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汽車工業中長期發展規劃的建議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目的/意義]《汽車工業中長期發展規劃》出臺后,我國汽車行業面臨新的發展機遇,同時,行業內部也產生了新的發展挑戰,傳統行業面臨洗牌和產業的重新定位。本文嘗試對行業的薄弱點和將來的發展方向進行探討。[方法/過程]通過對汽車生產工業、整裝品牌、行業規范、綠色發展等薄弱環節的探討和分析,對將來的汽車行業品牌化和自主化進行了可行性分析。[結果/結論]在政府政策、產業聚集、服務業發展等方向展開了論證,并提出了建議。
關鍵詞:長期發展;戰略規劃;汽車產業
2017年4月6日,我國汽車工業企業家和專家學者期盼的《汽車工業中長期發展規劃》(以下簡稱規劃)正式了[1]。該規劃由工業和信息化部、國家發展改革委、科技部聯合制定[2]。毋庸置疑,它是在未來10年引領我國從汽車大國向汽車強國發展的綱領性文件。必將有效指導我國汽車工業迎接世界科學技術革命的挑戰,實現我國汽車工業的成功轉型和快速發展。為了切實實現此目的,筆者對規劃談幾點粗淺看法。
1規劃具有的重要指導意義
1.1規劃具有鮮明的針對性
當前,世界汽車工業掀起以新能源汽車和智能網聯為主要內容的技術革命,涌現出百年一遇的熱潮。為了迎接這奔涌而來的世界技術革命大潮,不僅要使我國汽車工業敢于成為“勇立潮頭的弄潮兒”,而且要較好地把握機遇,加速實現我國汽車工業的快速發展。特別是,在這技術革命大潮中,必須加強頂層設計,認真解決好許多必須由政府出面予以引導、給予援助、加強扶植的諸多問題。為此,我國在2016年底、2017年初各個產業陸續制定行業“十三五”發展規劃之后,由政府推出了《汽車產業中長期發展規劃》。我國為了有效應對技術革命帶來的挑戰,只有三部委聯合行動,從中長期思考問題,統籌規劃,配置資源,調配力量,攻堅克難,扎實前行,才有可能實現我國汽車產業的重大升級和跨越。
1.2規劃依據推動我國由汽車工業大國向汽車工業強國轉變而制定
在“十三五”及其后一段時間里,我國汽車工業的主要戰略目標是由大變強。規劃明確指出:“力爭經過十年持續努力,邁入世界汽車強國行列。”規劃在總體目標下提出了具體戰略目標:關鍵技術取得重大突破。全產業鏈實現安全可控。此外,規劃還確定了當前中國汽車工業急需努力之處和成為汽車強國必須跨越的門檻。同時,又提出汽車工業在新技術革命大潮中如何發展的5個戰略目標:中國品牌汽車全面發展;新型產業生態基本形成;國際發展能力明顯提升;綠色發展水平大幅提高。
1.3規劃對汽車工業轉型、發展的指導思想做出了概括闡述
“創新驅動、重點突破。協同發展、合作共贏。市場主導、政府引導。開放包容、競合發展。”這4條原則是政府針對汽車工業目前的發展狀況以及國際、國內環境提出的,對于在技術革命中制定汽車工業產業政策,引導技術創新,進一步改革開放,都具有指導意義。
1.4規劃對如何實現我國由汽車大國向汽車強國的轉變提出了具體的技術路徑
規劃全面考慮了未來技術革命可能產生的巨大變化,對未來可能遇到的挑戰,提出了具體的技術路徑。規劃有許多新的觀點和提法。例如,首次提出了智能網聯汽車的推進步驟:“到2020年,汽車DA(駕駛輔助)、PA(部分自動駕駛)、CA(有條件自動駕駛)系統新車裝配率超過50%,網聯式駕駛輔助系統裝配率達到10%,滿足智慧交通城市建設需求。到2025年,汽車DA、PA、CA新車裝配率達80%,其中PA、CA級新車裝配率達25%,高度和完全自動駕駛汽車開始進入市場。”這值得我國汽車工業乃至全球汽車工業高度關注。
2實現規劃面臨的挑戰
我國汽車工業要在10年左右時間里實現規劃制定的目標,面臨著嚴峻挑戰[3],與發達國家汽車工業相比較,我國汽車工業還存在諸多的弱點和不足。
2.1關鍵技術和關鍵零部件仍然薄弱
