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護理教學質量管理的實踐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
現代信息技術是當今護理教學質量管理的重要手段。借助現代信息技術強化高職院校護理教學質量管理,構建網絡化的教學質量管理網,是加強護理教學質量管理、提升護理人才培養質量的重要舉措。
關鍵詞:
信息化;護理教學;質量管理
高等學校人才培養質量是學校立足行業、服務社會、發展自身的根基,建立由教育目標所確定的質量標準,開展教學全過程質量評價與監控是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的關鍵。本文結合護理教學質量管理實踐,探索信息化背景下護理教學質量管理的路徑與方法,為有效提高護理教學質量提供實證資料。
1依托現代信息技術加強高職院校護理教學質量管理的意義
相對于本科院校而言,高職院校教學質量管理起步較晚,二級學院的教學質量監控力量比較薄弱,缺乏教學主體的積極參與,對發現的問題以及改進的措施不能及時反饋。課堂教學質量直接影響到高職教育教學的質量、人才培養的質量,并進一步影響到學校的發展。加強二級學院教學過程的質量管理,可以及時發現問題、調整教學方法及教學手段,有利于提高教學質量、提升人才培養質量,對促進學校健康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依托現代信息技術,結合教學活動過程影響質量的關鍵因素,設計能夠進行配置性、形成性、診斷性、總結性的全程教學質量評價與實時監控的閉路系統,對教學過程實施定向、定量、定時、定員的全方位評價與監控,保證相關信息在閉路系統內及時反饋并發揮作用,為護理教學質量管理提供充分可靠的依據。
2運用現代信息技術強化護理教學質量管理的實踐與探索
隨著護理教學改革的不斷深入,培養綜合素質高、專業技能強的護理人才越來越受到社會及各大醫院的高度關注和學院各層面的高度重視。采用現代信息技術,建立護理教學質量管理網絡,把教研室、二級學院管理層、二級學院督導層對教學管理的相關信息輸入存檔,不但能起到及時匯總的作用,也能及時做好反饋工作,體現質量監控的時效性和反饋作用。
2.1發揮督導督學作用,將相關信息及時上網分析為了加強教學檢查工作,使質量管理工作制度化、規范化,護理學院制訂了教學督導制度,成立了教學督導委員會。每學年制訂督導工作計劃,定期抽查常規教學管理工作,督導成員定期或不定期深入課堂(實驗室)聽課,基本做到每學期每位教師被聽課一次,及時了解教學(實踐教學)情況,并將收集到的相關信息匯總、分析,通過網絡及時反饋。另外,院系(部)領導、督導主任通過管理系統查看學生的評教情況,發現問題及時分析、總結,提出建設性的意見和建議,為教學的正常運行、提高教學質量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2.2充分利用校園網,細化教學過程管理院系(部)教學管理的任務是貫徹執行學院各項教學管理制度,負責組織實施各項教學工作并進行檢查落實。為了強化教學運行的動態監測,護理學院設立了相關的質量監控環節,實行課前、課中、課后的質量管理。課前授課計劃制訂的監控:前一學期末對下學期有關課程的授課計劃進行審核,對照人才培養方案、課程標準,嚴格把關,審核后的授課計劃統一上傳至辦公群的共享文件夾,供教師、領導隨時調用;課中教學過程的監控:學期初對教師教學文件進行抽查,了解教學相關材料的準備情況,保證開學初教學秩序的穩定,每4周進行教學進度抽查,檢查教學日志與授課計劃的符合情況、實驗開出情況,發現問題及時指出,并將結果匯總后及時反饋并報教務處備案,定期召開學生座談會,了解學生對教師的評價及對教學工作的要求;課后課程考核的監控:完善考試制度,考試課程原則上實行教考分離,對考查課程的考試,由院系(部)統一安排,嚴格考試紀律,同時對考試成績進行分析,從教和學兩方面進行分析,提出具體的解決方案,完成分析報告并及時上報教務處。另外,每學期組織學生進行網上評教、教師網上評學、同行測評工作,讓師生全面了解前段時間的教學情況,發現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及時調整教學方法。院系(部)通過常規教學管理,督促教師規范教學,提高了教學質量。
2.3利用網絡資源,不斷提高教師的課堂教學質量教師是實施教學的主體,教研室是學院教學管理的最基本單位,對于維持良好的教學秩序、保證教學質量有著基礎性的作用。教研室管理監控到位,有利于教師課堂教學質量的提高。我院護理學院建立了教研室常規教學檢查制度,在期初、期中、期末教學檢查后,將各項檢查結果全部匯總輸入電腦存檔,上傳校園網,便于院系(部)教學管理層、院系(部)領導隨時查看,以了解教師的教學情況,對提高教師的教學質量有一定的促進作用。每學期開課前,教研室組織教師認真研讀專業人才培養方案、課程標準,制訂授課計劃,做好各項教學活動的準備工作。教師根據教學內容的特點,設計、制作多媒體課件,利用現代信息技術進行數字化教學。在實踐教學中,通過視頻信息為學生展示規范、嚴格的操作過程,應用高端模擬教學系統進行仿真情景教學,使學生融入模擬的臨床護理情景中,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了課堂教學質量,也培養了學生的綜合能力,提高了學生的職業素養。
3信息化背景下護理教學質量管理的實施效果
實踐證明,采用現代信息技術,對教學過程進行質量監控,對教學質量、人才培養質量的提高起到了有效的促進作用。
3.1依據信息化要求,完善了二級學院教學質量監控的制度建設為了加大教學過程的監控力度,我院建立健全了一整套科學的行之有效的教學管理制度,包括常規教學檢查制度、聽課制度、評課制度、學生評教制度、教師評學制度、同行測評制度、信息員制度、督導制度等,每項制度都明確了工作的主體和客體,對教學過程實行全程監控,并要求把相關資料在第一時間輸入電腦上傳學校網站,有力地推進了護理教學質量管理相關制度的建設。
3.2信息化手段的運用,有效提高了護理教學質量管理的效率在傳統管理模式下,過程管理的許多材料是以紙質形式傳遞,手工操作費力費時。采用現代信息技術,面對量大面廣的眾多信息,可以通過電腦進行快速統計分析,及時反饋,縮短過程管理的時間,提高工作效率。對于護理教學管理層而言,更是可以運用信息技術,全面掌握教學質量監控的總體情況,發現問題可以在第一時間采取糾偏措施,保證教學過程能按預先計劃的路徑進行,達到預定目標,有效提高了護理教學質量管理的效率。
3.3規范了管理程序,有效提升了護理人才培養質量由于我院加強了院系(部)層面的教學過程的質量監控,護理專業畢業生理論知識扎實、專業技能強、綜合素質高,受到省內外各用人單位的一致好評。全國護士執業資格考試合格率2012年100.0%、2013年99.9%、2014年100.0%;近三年畢業生當年就業率持續保持在98.0%以上。我院優質的畢業生和良好的社會聲譽充分說明,加強院系(部)的教學過程管理、多層面的過程管理,能有效地保證教學質量,提高護理專業人才培養質量。
綜上所述,高職院校二級學院依托現代信息技術,加強教學過程管理,是實現教學質理管理、提升人才培養質量的重要措施之一。本文僅從二級院系(部)層面進行了分析,高職院校教學質量管理體系的建設與完善還有待于進一步研究、探索。。
作者:徐莉霞 單位:蘇州衛生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