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們精心挑選了數篇優質臨床醫學畢業論文文章,供您閱讀參考。期待這些文章能為您帶來啟發,助您在寫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層樓。
[關鍵詞]臨床醫學 畢業病歷 重要環節
《中華人民共和國學位條例》明確規定:“高等學校本科學生完成教學計劃的各項要求,經審核準予畢業,其課程學習和畢業論文(畢業設計或其他畢業實踐環節)的成績,表明確已較好地掌握本門學科的基礎理論、專門知識和基本技能,并具有從事科學研究工作或擔負專門技術工作的初步能力的,授予學士學位。”
一般而言,畢業論文是學生根據自己的專業理論特長在教師指導下獨立進行科學研究的過程,它分為論文準備、課題研究和論文完成三個階段,具體包括查閱資料、選定題目、撰寫提綱、實驗研究、論文撰寫等幾個主要環節,因此,它并不是一蹴而就之事,不僅要有扎實的理論基礎,還必須有團結協作和刻苦鉆研的精神。但從目前的效果來看,隨著近年來高校教學改革的不斷深入,招生規模的迅速擴大,在大量的精品課程不斷涌現的同時,畢業論文卻沒有得到足夠的重視,畢業論文的結構體系和完成模式上基本沿用以往的民族院校的模式,故在畢業論文的實踐中逐漸暴露了一些問題和不足。畢業論文的質量出現了一定程度的滑坡,如何提高畢業論文的質量已成為高校目前急需研究解決的課題。
一、當前畢業論文存在的問題
1.學生的因素:
我院有計劃內臨床醫學專業本科生1500余人,擴招后的招生對象雖然面向全國,但生源主要來自西北各個少數民族地區,分別為回、藏、蒙、滿、東鄉、裕古、土族、維吾爾族等,由于生源地的不同,民族習慣、生活習慣的特點、使它們在受教育程度方面,實踐能力方面,甚至語言方面等存在著較大的差異。另外在大學期間,幾乎所有的大學生花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去保證英語四、六級等級證書、計算機等級證書等,而忽視了其他方面能力的培養提高,特別是在做畢業論文時,許多學生的文獻檢索能力、基本實踐技能、獨立思維能力、論文的寫作能力等諸多方面存在能力偏低或參差不齊的現象,同時由于畢業論文完成時間有限,所以大多數學生只是臨時抱佛腳,畢業論文的質量自然難以得到保證。
2.教師的因素:
近年來,由于我院校畢業生數量每年都有大幅增長,因此指導教師在指導畢業論文方面的工作量也隨之增加,加之教師還要承擔其他教學、科研等任務,勢必造成指導教師短期內教學工作量的洪峰,面對繁重的工作壓力,畢業論文不可避免地出現了小題大做,研究內容雷同的現象,以至于有的教師在畢業論文的指導上仍不夠認真,投入不足,從而影響了畢業論文的質量。
盡管院校為了確保畢業論文質量采取了一些措施,,如成立由中級職稱以上教師負責的指導小組等,但由于畢業論文時間過于集中,由于受傳統教育觀念的影響,教師對學生畢業論文指導的不足,主要表現在不能放開選題外,還表現在指導教師不能發揮學生的主體性,而是要求學生按照他的思路去研究、構思。這種指導方法是理論教學中的以教師中心的思想在實踐教學中的延續,從而抹殺了學生的創造熱情,限制了學生的思維,造成學生不敢獨自涉獵新的研究領域,這也是畢業論文質量難以提高的一個原因[1-2]。
3.其他的因素:
近年來由于高校招生規模不斷擴大,學生人數連續增加,而教學資源的投入又相對滯后,因此學生在做畢業論文的時候,一些實驗室的場地和設施明顯不到位,從而限制了本科畢業論文的進行和質量。
最近幾年學生考研和就業壓力對畢業論文造成不小的沖擊。據調查,有些班級考研人數比例達到一半以上,競爭日益激烈,考研學生不得不投入大量的精力。畢業生擇業在時間上正好與畢業論文重合,學生為了在限定的時間內找好工作, 有些就把畢業論文放到了從屬位置,對論文的實驗工作投入明顯不足。有些用人單位要求學生提前上崗,致使這些學生無暇顧及畢業論文[3-4]。
