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們精心挑選了數篇優質科技總結文章,供您閱讀參考。期待這些文章能為您帶來啟發,助您在寫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層樓。
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為了進一步培養少年兒童的科技創新意識和求知探索意識,展示青少年的想象力和科技創新能力,增強少先隊員的主人翁意識,我校開展了科技創新系列活動。在“科教興國”的戰略思想指引下,我們將科技教育貫穿到學校的素質教育工作中去,努力探索出一條以科技教育為切人口,開展多層面素質教育;培養跨世紀創造性基礎人才的教學改革道路。
一、積極組織好一年一度的科技創新大賽。
第一階段:發動宣傳
我們在接到縣科教局下發的“關于在全縣少先隊員中開展科技創新系列活動的通知”后,就在學校領導中學習討論,領會精神,初步擬訂了活動的總體思路,然后向全體老師轉發了通知,利用政治學習、集體晨會的機會,組織全校教師、學生學習通知,明確規則,深入貫徹。大隊部在全校三~六年級全體隊員中積極收集隊員提供了創意,有目的的選出了參加科技創新大賽的科技小發明、小論文參賽項目,活動由學校科技輔導員專人負責,為學生提供咨詢服務和活動輔導,為學生排憂解難,真正使每個學生能在活動中有所得,使活動落到實處。
第二階段:組織實施
活動落實分兩步走,第一步:由各年級組以班為單位開展活動,要求人人參與,個個行動。第二步,由班級比賽的作品中,選拔出參加校級比賽的作品,然后再選出上送到縣參評的作品。
第三階段:總結表彰
在上選出上送到縣參評的作品前,全校舉行一次科技作品展,根據比賽中得分高低和學生的創意程度評出比賽的一、二、三等獎,張榜表揚。此外在活動前,請隊員談構思,講設想,碰撞學生的思維火花;活動中小記者進行采訪,感受熱烈的比賽氣氛,體驗活動的緊張和快樂;活動后組織隊員談體會,寫感想,進一步深化活動精神。通過這一活動,同學們不僅動了手,動了腦,學到了知識,鍛煉了能力,更重要的是培養了一種積極進取,不斷創新的理念,也調動學生全方位地參與學校少先隊活動的熱情。
二、科普活動常抓不懈。
在今年的科技創新大賽中,由我校李芳媛,聶曉昕撰寫的科技小論文《關于蓮山鎮廢棄石場的調查》被縣科教局選送到地區參評,由鄧俊偉,李芳媛制作的《自動水開關》,《免撿瓶蓋撬》科技小作品也被上送到地區參評。“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這與我校長期不懈的抓好科普工作分不開的。為了在學校營造良好的學科學氛圍,我校開展了豐富多彩的興趣小組,有科技興趣小組,書法興趣小組,手工小組,生物興趣小組等,興趣小組的成立給學校帶來了巨大深刻的變化,主要表現在孩子們的求知欲和聰明才智被極大地調動起來,動手動腦激發了他們空間想象和發明創造的潛力,使他們思維更敏捷,觀察更深刻,感受到自己的價值。從而,更具備了自信心、自制力、耐力、毅力、承受挫折和失敗的勇氣等心理素質,關心集體榮譽的人多了,做好事的人多了,由此,整體帶動了學生們素質的提高。
我鎮下轄個村,個村民小組,農業人口人,現有耕地面積畝。,一年來,在縣委縣政府的英明領導下,在縣科協、縣科技局的正確指導下,認真落實了“經濟建設必經依靠科學技術,科學技術必須面向經濟建設,努力攀登科學高峰”,深刻認識到“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沒有科學的進步,就沒有社會的進步。今年在全鎮上下的共同努力下,使國民經濟增長%,人均純收入增加%。
一、加強領導,健全機構
為了實施“科教興鎮”戰略,推進我鎮可持續發展規劃,鎮成立了以黨委書記陳謙同志為組長,鎮長魯登福同志為副組長,黨委副書記、人大主任陳小青同志為常務副組長的科技工作領導小組,各村各單位也相應成立了專抓機構,配備了主管、分管人員;鎮委還多次召開專題會議,研究和部署科技工作,制訂了工作計劃和措施,下發了三個專題文件,把科技工作安排得井井有條。
二、狠抓科普,強化培訓
