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嬰兒群體的體征監測產品設計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目的通過研究用戶身心特征與國內外現有產品的特點,歸納不同的用戶群體對嬰兒體征監測產品需求的側重點,分析現有產品的種類、改進方法以及嬰兒監測產品的設計趨勢與可能的實現途徑。方法通過對醫院嬰兒監護病房、月子中心等地方的實地走訪,觀察嬰兒監測產品的操作使用過程與嬰兒的反應,同時與醫護人員、家長,以及經過專業培訓的監測設備使用者進行交談,結合對文獻與數據的分析,歸納提煉現有嬰兒監測產品的特點。結論在嬰兒監測產品設計中必須細分用戶群,協調把握嬰兒-產品-監護人三者之間的需求,同時轉變設計理念,結合創新商業模式,立足鄉土特色,抓住品牌差異化價值,用全面系統的設計眼光去考慮問題,才能設計出真正滿足用戶需求的產品。
關鍵詞:用戶身心特征;用戶細分;體征監測產品設計
隨著中國現階段老齡化問題日益嚴重,一些有孩子但白天工作任務繁重的都市青年,夜間照看孩子和白天工作的交替使他們身心疲憊,而且初為父母的他們,缺乏經驗和專業的護理知識,導致嬰兒在身心出現異常時不能及時被發現并得到護理,大大增加了危險發生的概率,因此針對這些有需求的家長和嬰兒所設計的監測產品應運而生[1]。
1嬰兒體征監測產品分類
嬰兒體征監測產品是指通過無創的方式,對嬰兒的基本體征如脈搏、呼吸、血氧飽和度等方面進行持續性的監測,從而協助監護人獲得相對穩定可靠的數據,以觀察嬰兒的實時動態。因為用戶的特殊性,所以無論是針對有特殊需求需要實時監測的嬰兒還是日常對于嬰兒的家庭護理,嬰兒體征監測產品的要求相較于成人都更為嚴苛。根據國內外文獻的搜集以及對醫院與市場的實地走訪,現將嬰兒體征監測產品的種類歸納總結為3類:(1)可穿戴類監測產品;(2)外置類視頻監測產品;(3)模擬嬰兒日常用品的監測類產品。嬰兒體征監測產品的類別,見表1。
2創新設計意識在嬰兒體征監測產品中亟需加強
據相關文獻和數據顯示,在被調查的140例意外死亡的嬰兒案例中,嬰兒因為窒息導致死亡的人數占總調查數的一半,其中多是由于睡在過軟的床墊導致嬰兒無法翻身、錯誤的喂養方式、與父母同被等原因,全球兒童安全組織的研究報告顯示:中國兒童的意外傷害死亡率是美國的2.5倍、韓國的1.5倍,且農村的事發率高于城市,導致嬰兒死亡的各種潛在危險隨時都可能發生甚至正在發生著[2]。造成這種“生命差距”的關鍵是兒童發生意外后,能否得到及時有效的提醒與生命支持,尤其是應急救護措施。在中國,兒童發生意外時,絕大多數正處于孩子身邊的人不知如何應對,失去了0~8分鐘的“黃金”搶救時機,因此嬰兒體征監測產品的問世就是為了使監護人能夠及時注意到孩子的異常情況。在現有的市場中,成人體征監測產品種類很多,無論是監測成人身體異樣的產品,還是平日的護理監測產品,都已經普及化地出現在人們的日常生活中,而嬰兒體征監測產品往往是在嬰兒已經有了不適之后才開始使用,面對這種情況,無論是監護人還是設計師都應轉變觀念,要未雨綢繆。市面上的成人監測產品中已經有通過對馬桶的排泄物進行檢驗分析,匯集成數據發送給私人醫生的,這使得用戶在日常的使用中就能對自身的健康情況進行監測分析,那么針對嬰兒群體的體征監測產品在設計時如何將其與生活日用品結合,進行再設計或者創新設計,使之在日常使用時就有監測預防的功能,這也是需要設計師進行考慮的。