二、民族院校臨床醫學專業畢業論文新形式探索
畢業論文是本科教學計劃規定的綜合性實踐教學環節,是培養學生綜合運用所學“基礎知識、基本理論和基本技能(三基)”進行初步的科學研究訓練,提高獨立工作能力,達到培養我院醫學生臨床綜合實踐能力目標的一個重要環節。通過畢業論文工作,學生應掌握檢索文獻、撰寫綜述、課題設計、收集資料和撰寫論文的基本程序與臨床綜合實踐能力,具備從事科研工作的初步能力。根據我校的具體特點以及少數民族學生的實際情況,我院臨床醫學專業醫學生畢業論文的具體表現形式是畢業病歷,其基本內容按順序包括《任務書》《指導教師評閱書》《誠信聲明》《畢業病歷正文》《評閱教師評閱書》《答辯書》;
1.為了加強管理,提高我院臨床醫學專業醫學生畢業病歷的質量,根據我校的有關規定,結合我院實際情況,制訂《臨床醫學本科畢業病歷工作管理暫行相關要求》;
2.為了使我院臨床醫學專業醫學生畢業病歷的運行過程程序化、規范化、常規化,依據實際情況制定《西北民族大學醫學院畢業病歷流程圖》;
3.依據選題指南在指導教師的監督下完成《任務書》的填寫:
同學們可在實習醫院指導教師的幫助下,根據自己的興趣、專長,同時參考我院提供的“選題指南”確定畢業病歷題目,畢業病歷的選題一般從教學計劃和培養目標出發,滿足大學生的基本能力和要求,選題確定后原則上不得更改,確需更改的,需經指導教師認可。學生根據指導教師下達的《任務書》,認真查閱文獻資料,制定研究、實踐方案,收集臨床病例,進行畢業病歷的撰寫準備工作。
4.指導教師完成《指導教師評閱書》的填寫:
指導教師定期檢查學生畢業病歷進展情況,進行個別指導,幫助學生解決遇到的實際困難,及時調整,以確保畢業病歷的質量,畢業病歷完成后,指導教師或指導醫師對學生寫好的畢業病歷應仔細審閱,認真寫出初稿評語,做出恰當評價,提出優點和不足,提出評分意見,然后指導教師畢業病歷應與學生一起,充分討論修改和總結工作。
5.學生認真撰寫《畢業病歷正文》:
按照教學計劃的要求,充分利用畢業病歷這一重要的教學實踐環節,要求學生運用所掌握的“基礎知識、基本理論和基本技能”,對所選定的某個疾病進行系統問診、收集病史、體格檢查、初步診斷、鑒別診斷和診療計劃等,讓學生通過畢業病歷撰寫,在上述基本程序與方法等諸方面得到全面訓練和提高。
同時學生應積極、主動、獨立自主地完成畢業病歷,要有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嚴禁抄襲、剽竊他人成果。學生要簽署誠信聲明,文責自負。
6.評閱教師完成《評閱教師評閱書》的填寫:
答辯委員會指派具有資格的教師評閱學生的畢業病歷,評閱教師依據“畢業病歷的基本內容和格式要求”評閱畢業病歷內容是否“正確、完整、全面、嚴密”,同時評閱教師依據“評閱教師評閱書”基本要求評閱畢業病歷學術水平和撰寫質量如何,文字表達、專業術語及綜合分析的水平。
7.答辯委員會完成對該畢業病歷的答辯程序:
在主管教學院長負責之下,成立答辯委員會,同時要組成答辯小組,答辯小組按照專業分為內科組、外科組、兒科組和婦產科組,每組有3-5名副高級以上職稱的教師和1名答辯秘書組成。畢業病歷答辯要做到“公開、公平、公正”,其他教師、學生均可自愿出席。答辯程序主要包括:學生陳述答辯老師提問學生回答、答辯秘書負責記錄答辯小組評定等級答辯小組組長作簡短的答辯評價,上述答辯的主要過程原則上應在30分鐘內完成,通過答辯以觀察和掌握學生對答辯委員所提問題的理解是否透徹、專業知識掌握情況、語言表達和邏輯思維能力等諸方面的情況。
