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們精心挑選了數篇優質工程自評報告文章,供您閱讀參考。期待這些文章能為您帶來啟發,助您在寫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層樓。
一、績效評價組織情況
自收到省、市、縣關于做好民生工程績效評價工作通知以來,高度重視,積級與市局、縣民生辦聯系,收集農村低保項目具體績效評價指標,立即開展研究分析,全面理解績效評價工作相關要求,并根據文件精神,迅速貫徹落實,認真開展農村低保自評自查工作。
二、績效指標自評情況
(一)項目投入,自評20分。
1、項目立項,自評得分10分。
嚴格按照省、市政策文件精神,結合我縣實際,制定《縣困難人員救助暨困難職工幫扶工程實施辦法之農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明確規定低保年度目標任務,對家庭人口、經濟與財產狀況的確定及申請審核審批程序進行明確規定。2020年按照市統一制定的低保標準執行,加強A、B、C分類施保,對A類實行全額補助,救助標準395元,并每人增發了30%補助資金118元,計每人每月513元;B類對象實行差額補助,救助標準222元,并每人增發了20%補助資金44元,計每人每月266元;C類對象實行差額補助,救助標準每人每月205元。按照城鄉低保非統籌區,我縣農村低保累計月人均補助水平達到低保標準65%以上。全年據實列支農村低保資金,資金到位率100%,到位及時率100%。
2、資金落實,自評得分10分。農村低保資金由縣財政統一管理,按照救助對象人數和補助標準足額安排救助資金編制年度預算,在預算執行過程中,因不可預測因素導致農村低保資金出現缺口時,縣財政及時彌補。
(二)項目實施過程,自評得分32分。
1、項目管理,自評得分22分。
我縣健全農村低保各項制度,結合我縣實際,縣政府制定出臺了《關于社保兜底脫貧工程的實施意見》,印發了《縣民政局2020年脫貧攻堅“春季行動”計劃實施方案》、《縣民政局、財政局、扶貧開發局關于在脫貧攻堅三年行動中切實做好社會救助兜底保障工作的實施方案》,轉發了省民政廳《關于充分發揮社會救助制度在強化“兩不愁”助力“三保障”中兜底作用的通知》,積極推進社會救助制度與脫貧攻堅政策的有效銜接。制定了《縣困難人員救助暨困難職工幫扶工程實施辦法之農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轉發了省民政廳《關于建立最低生活保障對象綜合認定標準的指導意見》,對家庭人口、經濟與財產狀況的確定及申請審核審批程序進行明確規定。積極推進申請救助家庭經濟狀況核對機制建設,已設立了“縣救助申請家庭經濟狀況核對中心”,為全額撥款事業單位,辦公場所設在縣民政局辦公樓,已到位4名工作人員,專職從事居民家庭經濟狀況核對等相關工作。自評得分2分。
加強社會救助協調機制建設,縣政府建立了由政府主導、民政牽頭,政府20多個相關部門單位參加的社會救助部門聯席會議制度,形成了工作合力。我縣不斷加強基層社會救助能力建設,各鄉鎮建立社會救助工作站,進一步加強全縣鄉鎮民政隊伍建設,從鄉鎮事業單位機構改革分流人員中招聘61名鄉鎮社會救助站工作人員,確保每個鄉鎮配置2至3名工作人員,保障必要的辦公場所和工作經費,做到事有人管、責有人負。自評得分2分。
高度重視信息化建設工作,扎實推進申請救助家庭經濟狀況核對系統建設與核對工作,2020年全縣累計接受城鄉低保委托核對17721戶次、50754人次。我縣已全面運行并應用了最低生活保障信息系統,全面落實了按月及時上傳并更新數據。城鄉低保系統數據與民政統計臺賬數據一致率達到100%,上傳數據質量良好。每月將農村低保人員信息上傳至政府公開網,做到網上公示。對社會救助的信息公開和輿情反映問題高度重視,積極回應,做到有訪必接,及時解答救助政策,及時核實情況,認真落實救助,及時查處問題,及時反饋上報。自評得分3分。
