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們精心挑選了數篇優質音樂德育工作計劃文章,供您閱讀參考。期待這些文章能為您帶來啟發,助您在寫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層樓。
【關鍵詞】農民工;文化生活;音樂文化;影響
近些年來,隨著城市化建設的快速發展以及農村經濟體制的改革,農村存在著大量的剩余勞動力。他們大多選擇外出務工,走向各大城市,分布在各個行業。如建筑行業、制造行業和服務行業。正是他們的辛勤勞動,鑄就了當今的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成為了我們社會和國家的中堅力量。他們成為了我國快速發展過程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為我國的繁榮發展做出了巨大的貢獻。國家的經濟發展提高了人民的經濟收入,生活水平得到很大改善,同時也大大地改善了農民工的物質生活條件。使他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提高,收入也逐年提升,但是他們的精神文化生活卻沒有得到改善,精神文化生活匱乏。在黨的“十七大”工作報告中提出:“重視城鄉、區域文化協調發展,著力豐富農村、偏遠地區、進城務工人員的精神文化生活”。因此,音樂文化生活對于農民工文化生活的影響和作用,已成為當今社會的一個重要的課題。
音樂是人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組成部分,無論是演唱還是演奏,都與人們有著相關的情感因素。它與人們的生活也是息息相關,是人類共同的語言。從原始社會最早期的音樂,到如今各個地區具有特色的音樂文化,音樂一直是給大家帶來充滿和諧與和平的藝術。當然它也是構建農民工精神家園的一服良藥。我們認為通過加強農民工音樂教育,讓農民工獲得情感、個性、社會性等方面和諧發展,讓音樂緩解他們緊張、焦慮的心情,克服他們自卑不安等情緒,在疲倦時心靈有一個可以??康母蹫场M瑫r對他們增強自信,促進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一、農民工精神文化生活的現狀
隨著城市化建設的快速發展以及農村經濟體制的改革,農村大量的剩余勞動力向城市轉移,在他們的物質生活得到改善以后,農民工的精神文化生活也成了大家所關注的熱點。農民工已經成為當今社會一個特殊的群體,他們是勞動力市場的弱勢群體,由于收入的低微,身份差距大,遭到社會各個領域的差別對待。我們要重視和關注農民工的精神文化生活,提高我國的國民素質、提升人民的綜合文化素養。只有通過政府和社會以及企業之間的協調與配合,才能讓更多的農民工享受豐富的精神文化生活,提升自己的綜合素質,讓他們走出文化孤島,使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雙豐收。
1.精神文化生活單一化。本文作者通過一些問卷調查和收集大量的材料數據統計了解到,一些農民工在自己的工作之余時間,是很想去豐富自己的精神文化生活,但是因為很多的客觀原因和主觀原因,精神文化生活一直都未得到滿足。在建筑業、制造業和服務業的農民工,他們的工作時間是極其單調乏味的,幾乎沒有空余時間。而在休息時間中,大部分人會選擇聊天,打撲克或者是看電視和打麻將。而一些年輕的農民工會選擇上網去打發自己的空閑時間。調查結果顯示:85%的人在自己的休息時間選擇看電視、打牌、睡覺、上網,極少數的農民工選擇喝酒、學習或者進行一些社區活動和公益活動。而選擇逛街和運動的人所占的比例僅有10%。由此可見他們在休息時間里,精神文化生活極度缺乏。
