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們精心挑選了數篇優質高考歷史復習計劃文章,供您閱讀參考。期待這些文章能為您帶來啟發,助您在寫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層樓。
合理安排時間復習
記憶是歷史學科要求的最基本的能力,復習周期越短、記憶效果越佳。有些同學每天雖有固定的時間復習歷史,但往往是想看什么就看什么,今天中國古代史、明天世界近現代史,或者連續一段時間或復習中國古代史、或復習中國近現代史、或復習世界近現代史,周期相對較長,結果看了后面忘了前面、復習到前面又忘了后面。
每天固定的復習時間里,對中國古代史、中國近現代史、世界近現代史都要有明確的量的規定,具體辦法如下:
1.確定在一定的時間段里對教材的復習遍次,再根據每冊教材內容的多少確定每天對三本教材的復習量(即每天復習多少頁)。
2.針對中國古代史內容相對較少,而中國近現代史、世界近現代史的內容較多且理論性較強;在固定的50分鐘時間里,安排中國古代史的復習時間可用10分鐘,另兩本教材各用20分鐘,再根據每天所規定每本教材的復習時間、所要復習的量來確定每天每本教材要復習多少頁。
3.在《中國近現代史》《世界近現代史》上冊復習完后,再復習這兩本教材的下冊,每天所用時間、復習量、方法與上冊相同。但此時《中國古代史》已經復習了一遍,是否還要接著再復習?答案是肯定的。因為《中國古代史》的史實記憶相對較多,而中國近現代史、世界近現代史側重于理解,因此中國古代史的復習遍次應多一些,且每天分配的時間只有10分鐘,要記住并理解其內容也應多看。
每一遍復習都有側重點
以理解為前提的記憶效果比單純的記憶要好;為此,要掌握知識應注重理解,而且每一遍次的復習不能簡單地循環往復,要有側重點、針對性;這樣可使復習以及對知識的了解由表及里、由淺入深,最終達到理解并記住的效果。具體方法如下:
一、試題綜評
1.總體特點
試題以能力立意為主導,在考查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的基礎上,全面檢測考生的化學科學素養,注重對考生接受、吸收、整合化學信息的能力,分析問題和解決化學問題的能力,化學實驗和探究能力的考查,重視理論聯系實際,關注科學與技術,聯系社會生產生活。
2.選擇題特點
(1)內容基礎:考查內容為化學主干知識和基礎知識,內容以基本概念和基礎理論為主,適當兼顧有機基礎、元素化合物、基礎實驗和簡單計算等。
(2)結構穩定:化學與生活、有機化學基礎、電化學基礎、實驗基礎、電解質溶液等為必考考點。
3.必考題特點
必考大題均考實驗綜合、無機綜合、反應原理綜合。三道題設問層次性強,由易到難,整體綜合性都比較大,體現能力立意,信息呈現多樣化,如表格、圖片、坐標系等,考查學生接受、吸收、整合化學信息的能力,分析問題和解決化學問題的能力,化學實驗和探究的能力。試題選用素材真實、新穎,很多素材直接源于化工生產、真實實驗室制備等,詳見下表。
4.選考題特點
選做題總體穩定,設問固定,整體比較基礎。物質結構與性質有時通過元素推斷為切入點,有時以新材料直接切入,有機化學基礎都以流程+信息的形式呈現。通過這兩個模塊的主干知識,考查自學能力、遷移能力等,兩道題的難度逐年趨同。
二、對2017年高考復習教學的建議
1.突出基礎,強化技能
近年高考試題,某種意義上來說,主要是考查考生對一些基礎知識的理解深度。在復習過程中,要把復習的重點放在對一些最基礎知識的理解和掌握上,特別是高考肯定會考查的基礎知識需要理解記憶。學生普遍存在一聽就懂,一做就錯的現象,歸根結底是技能出問題了,解決問題就是強化技能訓練。
2.重視教材,動手實驗
大綱和教材是根本,老師要引導學生勤翻課本,多翻課本,課本不但涵蓋了考試全部內容,也包含著知識的結構關系,將書本知識挖深挖透,精耕細作,靈活遷移,定能勝過各種教輔書,課本中思考與交流、科學探究的內容往往也是高考重要的素材。
化學實驗的題目可以全面考查考生對化學知識的學習和化學學科所需的多種能力。做好化學實驗的復習,有一點是很有效的,那就是學生親自動手做一做,體驗體驗,可以選取經典的實驗進行學生實驗,不會占用很多時間,效果又很好。
3.要用核心化學觀念引領元素化合物的復習
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識是中學化學的核心和基礎,是基本概念、基本理論、化學實驗、化學計算等知識的載體。新課程高考對元素化合物的考查已經從單純考知識變為考方法、考應用,建議用核心化學觀念引領元素及其化合物的復習,著力培養學生的科學素養。
(1)物質的性質觀,“性質觀”是要求學生充分認識到物質性質的豐富性、多面性、規律性、特殊性等,且理解“結構決定性質”的原理。
(2)元素觀,“元素觀”是讓學生充分認識到物質都是由元素組成的,組成物質的元素是多樣化的,組成方式是豐富多彩的,這正是構成豐富多彩的大千世界的根本原因。
