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網 精品范文 當代建筑設計論文范文

當代建筑設計論文范文

前言:我們精心挑選了數篇優質當代建筑設計論文文章,供您閱讀參考。期待這些文章能為您帶來啟發,助您在寫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層樓。

當代建筑設計論文

第1篇

江蘇大學新校區位于江蘇省鎮江市京口區學府路,總占地80hm2,東側緊鄰老校區。江蘇大學新圖書館處于整個校區中心區域的核心位置,它坐北朝南,南面與新校區西大門遙遙相對,北面與起伏的山丘園林景區對接,東面是小湖群,西面為校園主干道。江蘇大學新圖書館的選址是基于江蘇大學新校區規劃的基礎上統籌考慮的。江蘇大學新校區規劃思路是:東西向形成教學軸、南北向形成生態軸,教學建筑群、生活建筑群沿著兩條軸線展開,由此形成“軸線—組群—節點”的空間結構,而新圖書館的基地位置就在教學建筑群的最中心位置和南北生態軸的最前端,該建筑的規劃設計理念是通過自然景觀與建筑空間的穿插融合、地形高差的靈活處理,形成自然與人文相互融合、規則與自由交替的圖書館室內外公共活動空間體系,并通過“多中心”的景觀設計手法,帶給讀者步移景異、難以忘懷的空間體驗與感受。建筑總平面采用矩形布局,形式簡練。入口朝南,整個建筑以“巨著”體塊寓意圖書館為知識的殿堂。

2建筑設計原則

對于建筑師來講,怎樣用科學的、先進的方法進行圖書館的設計,以及設計時應遵循怎樣的原則,以適應時展的需求,是建筑師最為關心的問題,江蘇大學新圖書館在設計時遵循了以下設計原則:

1)符合相關規范標準原則。圖書館建筑設計規范是由政府頒布的對新建圖書館建筑物最低限度技術要求的規定,也是建筑法規體系的組成部分。遵守相關標準規范是建筑師從事建筑設計工作的最基本的職業操守。

2)以人為本的原則。在場地規劃階段,江蘇大學新圖書館總平面設計考慮地形特點,建筑布局與湖岸、道路有機結合。緊密融合了具體的地形地貌,靈活布局,并使建筑與自然相互滲透,組織自由開放的環境空間,從而使讀者能夠在安靜、優美的環境中讀書和思考;在建筑室內設計方面,在家居的材質選擇、布置方式以及建筑色彩運用上都充分考慮人的舒適性因素,以提高實體空間品質;另外在各樓層休息區設立了一些交往空間和討論室,同時為這些空間預留了網線接口等。

3)尊重自然,環境優先原則。建筑所處的良好外部環境和內部空間可以通過感官在感知的過程中產生良好的心理效應,能給讀者帶來一種美的享受,在這種良好的環境里學習,能使人產生一種愉悅感。江蘇大學新圖書館總平面設計能結合地形條件合理確定主要出入口,建筑主入口處景觀小品尺度感把握準確。建筑與東側小湖群結合緊密,東側的室外空間伸向湖水中央構成親水平臺來暗示與“水”的內在聯系,使得建筑的親水性體現的淋漓盡致,建筑前面的噴泉更增添了環境的趣味性。

4)考慮發展的原則。在近幾年,隨著高校生源的增加,高校規模日益擴大,隨之而來的是高校新區建設潮流的涌現,而圖書館建筑作為新區建設的核心建筑,其規模也要考慮發展的需要。江蘇大學也不例外,江蘇大學新圖書館在建筑設計中充分貫徹了這項設計原則,江蘇大學新圖書館于2010年初建成,建筑面積達43969m2,閱覽座位為4000個,學習環境優美、舒適,設施完備先進,是集“藏、借、閱、查、咨、育”六種功能為一體的開放式圖書館。如此規模的高校圖書館剛好能滿足在校6萬師生的讀書需求。但隨著該校新學科建設步伐的加快和學科數量的增加,圖書館建筑勢必要擴建,而在目前新建的圖書館北面和南面都留有大面積草坪和小游園等景觀,這些外部集中景觀就可以作為后擴建用地之需。