通過對臨床醫學畢業論文的方式、方法及模式的探索和改革,建立臨床醫學專業學生在畢業病歷的實踐過程中逐步培養臨床綜合實踐能力的新方法、新途徑和新模式,充分利用畢業病歷這一重要的教學實踐環節,讓學生通過畢業病歷的撰寫,在病歷書寫、查閱文獻資料、收集臨床病例、改善醫患溝通、制定實踐方案、增加對該疾病的見解及認識等諸方面得到全面訓練和提高。因此做好畢業病歷的理論和實踐工作,對提高和培養學生的思想品德、臨床工作作風和實際臨床工作能力,對全面提高我校醫學院臨床醫學人才培養質量、保證學士學位的水平具有重要的意義。同時,畢業病歷的質量也是衡量教學水平的重要依據。
[參考文獻]
[1]韓玉志。高校本科畢業論文中存在的問題及改革對策。中國高教研究,2012,(9):78-79;
[2]鄒吉高,嚴贊開。關于提高畢業論文(設計)質量的若干思考。化工高等教育,2011,(3):57-59;
[3]陳彥凡,黃曉潔。臨床醫學生畢業論文選題和實踐的探討。醫學教育探索,2012,7(3):329-330;
關鍵詞
TheClinicalStudyofEmergentInterventionforHighRiskUnstableAnginaPectoris
YuanYiqiang,LiuHuailin,MaYexin,etal.DepartmentofCardiology,ZhengzhouSeventhPeople抯Hospital,Zhengzhou,450006,P.R.China
AbstractObjectiveTostudytheefficacyandsafetyofinterventionforhighriskunstableanginapectoris(UAP).Methods71patientswithhighriskUAPwererandomizeddividedintotwogroups:emergentinterventionalgroups,43patients;non-emergentinterventionalgroups,28patients;Allthepatientswereperformedcoronaryangiographyandintervention.Thecardiacevents(includinganginapectoris,acutemyocardialinfarction,suddendeath,reinterventionandcoronaryarterybridgegraft)in30days,symptomreliefrate,symptomrelieftime,durationofhospitalizationandhospitalizationexpenditurewererecorded.ResultsEmergentinterventiondecreasedcardiacevent(anginapectoris,acutemyocardialinfarction,suddendeath)ratesin30days,p<0.05,shortenedsymptomreliefandhospitalizationtime,p<0.05,decreasedhospitalizationexpenditure,p<0.05,.Buttheproceduralsuccessratesandtheefficacywereidenticalwithnon-emergentinterventiongroup,p>0.05.ConclusionEmergentinterventionforhighriskunstableanginapectorisiseffective,safe,andalsocanshortenhospitalizationtime,decreaseexpenditure.
