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們精心挑選了數篇優質臨床醫學科研論文文章,供您閱讀參考。期待這些文章能為您帶來啟發,助您在寫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層樓。
中圖分類號:G252.6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7)07(a)-0191-03
Abstract: Objective To improve medical information services by studying the document type of clinical medical thesis. Methods:18778 pieces of writing of Guilin and Liuzhou and nanning Guangxi in CBM and Core Journals from 2006-2015 were analyzed by chisquare test.Results :The local clinical medical research papers are mainly base the analytical literature(χ2=22.7,P
Key Words: Document type; Descriptive literature; Analytical literature; Clinical medicine; Scientific research
臨床醫學論文是研究疾病發生、病理及轉歸的總結。大多屬于臨床應用研究。常分為診斷、治療和護理等方面[1-3]。盡管文獻類型因素只是文獻標引的輔助標準,但對讀者選擇和利用文獻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4]。該文論文分類是基于CBM數據庫的臨床論文分類方法。即按期刊欄目將臨床醫學文獻分為綜述、講座、譯文、病歷報告、臨床實驗、隨機對照實驗、Meta分析及多中心研究等八類[5]。文獻類型分布的統計是本地臨床科研現狀和走向的一組重要數據信息。開展對臨床醫學論文類型的比較分析,則對醫學院校圖書館在新形勢下掌握本地臨床科研特征,做好信息服務及科研服務有著積極的意義。
該文以該校校園網數據庫CBM本地版為檢索工具,以2006―2015年間桂林、柳州和南寧三發表的臨床醫學核心期刊論文為研究對象,進一步將這些論文按其寫作特點再歸類為描述性論文、分析性論文及其他類論文名下。計數并統計分析。試圖從這個角度為臨床科研創新提供信息服務。
1 材料與方法
1.1 材料
以桂林醫學院校園網數據庫CBM本地版收錄的2006―2015年間作者單位為桂林、柳州和南寧的臨床類核心期刊論文為統計源。
1.2 方法
1.2.1 檢索策略
應用CBM本地版的高級檢索路徑構建基本檢索式:(桂林or柳州or南寧)[作者單位]and2006-2015[年代]and(綜述or講座or譯文or病例報告or臨床實驗or隨機對照實驗or Meta分析or多中心研究)[文獻類型]。再分別選擇第一作者為桂林或柳州或南寧醫療單位的核心期刊論文18 778篇。
1.2.2 文獻整理
將檢索出的18 778篇文獻分別歸組到描述性論文、分析性論文及其他類論文三類。分析類論文含臨床實驗、隨機對照實驗、及多中心研究,描述性論文含綜述、病歷報告,其他類論文含講座、譯文、及Meta分析。然后分組進行χ2檢驗。多中心研究是由多位研究者按同一試驗方案在不同地點和單位同時進行的臨床試驗,劃歸在分析性論文類,綜述劃歸描述性論文是其為對某一專題的綜合描述[6]。
2 結果
共整理出表1~表6。該文設置表1是為了比較桂林論文數量在廣西主要城市之間的地位。其余表格重點分析桂林論文的分組比較的具體情況。
3 討論
3.1 臨床醫學科研論文類型的一般概況
表1顯示,2006―2015年間,桂林臨床醫學科研論文數量總體介于南寧和柳州之間。較南寧少,較柳州多,屬于中游水平(χ2= 45.07,P
2006―2015年間,桂林臨床醫學研究文獻大致情況是分析性論文占67%,描述性論文占31%,其他論文占百分比不足2%(見表2)。在2010―2015年間,分析性論文比2006―2010年間的分析性論文增加了10%,描述性論文則降低了10%。(表3,χ2=22.7,P
分析性研究論文一般具有目的、方法、材料、結果及結論等結構要素。可較直觀反映臨床科研成果,體現科研水平和價值以及科研工作者的嚴謹科學態度。分析類文獻數量大,所占比例高,除了有臨床學科的應用研究性質因素外,尚與其對期刊影響因子的貢獻率大有關。有研究認為[7],分析類文獻對期刊影響因子的貢獻率為80.22%,為所有類型文獻之最。分析類文獻具有較高的權威性、參考價值大,是能夠產生較高下載和較高被引的文獻類型[8]。另一方面,應該認識到不同文獻類型在科學研究和科技創新中有各自作用,應注意體現不同的文獻類型在科學研究和科技創新服務中應有的功能。
3.2 臨床?驗論文在分析性論文中所占比例大
無論在2006―2010年間,還是在2011―2015年間臨床試驗類論文數量均大于隨機對照實驗的文獻(表4,χ2=10.02,P