2.許多民工沒有充足的時間享受文化生活。統計顯示,在農民工中,只有不到35%的人把他們的業余休息時間用于休閑娛樂,且休閑時間每天不足2個小時。而其他剩余的人中,每天用來休閑娛樂的時間僅只有一個小時,還有20%的人,在他們的生活中是沒有娛樂文化的。雖然現在的生活條件相對于過去來說,要好了很多,但是在農民工中,一些人雖然有經濟能力去豐富自己的文化生活,但是工作的時間限制卻使他們無法滿足自己的精神文化需要。
3.一些民工缺乏享有文化生活的能力。農民工的收入一直處于社會中下層,經濟能力薄弱,首先需要解決的是他們自身的溫飽問題,也是最主要的問題,他們并不會投入太多的金錢到文化生活中,文化生活開銷極少。許多人的月收入一般是在一千元到一千五百元,超過一千五百元的是極少數的。對農民工來說,他們每個月的收入不但要滿足自己的花銷,更重要的是還要承擔起整個家庭的花費,孩子的學費生活費等等。除去這些,他們能夠余下的錢所剩無幾。雖然現在的休閑活動場地很多,但許多地方由于消費過高,農民工幾乎沒有經濟能力去享受這些娛樂設施。收入過低,經濟能力薄弱是農民工精神文化生活匱乏的重要因素之一。
二、音樂文化對當代農民工生活的重要性及影響
在我們的日常的生活、工作和學習中,音樂無處不在。一首好的音樂作品可以改變你的心情,改變你的人生態度和人生方向,音樂的魅力可以使人變得積極向上。有人曾經說過:“音樂起源于勞動”。音樂是勞動人民抒感的一種載體,它能夠表達人們的思想、情感、態度和理想,音樂能給人以美的感受。在醫學研究中發現,一些好的音樂可以緩解人們的壓力,調節情緒,放松人的身體,還可以減少一些神經失調和慢性疾病的產生。一些鋼琴曲和古典樂曲,對于人右腦的訓練與發展也是很有幫助的。
1.音樂是農民工精神文化的重要支柱。進入21世紀以后,全球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高科技時代的到來,豐富了世界人民的日常生活。隨著隨身聽、MP3、卡拉OK、智能手機、各種電腦的普及,音樂文化更是以人們意想不到的迅猛速度深入千家萬戶,音樂成為了千萬農民工文化生活的精神支柱。一些網絡歌曲也成了農民工的最愛,《老鼠愛大米》、《兩只蝴蝶》、《最炫民族風》等等歌曲都成了農民工手機中最常見的曲目和鈴聲。他們在休息生活中,打開音樂,放著自己愛聽的流行歌曲,或者跟著音樂大聲歌唱。音樂已成為他們生活中休閑娛樂放松心情的一種調劑品。
2.農民工因音樂鑄就夢想。無處不在的音樂文化,使音樂回歸本原。音樂文化的魅力, 滲透到世界各個地方。2005年湖南衛視的一檔平民音樂比賽《超級女聲》紅遍大江南北,各個階層的人們都關注著這檔節目,使得一群年輕女孩一夜之間,走紅電視和網絡。而對于農民工來說,他們對于音樂的執著和其他音樂愛好者是一樣的。 2010年8月旭日陽剛,一對農民工兄弟演唱的“農民工”版《春天里》上傳到網上,受到不少網友和音樂人的追捧,他們以其質樸無華的演唱風格紅遍了各大視頻網站。2011年的春晚現場,一位表演者,引起了眾多網友的關注,她就是西單女孩任月麗。任月麗16歲時孤身一人到北京,成為一名北漂打工族,從小就喜歡唱歌的她成為了一名西單地下通道流歌手。動人的歌聲打動了無數人,成為了2011年的春晚演員。因為音樂,成就了他們的夢想。
三、音樂文化對于農民工文化生活的作用及重要意義
改革開放以來,農民工對于當代中國的快速發展做出了巨大的貢獻,他們是國家發展的生力軍,他們是社會進步的頂梁柱,他們是一支不可缺少的中堅力量。關注農民工的精神文化生活,提高農民工綜合素質是促進社會和諧發展的客觀需要,是落實“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學發展觀的具體行動,是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企業、社會和政府相關部門應該協調配合,充分了解農民工的物質生活條件和精神文明建設,應該實事求是,求真務實,強化改革,利用一切資源改善農民工的精神文化生活,使農民工的精神文化生活得到改善。
