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汽車客運站建筑形態設計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1采用獨立體量
單一體量的建筑造型具有統一、完整、簡潔、大方而又輪廓鮮明的特點,能給人以強烈的視覺印象。這能很好地滿足客運站建筑的標志性需求,同時也是客運站作為大空間建筑反映在建筑外部形態上的特點。眾所周知,客運站的主要空間是候車大廳,它是容納旅客站內活動的中心,常常設計為通透的大空間。而為了滿足內部大空間的要求,汽車客運站建筑常采用鋼框架、鋼桁架和空間網架等結構形式,這些結構技術較為復雜,常傾向于單一的建筑體量。這類建筑由于體量單一,因此在形態設計上側重的是空間各圍合面的設計。其中,屋面形態在空間圍合與形體塑造中發揮了重要作用。懸挑的大屋頂既能起到遮陽的作用,又展現了飄逸的動態感。另外,主立面上的刻畫往往借助于柱廊和大面積玻璃幕墻,產生豐富的光影效果。同時不斷重復的構件單元能產生規律的節奏感,加強給人的印象。至于構件本身的形態、不同構件之間精致的連接等細部設計能豐富建筑形態,增加建筑立面的層次感。圖1廣州海珠汽車客運站廣州海珠汽車客運站(圖1)就是運用這一手法的典型案例。深遠的挑檐板、一系列高聳纖細的人字形鋼柱、柔和優美的弧線、大面積通透點式玻璃幕墻及精美的鋼構件構成極具標志性的建筑形態,從高空俯瞰如同飄逸在珠江畔的一片綠葉,從側面看又像飄蕩在碧波上的輕舟。另外太倉汽車客運站(圖2)弧形鋼柱、江蘇盱眙汽車客運站(圖3)y字形鋼柱、南京小紅山汽車客運站(圖4)的紅色梭形柱,以及與它們相呼應的懸挑大屋頂,都是采用此種設計手法的范例。有些車站如深圳文錦渡汽車客運站(圖5),盡管它的功能非常復雜,包含車站、辦公、公寓以及多樣的商業設施等,但在形式設計上依然采用一個完整的契形體量,以期形成具有強烈識別性的形態。
2采用復合體量
公路客運站正在從單一的客運功能轉化為集交通、商業、餐飲、文化娛樂內容在內的多功能綜合體。當客運站的功能更為復雜,結合多種形式的客運功能和配套服務設施于一體時,往往會體現出不同功能分區和功能特點的復合型建筑體量群。在設計中常通過統一和對比手法烘托立面和體量的重點,突出整體的形象以及各部分高低的變化。采用這種方法,主要考慮到車站和辦公、公寓、旅館存在的高度差異,一般車站為多層,而辦公等用房因節約用地等原因往往向高空發展。因此常常利用這種高差,并根據各體量大小、長短變化,求得立面上的高低錯落、變化有致。如上海汽車客運總站(圖6)、濱海縣汽車客運站方案(圖7)都采用這種手法,水平橫向展開的車站體量滿足了旅客進站候車的便捷高效,垂直高起的辦公、客房部分取得了視覺上的標志性。
3采用流線形體型
形態設計要反映建筑自身的性格,也就是建筑物本身的功能特點要充分表現出來。建筑的功能對于建筑形式和建筑風格影響深遠。在客運站建筑設計中常采用流線形體型,展現交通建筑的動態感。這方面的典范是由埃諾•沙里寧設計的紐約環球航空公司航站樓,建筑的外形如展翅的大鳥,寓意旅客也如振翅高飛的大鳥一般即將開始航空旅行。在我國當前汽車客運站設計中,越來越多的建筑或多或少采用彎曲的、扭曲的形態,在視覺上呈現出動態的感覺,從而更好地體現交通建筑流動的特性。這當然也要得益于國內當前建筑設計和施工技術的提高,使得這樣一些難以實現的建筑不僅僅停留在圖紙上。如南京小紅山汽車客運站(圖8)設計以流動的曲線展開,三維曲形屋面懸挑好似具有動感的飛翼,其上有規律的天窗像一個個跳動的音符,立面上大玻璃通透的設計令內部空間象櫥窗一樣展現旅客川流不息的景象,體現了交通建筑的動態感。再如某客運站概念方案設計巧妙地利用了進站大廳、售票廳、行包房等的功能空間與候車廳的大空間高差,設計成多層次的曲線輪廓懸挑屋頂,形成飄逸的動態感(圖9)。