在傳統汽車領域,我國汽車企業及科研單位近來在發動機、變速箱等關鍵技術、關鍵零部件方面取得了可喜的突破,但是與發達國家先進水平相比仍然存在較大差距。在新能源技術領域,我國汽車工業及相關行業在電池、電機及電控系統方面取得了很大進步,但是與美、歐、日汽車企業相關產品相比仍存在較大差距。在動力電池方面差距尤其明顯。與日韓動力電池相比,我國的產品成本高、能量密度低、生產工藝和自動化水平落后,一致性保障能力差。在下一代先進電池系統和材料開發方面,與國際先進水平相比差距明顯。在燃料電池產業化方面與國際水平差距較大。目前中國汽車工業還沒有一家具有全球影響力的企業。
2.2全產業鏈安全可控能力較差
由于關鍵技術和關鍵零部件比較薄弱,因此導致我國汽車工業在傳統汽車開發,新能源汽車開發時,缺乏全產業鏈安全可控能力。在傳統汽車領域,近年來出現了可喜變化,我國自主開發的轎車陸續登場,并且取得了不俗的成績,開始向中端轎車市場沖擊。但是,這些成就的取得,很大程度上是借助外國汽車設計開發公司或外國專家的能力。在整車設計、調校方面,中國汽車企業仍然缺乏核心競爭力。在新能源汽車領域,某些關鍵零部件、原材料仍然依賴跨國公司。雖然掌握了一些新技術,但產業化遲滯,導致近年來產業化進程中實際裝車的電池等零部件還是大量使用外資企業提供的產品。
2.3中國品牌有待全面突破
誠如規劃所指出的“中國品牌迅速成長,國際化發展能力逐步提升。特別是近年來在商用車和運動型多用途乘用車等細分市場形成了一定的競爭優勢”。我國汽車品牌在某些領域開始顯露出一定國際競爭力,但是在轎車,尤其是中高檔轎車領域仍處于艱難突破階段,實現品牌突破任重道遠。即便在國內市場上,我國自主開發的轎車產品,要獲得美譽度,仍要付出巨大努力。
2.4新型產業生態有待形成
新技術革命背景下,汽車產業生態重組是一個巨變過程,是一個產業鏈條重新充實、調整的過程。在這一巨變過程中,不僅汽車工業要及時做出回應,相關產業也要協同動作,才能占據競爭制高點。從我國目前情況看,在汽車產業之外的技術創新部分、活躍而凌亂,缺乏協同。以技術標準為例,在新能源汽車領域、智能網聯領域,都存在著“九龍治水”,行業分割的現象。例如,由于存在著互不協調、政策銜接不夠的問題,新能源汽車的電池退役后再利用至今進展緩慢。能否及時推動這方面的工作,已經成為影響新能源汽車發展的關鍵問題。
2.5國際發展能力薄弱
我國整車出口額,自100萬輛的峰值回落后,至今沒有突破。這充分顯示了我國汽車企業國際競爭力薄弱的問題。當然,近年來我國汽車企業對外投資建廠有較大進展,但這些企業很大程度上是為了繞過關稅壁壘,在國外建設CKD組裝廠。汽車工業發展的歷史表明,凡是汽車工業強國,必然是汽車出口大國;凡是全球性汽車企業必然是全球布局、全球銷售。我國汽車工業在這方面仍然任重道遠。
2.6綠色發展水平有待提高
我國汽車工業近年來在綠色發展,注重環境友好方面取得了不俗的進展。在生產過程中,節能減排進展迅速。但是,在舊汽車產品及零部件的回收利用方面進展不大。在新能源汽車領域,剛開始規劃回收利用舊產品。筆者提出以上幾方面存在的問題,是與規劃中提出的奮斗目標一一對應的,可見規劃抓住了未來汽車工業努力的主要方向。
3對實現規劃提出幾點建議
3.1要加強政府部門間的政策協調
汽車工業中正在發生的技術革命,大大超越了原來汽車工業的范圍,因此對汽車工業政策制定也需要跨部門協調。例如,現在有關部門正在醞釀推出的《企業平均燃料消耗量與新能源汽車積分并行管理暫行辦法》《新能源汽車碳配額管理辦法》,關系到新能源汽車發展大局,如何具體落實,需要跨部門緊密協調。再如,智能網聯汽車的實驗與推廣,涉及面更廣,更加需要跨部門協調。
3.2政府政策既要切實有力,又要適度寬松,及時調整
汽車工業新技術革命方興未艾,是一個相當長的過程。這一過程在10年內難以結束。在這一過程中,技術變革層出不窮,技術路徑尚不明確。這就需要政府在制定政策時,盡量集中于已看到明確趨勢的公共領域,不過多、過深地介入市場進程。例如,目前何種新能源汽車將成為未來汽車主流,尚不清楚。這就需要政府政策有充分的靈活性,根據技術、市場變化及時調整。政府要給市場留出足夠的“試錯空間”“創新空間”,允許不同技術路徑,不同技術創新成果在市場上接受檢驗[1]。