因為科學技術的重要性,所以我們狠抓了科普工作。一是通過鎮有線電視(覆蓋率%,戶)講座進行科普室傳,我們全年共講課,共天,余次,收看達萬人次;二是印制光碟套,每套4張共張,發給科技大戶和示范戶分戶播放;三是分題、段、塊進行專門培訓。如稻鴨共養、優質稻板塊建設、油菜輕簡化栽培等技術,我們在鎮大會議室,聘請縣農業局高級農藝李江蘇等專家授課,進行過細的技術講解;在每一個季節及每個季節中的各個時間階段,各項生產技術和要素如防蟲防病等進行專門的現場講座;在全鎮范圍內的大垅大畈、坡地、林地上、我們分塊塊進行專業培訓,讓全鎮各地、各個農戶、各階段時間都能聽到和看到適合自己的、怎么操作的有關實用技術。一年中,我們專門的技術培訓開展了四次,以會代訓達次,共培訓多人,多戶,其中科技示范戶戶;組平戶;四是印發《青石科技指南》期、《病蟲警報》期、《種子信息》期,共計多份。
三、實行科教興鎮,推廣應用實用技術
一年來全鎮通過普及科學技術的大力宣傳和實用技術的培訓,使全鎮人民學科學、用科學蔚然成風,并收到較好的效果。在稻谷種植上配合縣農業局的“優質稻板塊建設”,早中晚稻復種萬畝,全部實行了優質雜交稻,油菜主推中雙號、號,良種覆蓋率達%。今年應用稻鴨共養技術戶,只,余畝,稻谷旱育保姆技術戶,畝;大棚、地膜洋芋、香芋戶、畝;高淀粉紅苕戶,畝;新引進南江黃羊戶,余頭,桂林馬蹄荸薺戶畝,臺灣青花梨、紅梨號共畝,優桃號畝;藥材新栽棗皮畝,枇杷畝。
一、同心協力,嚴格按照科技培訓要求及任務有條不紊地完成工作,責任明確,進展順利,成績顯著。
按照計劃要求,包村干部負責聯絡村委領導,把科技學員集中本村遠程室進行科技培訓,包村干部也一如既往認真履行自己的職責,始終把工作放在第一位,以至科技培訓工作得以順利進行。在工作中,負責上課的的教師更是任勞任怨,盡職盡責,白天備課、不懂的還上網查詢資料,堅決做到不備課不進教室,自己不了解不掌握決不上講臺,特別是我組成員馮金祥校長,一方面還要主持學校工作,指導各組成員完成科技培訓和掃盲工作,一方面還要備課上課,特別是在向村民講授法律法規的知識的時候說:“村民們由于缺乏應有的法律法規知識,不懂得利用它來維護自己的合法利益,往往在這方面吃大虧,合法利益難以保障,經濟也搞不上去,這是問題的關鍵,我們必須在這方面把好關。讓村民們知法懂法,所以我們決不能掉以輕心,馬虎行事。”所以他在整個培訓中,從備課至上課乃至課后回答村民的問題都是非常認真負責,一絲不茍,受到學員的好評。
在培訓期間,全組人員分工明確,各負其責,同心協力,經過十來天的努力,終于順利地完成培訓任務。本次培訓教師共備課20個課時,開班時長20多個小時,學員培訓300多人次,每個學員都能掌握一至兩門技術和懂得一些基本的法律法規知識以及外出打工的基本常識。
二、結合遠程教育等多種教學形式開展“兩基”科技培訓,讓農民受教育,使農民得實惠。開展“兩基”科技培訓,是一項利用利民的工程。至我縣開展“兩基”攻堅以來,許多村民從不認識字到識字,從識字到掌握一至兩門技術,生活水平已日漸提高。本次培訓,我組仍發揚艱苦奮斗的精神,本著對村民高度負責的態度,在種養殖技術、經營管理、外出務工、家庭生活、法律法規等五個方面進行講解和傳授知識,利用遠程設備進行教學,在教學方式上,科技知識、適用技術的培訓主要采取集中播放錄像與講授結合的方式;在教學組織形式上,先組織講授技術及注意事項和看光碟,然后組織討論。應采取典型引路學、個別引導學、項目帶動學等形式進行,不斷提高教學的實踐性。把知識簡單化、直觀化,讓學員“進得來、學得進、握得牢”,并能學以致用,走上致富之路;在整個培訓過程中,實行簽到制,作好記錄,注意做好資料檔案的歸類整理及保證資料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完整性,以便于總結工作和經驗,提高工作效率。
在總結會議上,塘壩村婦女主任感慨地說:“感謝黨和政府對我們的關懷,感謝老師的這么辛苦地教給我們的技術,讓我們懂得了許多的知識,特別是法律法規的教育,讓我們懂得了不論做什么事都要用法律來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只有這樣我們生活才會越來越美滿和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