為進一步加強城鄉低保工作規范化、制度化建設,強化城鄉低保工作責任追究,促進城鄉低保工作廉潔高效、公正透明,縣委辦、縣政府辦出臺了《縣城鄉低保工作責任追究暫行辦法》的通知(辦〔2014〕84號),明確鄉鎮、村及相關部門職責,實行責任倒查機制,嚴格責任追究,對頂風違紀的黨員干部,發現一起查處一起,從嚴從快從重處置,觸犯法律的移交司法機關,真正做到履責必須盡責,失責必須追責。同時開展了城鄉低保定期核查和對鄉鎮上報的審批的低保對象30%入戶抽查,對備案登記的低保經辦人員和鄉鎮(區)、村(居)干部近親屬擬享受低保對象100%入戶調查,并結合民生工程督查,不定期開展低保資金發放情況督查,發現問題及時反饋鄉鎮,限期整改。自評得3分。
嚴格按照《縣困難人員救助暨困難職工幫扶工程實施辦法之農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省最低生活保障工作操作規程》(皖民社救字〔2020〕56號)等文件規定要求,同時根據省市要求出臺了《2020年農村低保專項治理工作要點》(霍民社救字〔2020〕31號),全面建立低保對象戶定期報告制、長期跟蹤走訪制和動態管理進出機制,加強定期核查,實行動態管理,完善審核審批程序,緊緊抓住“核對、調查、聽證、公示、抽查、審批”六個重要環節,繼續推行健全陽光低保制度,合理確定救助對象,實施精準救助,堅決將不再符合條件的及時退出保障范圍。對真正符合低保條件需納入保障范圍的,一律嚴格按照農村陽光低保操作程序審核審批,。今年以來,共取消農村低保對象2004戶、3359人,新增低保對象13586戶、17609人。嚴格執行長期末端公示制度,對低保保障對象家庭成員、收入情況、保障類別和金額等實行長期公示,并將社會救助政策、救助對象及資金管理使用情況在縣人民政府網、縣民生工程網站面向社會公開,全面接受社會監督。自評得分6分。
建立健全救助對象檔案,做到一鄉一柜、一村一盒、一戶一檔,所有資料真實完整齊全。自評得分6分。
2、財務管理,自評得分10分。
嚴格按照《省困難群眾基本生活救助補助資金使用管理實施辦法》,我縣財政部門對低保資金實行分賬核算,對上級下撥資金、財政預算資金及其他籌集的資金,全部用于低保資金支出,做到了專款專用,不存在截留、擠占、挪用等情況。農村低保資金實行按月打卡發放,月初根據核定的享受人數和補助標準制定劃撥表,報縣財政部門審核后,全部實行社會化發放。自評得分10分。
(三)項目產出,自評得分25分。
農村低保標準由市政府統一制定,根據《市人民政府關于調整城鄉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標準的通知》(六政秘〔2020〕94號)文件精神,我縣農村低保標準上調為4740元/人.年,超過暫執行扶貧標準。積極與扶貧部門配合開展農村低保對象與建檔立卡貧困人口摸底調查,及時更新低保對象和建檔立卡貧困人口數據,開展實時比對,并共同努力建立起農村低保與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兩個信息系統的互聯互通,信息共享。
(四)項目效果,自評得分22.8分。