3建筑造型設計

3.1高校圖書館造型設計手法高校圖書館建筑作為展示一座高校風采,聯系讀者與圖書的“橋梁”,其造型設計的優劣對在校師生所產生的精神力量是不同的。賦予時代感的、突出校園歷史特色的造型能使讀者愿意到圖書館接受知識的洗禮。高校圖書館的建筑造型手法有以下幾種:

1)虛實結合,凹凸有序。美國著名現代主義建筑師沙里文曾經講過“形式追隨功能”一句話。意思是什么樣的建筑功能決定什么樣的建筑形式。同樣,由于圖書館建筑功能包括大量大開間的需要采光的閱覽室,這就決定了其建筑形式一定是在建筑立面連續開窗以滿足采光需要,而大面積的玻璃窗就構成立面“虛”的部分;建筑中的“墻、垛、柱”反映在立面上就構成“實”的部分。這樣的虛實結合、相互陪襯,使得建筑外觀既輕巧通透又堅實有力。由于圖書館建筑對光線要求特殊,立面處理時,常用凹凸的處理手法。凹凸的處理手法能夠避免陽光直射對眼睛的刺激,又能豐富立面效果。

2)比例適中。體量是建筑內部空間的反映,在設計的過程中,首先要處理好長、寬、高三者的比例關系,和諧的比例關系對形成良好的建筑造型起著重要的作用。

3)色彩與質感處理。高校圖書館的建筑色彩一般與校園文化的主色調相關聯。所謂校園文化主色調是指尊重學校歷史與地域特色,重視色彩協調統一和色彩分區,突出校園特色的原則,根據校園的具體功能與歷史特征,選擇一種或一個系列的主色調取得協調。

4)象征與隱喻。圖書館是頗具精神性的場所,所以建筑造型多用象征與隱喻的手法使其富有某種含義。

3.2江蘇大學新圖書館造型設計江蘇大學新圖書館是一所現代化綜合型圖書館,是整個校區的標志性建筑,圖書館大樓呈長方形,地上共7層,主入口設在2層,門廳為5層高的貫通空間,門廳的拔高體量處理,給該建筑增添了一份知識殿堂的莊嚴感。兩側為展覽空間,整個大廳空間通透。建筑立面虛實結合:南立面東側為灰色干掛花崗巖實體墻,凸顯高校圖書館的內斂、沉穩;西側為灰色玻璃幕墻,凸顯圖書館明亮通透;而東側的實體墻面內部的書庫部分與西側玻璃幕墻內部的閱覽部分能讓讀者在步入圖書館之前,便能初步了解館內圖書的大致分布;東、西立面上根據內部功能開豎向連窗,從而使讀者可以在閱讀之余眺望館外的優美景色。整座建筑以新穎的玻璃、金屬材料作表皮,又表現出建筑的時代感。各種類型的建筑都有適應它的建筑色彩。灰色系建筑能夠體現文化積淀和學術氛圍,有利于提高學習效率。江蘇大學新校區的規劃主色調是偏重素雅的灰色系,因此作為核心建筑的圖書館主立面的色彩也采用淺灰色,圖書館大樓主立面的灰色調配合金屬玻璃條框使建筑看上去很雅致。而為了使整個建筑不枯燥,在建筑的北立面采用的是偏暗的山紅色彩來裝飾混凝土墻面,以顯示該建筑的樸素、大氣。

4結語

第2篇

關鍵詞:地域文化;建筑設計;表現形式;途徑

中圖分類號:S611文獻標識碼: A

建筑風格主要是受到一個時期、一個地域以及一個民族等方面的影響,因此,在進行建筑設計時,人們就或多或少的會結合上當時的一些地域文化。所謂建筑文化,其主要是在某一個時代當中,由于政治、文化、經濟、地理環境等方面綜合作用而誕生的,它是自然與社會的結合。不同地區之間存在著不同的自然條件,而且經濟發展也是存在很大差異的,因此,在這樣的大背景下,就導致建筑文化出現了很大差異。

