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土地能源運用對策研討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作者:周順利單位:撫寧縣國土資源局
河北省土地資源利用中存在的問題。
(1)耕地數量日漸減少,肥力下降,利用條件逐漸變差。河北省耕地面積已從1996年的1.03億每畝減少到2005年的9615.57萬畝,其中生態退耕減少637萬畝,建設用地等減少耕地93.11萬畝。到2005年末全省實有耕地總資源6396.2千公頃頃,占河北省國土面積的35.3%。人均耕地0.1頃,低于全國人均水平,耕地面積減少趨勢目前仍未得到控制。近年來,農藥、化肥、農膜的使用量逐年上升,大量及不合理地使用農藥、化肥、農膜等農業投入品,造成土地肥力下降,土壤質量退化,部分地方農業環境污染問題突出,農產品質量不安全因素增加。
(2)土地利用結構與布局不合理,粗放型土地利用方式普遍存在。目前,全省城鎮建設用地粗放利用方式依然存在,具體表現形式是:①一方面城鎮用地規模外延擴展,占用了大量耕地;另一方面大部分城市舊城普遍存在,建筑陳舊改造艱難,產業率低等問題;②城鎮體系比較單一,各級政府以行政手段使各級城鎮的自我服務功能比較完善,而不是從市場經濟的角度使各級城鎮間相互依存,從而形成了大批“大而全,小而全”的城鎮,重復建設現象嚴重,土地利用效益低下;③城市內部土地利用結構布局不合理,各類用地混雜,用地結構比例失調等現象。
河北省土地資源可持續利用的措施
土地資源是最主要的自然資源,為了有利于土地資源的不斷更新和永續利用,需要在開發、利用土地資源的同時,充分考慮到對土地資源可持續利用的有效措施。
1.加強土地生態建設,大力發展環保產業,提高土地質量。首先,應做好土地生態建設的科學規劃。為實現總體利益最大化、長遠化,土地生態建設的布局和規劃必須建立在對眾多因素進行綜合評價基礎上;其次,依靠科技進步提升改造傳統產業,控制工業發展對土地的污染。
通過努力改造傳統的技術工藝和設備及技術創新等解決農業環保重要技術難題,減少“三廢”排放,并建立一批資源節約型高新技術產業,把經濟發展所帶來的污染降低到最低水平。同時對不符合國家產業技術政策、技術工業藝術水平低、資源能源消耗大、污染嚴重的企業堅決取締;三是加快生態農業建設,大力支持發展生態農業、有機農業和節水農業,生產開發無公害農產品、綠色食品和有機食品,以防止農業利用中對土地的污染。
2.因地制宜,合理布局和使用農用土地資源。河北省土地資源有限,應合理布局和使用農用土地資源在對土地的可持續利用。如在荒坡上養殖奶牛和山羊,在沿海地域發展漁業,在山地上發展林果業和種藥材,發展出適合本地特色的農業布局。這樣才能夠做到物盡其用,從而更加有利于土地資源的可持續利用和保護。
3.加強對土地資源可持續利用的認識。過去人們對土地的認識問題不夠深刻,生態環境受到了嚴重的破壞。近年來,人們逐漸認識到了土地的持續利用、保持土地生態系統的重要性。所以說加強對土地資源可持續利用的認識,在土地資源可持續利用的措施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4.加強完善土地監察機制。土地制度是人地關系的綜合表現,不同的土地法規和政策影響著人們向土地投資的力度,也影響著土地利用的方式和利用程度,從而進一步影響著對土地質量維持和保護的程度。因此,我們應嚴格執行相關法規制度,根據實際出現的違法占地問題,利用強有力的執法監察手段解決。針對目前存在的執法手段軟、力度不足、阻力大的問題,制定切合實際的可操作性的地方性行政法規以彌補現行法規的不完善。同時要把自下而上的群眾公開監督機制與自上而下的監督機制給合起來,使土地監督工作公開化、制度化。
總之,實施土地資源的可持續利用是緩解我省國土資源壓力的有效途徑。它能夠改善我省土地資源可持續利用狀態不佳造成的資源浪費和缺乏,而且土地資源和可持續利用之間的協調一致,也是我省農業向前發展的必然選擇。實踐證明,土地資源可持續利用是社會經濟可持續發民的物質基礎,土地資源可持續利用將成為推動我省經濟社會發展的物質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