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網 精品范文 農業政策論文范文

農業政策論文范文

前言:我們精心挑選了數篇優質農業政策論文文章,供您閱讀參考。期待這些文章能為您帶來啟發,助您在寫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層樓。

農業政策論文

第1篇

我們所處的這個時代,變化速度之快前所未有,其中最令人感受到震撼的是全世界迅速整合為一個經濟體,彼此來往頻繁,互相提攜也互相沖擊,全球經濟力量橫掃國界,帶來更多的貿易也帶來更多的競爭,同時也帶來經濟高度的調適與繁榮。因此,在21世紀的全球經濟體內,經濟考慮超過政治的考慮,全體人類逐漸轉變為經濟人。

從另一方面觀察,隨著經濟的發展,目前人類所使用的重要能源如煤和石油的存量已相繼稀少,將使工業的進一步發展受到限制。由于農業是可以使資源再生的產業,其重要性重新受到人們的注意與定位。國際經濟專家已經預測,隨著21世紀尖端科技帶來大改革,目前落后的農業將成為最先進的產業。21世紀的農業,我們將可以看到生物極限不斷的被突破、生物技術產品的不斷增加、產值巨額成長,許多農業科學家與基因工程師將直接參與農業生產,企業家也將涉足農業經營,使農業在本世紀為人類帶來更大的財富與福祉,成為產業明星。

二、國際化與農業的轉型

在實現農業成為產業明星之前,我們要先認識經濟國際化與貿易自由化的世界趨勢。經貿自由化后,“小農”勢必面對“大農”的競爭。一般而言,在土地稀有的條件下小農國家往往以犧牲資本報酬率來提升土地生產力,而大農國家則以犧牲土地生產力來提升資本報酬率。在市場導向的國際競爭上,資本報酬率高的比較占優勢,而土地生產力高的則居劣勢。如此,在國際競爭下,小農同家將以劣勢與外國的優勢競爭,在傳統的農業經營上,如不有效地轉型以提升競爭力,將被淘汰出局。

在WTO規范全球化的情勢下,我們的農業發展面臨小農經營缺乏規模經濟效率、技術效率無從發揮、商品化農產品價格長期偏低、以及國內外市場動態變化農業決策難以精準掌握等問題。

知識型農業主要表現在科學技術的創新和經營管理的運用。科技的研發與運用是產業進步的原動力,目前已經有很多先進的技術正在使用與研發中,預計將在21世紀大量被采用。例如以遙測技術監測農業災害,以計算機控制自動化耕耘機的操作及施肥,利用生物科技開發具經濟價值的新品種,制造生物性農藥和疫苗等。目前部分先進國家已相繼投入大量人力和資金從事相關技術的研發,我們必須注意此趨勢的發展,隨時學習和運用這些科技,才不會輸在新世紀的起跑點上。在經營管理方面,農民要利用現代化經營管理方式來降低生產成本,并提高產品質量,同時要隨時觀察發現消費者需求的變化,主動提供高質量服務以滿足消費者。此外,小農單打獨斗的經營方式已不容易在競爭激烈的環境中生存,要讓所有產銷團隊積極參與農業策略聯盟,發揮團體的力量,以全球化的市場考慮,強化我們農產品的競爭優勢。

21世紀是知識經濟的世紀,也是環保的世紀,傳統以生產為主的農業已不能適應時代需求。我們只有一個地球,祖先把它交給我們,我們還要將它保留給子孫后代。植物的光合作用可以吸收空氣中的二氧化碳,有機物質可以改良土壤的結構。農業具有良好改善環境質量與維護生態平衡的功能,也有抑制溫室效應的作用。然而隨著科技的發展,濫用農業科技和某些不當的農業經營方式也會使環境遭到破壞,對此應該加以避免。未來新一代的農民,在追求產業發展的同時,應當兼顧人文的修養,珍惜環境、關懷自然,使產業發展與環境維護能兼籌并顧、相輔相成,使農業轉型為具備科技與現代化經營理念、并兼顧生態安全的綜合性先進產業。三、農業施政目標與對策

小農國家在加入WTO以及全球競爭情勢下,要有以小博大的智慧,改進傳統的農業經營方式和生產技術,才能和資源豐富的大農國家競爭取勝。基于此認知,今后我們的農業施政目標應將過去以“提升生產力”為核心的農業政策,轉變為以“提升競爭力”為主軸的政策方針,并將傳統以“增產”為目的的農業數量經濟發展策略,轉型為以“增值”為目標的農業知識經濟發展。因此,要積極發展農業生物科技與優質食品技術等高科技農業,提高農產品附加值;并通過農業策略聯盟,將小農轉型為大農,發揮經濟規模效率;同時配合現代生活注重休閑的趨勢,推動發展休閑農漁業。茲將因應加入WTO全球競爭情勢、促進農業轉型升級的各項對策簡述如下:

1.發展生物科技,促進農業轉型升級。為因應全球競爭趨勢,加速傳統農業向知識、技術及資本密集農業轉型,須加強生物科技等重點高科技研發,強化產業合作,提高農產品質量及技術附加值,落實農業科技產業化及商品化,促進涉農企業發展擴大產業規模,提升農業競爭力。