例如結合常見的嬰兒尿不濕、口水巾等日用品,利用植入式監測芯片和特殊材料實現嬰兒自身生理的數據分析,通過日常使用中對嬰兒體液的分析,從而在疾病發生之前就獲得信號[3]。現有的許多企業已經抓住機遇,如"Bluemaestro"公司的智能測溫奶嘴"Pacif-i",其奶嘴部分采用了無毒無害的環保硅膠材質,內置溫度傳感器、運動傳感器與數據傳輸模塊,這樣在父母不小心落下時可以發出提醒,底座則采用了透明的塑料鏤空設計,這不僅使家長可以很容易觀察到嬰兒的臉,而且透氣效果很強,在孩子使用的過程中就完成了對其體征的監測。
3嬰兒體征監測產品設計實現途徑
3.1立足用戶,歸納需求
在設計嬰兒體征監測產品時,人們往往會認為嬰兒體征監測產品的直接對象是嬰兒,卻忽略了操作用戶也分為不同的群體,不同操作群體的操作習慣和在購買監測產品時所關注的點也是不同的,因此針對嬰兒群體的體征監測產品必須協調考慮嬰兒、監護人、機器三者的關系[4]。現對嬰兒體征監測產品用戶進行分類。1)根據被監測用戶的需求細分。嬰兒體征監測產品的監測對象就是嬰兒,其中可以分為有特殊需求的嬰兒和健康嬰兒。有特殊需求的嬰兒一般包括先天性發育不良的嬰兒和后天有疾病需要實時監測的嬰兒,前者又分為顯性發育不良和隱性發育不良。顯性發育不良,比如說先天髖關節脫位等,通過嬰兒外形、動作的變化就可以大致分辨嬰兒的狀態。針對這種用戶所設計的監測產品,除了監測本身之外,也應該因人而異地加一些輔助功能,比如說對于髖關節脫位的嬰兒要能起到固定作用[5]。隱性發育不良是指短期內無法通過外在的表象去判斷嬰兒的健康狀態,比如說一些患有慢性疾病的嬰兒,其疾病在初發時期并沒有特別明顯的征兆,但是如果不加以關注可能會引起較嚴重的后果,這就需要長期佩戴體征監測產品,而因為監測過程的長期持續,所以舒適性就成了更為重要的需求,比如市面上現有的一次性溫貼,其造型輕薄,無需過多的理解與說明就可直接使用,且嬰兒在大動作時不會受到監測產品的影響。除此之外,在設計時還應考慮到針對嬰兒這一群體,大多數產品除了其本身所具有的功能外還包括其他很多隱性的功能,比如無形中對個性發展的引導,精神陪伴等作用。2)根據操作用戶的需求細分。操作用戶又可細分為醫護人員、經過專業培訓的人員和普通家長。對于醫護人員和經過專業培訓的人員來講,嬰兒體征監測產品的適用場合多是醫院或者帶有商業性質的一些機構,這些地方對產品的使用頻率較高,且對產品的準確性和耐磨損度有一定要求。相對于個人家庭的用戶而言,他們更需要成本高一些的監測產品來保證監測數據的可靠性。比如市面現有的體征監測床墊,通過高精度芯片可以感知用戶的溫度、心跳、是否在床等信息,其價格折合人民幣一萬元左右,對于工薪階的家庭來講相對難以承受,對于醫院等場合又缺乏一定的必要性,但其在私人護理中心的使用更為普及[6]。市面上普及的監測產品主要針對的是普通用戶,也就是嬰兒的家長或者其他親人來設計的,家長又分為全職家長和白日上班的家長,對于這些白天上班需要老人幫忙帶孩子的用戶,在設計時應考慮到產品的易用性,避免因為過于復雜的操作而導致錯誤使用,發生危險情況。同時對外置監測類產品,在設計時要注意保持其監測的持續性,比如現在已經有的一些外置類監測產品,他們往往是通過對環境變化的監測,經過一系列數據傳輸與計算之后分析嬰兒的狀態。根據相關產品的用戶評價反饋,嬰兒由于認知發展不完全,有時會無意識地將監測產品碰倒,數據會因此中斷,在設計時應該考慮到這個情況,在產品即將掉落或者掉落時給用戶提醒。除此之外,在二胎政策與環保的要求之下,還要考慮消費者對于產品環保及延續性的要求,提高產品的通用性。