一、地域文化的內涵

從大的概念上來講,建筑的設計離不開一個地域的自然環境,如地貌、氣候等;從小的概念上說,建筑存在地域的差別主要是受到城市周圍的建筑風格、地理位置等這些具體因素;此外,建筑表現出的地域性還會因為地區歷史的不同而不同,一個地域的歷史形態受該地區人文環境和人們生活狀態影響。一個地區的建筑會表現出雙重性,它可以表現出該地區的物質財富情況,也可以表現出該地區的一個精神面貌;可以說,他不但是一個藝術產物,而且還是一個技術產物。一個具有非凡意義的建筑,其精神內涵會遠遠超出它自己所具有的獨特功能。作為文化形態的建筑,它組成了人類文化體系,與人類社會發展、經濟狀態、科學技術以及政治思想等方面都密切相關,建筑文化的發展與進步時時刻刻都會受到這些因素的影響。

二、地域文化特性在建筑設計中的表現形式

一個建筑所表現出來的地域文化性會因為建筑的設計與該區域的文化的不同而不同,概括起來說,就是歷史人文與自然環境這兩方面,所謂歷史人文,就是社會屬性,表現在歷史遺留或者是人們的意識形態;自然環境就是指自然屬性,包括光照、氣候以及緯度等方面。在建筑設計當中,這兩種屬性之間存在著密切聯系,因為在一個特殊的地區或者區域當中進行建筑的設計與應用時,總會受到這些因素的影響。當一個建筑設計當中,只存在自然屬性,而忽視社會屬性時,那么在實際的操作當中會發現所設計的建筑與當地的人文是格格不入的,更嚴重的,可能讓該地區的地方特色消失;而如果是只注重社會屬性,而不顧自然屬性的話,那么該建筑會隨著時代的流失而消逝。因此,一個建筑設計要充分考慮社會屬性與自然屬性的結合,任何一個方面都是不能忽略的。

一個建筑所表現出來的社會屬性是通過建筑技術以及與特定的社會環境之間進行相互作用,人們將文化意識以不同的方式或者技術,比如采用不同的色調、不同的材料或者是不同的形式賦予到建筑當中,讓建筑表現出這個時代或者區域所具有的獨特意義。建筑設計在一定的情況會受到環境的制約,而這種制約又會反過來與自然環境進行磨合,最后達到一種人性化的設計與自然環境的完美整合,不但推進了建筑的人性化發展,而且還加快了當地社會的進步。這種整合在一定程度上讓人們的生活方式與建筑的社群文化變得相輔相成,進而讓人們對建筑產生親切感。

三、建筑設計與地域文化結合的途徑及方式

1、在進行建筑設計時,要綜合考慮當地的自然環境、人文特色以及生活模式等方面。

例如錦里,該地區具有蜀漢三國的文化背景,該地區又具有川西的民風、民俗特點,融合了以成都為代表的悠閑文化氛圍,城市的建設中不乏有一些古老的客棧、商鋪以及院落等,而且這些古老的建筑與當地的自然環境,如銀杏樹或者是古樹參雜在一起,形成一個統一的整體,當這些建筑融合進人們的活動時,如表演絕活的藝人、懸掛著長串的紅色燈籠等,就會讓人產生一種滯留在時空的感覺。錦繡廣場中的三國文化墻、文臣廊充分展現了當時該地區的歷史文化,而一些壁畫、浮雕更是將過去的一些歷史事件或者歷史故事刻畫的生動形象。街道兩旁的店鋪更是熱鬧非凡,從側面也反映出了當時的一種欣欣向榮的景象,而石橋上的哪些古老浮雕,更是生動的表現出了當時成都的一種文化特色。

2、要善于借鑒當地傳統的建筑符號,如花紋等裝飾圖案。

裝飾是一種傳統文化,是利用各種裝飾材料進行藝術加工,具有一定的語言和符號,一定信息的載體和功能標志,和人們的日常生活息息相關,它以各種存在方式為人們所感知和使用。我們可以通過裝飾的形式就可以判斷出哪些是東方的,哪些是西方的,甚至可以分辨出其所表現的區域性和民族性的特征。比如清代建筑裝飾中運用了大量的吉祥圖案,取材廣泛,各種人物、景物、動植物都有表現,利用其諧音和形象,寓意和象征特定的含義。

3、建筑設計要充分考慮當地環境的影響

不同的地域環境造就不同的文化,所形成的地與特征和地方精神的差異,使文脈成為建筑及空間設計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由于各地氣候及地理環境的不同,自然景觀、植被和建筑材料也都呈現出巨大差異,而他們所形成的空間特征和風格也千差萬別。有高原的粗獷豪邁,也有水鄉的細膩柔情,有合院的保守儒雅,也有古鎮的古樸清新。

