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網 精品范文 小學生養成教育計劃范文

小學生養成教育計劃范文

前言:我們精心挑選了數篇優質小學生養成教育計劃文章,供您閱讀參考。期待這些文章能為您帶來啟發,助您在寫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層樓。

第1篇

【關鍵詞】小學生;教學管理;養成教育;教學現狀;教學策略

在小學教育過程中落實養成教育理念,發揮學校、教師、家庭教育的作用,將道德教育與教學實踐有機結合在一起,促進小學生規范個人思想與行為,有利于素質教育在小學教育中的落實。

一、建立科學的小學生養成教育規劃,積極明理

規范,是在小學教育環節落實養成教育的重要前提。落實養成性的訓練活動,促進學生養成良好的習慣,需要教師明確養成教育的目標,建立完整且科學的養成教育落實規范。《小學生日常行為規范》是小學教育工作者落實養成教育的基本指南,也是政策性的教育依據。從《小學生日常行為規范》出發,教師要引導小學生在個人生活與學習中關注個人儀表,做到自尊與自愛,在學校中遵規守紀,努力學習,做一位真誠友愛之人,在自己的生活中禮貌待人等。從《小學生日常行為規范》要求出發,教師要以學生的個人形象、個人行為、課堂紀律等多個角度入手提出規范且嚴格的要求,讓小學生明確個人行為的制度約束,也通過制度的建立讓小學生時刻有規可依。規劃好小學生養成教育規劃,有重點,有層次地實施小學生養成教育規劃,才能促進小學生在校園生活中快速成長。在建立小學生養成教育規劃的過程中,教育工作者要向小學生反復明理,通過反復說明道理,讓小學生產生自主管理的意識,促進小學生自我控制能力的提高。只給小學生建立制度與守則是遠遠不夠的,教師要在教學過程中讓小學生理解為什么《小學生日常行為規范》要求每一位小學生這樣做,讓小學生建立正確的善惡觀念、是非觀念,形成科學的價值觀。開發出小學生自我養成的潛能,讓小學生找到個人進步的動力,才能讓每一位學生嚴于律已,促進學生更好地調節自己的情緒,控制自己的行為。

二、分層實施小學生的養成教育計劃,因材施教

講究因材施教,是促進小學生養成教育成功的關鍵。對于不同年級與不同年齡的小學生,教師要建立不同的養成教育目標,設計差異化的養成教育內容,采取不盡相同的養成教育方法。只有養成教育的層次明晰,才能讓每一個年齡段的小學生都能在養成教育中成長起來。第一,分層動員。宣傳與動員是養成教育落實的開始,也是營造良好學習環境的實踐。學校可以在校內的醒目位置張貼像“輕聲細語”、“文明禮讓”、“愛護公物”、“尊敬師生”等提示語,讓文明成為校園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除了這些提示語外,學校還可以利用鼓勵語去引導年齡較低的小學生,像“撿紙一片紙屑,真不愧是一位環保小衛士”的語言能夠激發低年級小學生的實踐熱情,促進小學生愛護衛生,保護環境。第二,分層訓練。訓練活動的實施,能夠促進小學生形成正確的行為習慣。禮儀,是小學德育教育的重要內容,也是提高小學生素質的重要教育模塊。在小學階段,教師要針對不同年級的小學生安排不同的訓練活動。對于低年級小學生,教師可以從他們的個人形象入手,要求每一位小學生保持個人形象整潔,以示對他人的尊重。對于中高年級小學生,要提出“見到長輩主動問好、行走過程中文明禮讓、按時完成作業”等要求,在學習與生活實踐中訓練學生,促進學生養成良好習慣。除此之外,教師還要從學生的個人品德現狀以及學生的家庭教育情況入手實施分層教育。一些小學生的家長具有錯誤的教育觀念,只關注小學生的學習成績,忽視了小學生行為習慣的規范與引導。面對具有這樣家庭教育背景的學生,教師要理解學生現有的不良行為,通過做家長工作轉變其家庭環境,實施針對性的養成教育。一些小學生的家長工作太忙,小學生在成長過程中缺乏正確的建議與引導。教師要做好家訪工作,在校內與校外給予小學生必要的幫助。