KeywordsUnstable,anginapectoris;Intervention;Coronaryangiography
不穩定性心絞痛(UAP)是介入穩定性心絞痛(AP)和急性心肌梗死(AMI)之間的一組臨床心絞痛綜合征,其包括多種亞型,其中高危組UAP危害最大,如何處理該類患者目前尚有爭議。本研究觀察了急診介入治療高危不穩定性心絞痛的臨床結果,并與藥物強化治療后行介入治療的臨床結果進行對比研究。
1資料與方法
1.1研究對象:入選病例為1999年1月至2003年1月在我院住院治療的71例高危UAP患者。男47例,1.2女24例,1.3年齡67.12±12.34(45~77歲),1.4所有患者均符合以下條件,1.5視為高危UAP患者[1]:48小時內反復1.6發作靜息心絞痛;發作時ST下降幅度>1mm,1.7持續時間>20min,1.8肌鈣蛋白T或I升高。排除AMI患者。
1.2實驗分組:患者隨機分為兩組:急診介入治療組,入院24小時內行冠脈造影,根據病變情況行介入治療,為43例患者;非急診介入治療組,入院后強化的藥物治療一周后行冠脈造影,根據血管情況行介入治療,為28例患者。如患者在藥物治療過程中病情惡化,發生AMI,立即行冠脈造影并行急診介入治療。所有患者均給予阿司匹林300mg一日一次,噻氯匹定250mg一日二次,依諾肝素60mg一日二次,根據病情給予不同劑量的硝酸酯類、β受體阻滯劑、鈣離子拮抗劑及降脂藥物等。介入治療術后繼續服用阿司匹林、噻氯匹定、降脂藥物,根據具體情況給予硝酸酯類、β受體阻滯劑、鈣離子拮抗劑及降脂藥物等。兩組入院時年齡、吸煙、高血壓、糖尿病、高血脂及左心室射血分數等基本相同。
1.3冠心病介入治療及觀察指標:以常規Judkins法行冠狀動脈造影,并由三位經驗豐富的心臟介入醫生對冠狀動脈病變判斷,以血管狹窄≥50%為病變血管,病變狹窄≥70%則行介入治療;病變狹窄≥50%且<70%,若有癥狀相關的對應體表心電圖動態缺血證據,亦行冠心病介入治療。記錄30天內心臟事件(包括心絞痛、AMI、猝死、再次介入治療及冠脈搭橋手術)的發生率,癥狀緩解率,癥狀緩解時間,住院時間及住院費用
2結果
2.1兩組冠狀動脈病變及介入治療情況:兩組冠狀動脈病變及介入治療情況相似,參見下表,急診介入治療組與非急診介入治療組比較無顯著差異,p>0.05。
表1兩組冠狀動脈病變及介入治療情況
不穩定性,心絞痛;介入治療;冠狀動脈造影術
2.2急診介入治療組和非急診介入治療組觀察指標的比較
與非急診介入治療組比較,急診介入治療高危不穩定性心絞痛能降低30天內心絞痛、AMI、猝死的發生,p<0.05;能夠縮短癥狀緩解及住院時間,p<0.05;降低住院費用,p<0.05;再次介入治療、冠脈搭橋手術、介入成功率及癥狀緩解率在兩組之間無顯著差異,p>0.05。詳細資料見表2。
3討論
現已達成共識,UAP是由于不穩定斑塊破裂所致。不穩定斑塊的病理特征為:薄的偏心性纖維帽,大的脂質壞死中心(占斑塊的40%以上),大量的炎細胞浸潤(包括巨噬細胞,T細胞及肥大細胞等),細胞外的基質及平滑肌細胞很少[2,3]。這種斑塊容易破裂,暴露膠原并釋放大量活性物質,導致血小板
黏附、聚集及血栓形成引起急性冠心病事件(AMI或UAP)。關于UAP是否應在急性期內行介入治療以改善遠期預后,目前尚有爭議[4,5]。但對于高危UAP,由于藥物治療無法控制癥狀,而近期可能惡化為AMI、猝死的危險性高,盡管介入治療的圍手術期嚴重并發癥發生率相對于穩定性心絞痛較高,但及早行介入治療仍可使急性期心臟事件的發生率下降[1]。故美國心臟協會美國心臟病學院關于UAP治療指南建議,UAP經積極內科強化治療后,如癥狀不緩解,應早期行冠狀動脈造影,以進行血運重建治療[6]。本研究發現,與非急診介入治療組相比,高危UAP的急診介入治療可以迅速緩解心絞痛癥狀,降低AMI的發生,在急診介入治療組有2例患者發生了AMI,均發生在術后一個月內,而非急診介入治療組有6例患者發生了AMI,其中5例患者發生在藥物強化治療過程中,1例發生在術后一個月,所以急診介入治療高危UAP可以降低藥物強化治療過程中AMI的發生。急診介入治療組無猝死發生,而非急診介入治療組有2例患者發生猝死,均發生在藥物強化治療過程中。急診介入治療迅速開通了靶血管,緩解心肌缺血,所以縮短了住院時間,亦減少了藥物強化治療過程中所需的住院費用。在手術的成功率方面,急診介入治療與非急診介入治療相似,急診組2支血管和非急診組的1支血管手術失敗均為完全閉塞病變,導絲不能通過病變。所以,對于高危的UAP患者急診介入治療療效好,安全,并可縮短住院時間,降低住院費用。
參考文獻
作者簡介:袁義強(1971-),男(漢族),河南光山人,主治醫師,博士研究生,主要從事心血管疾病的介入治療。
1ShahPK,MorenoP,FalkE.Pathophysiologyofplaquerupture,JVascMedBiol,1995,5:244-258.