縣、鄉兩級民政部門均通過印發明白紙、廣播電視、網絡、公開欄、橫幅、標語等多種形式大力宣傳農村低保政策,確保農村低保政策家喻戶曉。建立了低保申請家庭收入核查、家庭財政認定等辦法,出臺了《關于加強城鄉低保核查認定進一步推進規范化管理工作的通知》,實行低保家庭人口、收入和財產狀況定期報告制度。實行入戶核查制、長期跟蹤走訪制和分類動態管理制,根據申請保障對象的人員結構和困難原因確定年度審核和季度審核,對A類家庭和人員每年核查一次,對B類家庭和人員每半年核查一次,對C類家庭和人員按季核查,對真正符合低保條件需納入保障范圍的,一律嚴格按照農村陽光低保操作程序,由對象戶本人提出申請,鄉鎮組織專人入戶調查,逐戶逐人核實其家庭基本情況,如實填寫《入戶調查表》,并由調查人員和申請人分別簽字確認,入戶調查后,以村為單位組織召開陽光聽證會,成立15人以上的聽證小組,按照聽證會步驟,當場唱票評議,得票超過80%的才能確定為低保初選對象,嚴格執行三榜公示,全程接受群眾監督。特別是對低保經辦人員和村(居)干部的近親屬享受低保的,務必單獨登記,并填寫備案表,存檔備查。縣局對動態管理人員也嚴格按照文件規定,按不低于30%的比例隨機抽查,對備案登記的低保經辦人員和村干部近親屬擬享受低保對象的全部入戶調查,確保真正符合條件的對象納入保障范圍。
三、綜合評價情況及評價結論
我縣全面推行農村陽光低保,做到了應保盡保,公平公正,群眾滿意,使低保政策在全縣農村得到真正落實,維護了困難群眾的基本生活權益,績效評價自評得分99.8分。
一、項目概況
(一)項目基本情況
縣農村生活垃圾處理池建設工程項目的主管單位為由縣市政管理,主要承擔著項目建議、環評、申報立項、招標、制度管理等職能職責。該項目于2014年9月19日縣發展和改革局對我局上報的《關于對縣農村生活垃圾處理配套設施建設工程項目立項的請示》下達了立項批復,2015年3月13日縣財政局對我局上報的《關于對農村生活垃圾處理設施建設工程項目進行財政預算評審的函》達工程預算投資最高限價的批復。
該項目嚴格按照:一是項目實施前要求項目實施單位報送項目建議書、項目可研報告、項目立項批復、項目年度投資計劃等文件,了解項目具體資金情況,據此安排資金使用撥付計劃。二是項目實施過程中要求項目單位報送項目招投標文件、項目開工許可證、項目施工及設備采購合同等相關文件。經審核后,根據施工單位提出的付款申請、項目監理單位的付款證書、項目建設業主簽證相關文件,按工程進度撥付項目資金。撥付項目資金時財政部門必須預留工程款20%的資金,待項目竣工決算批復后再行撥付。對重點建設項目,還將匯同項目實施單位的主管部門及建設和環境保護、發展和改革、監察、審計等部門到項目實施現場實地查勘、確認后才予以撥付資金。三是項目實施完成后:要求項目建設單位及時做好項目的竣工財務決算工作。并根據經審計的項目竣工財務決算予以撥付20%項目預留資金。四是對項目竣工決算批復仍然堅持“先審核后批復”的原則,項目建設單位在通過相關部門的竣工驗收后,向財政部門提出要求進行竣工決算的申請,財政部門將竣工決算相關資料收集齊全簽收后,交由中介機構進行審計,并根據中介機構的審計報告予以決算批復。
(二)項目績效目標
1、項目建設具體地點與內容、規模
一是瀘橋鎮:改建7個垃圾收集房、新建3個垃圾收集房、配備一輛3噸側掛式垃圾車;二是新建15個垃圾收集房、配備一輛3噸側掛式垃圾車;三是興隆鎮新建15個垃圾收集池、配備一輛微型廂自卸垃圾收運;四是加郡鄉新建15個垃圾收集池、配備一輛微型廂自卸垃圾收運;五是得妥鄉新建15個垃圾收集池、配備一輛微型廂自卸垃圾收運;六是德威鄉新建10個垃圾收集池、配備一輛微型廂自卸垃圾收運;七是杵坭鄉新安裝30個小型成品垃圾房、配備一輛微型廂自卸垃圾收運;八是改建4個垃圾收集房、新建設10個垃圾收集池、配備一輛微型廂自卸垃圾收運。
2、項目可行性
近年來隨著人口和經濟的發展,縣城市化進程將進一步加快,但縣的環衛處理設施已遠遠落后于建設的發展。近幾年來,現狀的生活垃圾處理處置產生了一些不良影響,帶來了一定負面效應,主要表現在以下幾方面:
(1)隨處堆填垃圾散發臭味,滋生蚊蠅和鼠類,傳播疾病。臨時填墊的垃圾未有任何防治措施,露天堆放,造成大氣、水體、土壤污染,特別是夏季,臭氣熏天、蚊蠅孳生,污水橫流,嚴重影響了環境衛生和群眾身體健康。