4、應盡量采用當地特有的建筑材料。

每個地域都有著自己特有的自然特征和環境特征,所以在選擇建筑材料的時候也要充分考慮,有所區別。我國地域廣闊,不同地域的建筑材料也是各不相同。比如湘西一帶盛產竹子,因此當地居民便以此作為主要的建筑材料;我國西北地區多以黃土高原為主,氣候干燥,當地居民便以黃土為主要的建筑材料,因此,窯洞盛行。東北地區林木資源豐富,因此,在東北地區農村便用板材圍成籬笆小院,成為當地的一大特色。同樣,在進行城市建筑設計的時候,我們可以借鑒這些方式,進行改進,形成自己獨特的風格。

5、建筑的地域性還與當地的人文、歷史有著緊密的聯系,這是該區域的一個歷史文化傳統。

建筑設計師在設計建筑時,要深入該建筑所在的區域進行了解,充分發掘周圍的有用信息,通過與現代的科技技術相結合,才能讓設計師們在繼承歷史建筑物風格的同時,還可以創造出與現今時代相適應的新的創作理念。

例如“南越王墓博物館”具有的一個最大特點就是該博物館的建筑風格是古代漢文化與當地人文、地理環境融合的產物,然后再運用現代的建筑手法,將這些思想完美的表現在該建筑當中。也就是說,該建筑所表現出來的是當地文化與時代的完美統一,可以說是新地域下的古建筑理念。漢墓的修建是在原有的基礎上開展的,這也充分表現出了對古代文化的一種保護。

6、建筑理念要與時代要求相匹配。

現代化建筑設計也就說現代化傳統設計,所謂傳統設計,就是指繼承歷史時期的人文因素、歷史事件以及建造材料等方面,而現代建筑設計也是以這些因素為基礎的,這些因素雖然會隨著時代的發展而或多或少的改變,但是還是有一部分因素會遺留下來與當地的文化完美的融合在一起,因此,一個現代的建筑設計如果能夠充分的表現出這些細節問題,那么就可以完美的詮釋該地區的特色。此外,在進行建筑設計時,也要學習西方文化,在保持自己民族特色的前提下,要大膽的去結合西方文化,正確對待西方文化問題。

7、模擬當地的建筑色彩。

生活在不同地域的人們對于建筑色彩的表現形式和象征寓意都有著自己獨特的見解。因為地區文化的差異,相同的色彩在不同的地區所表現出來的象征寓意是有所區別的,甚至有時候是截然相反的,比如在西方文化中,白色是用來象征圣潔,而在我們國家卻經常和死亡相聯系起來。由此可見,不同文化背景下,所賦予色彩的含義是遠遠超出了其自然屬性的。將具有相生意義的色彩應用到建筑設計中,將使設計更能體現出其更強的歸屬感和識別性。

四、結語

現代城市設計中,最關鍵問題是如何與地域文化完美的結合,而地域文化與民族文化的結合也是建筑設計的必經之路。文化的發展與時代的進步是相輔相成的,所以中國建筑文化的發展,也必然是中國建筑師的努力方向,因此,盡早的開展這方面的研究是時代的要求,只有這樣才能夠創造出具有獨特的藝術作品,才能夠將城市建筑的現念完美的表現出來。

參考文獻

[1]王建國.城市設計[M].南京:東南大學出版社,2010

第3篇

【關鍵詞】當代建筑;建筑設計;地域文化;有機融合;嶺南地區;分析

建筑對于時代以及社會文化發展變化具有真實的反應作用,建筑設計的過程也是人類在進行社會歷史文化創造中,進行建筑物質與精神財富創造的過程。因此,建筑作為人類物質與文化財富的總和,在進行設計的過程中,必然會受到不同地域之間的不同文化、氣候、風俗、習慣等因素影響,通過建筑設計呈現不同的建筑文化特征,這也是建筑中設計與地域文化進行有機融合的關鍵。隨著國家對于地域文化保護發展的越來越重視,作為地域文化特征重要承載的建筑實體,進行設計過程中,應更加注意將設計與地域文化的有機融合。