2RossR.CellBiologyandatherosclerosis.AnnRevPhysiol,1995,57:791-804
3TheCAPTUREinvestigators.Randomizedplacebocontrolledtrialofabciximabbeforeandduringcoronaryinterventioninrefractoryunstableangina:theCAPTUREstudy.Lancet,1997,349:1429-1435.
4AntoniucciP,SantoroGM,BolognoseL,etal.EearlycoronaryangioplastyasComparedwithdelayedcoronaryangioplastyinpatientswithhighriskunstableanginapectoris.CoronArteryDis,1996,7:75-80
(一)研究對象
通過電子郵箱和紙質問卷兩種途徑,對莆田學院臨床醫學院2008級畢業生發送66封電子郵件,回收57份,有效答卷回收率86.36%;對2009級學生發放55份紙質問卷,回收52份,有效答卷回收率94.55%。共計109份有效答卷。
(二)測量工具
采用杜天驕編制的《醫學生就業壓力問卷》測定壓力均值,具有較好的信度、效度,按1(無壓力)~5(壓力很大)級評分,得分越高壓力越大。其研究認為,量表壓力源從大到小分別包括社會環境壓力、家庭支持壓力、崗位要求壓力、個人素質壓力、專業供求矛盾壓力、就業指導壓力以及學校影響壓力7個分量表。本次調查的Cronbach’sAlpha系數(內部一致性檢驗)為0.945,信度良好。采用《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測量自我效能感均值。采用《簡易應對方式問卷》測量大學生的應對趨勢,量表含有積極應對和消極應對兩個維度,按0(不采用)~3(經常采用)級評分。
(三)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7.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兩組類別的差異性分析采用獨立樣本t檢驗,三組以上類別的差異性分析采用F檢驗,并進行相關性分析,以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二、結果與分析
(一)臨床醫學畢業生就業壓力的一般現狀
總就業壓力得分為(3.061±0.622)分,壓力水平中等偏上,在正常范圍之內,最高為4.19分,最低為1.57分。得分區間在1~2分的占3.67%,2~3分占44.04%,3~4分占43.12%,4~5分占9.17%。七項壓力源中,社會環境壓力[(3.401±0.800)分]和家庭環境壓力[(3.208±0.934)分]是臨床畢業生最主要的兩項壓力源,其余為個人素質壓力[(3.046±0.688)分]、就業指導壓力[(3.042±0.736)分]、崗位要求壓力[(2.974±0.592)分]、學校影響壓力[(2.963±0.694)分]、專業供求矛盾壓力[(2.801±0.672)分]。
(二)就業相關影響因素對總就業壓力、應對方式及自我效能感的影響
對不同年級、性別、家庭經濟狀況及是否擔任學生干部、有無意向單位五個方面的總體就業壓力、應對方式(積極應對和消極應對)及一般自我效能感進行差異性比較,結果見表1。不同年級、學生干部擔任情況對學生的就業壓力感知、積極應對、自我效能感三方面都有顯著影響;女生在面對就業壓力時更趨向于采取積極的應對方式,但在自我效能感方面明顯低于男生;所處家庭經濟狀況越差,相應的壓力感知越大,訴諸積極應對的頻率也越高;未確定就業單位比確定的學生面臨更大的就業壓力。在應對方式上,積極應對的均值明顯高于消極應對。可見,面對就業壓力,畢業生采取積極主動的問題應付方式的頻率次數上升。