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們精心挑選了數篇優質測量匯報材料文章,供您閱讀參考。期待這些文章能為您帶來啟發,助您在寫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層樓。
實習內容:
控制測量。我們的測區為西大東校園,控制范圍為農學院以東至東苑餐廳,東苑路以南至農院路學校外墻。我們的已知控制點為位于鴣江路.留學生辦處的點A124(7329.834,29926.465),高程78.937m;鴣江路.動科院東路邊的點A024(7462.967,29889.511),高程78.447m;東苑路/三角地的點A025(7487.626,30057.538),高程77.756m。我們這次主要運用了閉合導線測量。
我們首先用的是水準儀測高程。開始的時候測量進展得很順利,可是最后檢驗的時候發現誤差整整差了十多厘米。我們開始反思是哪里出了問題,有可能是因為天色晚的時候,我把十字絲上下絲讀成中絲了。因為結果誤差不合格,我們在第二天早上重新測量過了一遍,對比前一次的讀數,發現上次是十字絲的讀數問題,有了這次失敗的經驗,我們都細心起來了。最后校合時fh=-28<fh容=-31.75達到了標準。同天我們用了全站儀測了站點的坐標、方位角、邊長和高程。因為開始還不熟悉操作程序,實習進展得很慢,測到后面校核時還發現了誤差很大。為了得到比較標準的數據,我們組員決定重新測量過。第二次測量我們更加認真了,再三檢驗對中整平和所得的就據才記錄下來。最后所得的數據在xy的坐標差還是差了1多cm,和2多cm,老師全程指導重測后的數據還是相差不大,也許是儀器比較陳舊的問題導至的誤差大。經我們校核,f=0.167,K=1/3778;基本達到要求。因為全站儀測量我們花的時間比較多,經指導老師同意,我們留經緯儀的測量工作放到碎部測量中進行。
碎部測量:
我們采用了全站儀和經緯儀觀測,現場展點繪圖。測量中我主要負則的是觀測,其他成員記錄、立桿、繪圖密切配合。開始我們用的是經緯儀測量。經緯儀測站的高程是要計算的,因此,除了操作規范外還要正確的讀出水平角、豎直角、下下十字線距離和中絲讀數。因為工作比較繁鎖,一天下來才得四五十個點,繪圖工作也基本跟得上。第二天我們用全站儀觀測。因為全站儀只要在站點對中整平后,對準前視點安下程序就好了,因此測得很快,一天下來就測了兩三百個觀測點,繪圖工作就相對跟不上了。而我們使用儀器的時間有限,因此我們就先把點位給測好,并在旁邊標注點的性質,這些方面查找,又讓畫圖者一目了然,知道該怎么畫。部分測站上觀測不到的區域,我們采了用角度交匯法和鋼尺量距法測出數據把圖畫了出來。因為對測繪工作基本上手,所以在預定的時間內我們把測圖任務完成了。
施工放樣:
我們這次放樣是將15*20m的建筑畫在圖上空閑處,以一定的精度標定到實地上。我們用的是經緯儀放樣建筑物的軸線。我們先在圖上測出要放樣的一點的坐標,然后運用已知點的坐標和方位角算出該點與已知點的距離和方位角。以此類推,分別算出另外三點與已知點的距離和方位角。將經緯儀安置在已知點上,以控制點定向,定好方位,用鋼尺量所需距離,在所算好的距離上定點。因為開始時我們計算我數據出了錯誤,所以在放樣時校核不對,我們又重新計算過,用正確的數據放樣。因為在最后一點實地有阻礙,我們用了角度放樣得到了點。最后檢測得到相對精度1/20000達到了要求。高程放樣我們用的是水準儀,已知高程A與需要標定已知高程的待定點B之間安置水準儀,精平后讀取A點的讀數a,則儀器視線高程為Hi=Ha+a,則放樣已知高程為H的點B前視讀數為b=Hi-H。組員每人操作一次。
心得體會:
測量學首先是一項精確的工作,通過在學校期間在課堂上對測量學的學習,使我在腦海中形成了一個基本的、理論的測量學輪廓,而實習的目的,就是要將這些理論與實際工程聯系起來,這就是工科的特點。測量學是研究地球的形狀和大小以及地面點位的科學,從本質上講,測量學主要完成的任務就是確定地面目標在三維空間的位置以及隨時間的變化。在信息社會里,測量學的作用日益重要,測量成果做為地球信息系統的基礎,提供了最基本的空間位置信息。構建信息高速公路、基礎地理信息系統及各種專題的和專業的地理信息系統,均迫切要求建立具有統一標準,可共享的測量數據庫和測量成果信息系統。因此測量成為獲取和更新基礎地理信息最可靠,最準確的手段。測量學的分類有很多種,如普通測量學、大地測量學、攝影測量學、工程測量學。作為測量工程專業的學生,我們要學習測量的各個方面。
通過這次實習,鍛煉了很多測量的基本能力。首先,是熟悉了全站儀的用途,熟練了全站儀的各種使用方法,掌握了儀器的檢驗和校正方法。其次,在對數據的檢查和矯正的過程中,明白了各種測量誤差的來源,其主要有三個方面:儀器誤差(儀器本身所決定,屬客觀誤差來源)、觀測誤差(由于人員的技術水平而造成,屬于主觀誤差來源)、外界影響誤差(受到如溫度、大氣折射等外界因素的影響而這些因素又時時處于變動中而難以控制,屬于可變動誤差來源)。了解了如何避免測量結果錯誤,最大限度的減少測量誤差的方法,即要作到:
(1)在儀器選擇上要選擇精度較高的合適儀器.