1、地域性建筑文化的形成與特征表現

建筑設計作為地域文化特征的重要承載者與真實反映者,在進行具體設計的過程中,必然會受到不同地區或者是地域之間的不同文化影響和限制,那么,同樣的在不同地域和地區之間的不同文化發展與特征限制下,就形成了不同地域和地區之間的建筑文化,也就是具有地域性特征的建筑文化。比如在我國,北方建筑與南方建筑設計中,就有由于南北溫度和習慣差異所形成的不同建筑特征。

隨著建筑地域性文化的逐漸形成與發展,也就是在建筑設計中對于地域性文化特征融合體現,地域性建筑文化也逐漸形成了一定的特征表現。根據建筑設計與地域文化特征的融合情況,建筑文化的地域性特征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也就是物質性與非物質性的地域性建筑文化。

1.1 物質性的地域性建筑文化特征

對于地域性建筑文化來講,物質性的地域性建筑文化主要是針對不同地域文化特征制約下的建筑物理環境與建筑應用材料等。

首先,在不同的地域或者是地區之間,為了適應不同的地域以及地區之間的物理環境,在進行建筑設計與施工建設過程中,就會產生不同的建筑物理學,并且這些不同的建筑物理學,最后根據不同區域物理環境特征的限制,最終會應用在地域的建筑設計與施工建設中,也就是形成了不同地域之間的物質層面的建筑物理環境文化差異。比如,在濕熱的嶺南地區高溫多雨,建筑具有防潮通風特性,季風氣候臺風頻繁,建筑需要具有一定防雨防風災害等級特征等。

其次,在不同的地域情況的限制下,進行建筑工程的設計與施工過程中,建筑材料的應用情況也會有不同,這也是屬于物質層面的建筑文化的地域性特征體現。建筑施工應用材料與地域性特征聯系起來也就是說,不同地域的建筑設計應用材料就會不同。嶺南地區居民的建筑材料有木、竹、石、磚、瓦等,如木材產地粵北山區和海南島的居民大都采用木材和泥磚砌筑、梁枋、屋架均用整木。又如,石灰各地普遍采用,潮汕沿海一帶用貝殼燒制的貝灰代替石灰,優點是防海風的酸蝕等,都是建筑應用材料的地域性特征重要體現。

1.2 非物質性的地域性建筑文化特征

以地域性為主的建筑文化特征,除了物質性的建筑地域文化外,在不同地域或者地區中,建筑文化還具有文化以及意識形態的特征表現。比如,受到不同的民族以及文化習慣影響,在建筑工程中,對于建筑的風格以及尺寸也有不同要求。其次,不同地區或者地域之間,由于政治、經濟以及宗教性質的不同,在建筑工程設計與施工中也有不同體現。建筑地域文化非物質層面的這一特征主要表現在,不同的民族和國家之間的建筑結構與風格,在政治體制與影響下的不同表現。例如,嶺南地區的潮汕建筑由于地理環境與閩南接近以及文化傳承的關系,在建筑材料上大量采用石和夯土墻,建筑裝飾上喜用色彩鮮明對比強烈的木雕、石雕、嵌瓷等,這些都是由于不同的非物質文化意識影響的建筑地域文化的重要特征表現。

2、當代建筑設計與地域文化有機融合的方法途徑

建筑設計是建筑工程施工成形的重要環節,對于建筑文化形成有著重要的影響作用。不同地域文化影響下,建筑的結構風格與建筑中所體現出來的文化特征也有不同,因此,在建筑設計過程中,應注意將建筑設計與地域文化進行有機的融合,已形成具有地域特征的建筑文化與建筑風格,推動地域經濟文化與建筑的發展進步。

2.1 充分結合地域物質環境進行建筑設計應用

在建筑設計施工中,建筑施工應用材料對于建筑成本以及建筑風格文化的形成有很大的影響,而不同地區之間的物質環境以及建筑材料都會有不同,因此,在進行建筑設計過程中,應注意尊重并充分結合當地的物質環境以及建筑材料情況進行建筑的設計應用,在節約建筑設計成本的基礎上,還能夠形成具有獨特文化風格的建筑。

2.2 尊重地域人文意識進行建筑設計

一個地區的人文意識以及風俗習慣是地區文化的重要體現,在建筑設計過程中,要想形成具有地域文化特色的建筑風格特征,就需要結合當地的人文意識以及風俗習慣,進行建筑工程的設計應用。比如,在注重生活質量的地區,建筑設計中就應注意對于文化娛樂項目的設置等。