3.3 描述性論文類型以綜述文獻為主
綜述有增加的趨勢。2006―2010年間綜述類文獻占68%,而在2011―2015年間綜述占75%(表5,χ2=6.7,P
3.4 其他文獻類型變化
近10年來,Meta分析、講座及譯文始終較少,但它們的數量間差異不大(表6,χ2=1.4,P>0.05,差別無顯著性)。Meta分析為一種統計方法,用該方法對具備特定條件的、同課題的諸多研究結果進行綜合,對收集的多個研究資料進行分析和概括,以提供量化的平均效果來回答研究的問題而整理出的文章形式。是循證醫學的需要。講座是醫學雜志上經常刊登的一種與學科有關的科學趣聞或新的發展,以擴大知識的一種文章形式[12]。具有培養新人普及知識的目的。值得加強引導。此外,鼓勵譯文也具有擴寬眼界,發現創新的增長點的價值,應引起業內應有的關注。
1.1一般資料
根據中華醫學會胰腺外科組制定的“重癥急性胰腺炎診治方案”的臨床診斷標準判定,本次研究的15例SAP患者均符合該診斷標準。其中男性患者占9例,女性患者占6例,患者年齡段為24~63歲,平均年齡為(33.52±2.69)歲,其中膽源性患者占6例,酒精性患者為4例,高脂飲食患者占3例及原因不明的患者占2例。
1.2臨床癥狀
15例SAP患者具有:腹痛、惡心、嘔吐、同時伴有血尿淀粉酶增高等臨床癥狀,CT檢查顯示胰腺增大、腹腔積液、回聲增強、胰周滲出。15例SAP中,10例臟器功能衰竭,以腎臟、呼吸功能衰竭常見,1個臟器2例,2個臟器2例,3個臟器1例。
1.3治療方法
該次選中的患者中選擇使用非手術治療的有7例,其主要治療手段為:為能夠及早發現心、肺、腎等器官是否產生功能障礙,對心、肺、腎等器官的功能進行密切的檢測;對患者采用禁食、胃腸減壓、管喂及灌腸的方法以達到利膽導瀉的作用;為抑酸抑、制胰液的分泌,也可選擇藥物進行治療,如質子泵抑制劑(奧美拉唑或泮托拉唑)及生長抑素(奧曲肽);同時對患者水、電解質失衡進行糾正;積極擴容抗休克;并給予抗感染和營養支持。選用手術治療的有8例,其主要治療手段為:對胰腺及胰周的壞死組織進行清除;對患者進行置管引流,主要含:膽囊、胃及空腸造瘺;對患者腹腔進行灌洗;對患者進行胰腺包膜進行切開術等。
2結果
非手術組相較手術組住院時間短,手術組死亡例數(37.50%)高于非手術組(28.50%),兩組相比差異有統計意義(P<0.05)。
受術者43例,其中祛眼袋手術28例,重瞼手術15例,年齡18-54歲,平均年齡28歲,均無絕對手術禁忌癥。
2.手術步驟及鹽酸奧布卡因的應用
2.1手術步驟
2.1.1常規消毒鋪巾,設計手術切口線
2.1.2局部注射2%利多卡因加萬分之一的腎上腺素
2.1.3切開皮膚,暴露術野
2.1.4滴1-2滴鹽酸奧布卡因滴眼液在術區,作用20秒后開始起效
2.2鹽酸奧布卡因在手術中的應用
在整形外科眼周手術中,一般是在眼袋手術或者重瞼手術過程中,皮膚被切開并且暴露了術野后,一般患者出現疼痛感,即可適量使用鹽酸奧布卡因,以兩三滴為宜。當然,在眼周手術開始前,仍要常規注射利多卡因,鹽酸奧布卡因的使用仍主要在于醫生完成近視手術之后。
同時,鹽酸奧布卡因使用過程中,針對心臟疾病患者、潰瘍患者、甲狀腺功能亢進癥患者應慎用,對生理功能低下的老年人也應加以注意。而在具體的整形外科眼周手術中, 要提高手術醫生進行此項手術的嫻熟程度,加強醫生與其助手之間的密切配合,盡可能減少肌肉牽拉的時間,并降低肌肉牽拉強度;手術時應盡量爭得患者的充分配合,并使之情緒保持穩定;醫生加強與患者的溝通,使患者了解術中會出現的眼睛酸脹感現象,即使在手術過程中,也應給予患者適當的心理暗示和慰藉;手術前,醫生應積極準備,避免那些不必要的動作,盡可能縮短手術時間。
3.鹽酸奧布卡因滴眼液及其應用優點
3.1鹽酸奧布卡因概述
鹽酸奧布卡因滴眼液含有93.0%—107.0%的鹽酸奧布卡因(C17H28N2O3•HCl),并添加有0.01%的新潔爾滅等抑菌劑與抗氧劑。從性狀上講,鹽酸奧布卡因滴眼液屬于無色或者淡黃色的透明液體,pH值是4.0—6.0。
鹽酸奧布卡因滴眼液的鑒別方式有多種,一則參照芳香第一胺的鑒別反應;二則取適量的鹽酸奧布卡因滴眼液,加相應容量的水制成每1ml大約含有15μg鹽酸奧布卡因的溶液,然后根據分光光度法測定,該溶液將在308nm和230nm的波長處得到最大吸收;三則取10ml的鹽酸奧不開因滴眼液,將其與10ml的水混合,然后滴入混合比例為2:的無水碳酸鈉與污水碳酸鉀的混合物2g,將混合液煮沸3—5分鐘,待沉淀凝聚、放冷、濾過后,查看濾液顯現氯化物的鑒別反應。
3.2鹽酸奧布卡因滴眼液的應用優點
3.2.1操作簡便,手術步驟大大簡化,手術時間明顯縮短,手術速度得以快速提高,很大程度上降低患者的擔憂。
3.2.2最大限度地規避手術中麻醉可能造成的創傷,尤其減少了反復穿刺損傷毛細血管而導致出血、積血等危險情況的發生。
3.2.3擴散快,作用迅速,點一滴后10-20出現麻醉效果,持續20分鐘。
3.2.4毒性低,術后反應輕,甚至不會出現全身反應和過敏反應現象,術后結膜充血時間較短,具有顯著的美容效果。
4.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