由此可見,在進行嬰兒群體的監測產品設計時,不同用戶群體的需求側重點也有所不同,因此設計師在設計時應該有清晰的定位,然后有側重點地進行設計,從不同群體的角度出發,對關鍵要素進行設計提煉。比如針對老人幫忙帶孩子的普通家庭,他們對新生事物的接受能力相對較慢,在分析設計要素時,不僅要對消費者的消費能力范圍進行預測,還要思考產品如何能給予用戶更直觀的反饋,在現有條件下提高產品的使用價值,而不是單純地考慮成本問題,也要考慮產品的使用壽命、陪伴性、延續性[7]。
3.2創新商業模式,提高用戶體驗
1)以虛擬現實技術提升用戶消費體驗。由于虛擬現實技術的不斷普及,在面對嬰兒群體和監護人群體時,應根據不同用戶的使用和操作習慣進行細分,同時結合鄉土特色,抓住品牌差異化價值,找到突破點進行商業模式創新,例如百度地圖的語音個性化提示、天貓精靈對不同方言的識別,這些都可以應用到現有的監測產品提示中去,將地方性、標志性的元素進行提煉,并融入到產品設計中,實現不同地區的差異化銷售。比如今年在北京的國際VAR主題展示洽談會上,有家居企業在消費者購買家具產品時,通過VAR技術讓消費者可以直接看到所購家具在家中的實際呈現效果,相對于傳統的效果圖展示,這種購物體驗更能吸引消費者[9]。面對競爭日益激烈的消費市場,嬰兒體征監測產品也可以利用虛擬現實技術,實現真實生活與虛擬生活的對接,對從設計到銷售的整個流程都進行有針對性的改良,比如在消費環節,可以利用全息技術和VR技術,使消費者通過虛擬現實技術看到產品各個零件的來源以及對組成部分的講解展示,提高用戶對產品的信任度,以及消費者線上線下的雙重購物和使用體驗。2)數字背景下用戶與醫生交互體驗的創新。傳統的體征監測產品銷售模式主要有直銷式、式、實體店加盟等形式,隨著大數據的廣泛應用,各大醫院已經由各醫院病人信息不共享,醫療數據不統一到現在各公立醫院共享醫療資源和信息,而且現在還有針對醫生交流所創建的平臺,醫生可以隨時在線就典型案例進行互動討論。由此可見,嬰兒體征監測產品的銷售模式完全可以嘗試由傳統的“企業-醫療代表-醫生-家長”模式轉變為“用戶--醫生”的直接對接[8],比如監測產品在收集完日常的數據之后,利用互聯網或者數據平臺,由專業后臺數據分析人士經過匯總直接發送給相關醫生,經過醫生采用的有效數據可以錄入醫療系統,這樣不僅能在日常生活中預防疾病,也省去了家長來回跑的麻煩,平時監護人通過購買相關產品,可以參與相關平臺或課下組織的親子會,從中獲得一些基本的醫療知識。
4結語
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共享行業的發展,嬰兒的一些產品也出現了共享和租賃的模式,使用的相對成本降低使得對嬰兒體征監測產品的潛在需求也在逐步遞增,無論是作為設計師還是監護人都應轉變對嬰兒群體監測產品的認知,將對嬰兒的關心愛護放在日常生活中,使嬰兒監測產品在平時就像成人監測產品一樣發揮“監”與“護”的作用,加強對嬰兒身心變化的關注。不僅要關注產品的使用功能,還要更多地要求產品的綜合性能,平衡處理好嬰兒-產品-監護人三者之間的關系,對監護人群進一步細分,根據不同的需求側重點有針對性地進行設計,同時企業也應緊跟時代步伐,尋找新的商業模式的突破,增強消費者的綜合體驗,才能真正實現以人為本的設計理念[10]。
作者:賈倩文 李楊 單位:天津天獅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