(2)安全性差。垃圾堆層在靜風、高溫等不良條件下產生的ch4等易燃易爆氣體,可能會引起事故。
(3)污染大氣。就地燃燒垃圾,產生飛灰和有害氣體,污染大氣,影響居民的正常生活和健康。
工程建設必要性如下:
(1)建設該項目是改善當地的生態環境需要
是歷史名城,1935年5月中國工農驚險奇絕的飛奪橋使聞名于世,氣候宜人,旅游資源豐富,開發前景廣闊,且市場容量大,是州東部地區商貿中心和關外各縣及、青海部分地區的供應基地,也是藏族自治州主要的工農業生產基地和旅游景區,被譽為“州東大門”。但垃圾處理一直是得不到有效解決,無序堆放的垃圾嚴重影響了優美的生態環境和旅游業的發展。縣農村生活垃圾處理配套設施建設工程的建設可以很好地解決該縣的社會生態環保問題。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市民環保意識和衛生意識的增強,對隨處亂倒垃圾現象極為反感,為改變城鎮面貌,塑造環衛形象,必須要盡快實施縣農村生活垃圾處理配套設施建設工程。
(2)由于無環保的垃圾消納場所,為能妥善處理每天產生的農村生活垃圾,實施農村生活垃圾處理配套設施建設工程是縣政府的當務之急。
(3)建設該項目是提高人民生活質量、增加農民收入的需要。目前,縣把改善居住環境作為城市建設的主要內容,臟亂的環境衛生條件嚴重的影響了居民的生活,制約了經濟的發展。縣農村生活垃圾處理配套設施建設工程的建設不僅可以改善當地居民的生產生活條件,而且改善了整個地區的旅游環境,提高旅游業的吸引力,有利于增加農民收入,且有力的推進了縣城市建設的發展。
(4)實施農村生活垃圾處理配套設施建設工程是為了減少垃圾清運過程的運輸費用。將各收集點的生活垃圾利用收運車集中起來,再繼續運往垃圾填埋場,可提高生活垃圾的單次運輸處理量,節約運輸成本。
(三)項目自評步驟及方法。
1、檢查專卷收集的資料
檢查專卷中項目的可研、立項、項目實施方案、項目實施管理辦法、招投標、施工及設備采購合同、開工許可證、工程結算書、竣工驗收報告、竣工財務決算等資料,并以此作為項目評審的依據。
2、對所收集資料的合法性、真實性、完整性進行審查。
對項目的批復,特別是涉及項目投資變化的追加批復。與計劃部門配合,對其合規性、真實性進行審核。對項目的竣工驗收報告要求必須要有計劃、建設、監察等部門的簽章。對項目的結算、決算,要求必須經有資質的中介機構或審計部門審計。
3、現場踏勘
由業主管單位會同財政、門發展和改革、建設和環保、監察、審計以及主管部門一起到項目實施現場踏勘,對項目的完成情況進行檢查。并對項目實施中存在的問題廣泛征求相關部門的意見;根據項目實施單位報送的項目實施管理辦法,檢查其落實情況。并重點檢查其資金有無挪用、擠占情況。檢查其財務核算是否健全、會計基礎工作是否規范。
4、項目實施單位的自評意見
根據相關部門現場勘察提出的意見建議,要求項目建設單位形成項目實施自評意見。
5、填制績效評價表
根據收集的相關資料,認真計算項目績效評價各項指標;根據發展和改革、建設和環保、監察、審計等部門意見及項目實施單位自評意見,認真填列附件中項目績效評價表。并存入專卷保管。
二、項目實施及管理情況
2014年9月19日縣發展和改革局對我局上報的《關于對縣農村生活垃圾處理配套設施建設工程項目立項的請示》下達了立項批復,2015年3月13日縣財政局對我局上報的《關于對農村生活垃圾處理設施建設工程項目進行財政預算評審的函》下達工程預算投資最高限價的批復。2015年4月13日組織施工申請人進行了施工單位比選工作,確定中宇建設工程有限公司為施工單位。該工程在2015年4月25日進行項目圖紙繪審及技術交底后,于4月27日進行了施工,目前工程進展順利,已經完成了垃圾收集房(池)的土建部分建設,環衛設施設備正購買之中。
該項目資金及時到位,并按照資金開支范圍、標準及支付進度合規合法進行使用。
