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們精心挑選了數篇優質調查問卷分析報告文章,供您閱讀參考。期待這些文章能為您帶來啟發,助您在寫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層樓。
一、調查背景
本次調查旨在養成學生文明禮儀規范,營造和諧文明的校園氛圍。這個調查的目的是希望了解同學們的行為習慣基本情況,然后我將對調查結果進行分析并得出結論。
二、調查目的
通過調查,了解學生行為習慣情況,為以后的引導提供合理的數據分析。
三、調查方法
四、調查過程
本次調查發放問卷的對象是五二全班學生,發放問卷的30份,分兩次發放,回收30份,有效數量為30份,回收比率100%。
五、數據匯總
2.學習習慣優秀38%良好53%一般7%不良2%
3.道德品質優秀64%良好35.4%一般0.6%不良0%
4.勞動習慣優秀36%良好53.5%一般9.5%不良1%
5.衛生習慣優秀48.3%良好25.9%一般20.8%不良5%
六、結論
1.學生規則意識的自主構建日趨成熟。學生所處的人際關系環境有待改善。
2.影響學生規則習慣有效形成的情緒因素占主導。
3.學生規則意識、規則情感和規則意志等心理品質的深度生成。因而在培養學生規則意識與良好習慣工作中時常出現令教師非常尷尬同時也是非常困惑的局面。
4.學生遵守規則的行為呈現出被迫性特征,即便在遵守規則有一定自覺性的同學身上,也因為有時某種關系環境的偶爾“失和”,出現令人匪夷所思的違反規則行為問題
5.由于受到各種情緒障礙的困擾,有近6%的學生出現了行為的偏差,概括表現為“攻擊性行為、任性、自私、孤僻、注意力分散、意志薄弱”等不良的心理傾向,他們規則意識非常淡薄,非規則性行為時有發生,對學生規則意識與良好行為習慣的培養產生著不利影響,成為學校德育教育有效性、針對性和整體質量進一步提升的瓶頸。
6.以上調查分析反應,大多數學生都存在著這樣,那樣的壞習慣,高年級學生自私,散慢,自理和自控能力差的形狀令人堪憂。
二O一二年三月
一、調查的目的
我校地處農村,學生閱讀面窄、見識少。大部分學生對習作抱有畏難情緒。但是小學生作文教學又是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是語文綜合能力的體現。對此我們教師都在千方百計地想辦法來培養學生的寫作興趣,提高寫作能力。為培養學生自主寫作能力,尋求教師有效的作文教學策略,并為以后的作文教學提供依據,我校課題組于2015年1月份在部分學生中進行了小學生作文問卷調查。
二、調查的內容
本次調查問卷主要是在三—六年級學生中進行。問卷內容共23小題。分別從學生課外閱讀、勤于積累、習作興趣、樂于觀察等幾個方面著手設計,但又各有側重,較全面地對學生作文學習的現狀進行了調查分析。
三、調查的方法及對象
1、調查方法:調查采用不記名問卷的方法。對學生下發50份調查問卷,收回有效問卷50份,所有數據都進行了分析統計。
2、調查對象:福和小學三—六年級部分學生。
四、調查結果與分析
根據調查結果,了解到小學生作文中存在的問題:
1、80%的學生只是偶爾讀課外書籍,但不能堅持天天閱讀。甚至還有少數學生從不讀課外書籍。
2、學生所讀課外書籍主要體現是作文書,漫畫書。
3、主動積累的學生很少,都是老師布置有積累的作業才去完成。即使部分學生能夠摘錄好詞佳句,但能巧妙運用的較少。
4、大部分學生認為生活中的事從沒有細心地觀察過。只是粗略地知道而已。
5、大部分學生不喜歡老師布置的作文,究其原因:老師不應該限制習作的范圍。
6、學生認為老師對他們的習作幫助最大;少數家長能夠指導學生習作。
五、思考與對策
調查結果表明:我校學生在課外閱讀這方面簡直就是一個空白,所謂的閱讀就只是讀讀作文書,漫畫。閱讀面太窄。部分學生在閱讀時不能及時積累,不能將知識靈活地運用于習作中;大部分學生沒有細心觀察生活的習慣,所以習作中真情實感就無法抒發出來;學生認為老師的指導才是他們習作進步最有效途徑。以上的分析結果,反映了部分學生習作內容枯燥、甚至無話可寫的根本原因。為了改變這樣的狀況,有效地提高我校小學生的習作水平及教師教學水平,我們思考對策如下:
1、班級成立圖書角,讓學生把自己的課外書籍帶到學校來,相互閱讀,培養學生閱讀興趣。
2、每周留一兩次讀書作業,讓學生摘抄好詞佳句,并慢慢嘗試寫出感悟。
3、每月進行一次讀書摘抄作業比賽,激起學生積累的興趣。
4、經常在班級里舉行講故事比賽、口頭作文比賽,鼓勵學生把從書本上看到的故事通過自己的語言表達出來,鍛煉他們的口語表達能力。