三、引導小學生在實踐中養成正確的習慣,做好榜樣

利用實踐活動幫助小學生養成良好的習慣,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的職責。教師,是小學生成長路上的榜樣,家長,更是小學生成長過程中的重要模仿對象。發揮引導作用,才能促進小學生養成正確的行為習慣。在小學生養成教育工作中,教師要發揮其為人師表的作用,并向家長傳遞正確的教育思想,通過家庭與學校的合作、配合,給學生樹立良好的榜樣。另外,教師要做好實踐上的引導,將認知與行為結合在一起。讓小學生認識到身邊值得學習的人與事,從點滴小事做起,形成良好習慣。比如,在上課前,教師要堅持提前兩分鐘到教室,以此來為學生樹立守時的好榜樣。除了實踐上的榜樣,教師還能為教育學生奠定良好的基礎,以身作則。除此之外,學校還可以借助特殊的節日組織實踐活動,讓學生在實踐活動獲得更加真實的感悟,促進學生在體驗中建立正確的思想觀念。比如,在三月份,學校可以設計學雷鋒月。在三月份期間,學校的物質環境要以“樂于助人”為主題,教師要鼓勵學生每天做一件雷鋒之事,在生活中積極幫助他人。兩個星期的堅持,可以促進好習慣的形成,一個月的熏陶,可以促進正確思想的形成。讓學生在實踐中感悟,才能讓學生真正認可規范的行為。

四、小結

綜上所述,小學生的個人思想與行為習慣,對于其未來的發展有著十分關鍵的作用。在小學教育過程中關注小學生個人習慣的養成,用良好的教育氛圍以及創新的教學方法幫助小學生認清個人發展的方向,使之成長為明理之人,才能滿足素質教育的要求,促進小學生健康成長。

參考文獻

[1]趙曉利.小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研究[D].河北師范大學.2016.

[2]龍小佳.小學生養成教育實踐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15.

第2篇

在一年級班級中形成一種良好行為習慣的氛圍就顯得至關重要,如果他們能夠置身于一個處處有著良好習慣的環境中,自然而然的就會產生一種潛移默化的教育效果。制定工作計劃能夠讓班級工作開展的更加順利。以下是小編為你精心整理的關于小學一年級養成教育計劃的內容,希望你喜歡。

小學一年級養成教育計劃(一)一、學情分析:

一年級學生入學之后,一方面由于學前段的教育不同,學生的行為習慣養成也是參差不齊,另一方面,一年級的學生本來就比較好動,加上學習環境的突然改變,學生會很難適應小學的學習方式與方法。通過習慣養成這一校本課程的學習,幫助學生在行為習慣,學習習慣衛生習慣等方面都得到發展。讓他們盡快適應小學階段的學習。

二、指導思想:

根據教學大綱對低年級的最基本要求和初入學兒童的年齡特點,著重對學生進行最基礎行為習慣的養成教育。深入淺出地寓行為習慣要求與于生動活潑的具體形象之中。

三、本學期習慣培養的具體目標要求:

行為習慣:

1、尊敬國旗國歌

2、講文明懂謙讓

(十一月重點)

3、維護公共衛生

(本學期重點)

4、課間午間活動正常秩序

(本學期重點)

5、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本學期重點)

6、孝敬父母

(本學期重點)

學習習慣:

1、做好課前準備

(九月十月重點)

2、寫字姿勢:一拳一尺一寸

(本學期重點)

3、上課聽清老師的要求,發言先舉手

(本學期重點)

4、與書報交朋友

(本學期重點)

衛生習慣:

1、衛生好習慣

(本學期重點)

2、小學生衛生習慣

(本學期重點)

3、講究個人衛生

(本學期重點)

四、教學措施:

1、新生入學一月內加強各項習慣的培養力度,尤其是開學一周內集中訓練學習常規。

2、寓訓練于游戲中,讓學生在愉悅的氛圍中習得習慣,體會到小學學習的樂趣,熱愛學校生活。

3、時常注意強調學生的學習方式,在日常生活中也要時時滲透小學生日常行為要養成好習慣的思想。

4、做好家長工作,家校聯動,向家長講明習慣對人生發展的重要性,在家庭鞏固各種正確的習慣。

5、努力體現自主、合作的學習方式。

小學一年級養成教育計劃(二)一、目的意義

教育德為先。養成教育是德育工作中的基礎工程。更是一年級新生德育工作的重點,通過系列有效地常規養成教育,培養學生文明禮貌,自立自強的優良品質,豐富我校關于《加強和改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的工作內容,促進學校德育工作的深入開展。

二、具體內容

根據一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和心理特點,養成教育的內容分為下列幾個板塊:

(一)禮儀常規

1、自學生入學起,著重讓學生懂得:

①上學穿戴要整潔;

②上課鈴聲響立即有序的進教室坐好,不打鬧、不講話,能唱歌,在班干部指揮下朗讀或背書。

③上、下課時,起立向老師致敬問好。站立正直、聲音自然洪亮、整齊。

④上學遲到,應在教室門口先向老師報告,經老師同意后才可進入,進教室時,腳步要輕捷,入座時不要發生較大響聲,并立即集中精神聽課。

⑤懂禮貌,在校內外見到老師主動問好,會用“請”、“您好”、“對不起”、“沒關系”、“謝謝”等禮貌用語。

⑥課間如有緊急情況需要離開課堂,須向老師請假,經老師同意后才可出去。

(二)學習常規

1、培養學生養成課前準備的好習慣每天自覺將下堂課所需物品準備妥當。

2、班主任要結合每周一的升旗儀式對學生進行“我愛國旗”的教育,讓學生懂得國旗是祖國的象征,升旗時態度要認真嚴肅、列隊要整齊、唱國歌時聲音要響亮、整齊。

3、老師上課時應向學生強調讀書寫字的基本要求:①文具擺放:書、本分別擺放在課桌左右角,文具盒與書本垂直成直角,上什么課擺什么書;

②坐姿:兩手自然下垂 分放兩邊,胸離課桌一拳,身坐正,眼平視;③握姿:握筆姿勢正確,手離筆尖一寸;④寫姿:眼距書本一尺,書本擺正,不歪頭、不斜肩、不橫寫;⑤讀書:書拿 起,傾斜45度角,朗讀時身坐正,讀書聲音洪亮,要抑揚頓挫,不能唱讀。注意句與與之間的停頓;⑥發言:先舉手,動作要輕,經允許再發言。身體站直,聽準 問題,回答完整,聲音洪亮,不說半句話。

4、要求學生上課認真聽課,及時、獨立完成作業,并交老師批改,如作業有錯誤要及時訂正。

5、班主任和數學老師要利用晨會和口語交際課,讓學生學會專心傾聽,積極思考,主動表達。

(三)紀律常規

班主任要結合新頒布的中小學生日常行為規范,對學生進行校紀、校規教育。

1、每天按時上課、不遲到、不早退,有事向老師請假。

2、集隊做到快、靜、齊,行進中不打鬧。

3、上下樓梯時靠右走,不準推擠別人,不扶肩搭背。

4、課間活動不追趕打鬧。

不大聲喧嘩,不做危險、劇烈的動作。

5、愛護公物,不破壞花草樹木。

(四)衛生常規

1、各班設立學生輪流值日制度。

學會打掃衛生。學生值日時不許家長代勞,班主任要及時表揚做得好的同學。

2、不亂涂墻壁,不亂丟亂吐。

3、注意個人衛生,做到勤洗澡,早晚刷牙。

常剪指甲。

4、自己能做的事情自己做。

5、愛惜課本、文具。

6、教育學生不亂扔雜物,主動維護校園衛生清潔,見到紙片拾起來。

班主任要充分利用班隊活動時間舉行如“我能行”、“小鬼當家”之類有益活動。有針對性的開展“比學習、比紀律、比能力”的活動。同時要善于發現優點,及時表揚,以點帶面。

(五)列隊做操

要求學生學會聽體育口令,班干部報數。培養從小鍛煉身體的意識,齊步走、向右、向左轉等基本常識。養成做操認真、動作規范,出操、下操要有秩序的好習慣。

具體內容:

