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們精心挑選了數篇優質群眾意見文章,供您閱讀參考。期待這些文章能為您帶來啟發,助您在寫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層樓。
根據局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領導小組的要求,農場通過采取多種方式,廣泛征求意見。在征求意見活動中,通過對重點戶、矛盾戶、特困戶、低保戶及軍烈屬、老黨員、老干部、創業致富帶頭人的走訪以及對拆遷戶的回訪等,通過由場領導親自帶隊,保證走訪調研的質量。在走訪中,我們積極引導要求黨員干部一是克服“界限”。調研不僅限于正式的走訪,只要有接觸基層干部群眾的機會,都可以開展活動,征求群眾意見建議。二是打破“方式”。不拘一格,不管是什么形式,只要是群眾心聲的反映,都要篩選反饋整理。在走訪中,農場活動領導小組還專門設計印制了下發了征求意見表,并及時對登記表進行收集匯總。經匯總收集,收到群眾意見建議7條。現將征求到的意見匯總如下:
一、“”方面
(一)形式主義:
1、學習不夠,學習同工作實踐聯系不緊密,工作有時停留于一般化,在解決職工群眾的問題上往往敷衍塞責。做群眾工作能力不足,碰到具體問題無所適從,遇到突發事件束手無策。
2、干部作風存在漂浮現象。主要存在服務能力,率先垂范能力,帶動能力不強,執行力不高,在重大問題的處理上,應變能力弱,工作缺乏有效舉措,為難情緒嚴重。
3、基層黨支部缺乏一定的凝聚力和戰斗力。黨員干部服務職工群眾的意識差,基層支部不能夠發揮好基層黨支部的帶頭引領示范作用。
(二)官僚主義:
1、在工作上有推諉扯皮的現象,碰到難題往外推,遇到問題矛盾繞著走,奉行“好人主義”。
2、物業環衛公司總體服務不到位,在環境衛生整治、街道管理上有待于進一步提高。
二、其他方面的意見
1、農場基礎設施功能不健全,隨著農場人口的快速增長,基礎設施建設壓力增大,尤其109國道商業街的綜合整治,農場集貿市場容積不夠問題凸顯,農場綠化、亮化、美化、凈化整體壓力增大。
一、明確評聘條件,“兩推一選”產生“員”。規定評聘“員”的基本條件為居住在本小組、年齡在20—55歲之間、有一定的知識水平和政策水平的黨員。同時,根據“員”的不同要求,制定了專門條件。如:首席法制員要有一定的法律常識,有公心有威望,熱愛調解工作,有較強的調解辯說能力;首席黨風村風監督員要黨性觀念強、宗旨意識高,敢于說真話。“員”的評聘以新農村建設點所在村落為單位進行,由黨員個人自薦、群眾推薦產生候選人,在村民大會上述職后,由村民投票選舉產生,鄉鎮為其頒發聘任證書,并為他們統一建立檔案。
二、科學定位,細化職責和權利,調動“員”工作的積極性。“員”工作的開展實行村民自治的辦法,接受村“兩委”和示范點新農村建設理事會的管理、指導。為充分發揮其作用,鄉鎮結合實際細化了“員”的職責。首席規劃員:學習掌握有關規劃的法律法規;參與本自然村落建設規劃的初步編制;負責村民建設用地踏看、申報、初審并簽字;監督建房戶嚴格執行規劃;維護建筑工程的質量安全。首席產業發展員:參與搞好本自然村的產業規劃;帶頭組建或加入農村合作經濟組織,積極發動農戶加入各類經濟組織;及時宣傳植物病蟲情報和動物疫情情報,協助上級做好動、植物檢疫防疫工作;掌握1門以上致富技術,為村民提供種養加工技術指導與服務。首席保健員:組織村民成立“衛生保潔隊”,定期開展“三清”;配合上級衛生部門搞好食品衛生安全檢查及村民衛生防疫與保健;協助做好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工作。首席信息員:宣傳新農村建設有關情況及優惠政策,發動本村莊在外工作、經商、務工等人員支持或參與新農村建設;通過各種渠道獲取并向村民提供致富信息、勞務信息;積極與市內外企業建立用工聯系,組織勞務輸出。首席法制員:負責法律法規政策的宣講與普及,不穩定因素的排查與上報;參與矛盾糾紛調解與協商;及時發現消除安全隱患,維護安全生產;對本村劣跡人員和刑釋解教人員進行幫教。首席文教員:積極組織“八好家庭”評比活動及各種文體活動;協助做好困難學生幫學、助學和優秀學生的獎學工作,動員輟學學生返校;協助做好老年協會工作,確保本村老年人“老有所養、老有所樂”。首席婚育新風助理員:宣傳計生政策法規,提供生育保健咨詢,上報已婚育齡婦女信息;協助組織育齡群眾參加健康檢查,預防各種婦科疾病;督促重點服務對象及時接受環孕檢等各項服務;對符合條件的育齡婦女生育證辦理進行初審并簽字;配合計生部門搞好計生獎勵扶助政策申報、檢查與兌現工作。首席黨風村風監督員:征求收集群眾對好班子建設的意見和建議;組織黨員群眾對好班子建設情況進行評議,并將結果及時向鄉、村兩級反饋;對黨員先進性教育、黨員設崗定責情況進行督查,并督促抓好落實;對其它“七大員”履行職責情況進行監督,并及時向鄉、村二級反饋。