調查發現消極應對在各因素間差異均不顯著。調查結果顯示專業地域優勢在就業壓力、應對方式及自我效能感三個方面并無顯著性差異。結合Schwarzer的表述,本調查中一般自我效能感均值為2.243分,總體水平中等偏下;低效能者(得分低于2分)占12.84%,表明被試偶爾會自信心不足,需要幫助其找出優勢、悅納自己;得分在2.1~3.0分的占80.73%,表明被試抱有一定自信心,感覺有能力勝任一般工作;高效能者(得分在3.1~4.0分)占6.42%,表明被試自信心過高,需要幫助被試進行客觀評價,避免盲目自信。此次調查的男、女生自我效能感得分低于前人研究。
(三)總就業壓力、應對方式及自我效能感之間的關系研究
臨床醫學生就業壓力、應付方式與自我效能感之間的相互關系。可見,總就業壓力與一般自我效能感呈極顯著負相關,與積極應對呈極顯著正相關。以總就業壓力為因變量,積極應對、消極應對及自我效能感為自變量,采用逐步進入法進行多元回歸分析,進入回歸方程的有積極應對和一般自我效能感,可解釋總方差的16.7%,結果見表3。其中,消極應對被排除(與其余因素間無顯著相關性),一般自我效能感為反向預測源,得分越高,壓力水平越低;而積極應對為正向預測源。
三、討論
(一)莆田學院臨床醫學畢業生就業環境分析
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及臨床醫學畢業生數量的增加,臨床醫學專業性強、人才培養周期長、成本高、畢業后就業面窄、薪資待遇底等限制因素成為臨床醫學生順利就業的限制性因素。首先,莆田學院臨床醫學生的構成五成以上家庭經濟條件中等偏下,學生自我認知和一般自我效能感水平相對偏低;其次,新辦本科院校在近年的發展中存在諸多挑戰,畢業生在求職市場上的總體競爭力還有待提升,近兩年的就業質量也隨著社會對醫療人才要求的不斷提高呈穩中有降的發展趨勢,就業難度略有提升;再次,福建醫療衛生單位,特別是欠發達地區的醫療衛生系統,尚處于供不應求的狀況,特別是近年來由地方衛生部門與高校合作招收定向委培生,一定程度上緩解了就業壓力的加劇;此外,通過五年的專業技能培養,結合必要的就業指導課程和第二課堂活動,積極開展師生座談會、職場模擬面試大賽、專家講座以及QQ群、微博、微信等多渠道積極調試在校大學生的心理狀態,及時就業信息,幫助學生拓寬就業途徑,提升就業能力,鼓勵其樹立正確的就業觀、擇業觀,畢業生總體壓力水平中等偏上(得分3.061分)。
(二)莆田學院臨床醫學畢業生就業壓力源及自我效能感分析
通過壓力歸因調查發現,社會環境壓力和家庭環境壓力是畢業生求職過程中的主要壓力源,社會、家庭對不同性別學生的期望水平和大學院校的專業設置關系到學生的自我效能感水平。而專業供求矛盾壓力對畢業生的影響,相比杜天驕的研究明顯下降,推斷這與福建省內醫療衛生市場需求量較大存在一定聯系。就自我效能感而言,總體得分中等偏下,低于其他高校的總得分。其中,女生的自我效能感顯著低于男生,對壓力的感知力也略高于男生,這與之前的研究相符。就應對方式而言,傾向于積極應對,并與就業壓力水平和自我效能感顯著相關。表現為:在高水平的就業壓力和相對偏低的自我效能感的推動下,畢業生面臨學校、社會、家庭等諸多因素的交互影響,及時的介入與調試可以幫助學生積極應對所感知的就業壓力,更多地咨詢訴說、傾訴內心煩惱,征求他人意見,同時克制負面情緒、改變方式方法來進行自我調適已達到較佳的心理狀態,為順利就業做準備。數據顯示,在高就業壓力、低自我效能感的交互作用下,輔導員介入并參與學生的就業指導和心理調適工作,引導其合理釋壓是必不可少的。經過五年的專業技能培訓、就業能力開發及就業心理疏導,學生能夠相對客觀地進行自我評價及定位,大多數人都能及時調整就業心態,妥善處理就業壓力,使之轉化為就業動力。
(三)高校輔導員在臨床醫學生就業指導過程中的應對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