1、是否快速準確到達指定地點。

2、按音樂完成整套動作。

3、做操動作正確,規范、到位,整體效果好。

小學一年級養成教育計劃(三)一、指導思想:

小學生,特別是一年級的小朋友剛剛從幼兒園步入小學,在行為習慣上存在很大的可 塑性,許多好習慣都尚未養成,他們就像一張白紙,等待著教育者在上面勾勒出豐富的內容。所以一年級是學生各種行為習慣養成的關鍵期。只有在良好的行為習慣 的保證下,學生才能學會認知、學會合作、學會做一個合格的小學生,最終成為一個全面發展的人。他們必須靠家長和老師的引導來認知世界。我堅持從實踐出發的 原則,把《小學生日常行為規范》、《小學生守則》等作為確立養成教育內容的主要依據。經過大家集思廣益,初步歸納出了適合一年級學生特點需要的10種道德 行為習慣,像愛國、守紀、待人、勞動、愛護公物、關心集體、助人、勤儉、刻苦奮發、團結友愛等,以及良好的心理品質,諸如誠實、虛心、正直、寬容、自尊、自愛、自信、自強等,這些都是道德教育范圍以內的,也是小學生力所能及的。

二、活動開展目的意義:

播種一個信念,收獲一 個行動;播種一個行動,收獲一個習慣;播種一個習慣,收獲一個品格;播種一個品格,收獲一個命運。良好行為習慣的養成真接影響到學生的一生,為此,我根據 學生實際情況,組織開展良好行為習慣養成主題教育系列活動,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為學生的健康成長鋪平道路。

三、活動內容:

1、熱愛祖國,關心時事,收聽收看新聞,了解國內外大事。

2、自覺參加學校的升旗儀式,尊敬國旗、國徽,唱國歌聲音洪亮。

3、熱愛班集體,有較強的集體榮譽感。

愛護公物,熱心為集體服務。

4、同學之間友好相處,互相幫助。

5、尊敬師長,有禮貌。

見老師能主動問好;對家長稱呼“您”;不頂撞老師和家長;

6、使用文明用語:“謝謝”、“對不起”、“你好”等已成學生口頭語、

7、遵守學校規章制度,不罵街,不打逗,不欺負弱小。

8、遵守公共秩序,遵守交通法規,走人行橫道,不亂穿馬路。

四、教育計劃:

(一)學習習慣:

1、課前要盡量早點進教室,擺放好學習用品,靜靜的坐在座位上等待上課。

離開教室整理好桌面。

2、課堂上積極表現,大膽表達出自己對問題的想法,是一種很好的學習習慣。

經常參加集體活動,可以使自己變得更開朗、更樂觀,還可以交往更多的新朋友。

(二) 充分利用班隊會及晨會的時間學習《一日常規》,《小學生守則》和《小學生日常行為規范》,并在日常學習的過程中讓學生知道什么行為是對的,什么是不對的, 使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和生活習慣,在班級內設立“小小監督崗”,專門負責監督檢查學生的日常行為,并在班會時間進行一周總結,通過監督崗的匯報,評出“最 佳拇指獎”“文明禮儀之星”等,對表現不夠好的學生,及時進行點撥,指導,加強教育。

(三)合理利用升旗儀式,重大節日,加強學生的德育教育。舉行一些有意義的主題班隊會,使學生懂得做人的道理,培養其愛國主義情感,同時,讓學生在各種活動和勞動中學會合作,學會生活。

(四)充分發揮各項活動中的教育陣地的作用,增強學生的榮譽感,使學生心中有他人,有集體。

第3篇

關鍵詞:技工院校;良好習慣養成;文化基礎課教育

1 技工院校學生行為習慣及文化基礎課教育的現狀

當前許多技工院校的學生普遍存在著不良的行為習慣問題,如不遵守學校的校規校紀,組織紀律性較差,道德意識薄弱,缺乏集體榮譽感,在課堂學習過程中自由散漫,遲到早退,上課不僅不認真聽講,還常常玩游戲、看小說、聽音樂、睡覺乃至大聲說話擾亂課堂秩序,不接受教師的管教,而在日常生活中也存在著吸煙、喝酒、打架、逃學、撒謊、小偷小摸、沉迷網絡、早戀等問題,這些不良行為習慣對于學生未來的成長與發展是十分不利的。