2.推動農業策略聯盟,發揮規模效率,提升農業競爭力。在WTO規范的開放式經濟體制下,國際市場農產品價格將影響國內農產品的生產與供需,小農經營難與大農制國家競爭。為紓緩加入WTO對農業的沖擊,需積極加強推動農業策略聯盟,將小農組合成大農,發揮規模經濟效率與技術效率,并整合農業現有的優勢資源與核心技術,通過同業與異業聯盟,提升農業整體競爭力,以建構農業安全防護網形成經濟軟提防,協助解決農產品產銷失衡,穩定農產品價格。

3.發展休閑農漁業,活絡農漁村經濟,提高農民所得。在國際競爭沖擊下,傳統農業必須調適轉型。休閑農業為非貿易財,可以擴大農業生產范圍且不會受到進口品的沖擊。因此,農業部門應掌握周休二日的契機,利用具有本土特色的農業產業文化、農漁村景觀以及山林中豐富的生態資源,轉型為農業休閑及觀光旅游事業,在產業發展與生態安全兼顧之下,創造農漁民轉業或兼業機會,增加農民所得。

4.加強環境安全,維護自然環境。臺灣地區由于地質結構脆弱,且臺風豪雨及地震頻繁,加以過去對自然資源的不當開發利用,容易引發洪患、土石流等災害,亟需加強治山防災及生態保育以改善環境質量,農業是具有生產面、生活面及生態面的“三生”產業,必須兼顧產業發展與資源保育,以確立永續經營的目標。

5.健全農業防檢疫網,確保農業生產安全。加入WTO后,隨著經貿自由化,國外農產品進口將逐年增加,為防杜進口產品挾帶疫病蟲害進人、確保農業生產安全,必須建立動植物疫情監測系統,強化各項防疫檢疫措施.

第2篇

(一)政策性農業保險的印花稅政策從政策性農業保險的印花稅來看,印花稅以保險公司全部保險合同中保費收入的總和為稅基,按照0.1%的稅率計算征收。目前我國對種植業、養殖業保險合同免征印花稅。

(二)政策性農業保險經營企業所得稅政策經營政策性農業保險業務的商業保險公司的企業所得稅在征納時除了可以稅前扣除的項目(我國當前的財稅制度規定,保險企業的企業所得稅收入來源包括按照合同征收的全部保費、被減免或者返還的流轉稅、國家對保險企業財政性補貼或其他補貼收入、保險企業在二級市場買賣國庫券的所得,其中購買的國債到期獲取的利息收入免征企業所得稅)之外,其經營中央、地方財政進行保費補貼的種植業險種業務,提取不超過保費收入25%的農業巨災賠償準備金,也可稅前列支。同時,財稅[2010]4號文件規定,從2009年1月1日起,到2013年12月31日止,對商業保險公司提供種植業、養殖業保險業務而獲取的保費收入,在計算應納稅所得額時,按該保費收入的90%計征。在一定程度上,這些稅收優惠政策減輕了商業保險公司的經營壓力,也增強了其自身應對巨災風險賠償的能力。

二、外政策性農業保險稅收政策簡述與經驗借鑒

為了保證農業保險計劃的順利實施,各國(地區)都對政策性農業保險經營主體給予稅收優惠(如表2所示),這些稅收優惠措施對我國農業保險稅收制度具有一定的借鑒意義。從表2的內容可以看到,無論發達國家還是發展中國家或地區,對政策性農業保險的稅收優惠幅度均較大。首先是免稅范圍廣,如美國、菲律賓等國家對農業保險免征一切稅收;其次是稅收優惠幅度大,如日本對農業保險開征的營業稅和所得稅低于其他行業,俄羅斯對農業保險獲得的利潤免稅等;再次是激勵作用強,各國(地區)通過農業保險的稅收優惠政策,擴大了農業保險的覆蓋面,保障了農民收入與農業經濟的發展。我國應該借鑒境外農業保險的稅收政策,推動農業保險的快速發展,借助政府扶持,將農業保險辦成惠民事業。

三、進一步加大對政策性農業保險稅收優惠的對策建議

(一)擴大涉農保險的稅收優惠范圍對農業保險經營免除營業稅政策應當按照近期實施的《農業保險條例》精神,適用于農林牧漁業保險,覆蓋種植業、林業、養殖業,進一步擴大《營業稅暫行條例》第8條規定的農牧保險范圍。條件成熟之后,還可以進一步擴展到有關農民人身健康、財產安全、農田水利設施等。政府應該結合農村經濟發展的需要,制訂相應的財政補貼和稅收優惠政策。

(二)擴大農業保險經營組織的稅收優惠范圍政策性農業保險的稅收優惠政策范圍要從經營政策性業務的商業保險公司擴展到經營政策性農業保險業務的各類保險組織。我國《農業保險條例》第2條規定,經營農業保險的保險機構“是指保險公司以及依法設立的農業互助保險等保險組織”。《條例》從我國實際出發,確定商業性保險公司和其他合作互助保險組織都有參與經營政策性農業保險直保業務的權利。因此,對于互助保險公司等非盈利組織的政策性農業保險業務應進行稅收減免,這在很大程度上可以緩解國家財政對政策性農業保險的資金扶持的壓力。

