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精神疾病患者社區管理論文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一、評估方法:
①精神衛生知識知曉率:采用精神衛生知識知曉率調查表(普通人群),題目回答正確>18項算知曉,主要內容包括精神疾病相關知識及心理保健常識等幾個問題。②社會功能缺陷評定量表:采用社會功能缺陷評定量表對調查對象進行評分。統計方法:統計資料使用SSPS16.0軟件包進行統計學處理,數據資料用t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二、結果
干預前后兩組患者精神衛生知識知曉情況:干預前兩組精神衛生知識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兩組精神衛生知識知曉率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兩組患者干預前后社會功能缺陷評分比較情況:干預組前后社會功能缺陷評分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對照組前后無統計學意義,見表2。干預組干預前后社會功能缺陷評分比較情況:干預組干預前后在職業與工作、婚姻職能、父母職能方面差異不無統計學意義(P>0.05),在社會行為退縮、家外社會活動、家內活動減少,家庭職能、個人生活自理、外界興趣及責任計劃方面有明顯好轉,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1),見表3。
在當今物質生活充裕的年代,人們對精神衛生服務的需求迅速增長,目前精神衛生問題不容忽視,已經成為當今的重大公共衛生問題之一。社區是精神疾病患者全面康復、回歸社會的主要途徑,因此精神衛生服務的目標是將醫院為中心的服務轉向以社區為中心[2]。社區精神疾病患者需要醫院提供服務方式和服務內容,有家庭隨訪、精神衛生知識講座、日間康復、社交技能訓練等。
精神衛生知識知曉率是社區精神衛生在健康教育工作中評價指標之一,也是評價患者自我康復技能掌握程度。本次研究使患者的知識知曉率明顯的提高,干預前兩組精神衛生知識差異無顯著性。干預后兩組精神衛生知識知曉率差異有統計學意義。因此定期對患者進行心理健康的宣傳教育,并提供必要的義務咨詢,指導和服務[5]。積極開展心理健康講座,提高患者的精神衛生知識知曉率及對疾病性質的認識,從而提高患者就醫的依從性,減少復發。另外,通過講座掌握自我管理技能,培養患者自理能力及社會參與的能力,從而營造了良好的社會氛圍。
重性精神疾病患者雖然經過一個階段住院治療,出院后仍離不開規律的服藥和家屬照顧,這樣才可以很好地控制病情,防止復發。此次研究發現,兩組患者干預前后社會功能缺陷總評分存在差異,干預組干預前后在社會行為退縮、家外社會活動、家內活動減少,家庭職能、個人生活自理、外界興趣及責任計劃方面有明顯好轉,具有顯著性差異,說明康復期患者必須在社區系統新型管理的模式下,通過社區醫生和家屬兩者共同配合,幫助患者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使患者得到全面的康復。綜上所述,通過社區新型模式管理后,重性精神疾病患者在各方面有了很大改善,對回歸社會奠定了基礎,值得在社區精神疾病管理中推廣使用。
作者:俞春明單位:上海市青浦區練塘鎮社區衛生服務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