音樂文化作為精神文化中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正在以它獨特的魅力感染整個社會。它是人類情感的寄托,引導著人類的精神與思想。人們的生活一直被多姿多彩的音樂文化豐富著,不同階層的人們,通過自己的方式表達著對音樂不同的喜好,正是音樂文化這種特有的豐富性、包容性,才構建出我們這個社會的和諧和聲。在經濟高速發展并趨于多元化發展的今天,經濟和文化的交融和相互影響日益頻繁,必然會導致人們思想觀念的迅速變化和不斷發展,因此人們不會、也不可能會用同一種思維和審美態度去對待音樂。不同階層人們的精神生活的不同需求,使得各種音樂形態的并存成為一種趨勢和必然。同時,不同的歷史時期,不同的生活背景、生活經歷,也會造成音樂作為一種表現形式有所不同,因此,在對待意識形態層面的音樂上,我們更應保持一種開放的心態,對新產生的音樂和不同音樂表達形式,可以褒貶他、批判他,卻不能一味全面否定他。無數事實證明,經過時間和歷史的沉浮、鍛造、歷練,時間自然會做出他的選擇,那些優秀動人的音樂,那些真正發自于內心、服務于人民的、為大多數人民群眾喜聞樂見的音樂和音樂表達形式,都會因為他們自身的獨特魅力被這個世界所承認、所記住,從而保存、傳承下去。作為音樂工作者,更應保持這種開放心態,堅持為其提供足夠的空間去創造和發展,并堅持為其融合于這個時代提供方向。
作為精神文化活動的主體,農民工對于精神文化生活的渴望是最根本和最主要的因素。企業、社會和政府的關注都是外在的因素,只依靠外在的因素是不能從根本上改善農民工精神文化生活的現狀。農民工必須還要依托他們自己來營造良好精神文化生活氛圍。首先農民工要努力提高自身文化素養,多讀書,讀好書,讓其文化修養和綜合素質更快提升;其次農民工要從思想上建立重視精神文化生活。音樂文化的大力推廣和傳播能改變每個人的工作、生活和學習,積極主動地參加一些健康向上的文化活動,豐富自己的精神文化生活。
參考文獻
[1]朱泉,徐靜,任佳. 淺析農民工文化生活存在問題及解決方案[J]. 區域經濟,2011(02)
[2]任佳. 關于豐富和改善農民工文化生活的對策研究[J]. 中國高新技術企業,2009(23)
我校以培養學生的良好行為習慣為重點,加強行為規范的養成教育和班集體建設,營造健康向上的育人氛圍,努力創設良好的學校德育環境,加強德育隊伍建設,不斷提高德育工作水平,增強德育工作實效。。進一步加強學生的政治思想教育、道德教育、紀律教育、法制教育,增強學生的愛國主義、集體主義和社會主義的思想。鞏固校園文化建設成果,強化學生良好品德行為習慣的養成,探索學生良好心理素質形成的規律與方法,完善美育和勞動教育,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和健康成長。
一、指導思想
以“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學發展觀為指導,緊緊圍繞榆次區教育局政教科工作意見和學校總體工作計劃進行德育工作。堅持育人為本、德育為先,把立德樹人作為根本任務。在學校德育工作中繼續落實“我成長、我負責、我與逸夫同發展”的責任教育;工作中堅持學生養成教育為主線,培養學生良好習慣為重點,以多種形式為手段,以全員參與為保障,對學生進行培養教育,使之學會做人,學會學習,為成高素質的人才打下堅實基礎。
二、工作思路
(1)以鞏固《義務教育學校現代化達標》工作成果為中心,強化學校德育工作水平,做好各項德育“軟硬件”建設,使學校德育工作進一步規范化。
(2)建設一支強而有力的德育隊伍:促班主任業務水平提升,強化年輕班主任的訓練與培養。
(3)繼續落實德育工作“三化”:德育工作網絡化;管理工作序列細化;活動開展系列化。
(4)繼續以常規工作為根本,責任教育為主線開展德育工作,力求兩者相互融合,有機結合。
(5)夯實兩個基礎:學生日常行為常規管理、班級管理。
