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社會學家環保社會學的思考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環境的變化或惡化在給自然界帶來不好影響的同時,也給人類社會自身帶來了各種各樣不良的影響。第三,科學技術與環境的關系。“從整體上說,在很多情況下,因為有了科學技術,環境問題才得以解決。但同時我們也能夠看到,有時也是因為科學技術,使環境問題持續和惡化。在這里,存在一個如何認識和運用科學技術的問題”認識正確、運用得好有利于環境保護,認識不正確、運用得不好不利于環境保護。有鑒于此,決策者和施政當局在制定環保政策時應考慮科學技術對環境的積極作用和消極影響。盡最大的可能發揮科學技術的積極作用,盡最大的可能減少和消除科學技術的消極影響。第四,環境運動的意義與價值。環境問題是客觀存在的事實。解決環境問題僅靠官方的努力是不夠的,還要靠民間的推動。民間的推動集中表現為環境運動,即“以解決環境問題為目的的群體行動。”
從日本的情況看,環境運動有反公害運動、反開發運動、反公害輸出運動和環境保護運動之分,無論哪種類型的環境運動的成果都體現在“運動主體所要求的解決環境問題的方案被當局接受,有關改善和修復問題的對策被有關組織和機構實施”上。環境運動迫使政府和污染企業與民眾、與環境受害者對話,迫使政府制定和執行環境保護、環境治理政策,停止實施不利于環境保護、環境治理的方案。由環保組織發起的環境運動不僅“使那些有可能不被人知曉的環境問題表面化和公開化,”而且使民眾的環保意識、權利意識、責任意識、協作意識得到極大的增強。第五,政府、社團、公民在環境保護問題上的責任。在環境保護問題上,政府要做的事情是作出正確的決策并將決策付諸行動。社團要做的事情是以各種方式表達自己對于環境問題的看法、意愿,促使政府用法律規制企業的行為,追究環境破壞者的責任。公民要做的事情是節水、節能、使用小排量汽車和植樹、種草、分類處理垃圾等等。第六,全球環境問題的產生原因及解決思路。各個地區的民眾毫無節制地使用含有氟利昂的電器和化妝品導致全球臭氧層變薄;各個地區超標準排放二氧化碳、超量砍伐樹木導致全球氣候變曖;各個地區由點到線、由線到面的重金屬污染導致全球水質變壞。幾乎所有的全球環境問題都可以在地區環境問題中找到它的原因。環境問題的解決有賴于國際社會的共同努力。國際社會為解決環境問題雖作了不少的努力,但因為責任認定上的分歧,效果不盡如人意。在“全球環境問題已經成為世界性的話題,全球環境問題的解決已經成世界性課題”的今天,各個國家應以人類的福祉為重,摒棄責任認定上的分歧,在共同但有差別原則的指導下致力于環境問題的解決,正因為如此,所以人類應該把工作重點放在地區環境問題的解決上。解決地區環境問題是解決全球環境問題的前提和關鍵。
飯島伸子環境社會學思想的價值
飯島伸子環境社會學思想的價值在于它在理論與實際的結合上啟發了人們對環境與社會、社會與環境關系,和環境社會學相關問題的思考。
思考之一,環境問題是工業化、城市化有所發展、但發展又不充分的產物。決策者在制定經濟與社會發展計劃時,必須考慮工業化、城市化對環境的影響,必須做好優化經濟結構、完善工業布局、妥善處理人口分布與資源配置關系的文章,相關部門在實施經濟與社會發展計劃時,必須把環境保護作為硬任務和剛性指標。工業化、城市化既能破壞環境,也能美化環境。環境問題既可因工業化、城市化而產生,也可因工業化、城市化消除。
思考之二,環境問題既是生態問題,又是社會問題。對環境問題不能只作生態學分析,還應作社會學研究。為尋求環境問題的解決路徑,必須將其納入到經濟與社會發展的總體框架中考量,不能就環境問題談環境問題。就環境問題談環境問題無助于環境問題的解決。尋求環境問題的解決路徑,必須強化環境保護和經濟與社會發展并重的意識,不能以犧牲環境來獲得經濟與社會發展。以犧牲環境來獲得經濟與社會發展得不償失。
思考之三,人口增長、技術失控、生產過剩、消費無度是環境遭受破壞的重要原因,但不是根本原因,根本原因是發展觀念不正確。發展觀念不正確使得政府在作管理決策、企業在作經營決策時很少考慮環境因素,很少考慮這一決策的執行會對環境造成怎樣的影響。為避免這一現象的再次發生,政府和企業在作相關決策時,必須改變觀念,必須考慮這一決策及其執行對環境有無影響,有多大影響。