為進一步調動“員”發揮作用的積極性,鄉鎮規定其可享受以下權利。參加村“兩委”召開的村級事務工作會議,可以根據職責所需建議“兩委”召開村民會議和村民代表會議;參與新農村建設決策,監督新農村建設各項工作落實情況,監督國家相關政策法律法規在本村落實的貫徹執行情況;優先享受國家在農村的各種優惠政策。
一、緊急救助的對象與范圍
(一)對于在我市居住的本市居民、來長就業務工以及流浪乞討等人員,由于自然災害、事故等突發事件導致家庭生活陷于絕對貧困狀態,嚴重威脅到其基本生存、影響其家庭基本生活,當地政府和管委會有責任、有義務對其實施緊急救助。
二、緊急救助的機制和程序
(二)緊急救助實行屬地管理。各縣(市)區政府及各開發區管委會負責本轄區內臨時特殊困難群眾的緊急救助,做好及時發現、逐級上報、快速反應和全力解決等工作。各縣(市)區政府及開發區管委會要在街道辦事處和鄉(鎮)、社區居委會指定設立臨時特殊困難群眾緊急救助公開電話,落實具體人員,及時了解、掌握特殊困難群眾需求信息。
(三)建立完善緊急救助綜合協調機制。要進一步完善市、縣(市)區以及開發區管委會兩級城鄉社會救助體系建設工作,針對解決臨時特殊困難群眾問題,由城鄉社會救助體系建設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及時召集相關成員單位和部門,組織召開緊急救助聯席會議,盡快協調解決。
(四)建立與新聞媒體信息溝通機制。要通過媒體及時宣傳我市對臨時特殊困難群眾緊急救助的政策及有關工作,讓臨時特殊困難群眾了解政府實施緊急救助的渠道和方式。
(五)建立緊急救助監督考核機制。市政府有關部門、縣(市)區政府及開發區管委會要把臨時特殊困難群眾的緊急救助作為民生工作的一項重要內容,納入工作目標責任制考核范圍,對由于不及時發現或應采取的緊急救助措施不到位致使臨時特殊困難群眾不能得到及時救助的,要追究有關人員責任。
(六)緊急救助的工作程序:
1、設立基層街道、鄉(鎮)、社區緊急救助信息員。社區干部、各類專干以及志愿者要通過走訪,及時了解和掌握本區域內的臨時特殊困難群眾,對符合緊急救助條件的要及早發現,及時上報。
2、市政府有關部門、縣(市)區及開發區管委會都要分別設立臨時特殊困難群眾緊急救助電話或信息網站,落實具體聯絡人員,開通緊急救助“綠色通道”,24小時受理臨時特殊困難群眾緊急救助申請。
3、縣(市)區及開發區管委會城鄉社會救助體系建設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負責對臨時特殊困難群眾的緊急救助申請進行審核審批。對于符合緊急救助條件的臨時特殊困難群眾,要協調各有關部門,根據各自職責,及時制定、采取救助措施。
4、市城鄉社會救助體系建設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負責全市臨時特殊困難居民緊急救助的組織協調、監督管理等工作,并要做好與市長公開電話辦公室的銜接工作。
三、緊急救助的職能部門
(七)市、縣(市)區及開發區管委會兩級城鄉社會救助領導小組負責臨時特殊困難群眾的緊急救助工作。領導小組各相關成員單位要密切配合,各盡其責,形成合力,共同解決。
民政部門負責生活特殊困難群眾緊急救助對象的排查梳理、身份登記、資格認定、審核審批,并做好災害救助、低保救助、流浪乞討救助、慈善救助等具體工作;
勞動部門負責生活特殊困難群眾的醫療保險、最低工資標準執行、拖欠工資追討和就業救助等工作;
衛生部門負責落實生活特殊困難居民緊急救助的指定醫療機構、進行及時救治等工作;
房地部門負責落實生活特殊困難群眾的臨時住房等工作;
教育部門負責落實生活特殊困難群眾的就學安排等工作;
公安部門負責生活特殊困難居民的戶籍認定和管理等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