(6)工作中做到“四字”:真、實、細、心(用心去做)。
三、工作目標:
(1)學生嚴格遵守《小學生日常行為規范》、《中小學生守則》,道德、行為顯著提高。
(2)做實責任教育,使之不走過場,不疲于應付。
(3)強化班主任工作管理、檢查,“嚴”字當頭,以“溝通、談心”為手段,以“愛”使之感化;逐步形成我校德育工作管理特色。
(4)做好“三結合”工作及學校德育薄弱環節。
(5)堅持“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師生”的基本原則,推進道德講堂的開展。
(6)繼續加強音樂吧的活動靈活性以及實效性,為學生創造平臺。
(7)繼續突出德育和少先隊的特色工作。
四、具體工作:
(一)常規工作:
(1)落實養成教育,夯實常規行為基礎。鞏固《義務教育學?,F代化達標》工作成果, (工作計劃 fanwen.chazidian.com) 繼續落實學生對《中小學生守則》、《中小學生日常行為規范》,沿用“星級評價”評比制度,以錦旗鼓勵的形式對成績較好的班級進行表彰,開學初繼續開展《常規行為訓練周活動》。
(2)在全體同學中開展“星級評價”活動。在各班中每周、每月評比“文明禮儀之星”、“勞動之星”、“藝術之星”,并利用升旗儀式時間對他們進行表彰,通過此項工作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充分體現德育的表彰、激勵作用。
(3)繼續加強和完善校園環境的“四化”(綠化、凈化、美化、教育化)建設,重點突出教育化,提高學生的文化品味,提升各班育人環境。繼續加強衛生工作,要求各班衛生一日兩掃,與此同時在保持上下工夫,摒棄不良習慣,把隨手扔果皮紙屑的普遍問題解決好,定期檢查各班每周一次。
(5)做好“藝術教育”工作。結合慶“元旦”,德育處在12月份組織開展好“校園歌頌節”活動。
(6)繼續開展好小學生社會實踐活動。積極參加小學勞動基地實踐活動(5年級),通過活動培養學生勞動實踐意識,提高動手制作能力,在活動中要嚴密組織,充分展現我校學生良好的精神風貌。
(7)做好安全教育工作。利用廣播教育等形式對全體學生進行安全教育,定期查找學校安全隱患,每逢重大節假日對學生進行安全教育。11月份繼續開展“安全教育月”活動,利用櫥窗、板報等形式大力宣傳安全事項,利用手抄報、
繪畫、安全排查及安全疏散演練等活動,不斷增強學生安全意識,加強安全自保能力。
(8)做好2012年下半年德育各項評優工作。
a、做好一年一度的三評一訪工作。學校成立三評一訪工作領導小組,制定好學校的方案。學校德育處利用校會課時間組織學生學習評選方案。按照區德育科此項工作的要求,各班評選工作要嚴格評選程序。評選工作要做到公平、公正、公開、透明。
b、做好德育論文、個案、班主任評優等市區級上報工作。要求每位班主任都要積極參加,認真撰寫論文及個案,力保2-3名班主任教師論文、個案榮獲區級獎項。
(9)進一步健全德育信息周報制度。學校成立德育信息周報小組,負責本校德育工作簡訊的撰稿
我校以培養學生的良好行為習慣為重點,加強行為規范的養成教育和班集體建設,營造健康向上的育人氛圍,努力創設良好的學校德育環境,加強德育隊伍建設,不斷提高德育工作水平,增強德育工作實效。。進一步加強學生的政治思想教育、道德教育、紀律教育、法制教育,增強學生的愛國主義、集體主義和社會主義的思想。鞏固校園文化建設成果,強化學生良好品德行為習慣的養成,探索學生良好心理素質形成的規律與方法,完善美育和勞動教育,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和健康成長。
一、指導思想
