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檔案館知識的生態學特性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自然界中各種能量都以不同的形態分散、錯落地貯存于生物體中,而不同生物體利用的能量形式錯綜復雜、千差萬別。檔案館組織內外知識皆是以分散、錯落的形式分布于不同的知識載體之中。例如社會上蘊含的各類知識、檔案館員持有的隱性知識、以館藏檔案信息呈現的顯性知識等,知識服務團隊接收某一咨詢項目,如青島檔案信息網“檔案征集”項目,舉辦探尋城市深處的家族記憶、青島市青年“保護母親河”攝影作品捐贈儀式等諸多征集動態,并從征集政策、范圍方法、價格標準等作出詳細、規范的規定,以全新的視角收集與(青島市)文化有關的網絡輿情,匯總媒體報道,全線關注以政府為主導的文化管理、調控體系;以文化企業為主體,產學研互動的技術創新體系,以文化研究機構和大學為主體的科學創新體系,以各種中介機構為紐帶的文化服務體系和具有地域特色的區域文化創新體系,反映專家、學者發表的觀點和意見,緊緊圍繞文化建設中重大政策措施出臺(重大事件發生)前后網絡傳媒的反饋信息進行全面掃描,為高層領導,及文化管理者、決策者提供權威的政策解讀,咨詢服務。可見,知識服務小組為了某個咨詢項目的完成,需要詳細、系統地收集、整合散落在不同空間與載體上的諸多知識源。
檔案館組織內外知識錯綜復雜的散落呈現出規范化的分布特征,例如館藏文獻信息依照中國檔案分類法進行分門別類歸類排列,相似或相近的知識在空間距離上較為接近。也存在零星的分布特征,例如,唯一難以掌控的是檔案館員所具有的知識,由于知識結構、空間、區域距離、自身意愿等因素的制約,不易被移動或挖掘。再如檔案館知識依附于專一性。自然生態系統中的各種能量往往貯存于形態各異的自然物質載體中,并存在某一種能量可能是某一生物專一能量供應體,可見,不同形態的能量獲取和利用的難易度各異、專一屬性不一。正如能量需要某種物質作為載體一樣,檔案館組織內外知識也是依附在不同知識主體上的,并具有專一性,檔案館組織、檔案館員、咨詢小組、咨詢工作手冊、技術標準、設備等均可以作為知識的存儲載體,造成知識載體在形態上的差異性。知識通常可以劃分為顯性知識和隱性知識兩種形態。顯性知識易于表達,例如原理、方法、工藝等;隱性知識屬于難以表述的知識。檔案館員掌控了檔案館知識顯性化的知識資源相當一部分,轉化為檔案館員的隱性知識,卻不易獲取。再者,由于知識載體和知識屬性的差異性,以致檔案館員的知識轉移均需要支付一定的成本,主要表現在咨詢團隊激勵機制上,以合理的激勵措施激發具有深厚學科背景的檔案館員實現有效的知識轉移,尤其是檔案館員隱性知識顯性化。此外,自然生態系統的各種能量自始至終處于不斷轉換與變化的過程之中,呈現出動態性。檔案知識具有明顯的交互性,組成了檔案館知識的動態性。檔案館知識動態性絕不是知識簡單相加,而是有序地組織,為用戶某一檔案咨詢問題提供幫助。
自然生態系統中的眾多生物均分布于個體、種群和群落三個不同層次,個體組合種群,種群組成群落,三者之間相互依存,不同的食物鏈貫穿其中,實現了自然生態系統中不同生物間的能量流動。檔案館知識均分布于特定的載體,知識服務的發起者為檔案館員和知識服務小組,管理者為檔案館組織,服務對象為用戶,其中檔案館員、小組與檔案館組織三者之間的知識并不孤立存在,三者之間的相互關系密不可分、相互交錯,并且由檔案館員到檔案館組織層面通過縱向整合構成網絡化的整體系統,猶如自然生態系統中的個體、群落與種群,借助食物鏈構成錯綜復雜的生態系統,共同分解知識、提煉知識、整合知識、協作交流和開展知識創新,最大程度地滿足檔案用戶知識需求。