(三)配合營改增的實施,改進政策性農業保險稅基計算方式當前國內普遍是以保險經營主體通過經營保險業務而向投保人收取的全部款項作為其營業稅的征繳稅基,存在不合理性。由于保險機構總保費收入中相當一部分的最終所有權并不歸其所有,可能會作為賠款方式支出,因此,把保險經營主體收取的全部保費收入作為其繳納營業稅的計算依據需要改進。當前可以結合國家營業稅改增值稅的政策,積極探討金融保險業營改增的措施,并結合政策性農業保險經營的特殊性,制定相應的農業保險稅收政策。

(四)對政策性農業保險征收企業所得稅要適當首先,改進按會計年度對保險公司征繳所得稅的計算方法,實踐操作中可以以農業風險發生的周期為計量期間進行征稅。對于政策性農業保險業務利潤的企業所得稅計征可采用更加靈活的方式,加強對農業保險的政策支持。如果在一個計量周期內其利潤結余總額小于保費收入的一定比例,就對其予以免稅;如果利潤結余的總額超過保費收入的一定比例,就對超出部分計征企業所得稅。這樣做有利于增加經營政策性農業保險業務的準備金積累,降低保險費率,提高農民的保費支付能力。其次,我國現行稅收制度對經營中央、地方財政進行保費補貼的農作物險種業務的保險公司,還可提取巨災風險準備金,以不超過保費收入的25%為準,并在企業所得稅前列支,結余部分則全部作為保險公司當年利潤予以征納所得稅。因此,建議對農業保險征收企業所得稅要適當,對承擔賠償責任的大災風險準備金不征收所得稅。

第3篇

1增加了人民的收入

支農惠農政策取消了農業稅,對于農民和農業生產來說是極其有利的。取消農業稅以后,就等于從某種程度上解放了農民。長期以來,我國的農業征稅與繳稅需要花費大量的資金,而這大大增加了農民的負擔。隨著農業稅的取消,農民不需要到處交費,不僅如此,他們還可以在當前的農業政策背景下獲得更多的生存途徑。如不少農民發展多種經營,增加了農民的收入,提高了農民發展農業生產的積極性。

2轉變了農村的經濟增長方式

在引入支農惠農政策以前,由于落后生產方式的影響,不少農民在擴大生產規模和提升生產質量上受到了不少限制。農業調查報告指出,我國農業一直以來都是采用粗放型的增長方式,而此類增長方式都是以追求發展數量為中心的,難以提升效益。而使用科技是向集約型增長方式轉變的主要手段。在惠農政策的幫助下,國家對一些先進的農業機具進行了補貼,使不少想改善經營條件的農民獲得了更為先進的生產工具。不少農民利用國家政策引進先進的農業生產工具,并依靠市場機制全面調整農業生產方式,使農產品的質量得到穩步提高。此外,國家還提出了改進科技服務方式,讓科技人員送技術下鄉,努力讓更多的農民感受到科技對提升農產品質量的巨大作用。

3使部分農業企業實現了產業化經營

在計劃經濟時代背景下,受稅費過重和農村基礎設施落后等不利因素的影響,有些農民盡管想開展產業化經營,卻不具備條件。出臺了支農惠農政策以后,不少農產品生產企業實現了產業化經營,特別是一些中小型農場。在國家大力實行一系列政策并調整農村產業結構的背景下,農民們比以前更有信心搞好農業生產。通過支農惠農政策,不少農戶不僅提高了農村勞動生產率、增加了經濟效益,也實現了農業產業化經營的統一化管理。

二、結論

主站蜘蛛池模板: 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无码电影| 大西瓜pron| 亚洲视频在线观看视频| 亚洲伊人久久网| 我的极品岳坶34章| 亚洲熟妇无码乱子av电影| 邻居少妇张开腿让我爽了在线观看 | 亚洲国产精品成人精品小说| 蹂躏国际女刑警之屈服| 国产精品久久精品视| 三上悠亚伦理片| 欧洲熟妇色xxxx欧美老妇多毛| 午夜性福利视频| 超碰色偷偷男人的天堂| 国产无遮挡又黄又爽在线观看| www.好吊妞| 日韩精品视频在线播放| 任我爽精品视频在线播放| 高清成人爽a毛片免费网站| 天天影视综合网| 久久亚洲精品国产亚洲老地址| 武林高贵肥臀胖乳美妇| 国产91青青成人a在线| 38部杂交小说大黄| 性调教室高h学校| 久人人爽人人爽人人片AV| 欧美成人午夜视频| 六月丁香婷婷天天在线| 97国产在线视频| 在线日本中文字幕| 中文字幕国产剧情| 欧美午夜春性猛交xxxx| 再深点灬舒服灬在快点视频| 色吊丝永久在线观看最新免费| 国产精品美女久久久久av福利 | 日本一卡精品视频免费| 久久精品人成免费| 曰批全过程免费视频在线观看无码| 人人妻人人澡人人爽欧美一区九九| 精品国产av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大片黄在线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