新課標要求學生學會合作、學會交流,但是在課堂教學中我發現許多學生在扮演聽眾。其中有一部分是不會(或者未思考),還有一小部分是進行過思考,卻不愿發言的。曾詢問過部分學生:你會嗎?(學生答:會。)你為什么不參與他們的討論?學生的回答要么是“我不想說”,要么是“他們都說了,我沒什么好說的”,要么就是沉默。這說明,他們的表達欲望不強。在發言中還有另一種現象,學生雖理解并愿意說,但表達不得要領,說了半天,也不能準確地表達出自己的觀點,既浪費時間,也達不到合作學習的效果。因此說,在合作學習中培養學生善于發言的能力是十分重要的。為了更好的了解學生課堂發言的情況,研究造成學生不良發言習慣的原因,幫助教師了解學生的心里狀態,獲得關于養成良好的發言習慣的方法、途徑、策略,使學生養成良好的發言習慣,提高發言能力,特進行了這次問卷調查。
二、調查目的
通過調查問卷了解學生課堂發言的情況,喜歡發言和不喜歡發言的原因及動機。從而幫助教師了解學生的心里狀態,為下一步的研究提供參考。
三、調查方法
通過調查問卷書面、個別訪談。
四、調查過程
調查一年級二班50人,采用不記名的問卷調查法,每個選項均為單項選擇。
五、數據匯總
1.在課堂上,你想發言嗎?()
a、很想b、一般c、不想
數據:選擇a的有18人,占36﹪;選擇b的有27人,占54﹪;選擇c的有5人,占10﹪
分析:64﹪的孩子認為自己在課堂上不積極發言交流,大部分孩子都需要進一步培養發言的能力。這也正說明了開展此項課題研究是很有必要的
2.課堂上,不想發言的原因是什么?()
a、不會b、怕別人笑c、不屑
數據:選擇a的有20人,占40﹪;選擇b的有22人,占44﹪;選擇c的有8人,占16﹪。
分析:60﹪的孩子在回答問題時候,是有自己的想法二不回答。說明回答問題的欲望不強。
3.發言出錯時,你一般心理()
a、好好聽別人發言b、懊悔c、以后不發言了
數據:選擇a的有26人,占52﹪;選擇b的有20人,占40﹪;選擇c的有4人,占8﹪
分析:48﹪的孩子在在發言時是因為得不到師生的肯定而降低了積極性。今后的課上鼓勵表揚發言的學生要多下工夫。
4.課堂中,發言精彩時,你一般心理()
a、聽別人發言b、沾沾自喜c、對別人的發言不屑一顧
數據:;選擇a的有28人,占56﹪;選擇b的有16人,占32﹪;選擇c的有6人,占12﹪。
分析:56﹪的孩子還是比較習慣于發言后聽別人的意見,近一半的學生要提高主動參與學習的積極性,倡導同伴間的互助合作學習,將發言同伴的發言作為一個訓練重點。
5.你認真聽的主要原因是:()
a、上課生動、有趣b、認真聽會得到老師表揚c、為了考試能考好
數據:選擇a的有20人,占40﹪;選擇b的有7人,占14﹪;選擇c的有23人,占46﹪。
分析:46﹪的孩子發言的目的性極強,直指考試。25﹪的孩子是因為老師的課堂魅力而專注于發言。看來,我們要努力呈現生命充滿活力的課堂,吸引更多的孩子認真發言。
6.你對待別人發言的態度是:()
a、沒什么了不起b、很好,值得學習c、無所謂
數據:選擇a的有10人,占20﹪;選擇b的有26人,占52﹪;選擇c的14人,占28﹪。
分析:48﹪的孩子不能正確對待別人的發言,說明部分孩子的發言習慣沒有養成。同時,班級良好的交流氛圍也十分重要
7.當同學站起來回答問題時,你能仔細認真聽嗎?()
a、能b、有時能c、不能
數據:選擇a的有22人,占44﹪; (調查報告 ) 選擇b的有18人,占36﹪;選擇c的有10人,占20﹪.
分析:56﹪的學生不能專心聽同學的發言,說明大部分學生不太善于發言同伴的發言,今后要注意指導學生發言別人發言的方法。
8.合作交流時你希望什么學生先說:()
a、優生b、和自己同水平c、差生
數據:選擇a的有15人,占30﹪;選擇b的有25人,占50﹪;選擇c的有10人,占20﹪。
分析:大部分孩子希望能有所準備再發表看法,要把訓練學生爭先表達自己的想法作為課堂教學時的一個重要內容。
9.老師表揚別人的發言時你一般:()
a、為別人高興b、不屑一顧c、發誓要超過他
數據:選擇a的有23人,占46﹪;選擇b的有3人,占6﹪;選擇c的有22人,占44﹪。
分析:大部分學生心態是好的。
10.與別組爭論時,你的表現是:()
a、爭著說,搶著說b、認真聽,輪流說c、不聽也不發言
數據:選擇a的有6人,占12﹪;選擇b的有43人,占86﹪;選擇c的有1人,占2﹪.
分析:關于小組交流時的發言表現,選擇b的有43人,占86﹪從數據來看比較理想,但也不排除會存在沒有如實作答的情況,需要在以后的教學過程中加強過程性
的監測。
六、結論
(一)通過調查、觀察,我發現造成他們不良的發言習慣的原因主要有兩方面。
1.客觀原因:外界的干擾影響了學生的發言。包括教師的態度、同學的態度。
2、主觀原因:學生的不夠強烈的表現欲望影響了他們的發言,還有興趣,信心方面的影響。
(二)解決的策略。
1.發揮示范作用:教師的、優秀學生的、進步生的。
2.創造交流的氛圍、提高興趣、信心。
3.教會方法:善于說,還要善于聽取、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