(3)分類觀,“分類觀”是在元素化合物的復習中,要讓學生用分類的思想去學習某一種物質或某個反應。
一、2012年高考化學試題的特點
(一)保持穩定
1.化學試題結構是7+3+1模式。選擇題7道,42分;第II卷必做題3道,43分;選做題為三選一,各15分?;瘜W滿分100分。
在內容上分為必答和選答兩部分。必答部分涵蓋化學必修1、必修2和選修4——化學反應原理;選答部分涵蓋選修2——化學與技術;選修3——物質結構與性質;選修5——有機化學基礎。
2.仍然以能力立意為主、知識立意為輔,不考慮知識覆蓋面。
3.仍然是學科內綜合,無學科間綜合。
以上三點均與前幾年完全相同。
(二)注重基礎
試題注重反映《課標》的整體要求,突出新課改后的基礎性、綜合性、選擇性、時代性特征。試卷涉及的內容在課程標準、教材基礎知識范疇內,考查的均為主干知識,主要考點有常見的物質性質及檢驗、阿伏伽德羅常數、有機物的結構與性質、元素周期表與周期律、反應原理中化學平衡圖像及實驗探究等,考點均為平時訓練的重點和熱點,很多題型都是平時見到的一些常規題型。無偏題、特難題、怪題,試題以中等難度為主。
(三)突出能力
考查能力是高考永恒的主題,本套試卷注重知識與能力的融合,過程與方法的結合。例如第26題需要學生能理解離子交換就是將氯離子置換成氫氧根,用已知濃度的鹽酸來滴定氫氧根,從而可以計算出樣品中氯離子的物質的量。離子方程式的書寫和電池電極反應的書寫有一定難度,對考生能力要求較高。第27題考查實驗室制備氯氣的方程式、蓋斯定律和熱量計算,且計算量較大。同時考查平衡常數計算、比較反應速率大小、判斷平衡移動等。通過濃度—時間圖像給出大量信息,考查考生提取圖像信息的能力。上述問題的解決都需要考生具備扎實的基本功、具有較強的知識遷移能力及接受與處理信息的能力。
(四)聯系實際
試題注重與生產、生活實際密切相連,第8題考查了醫用酒精的濃度、單質硅用途等;第26題考查鐵及其化合物的性質和用途;第27題考查的是在塑料、制革、制藥等工業中有許多用途的光氣;第28題考查的溴苯是一種化工原料;第36題考查黃銅礦煉制精銅的工藝流程;第37題考查的是在研究和生產中有許多重要用途的VIA族元素化合物的結構與性質;第38題考查的是可用作防腐劑、對酵母和霉菌有很強抑制作用的對羥基苯甲酸丁酯。這些題目既考查了考生的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又考查了考生對化學的認識和情感,充分體現了新課程理念。
(五)強化實驗
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自然科學。對化學實驗的考查一直是高考的重點考查內容。選擇題第7題考查了常見藥品的保存和物質的檢驗,必考題第26題考查了實驗室制取FeCl2和FeCl3所需藥品,第27題考查了實驗室中制取氯氣的化學方程式,第28題是一道以有機物溴苯為背景的實驗題??疾閮热莅ǔs、干燥、尾氣處理以及物質分離方法、儀器的選擇等。與去年相比實驗試題偏易,學生易于得分,學生應拿高分。
(六)有機考查力度加大
與有機化學相關的試題有選擇題第8題、第9題、第10題、第12題,非選擇實驗題第28題也是以有機物溴苯的制取為背景,選做題第38題有機基礎考查的是對羥基苯甲酸丁酯。有機化學所占的分值與往年相比明顯增加,加大了對有機化學的考查力度。
(七)計算量偏大
化學試題計算量偏大,且略顯繁雜。需要計算的選擇題有第9題、第11題、第12題。非選擇題中:第26題第一問的計算繁雜,算出X還是約為3,第二問也需要列方程計算,下面的幾個方程式還需要配平計算。第27題第二問中熱量的計算、平衡常數的計算比較麻煩,特別是第37題最后一問關于密度計算和離子之間距離的計算,得出數來比較困難??忌跁r間緊張的理綜考場上做好這些題目確實有一定的難度。
總之,2012年新課標理科綜合化學試題遵循《課程標準》和《考試說明》,立足基礎,能力立意,加大對計算和有機的考查,聯系實際,體現課改精神,是一套考查考生化學綜合能力和化學科學素養的好題。
二、對今后高三復習教學的建議
(一)先復習元素化合物。高三復習時一般都是先復習離子反應和氧化還原反應,它們要涉及許多元素化合物的性質,元素化合物是學生在高一上學期學習的,遺忘較多,學生復習起來會比較困難,所以復習元素化合物后再復習離子反應和氧化還原反應。
(二)抓基礎知識和主干知識,抓重點和熱點,注重能力,注重與生產生活實際相聯系。
(三)要參考蘇教版。蘇教版和人教版兩個教材版本各有其特點,尤其是物質結構與性質選修模塊。蘇教版的電負性和電離能比人教版教材內容更能解決實際問題;蘇教版中金剛石的晶胞和氯化鈉的晶胞便于學生認識和學習;蘇教版教材略顯簡單,知識的體系便于學生學習和識記;人教版知識全面,有的知識蘇教版沒有,如酸的酸性強弱的判斷,價層電子對互斥理論學生易于理解且應用起來更實用。學習物質結構與性質模塊時,使用人教版教材的同時參照蘇教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