4結合地域文化
在全球化背景下,如何創造出既現代又有地方特色的建筑,這一直是建筑學界不斷探討的問題。汽車客運站是理想的城市精神面貌和地域特色的展示窗口,因而將地域性文化融入到汽車客運站建筑的設計中有著重要的現實意義。首先,在滿足自身功能的同時,汽車客運站要讓建筑形式融入當地的自然環境。我國氣候條件多樣,不同地域的自然環境差別很大。建筑師應充分利用各種自然因素包括地形地貌、氣候條件、光熱條件等,創造出適宜的地域建筑形態。如重慶市大足縣龍水汽車客運站(圖10),高低錯落的建筑體量呼應了其后連綿起伏的山體,很好地將建筑融入了當地自然環境之中。汽車客運站建筑除了要與自然環境相協調之外,還必須尊重基地的周邊環境,充分考慮當地傳統建筑文化,以求融入整個城市的建筑肌理。與傳統文化有關的任何事物,都有可能成為建筑師創作的源泉,如傳統的空間、形式、構件、色彩等。在運用時切忌簡單的模仿,而是要將各種傳統元素抽象、提取后進行再創作。經典實例如廣州海珠汽車客運站用雙曲流線型大屋頂和列柱形成了“輕舟”的造型,用來呼應千年東方古港廣州市的“海文化”,延續了嶺南建筑精巧通靈的地域特色。如某客運站方案(圖11)將傳統的坡屋頂與優美的曲線相結合,同時采用現代結構、材料,從而形成有地方特色的建筑形態。
5采用生態的設計
近二十年來生態和能源問題日趨嚴重。據統計,世界的全部能源消耗中,有一半用于建筑的建造使用和維護,另有1/4用于交通,剩下的才用于工農業的生產。雖然建筑設計不可能解決所有的生態問題,但是設計低能耗的建筑是業界共識。當前,建筑師逐漸順應時代,把生態技術問題作為解決城市問題、功能問題和建筑美學問題的出發點。一個建筑的位置和功能,建筑的朝向、形式和構造,建筑材料以及建筑的供暖與通風系統等都影響到建筑建造、運營、維持所需求的能量。而建筑設計時的生態選擇,也將強烈地影響建筑的面貌。如南京中勝汽車客運站方案(圖12)在立面采用了雙層呼吸式表皮,內表皮根據內部功能的需要開設常規的窗洞,外表皮采用穿孔金屬板。穿孔金屬板具有遮陽的作用,避免過量陽光進入室內。冬季每層隔板封閉,外表皮溫度低,內表皮溫度高,使兩層表皮之間的空氣在每個樓層之間流動,減少室內熱量的損失。夏季每層隔板打開,室外溫度高,室內溫度低,兩層表皮間的空氣受熱上升,帶動表皮間空氣流動,一方面減少了室外高溫侵入室內,另一方面增加了空氣的流通。生態立面的設計大大減少了建筑的能耗,同時建筑立面因為生態材料的運用而呈現出簡潔、均質的特點。在汽車客運站中,大面積停車場給車站帶來了嚴重污染,車站內充斥著污水、廢氣、噪聲及固體廢棄物等各種污染物,并由于城市用地緊張常常缺乏自然綠化空間,以致旅客候車舒適度較差。某客運站設計方案(圖13)為了解決這一問題,采用了傾斜的綠化種植屋頂,給站場帶來了清新的空氣。種植屋頂大大增加了屋頂的熱阻,有效減少冬季熱量損失;綠色植物在夏季遮擋太陽輻射,減少屋面溫度,由此形成低能耗的、舒適的室內空間環境。采用屋頂綠化給建筑帶來了別具一格的形式感。以上的汽車客運站形態設計方法并不是各自獨立、相互排斥的,在實際設計當中往往會同時使用多種手法,如廣州海珠汽車客運站等。隨著未來汽車客運站建筑的發展,可期待更多精彩的客運站建筑形態出現。
作者:張啟菊單位:金陵科技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