轉化。要不斷創新辦學機制,加強學科建設,根據社會及陜西地區對人才的需要,增設地鐵、輕軌等專業。在教學上要以職業需要為基礎,以技能培養為主線,將課堂教學與現場教學、集中教學和分散教學、全日制教學和非全日制教學相結合。在課程設置上,堅持以職業崗位需要為主,采取靈活的辦學方式,突出職業性、應用性、實踐性。在人才培養上
必須堅持走產教結合、校企聯合的路子,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和社會適應能力。
3、增強辦學手段,提高辦學質量。提高教學質量是學校工作的核心,是學校發展的基礎。提高教學質量一是要因材施教,確保每一位學生學有所成、學有所長。高職高專學生基礎參差不齊,程度不一,需要進行分級教學,在教學的進度、難度上根據不同層次的學生采用不同的教學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