2.3 在建筑設計中融入西方文化特色

如同社會經濟發展應當與時俱進一樣,進行不同地域建筑的設計中,也應注意對于西方一些先進的文化元素進行融入與設計應用,以推進地方建筑文化與建筑風格的形成發展,形成具有地域特色與先進文化意識的地域建筑風格。西方的一些優秀以及先進文化因素,對于人們生活模式以及思維意識轉變,有很大的影響作用,在進行不同地域的建筑設計,應注意抓住西方文化元素的這一特征,在尊重與保護原有地域文化與特色的情況下,進行設計應用,追求發展進步。

3、嶺南建筑的地域文化特征分析

嶺南地區北靠五嶺(大庾嶺、騎田嶺、越城嶺、萌渚嶺和都龐嶺),南鄰南海,西連云貴,東接福建,范圍包括了廣東、海南、廣西的大部分地區。嶺南建筑文化風格的形成,與嶺南地區的精神、文化、民族以及風俗習慣等有很大的聯系。首先,從嶺南地區的自然環境特征方面分析,嶺南地區的建筑結構特征,受到自然環境的影響很大。嶺南地區氣候炎熱、多雨,因此該地區的建筑在設計過程中,多考慮了該地的自然氣候特征,建筑設計對于通風、隔熱以及遮陽等的要求及相對較高。其次,從人文意識以及風俗習慣方面分析,嶺南地區人們多以追求輕松、活潑、閑適的生活為主,因此,在進行建筑設計過程中,嶺南建筑中也多以庭院結合的建筑形式為主,并且在建筑設計中注意對于嶺南地區的山、水特征以及自然進行利用設計,增強建筑的美感。最后,與嶺南的開放、思維、創新的發展精神相符,嶺南地區的建筑設計中也有對于嶺南人們兼容并蓄、用于創新精神的體現。

4、結束語

總之,在不同地域文化特征影響下,建筑文化以及風格特征也有很大不同,因此,在建筑中設計應當注意與地域文化進行有機融合,引進一些積極的文化元素,形成具有地域特色的先進建筑文化與風格。

參考文獻:

[1]尹然.當代建筑中設計與地域文化的有機融合——以涼山州西昌市涼山民族文化公園為例[J].科技信息.2011(30).

[2]李倩.“從場地到場所”——城市語境下建筑現象學的運用策略——以成都地區為例[J].中國房地產業.2012(7).

[3]何鏡堂,王揚,李天世,向科.基于"兩觀三性"理念的地域文化建筑設計營造——煙臺文化中心規劃與建筑設計[J].建筑學報.2010(4).

[4]方樹波.淺議建筑設計與地域文化的融合[J].黑龍江科技信息.2010(14).

主站蜘蛛池模板: 网址在线观看你懂的| 亚洲人jizz| 豪妇荡乳1一5| 欧美bbbbb| 伊人久久中文字幕| 老司机亚洲精品| 国产成人精品永久免费视频| 99久久久国产精品免费蜜臀| 成人αv在线视频高清| 久久亚洲AV无码精品色午夜麻豆| 欧美大片在线观看完整版| 人妻系列无码专区久久五月天| 美女扒开大腿让男人桶| 国产美女免费观看| 九九热在线视频播放| 波多野结衣制服诱惑| 凹凸在线无码免费视频| 中文无线乱码二三四区| 国模欢欢炮交150视频| 久久久久免费看成人影片| 欧洲动作大片免费在线看| 亚洲永久精品ww47| 男人天堂综合网| 内射中出日韩无国产剧情| 色妞色视频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国内一级特黄女人精品毛片| 一个人看的日本www| 手机看片久久国产免费| 久久国产乱子伦精品在| 污污内射在线观看一区二区少妇 | 国外性xxxnxxxf视频| youjizz大全| 成人免费看www网址入口| 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 日韩欧美伊人久久大香线蕉| 交换交换乱杂烩系列yy| 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视频| 国产成人精品视频午夜| 足恋玩丝袜脚视频免费网站| 成av免费大片黄在线观看| 久久97久久97精品免视看秋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