三、目標完成情況
(一)目標完成任務量
已經建成加郡鄉15個、得妥鄉15個、興隆鎮17個、德威鄉10個、田壩鄉10個垃圾處理池,完成冷磧鎮15個、10個垃圾收集房。因建設規劃調整,增加了得妥鄉2個垃圾處理池,現已建設完備。經初步驗收,垃圾收集房有待于進一步完善,現施工單位對墻體、門、屋頂等進行修飾。另外,施工單位已將環衛設施購買到位,待安裝。
(二)目標完成質量
縣農村生活垃圾處理池建設工程項目嚴格按照招投標項目管理程序進行的,施工現場由監理單位負責具體工程項目建設質量,質量完成符合要求。
(三)目標完成進度
今年由于雨水多,給施工造成一定難度,工程進度存在緩慢現象,沒有達到預期的目的要求。
四、項目預期效益
縣農村生活垃圾處理池的實施,將極大地改善縣農村生活垃圾隨處亂丟和無序處理的現象,改善農村環境衛生,還可以為當地提供相應的就業機會,節省垃圾運輸費用,并且有利于提高國民素質和增強環境保護意識,社會效益顯著。
五、存在的問題及建議意見
(一)存在的問題
1、目前縣農村生活垃圾由于未進行無害化處理,對周圍環境已造成一定程度的污染。因此,解決縣農村生活垃圾的處理和處置問題已迫在眉睫。
2、縣農村生活垃圾處理配套設施建設工程的實施,將徹底改變原有的堆放方式,防止蚊蠅孳生,控制疾病傳播,使農村環境面貌得到大幅度改善,同時也提高了人們生活居住環境。
(二)建議意見
1、嚴禁當地的醫院垃圾、生物危險品和其它有毒有害及含腐蝕性垃圾進入垃圾處理場。
1、工程概況:
2、施工依據:
1、建設單位提供由設計院設計的施工圖紙及相應圖集。
2、由設計單位出具的設計變更。
3、施工單位與建設單位出具并由設計單位認可的技術核定。
4、建設工程質量驗收統一標準及施工規范技術規程等。
3、施工步驟
1、主體結構施工采用剪力墻與頂板分開澆筑,剪力墻暗柱鋼筋安裝完畢,經驗收合格后辦理隱蔽驗收手續,再進行合模;
2、剪力墻模板采用大型鋼模板施工,嚴格控制軸線位置、垂直度、平整度等,以達到預期的清水砼要求;
3、剪力墻砼澆筑成型達到拆模條件后拆除剪力墻模板,開始支設頂板模板;
4、頂板模板采用碗扣式腳手架作支撐體系,模板采用1cm厚竹膠板下襯50×100木方,經驗算確定間距。施工過程嚴格控制樓層標高、模板平整度以及構件尺寸等;
5、砼采用商品砼,一至五層用汽車泵輸送;六層至頂層采用砼高壓輸送泵輸送,上接布料機施工。施工過程嚴格按照施工規范執行,保證砼澆筑質量,嚴格控制樓板厚度及構件尺寸,并保證砼成型質量,以達到清水砼質量要求;
6、在主體砼工程施工至十四層時,由下至上開始填充墻砌體施工,施工過程嚴格按照配比通知單控制砂漿配料,現場控制砌體垂直度、平整度、灰縫厚度、砂漿飽滿度等,以達到設計及規范要求。
4、材料使用情況
本工程所采用材料均有合格證,檢驗報告等質量證明文件。雙控材料進場后,采取見證取樣,進行復檢。
鋼筋共送檢6次,共47批次;焊件共送檢19次,共167批次;聚苯乙烯夾芯板共送檢3批次。
5、見證情況
本工程所有取樣均采用見證取樣制度,其中鋼材6次;焊件19次;混凝土103次;聚苯乙烯夾芯板3次;砂漿19次;磚1次;水泥1次;砂1次。共計153次。且砼經評定合格。
6、鋼筋保護層厚度檢測報告2份(主體一至十層一份,十一至十九層一份),評定合格。
7、沉降觀測
8、驗收情況
本工程主體分部工程包含3項:混凝土結構子分部,砌體子分部,建筑節能工程。
其中混凝土結構子分部包括:鋼筋分項工程檢驗批168項,模板分項工程檢驗批168項,砼分項工程檢驗批168項;
砌體子分部包括:填充墻分項工程檢驗批19項:
建筑節能工程包括:建筑墻體節能分項工程檢驗批19項。
經驗收全部合格,合格率100%。
安全功能檢驗5項,全部合格。
觀感質量檢驗9項,全部合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