3.3要引導和鼓勵形成新的產業集聚
新能源汽車、智能網聯汽車的生產、運營,除了原來汽車產業范圍內的企業外,還需要其他產業中相關企業的緊密合作,因此形成新的產業集聚非常重要。新的產業集聚形成,政府可以引導,但要以企業為主。新的產業集聚形態,可能區別于傳統的汽車產業形態,很可能是虛擬空間與實體空間結合;網上與網下結合。
3.4要更加重視汽車關鍵零部件的發展規劃
給予汽車零部件行業高度的關注。在新技術革命中,汽車零部件行業面臨著急劇變化,最大變化是,諸多關鍵零部件、技術及原材料的主要提供者是汽車產業之外的企業。汽車工業面臨著重組和巨變。規劃提出:推進全產業鏈協同高效發展。構建新型“整車—零部件”合作關系,探索和優化產業技術創新聯盟成本共擔、利益共享合作機制,鼓勵整車骨干企業與優勢零部件企業在研發、采購等層面的深度合作,建立安全可控的關鍵零部件配套體系。提出新型“整車—零部件”合作關系,反映出政府對新技術革命的深刻認識和理解。規劃提出“全產業鏈實現安全可控。突破車用傳感器、車載芯片等先進汽車電子以及輕量化新材料、高端制造裝備等產業鏈短板,培育具有國際競爭力的零部件供應商,形成從零部件到整車的完整產業體系。”全產業鏈可控,突出了核心汽車零部件的重要性,指出了中國成為汽車工業強國必須跨越的門檻,同時強調了作為汽車強國應該具有的產業安全體系。筆者想強調的是,中國汽車工業發展歷史上曾不止一次強調汽車零部件行業的重要性,但都缺乏具體措施予以落實。汽車零部件發展嚴重滯后于整車,成為我國汽車工業發展中的難題。在汽車新技術革命中,如果不能解決這一問題,汽車工業由大變強就難以實現。希望這次規劃能夠推動出臺有關政策措施,真正予以落實。在規劃中,對如何組織零部件的科技攻關講的比較多,缺乏在財政稅收方面的經濟鼓勵和保障措施,應當在這方面予以加強。
3.5要重視汽車服務業的發展
新能源汽車、智能網聯汽車必然催生出新的汽車服務業態,新的汽車服務業態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產業轉型的成敗。例如,電動車分時租賃,就為本土汽車企業提供了某種競爭優勢。因此,在推動汽車工業轉型發展時,一定要關注汽車服務業的同步轉型與發展,鼓勵新業態的出現。
3.6要有序放開合資股比,進一步深化對外開放,加速處理
“僵尸”企業規劃提出“完善內外資投資管理制度,有序放開合資企業股比限制。”這是一個經過細心斟酌的、穩妥的提法,既對放開股比的呼聲做出了呼應,順應了規劃中提出的國際化經營的要求,又根據國情和汽車工業情況予以操作。放開股比,不能簡單地一放了之,而是根據需要有序放開。所謂“有序”,筆者理解,就是根據汽車工業狀態,有步驟,有區別,有戰略地放開[2]。例如,筆者一再呼吁,應當在推動混合所有制改革時,首先向國內民營資本開放國有企業股比。股比放開,首先應當體現在內資企業之間,體現在國有企業與國有企業之間;國有企業與股份制企業之間;國有企業與民營企業之間。目前,應當制定相關政策,加速推進放開股比的進程。需要強調的是,不同企業有自己的戰略、利益考慮,政府不能越俎代庖[3]。政府要加速處理“僵尸”企業,以促進汽車產業組織結構調整。在新能源汽車領域,不宜再提倡建設合資企業,要防止在新能源汽車發展過程中再度出現合資熱。
參考文獻:
[1]中國科技網三部委.汽車產業中長期發展規劃[EB/OL].
[2]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關于印發《汽車產業中長期發展規劃》的通知[EB/OL].[2017-04-25].
[3]浙江在線.中國邁向汽車強國還有哪些軟肋[EB/OL].[2017-05-31].
作者:趙英 單位:中國社會科學院工業經濟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