(2)提高自身的測量水平,降低誤差水平。
經部范圍內共有橋梁座總長米;隧道座總長米。重點工程有:隧道;金剛山一號隧道(m);雙線大橋(m)。經部橋梁主體工程已基本完工,墊石也在緊張有序施工中,我們對橋梁縱橫軸線、標高進行了復核,誤差均在規范要求之內。月隧道作為我們標第一座雙向施工隧道安全、順利貫通,其中平面橫向貫通誤差為mm,高程誤差為mm,滿足規范設計要求,受到了的通報表揚。
測量是一項相對獨立、內外業并重的工作;工作主要如下:
一、洞內控制測量
高程貫通誤差影響隧道的縱坡,用電子水準儀按二等水準要求測量,限差較容易達到要求。橫向貫通誤差的精度至關重要,倘若橫向貫通誤差較大不能滿足測量規范要求,就會引起隧道中線幾何線形的改變,嚴重者會使襯砌部分侵入到建筑限界內,影響施工質量,造成經濟損失。洞內導線測量與地面導線測量方法相同,但由于洞內環境的特殊性,我們采取了一些措施來保證測量精度:
1.首先是對洞內導線進行優化設計,估算預期的誤差、確定導線的等級,制定測量方案;并對測量儀器進行鑒定和自檢。
2.洞口內外兩個測站離貫通面最遠且洞內外溫差較大,而且折光影響明顯,因此這兩個測站的測角我們選擇在陰天進行觀測。
3.在測量環境允許范圍內布設成等邊長直伸型導線,盡可能選擇長邊,由于洞內導線邊長較短,儀器對中和目標偏心對測角的影響較大,測回之間儀器和目標均重新對中,同一目標觀測兩次以減弱此項誤差的影響。
4.隧道開挖到一定長度增設基本導線點,并進行角度閉合;指導開挖的臨時點一般布設2~3個并經常進行復核。
二、施工測量
對線路的平順性、舒適性要求很高,施工測量精度要保持在毫米級的范圍以內,我們采取了一些措施來保證測量精度以滿足施工需求:
1.高程測量我們采用電子水準儀在每座橋或路基合適位置布設水準點,橋梁支承頂面高程允許偏差-10~0mm,為了保證墊石高程的準確性,用電子水準儀在每個墩頂引設水準點。在放樣過程中測量三維坐標對高程進行檢核,避免錯誤。
2.平面位置施工測量
墩臺平面誤差要求在10mm以內,我們用全站儀坐標法進行各部結構放樣,當模板固定后對模板尺寸、位置進行測量放樣、復核,各部幾何尺寸用鋼尺進行復核。
三、沉降觀測
沉降觀測與評估工作是個技術工作,更是個管理工作。技術上實施容易,管理上實施困難;
首先我們組織學習,明確沉降觀測與評估的職責工作內容,了解基準點、工作基點、不同結構物測點布設原則,掌握不同結構物測量精度及頻次要求,掌握統一數據處理與數據提交方法。觀測中數據精準、可靠、及時、按頻次,元器件埋設規范、保護到位,觀測“三固定”。同時加強過程控制,在觀測過程中,規范測量技術操作與記錄,及時整理測量數據,保證原始測量記錄與觀測匯總表中數據的一致性,并及時上報給局指揮部、監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