而在技工院校學生文化基礎課教育方面,許多學生進入技工院校大多由于升學考試失利、學習成績差或其他原因而導致的輟學,本身文化課基礎較差,加之一些家長對于學生進入技工院校本身就存在著一些錯誤的觀念,覺得孩子低人一等,這更會給學生帶來一種自卑感,很容易發展為自暴自棄,使學生對于文化基礎課產生厭煩甚至抵觸的心理,不僅對課程學習缺乏興趣,還常常會出現逃課現象。也有一部分學生認為進入技工院校學習應該以專業技術為學習的重點,將所有精力全部放在專業技術的學習上,而認為文化基礎課是附屬課程,甚至是浪費時間,沒必要花太多功夫學習,對文化基礎課缺乏重視,這也就導致了文化基礎課教育的效果十分不理想。同時,許多學生由于原本的文化基礎水平較低,而院校開設的文化基礎課又難以照顧到所有層次及水平的學生,也就導致了一部分學生跟不上正常的教學進度,對文化基礎課的學習失去信心和興趣。此外,一些技工院校由于對文化基礎課整體重視的不足,在教學配置上相對也較少,這也影響了文化基礎課教育水平的提升。

2 促進技工院校學生良好習慣養成的策略

2.1 完善校規校紀及學生管理制度,嚴格規范和約束學生行為

技工院校應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對校規校紀及管理制度進行不斷的完善,針對學生日常學習生活中常見的不良行為習慣進行嚴格的規范與約束,并要經常組織學生思想品德與行為習慣的教育,讓學生明確哪些行為是正確的,哪些行為是錯誤的,強化學生明辨是非的意識,加深學生對行為規范的認識與了解。同時,要將學生行為習慣的規范與約束真正融入到學生日常學習與生活中,加強對學生行為習慣的監督,對于學生的不良行為習慣應及時采取正確的措施與態度予以糾正,并通過深刻的交流讓學生明確行為錯誤性,幫助學生逐步改變不良行為習慣,促進良好習慣的養成。

2.2 注重激勵、以情感化,引導學生良好習慣的養成

技工院校學生由于年齡及心理特征影響,往往自制能力較差,并且容易受社會不良風氣的影響而形成不良的行為習慣,而單獨依靠學校及教師強制性的管教與約束是難以發揮出良好效果的,甚至可能導致學生出現逆反心理。因此,要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還應該以引導的方式為主,并要加強與學生之間的交流與溝通,注重交流的方式與態度,教師應改變傳統觀念中的師生身份關系,以平等的身份與學生進行交流,做學生的朋友,傾聽學生內心的想法與困擾,幫助學生解決所遇到的困惑與問題,排解學生內心的不良情緒,加強與學生的情感溝通,用真情感化學生,拉近與學生的距離,也使自身的教育引導更具效力。此外,還要注重激勵的作用,教師要通過觀察來發現學生的優點,并由此切入給與學生肯定與鼓勵,使學生獲得內心的滿足感,同時建立科學的激勵機度,針對學生良好的行為表現予以適當的獎勵與積極的評價,并組織一系列競賽、評選活動,通過競爭的形式,使學生更加主動的規范自己的行為,并通過榮譽的獎勵,滿足學生心理上的需求,從而激發學生自我規范和約束的內在動力,促使學生良好行為習慣的養成。

2.3 充分發揮家長的作用,為學生習慣養成構建良性環境

家長是學生的第一任老師,而許多家長在學生進入學校后就卸下自身的這一職責,將學生的全部教育工作都交給了學校和教師,而實際上在學生的教育與成長過程中,家長作用仍然是至關重要的。技工院校教師應加強與學生家長的溝通與交流,要了解學生家庭的基本情況與成長環境,進而分析學生出現不良行為習慣的家庭原因,針對家長的一些錯誤行為與觀念,應通過交談使家長知曉,并且要讓家長明確其對于學生未來成長與發展可能帶來的消極影響,并督促家長及時進行調整與改正。同時,還要讓家長明確學校在學生教育過程中所采取的措施以及需要家長進行配合的各方面工作,教給家長一些與孩子溝通的正確有效方式,通過家長與孩子的良好溝通,消除孩子內心中一些負面心理因素,使孩子重新感受到家人的關懷與溫暖,也為學生良好習慣的養成創造一個良性的環境。