以“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學發展觀為指導,緊緊圍繞榆次區教育局政教科工作意見和學??傮w工作計劃進行德育工作。堅持育人為本、德育為先,把立德樹人作為根本任務。在學校德育工作中繼續落實“我成長、我負責、我與逸夫同發展”的責任教育;工作中堅持學生養成教育為主線,培養學生良好習慣為重點,以多種形式為手段,以全員參與為保障,對學生進行培養教育,使之學會做人,學會學習,為成高素質的人才打下堅實基礎。
二、工作思路
(1)以鞏固《義務教育學校現代化達標》工作成果為中心,強化學校德育工作水平,做好各項德育“軟硬件”建設,使學校德育工作進一步規范化。
(2)建設一支強而有力的德育隊伍:促班主任業務水平提升,強化年輕班主任的訓練與培養。
(3)繼續落實德育工作“三化”:德育工作網絡化;管理工作序列細化;活動開展系列化。
(4)繼續以常規工作為根本,責任教育為主線開展德育工作,力求兩者相互融合,有機結合。
(5)夯實兩個基礎:學生日常行為常規管理、班級管理。
(6)工作中做到“四字”:真、實、細、心(用心去做)。
三、工作目標:
(1)學生嚴格遵守《小學生日常行為規范》、《中小學生守則》,道德、行為顯著提高。
(2)做實責任教育,使之不走過場,不疲于應付。
(3)強化班主任工作管理、檢查,“嚴”字當頭,以“溝通、談心”為手段,以“愛”使之感化;逐步形成我校德育工作管理特色。
(4)做好“三結合”工作及學校德育薄弱環節。
(5)堅持“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師生”的基本原則,推進道德講堂的開展。
(6)繼續加強音樂吧的活動靈活性以及實效性,為學生創造平臺。
(7)繼續突出德育和少先隊的特色工作。
四、具體工作:
(一)常規工作:
(1)落實養成教育,夯實常規行為基礎。鞏固《義務教育學?,F代化達標》工作成果, (工作計劃 ) 繼續落實學生對《中小學生守則》、《中小學生日常行為規范》,沿用“星級評價”評比制度,以錦旗鼓勵的形式對成績較好的班級進行表彰,開學初繼續開展《常規行為訓練周活動》。
(2)在全體同學中開展“星級評價”活動。在各班中每周、每月評比“文明禮儀之星”、“勞動之星”、“藝術之星”,并利用升旗儀式時間對他們進行表彰,通過此項工作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充分體現德育的表彰、激勵作用。
(3)繼續加強和完善校園環境的“四化”(綠化、凈化、美化、教育化)建設,重點突出教育化,提高學生的文化品味,提升各班育人環境。繼續加強衛生工作,要求各班衛生一日兩掃,與此同時在保持上下工夫,摒棄不良習慣,把隨手扔果皮紙屑的普遍問題解決好,定期檢查各班每周一次。
(5)做好“藝術教育”工作。結合慶“元旦”,德育處在12月份組織開展好“校園歌頌節”活動。
(6)繼續開展好小學生社會實踐活動。積極參加小學勞動基地實踐活動(5年級),通過活動培養學生勞動實踐意識,提高動手制作能力,在活動中要嚴密組織,充分展現我校學生良好的精神風貌。
(7)做好安全教育工作。利用廣播教育等形式對全體學生進行安全教育,定期查找學校安全隱患,每逢重大節假日對學生進行安全教育。11月份繼續開展“安全教育月”活動,利用櫥窗、板報等形式大力宣傳安全事項,利用手抄報、
繪畫、安全排查及安全疏散演練等活動,不斷增強學生安全意識,加強安全自保能力。
(8)做好2012年下半年德育各項評優工作。
a、做好一年一度的三評一訪工作。學校成立三評一訪工作領導小組,制定好學校的方案。學校德育處利用校會課時間組織學生學習評選方案。按照區德育科此項工作的要求,各班評選工作要嚴格評選程序。評選工作要做到公平、公正、公開、透明。
b、做好德育論文、個案、班主任評優等市區級上報工作。要求每位班主任都要積極參加,認真撰寫論文及個案,力保2-3名班主任教師論文、個案榮獲區級獎項。
(9)進一步健全德育信息周報制度。學校成立德育信息周報小組,負責本校德育工作簡訊的撰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