在檔案館知識自然生態系統中,知識個體、知識種群與知識群落三者之間知識的交融與互補,構成了復雜多變的知識鏈和知識網。這些知識鏈和知識網借助檔案館知識轉移支持環境,通過高效的不同層次間知識轉移渠道,分門別類,優化組合,足以厘清縱橫交錯的知識鏈,構建一個完整、高效的檔案館知識服務有機生態知識網絡,但不同層面上知識的內容和目標呈現差異性,保持各自的獨特性。例如,檔案館員(知識個體)在檔案館知識服務過程中強化個體知識的衍生、遷移、擴散、完善和知識創新,依托自身的深厚學科背景和咨詢技能特點選擇與之匹配的咨詢學科領域,實現個體知識自然流露,達到個體知識共享共知。同時,也為下一步知識種群完善其知識體系創造了有利條件。知識服務團隊(知識種群)的知識大部分是由檔案館員(知識個體)顯性知識或隱性知識的顯性化、知識服務小組原有知識以及用戶描述的知識組合,在知識服務過程中著重知識的整合與創新,進而為用戶提供優質咨詢服務。相應地,知識群落(檔案館組織)重視宏觀上的運籌帷幄,制定各種標準規范,疏通知識轉移渠道,并通過營造良好的支持環境,高效地協調檔案館內外不同知識載體間的關系,實現知識服務的知識溢出。在檔案館知識服務實踐中,人是最活躍的因素,檔案館員的意愿在某種意義上決定了知識服務效率的高低。檔案館知識服務雖然強調以用戶為中心,但是普遍存在忽視檔案館員的作用,這一點引起管理者的重視,針對檔案館員,不是削弱,而是強化,因為檔案館員知識的大多數均以隱性知識為主,總是考慮知識輸出與獲取二者之間的成本,如果檔案館員無償貢獻出持有的核心隱性知識,將失去競爭優勢,難以進行知識轉移,開展最優化地組織知識,造成知識服務活動相對較為困難,實質上檔案館員隱性知識轉移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檔案館知識服務效率。可見,檔案館知識服務強調以人為本,涵蓋了檔案用戶與檔案館員,二者不可偏廢,共同作用才能實現知識服務的最優化。不同的知識范疇均與館員個體的學習氛圍、生活環境以及工作經歷密切相關,滲透著檔案館員個人特質,具有顯著的獨特性、不可模仿和替代的特征。知識服務小組屬于知識種群,是對具有關聯或依存關系的檔案館員(知識個體)的有效組織與優化整合,充分匯集了檔案館員集體智慧與才智,這種優化整合往往表現為檔案館員主動能動性的充分發揮。誠然,檔案館員主動性與一定的集體區域環境息息相關,依附于知識服務團隊(知識種群),利于某一知識個體的自身知識充分發揮其效用,促使檔案館員隱性知識顯性化的實現。檔案館組織(知識群體)的核心知識要素主要涵蓋了不同知識服務小組交流與協調能力、知識整合與應用能力、創新能力、咨詢工作勝任力以及向心力與凝聚力。在知識共享與整合過程中,由知識個體與知識種群組成的知識群落,自始至終處于不斷的發展變化過程。知識群落(檔案館)的知識依附于其組織制度與組織運行機制中,達到合理知識整合與創新,其知識服務具有明顯的依賴性。檔案館管理者領導決策能力、完善的規章制度、融洽和諧的文化氛圍、高度的集體榮譽觀、熟練的溝通與交流技巧以及積極向上的學習氣氛均構成了檔案館知識服務的支持環境,有力促進了知識群落健康、穩定、可持續的發展。
綜上,檔案館知識服務生態學系統涵蓋了知識個體(檔案館員)、知識種群(承擔咨詢任務的小組)和知識群落(檔案館組織)三種類型,三者之間宛如自然生態系統中生物群落的能量轉化過程,相互依存,承上啟下,注重個體自身知識的完善,強化種群知識的整合與創造,關注群落知識應用的整體績效,以促使生態學視域下檔案館知識服務高效的實現。(本文作者:齊海彬單位:南陽師范學院院長辦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