3 加強技工院校學生文化基礎課教育的有效途徑

3.1 轉變認識,提高重視,明確文化基礎課教育重要性

以往技工院校中普遍存在著重技術輕文化的現象,而文化基礎課教育實質上也是專業技術深入學習的基礎保障,只有掌握必要的文化基礎知識,才能夠更好的進行專業技術的學習和運用。基于此,要加強技工院校學生文化基礎課教育,首先應轉變對文化基礎課的認識,明確文化基礎課教育對技工院校學生專業技術學習以及未來的就業發展的重要意義,從校領導到教師應全面提高對文化基礎課教育的重視,加強對文化基礎課教學設施資源的配置與建設,并通過宣傳與教育,提高學生對文化基礎課的重視程度,從而有效的改善文化基礎課教育的現狀。

3.2 轉變模式,創新方式,提高文化基礎課教育的針對性

技工院校可以采取在學生入學初期進行文化基礎測試的方式,了解學生的文化基礎層次,并根據測試的結果,將學生劃分為不同層次,針對性的制定差異化的文化基礎課教育的目標,采取分層式教學的方法,確保文化基礎課教學適應各個層次學生的基礎條件,并能夠充分保障每一位學生都能夠適應教學的進度。通過差異化的教學,不僅能夠滿足每一位學生文化課學習的實際需求,而且隨著學生對文化基礎課教學內容的逐步掌握,也能夠提升學生的自信心,并消除內心中的自卑感,并更愿意主動投入到文化基礎課的學習中來,從而提高文化基礎課教育的有效性,提升學生的文化基礎水平。

3.3 加強教師綜合素質培養,提高文化基礎課教育水平

教師的綜合素質也很大程度上決定著技工院校文化基礎課教育的水平,一些技工院校由于對文化課重視不足,往往對于文化基礎課教師的素質培養也缺乏重視,教師教學能力得不到提高,也直接影響了文化基礎課教育的水平。技工院校應加強對文化基礎課教師的專業培訓與素質培養,一方面強化教師的教學專業能力與素質,保障教學的質量,另一方面,應努力培養教師的創新能力,通過教師在教學中的積極創新,提高文化基礎課教學的效率,從而有效的提高技工院校文化基礎課教育的水平,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陳軍向.對中職文化基礎課程教學的若干思考[J].黑龍江科技信息,2011(21).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亚州免费一级毛片| 午夜免费理论片a级| 97人妻人人做人碰人人爽| 成年人在线免费播放| 久久精品视频热| 欧美性猛交xxxx免费看蜜桃| 伊人色综合网一区二区三区| 羞羞视频在线播放| 国产内射xxxxx在线| 日韩色图在线观看| 国产肉体XXXX裸体784大胆| kk4kk免费视频毛片| 成人小视频在线观看| 久久久精品午夜免费不卡| 樱桃视频影院在线观看| 亚洲欧美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男人都懂的网址在线看片| 又粗又硬又黄又爽的免费视频 | 国产帅男男gay网站视频| 18到20女人一级毛片| 在线精品小视频| ssni-436| 很污很黄能把下面看湿的文字| 久久久久久久蜜桃| 日本黄页网站免费大全| 国产女人高潮视频在线观看| 182tv午夜精品视频在线播放| 夜色私人影院永久入口| yy6080理aa级伦大片一级毛片| 成人在线色视频| 中文字幕在线看日本大片| 日本三级韩国三级美三级91| 久久精品免费一区二区三区| 最近的2019中文字幕hd| 亚洲区小说区激情区图片区| 欧美激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九九九 | 美女啪啪网站又黄又免费| 国产一级黄色毛片| 青青青国产手机在线播放| 国产大乳喷奶水在线看| 国产成人精品亚洲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