思考之四,消除環境危機須扎扎實實地開展多方面的工作。須袪除“人類中心主義”思想的影響,確立并踐行道法自然、敬畏自然、善待自然,與自然和諧相處理念。須健全完善政府主導、民間推動的環境保護、環境治理機制,充分發揮政府和民間在這方面的作用。須克服以追求經濟效益、忽視環境效益為表現的市場失靈和以追求經濟增長尤其是GDP的增長,忽視環境保護和治理為表現的政府失靈。須在各個方面,尤其是資金、技術方面開展環境保護、環境治理的國際合作。
思考之五,環境社會學研究不能孤立進行,它需要借鑒其它學科的知識和研究成果,需要與其它學科合作。只有借鑒其它學科的知識和研究成果,環境社會學才能在不斷追求人類生存環境的理想狀態中樹立自己的學科形象,實現自身的價值。只有與其它學科合作,環境社會學才能更充分發揮自己在環境保護、環境治理中的立言獻策作用。
思考之六,環境社會學者在促進公眾環保意識的覺醒,國家環保法律體系的完善以及官產學環保聯動機制的建立方面大有可為。環境社會學家通過對環境問題發生機理、機制的分析和環境問題解決思路、對策的探討;通過對環境保護必要性、重要性的論述和對環境保護與經濟、社會發展雙嬴理念的倡導;通過對所在社區、所在城市、所在國家環境運動的參與和國際環境運動的介入,為喚起公眾的環境保護意識,為消除經濟增長投下的環境陰影,為促進環境與經濟、社會的協調發展貢獻自已的力量。
飯島伸子環境社會學思想的價值除體現在它能啟發人們對環境與社會、社會與環境關系的思考外,還體現在它為人們提供了一條了解環境社會學的線索,為人們開啟了一扇審視環境問題的窗子,為人們搭建了一個預測環境社會學前景的平臺。循著它提供的線索探究下去,人們知道環境社會學是一門從社會學角度研究環境問題的科學,一門將結論建立在實證分析、細節分析基礎之上的科學,一門有理論意義和實際價值的科學。透過它開啟的窗子,人們看到了環境破壞的嚴重性、環境治理的緊迫性和從社會學角度研究環境問題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登上它搭建的平臺,人們看到環境社會學以其對人類生存狀況的深層憂慮、對環境危機的深刻反省、對消除環境危機的執著追求顯示出自身的魅力。有魁力就有生命力,有生命力就有環境社會學的美好前景。
飯島伸子環境社會學思想的局限
飯島伸子的環境社會學思想深化、升華了人們對環境問題的認識,給人們處理環境問題以理論和方法的指導。我們在肯定這一點的同時,也應清楚地看到它的某些局限。她承認環境問題產生于不當的生產、生活方式,但沒有認識到不當的生產、生活方式不是環境問題的歷史性、體制性根源。環境問題的歷史性、體制性根源是發展理念不正確、發展模式不合理。要從根本上解決環境問題,必須改變唯經濟增長的發展理念、必須改變粗放式的發展模式。她看到了經濟全球化的作用和產業大轉移的趨勢,看到了“發達國家在發展中國家進行大規模開發和工業建設的過程,也是發展中國家居民的生活和健康遭到損害,土著民族的原有生活方式遭受徹底破壞的過程。”但沒有看到發達國家正是在經濟全球化和產業大轉移的幌子下將高耗能、高污染的企業轉移到欠發達國家。發達國家從欠發達國家拿走的是“干凈”的產品和巨額利潤,留下的卻是產品生產過程中產生的廢水、廢氣、廢渣。發達國家留下的廢水、廢氣、廢渣加劇了欠發達國家的環境危機。欠發達國家在承受因自身發展而導致的環境之痛的同時還要承受發達國家轉嫁的環境災難。
她看到了城市市民對城市環境狀況的不滿,但沒有看到即便環境狀況再遭糕人們也不會輕易離開自己所居住的城市,放棄賴以為生并己經習慣了的城市生活方式,放棄與之相關的工業技術。人們可以治理城市環境,可以改變城市環境。不如人意的城市環境不應成為人們反對城市、反對與城市建設、城市生活有直接關系的工業技術的理由。她強調調整經濟結構、尤其是調整產業結構、工業結構對環境保護、環境治理的意義,但沒認識到環境保護、環境治理是一個系統工程,不能頭疼醫頭、腳疼醫腳。除了要調整經濟結構外,還應做好相關法律、法規的制定、執行和環境污染源的控制工作。
她強調零增長、緩慢增長對維護生態平衡的意義,但沒有認識到面對不可逆轉的增長趨勢和難以抑制的發展沖動,不是迫于無奈,沒有哪一個國家會為保護環境而刻意減緩發展速度。發達國家不會,欠發達國家更不會。以犧牲生態為代價換取暫時的經濟繁榮不對,借口保護自然環境而不發展經濟也不對。正確的做法是在發展經濟時注重對環保的保護,在保護環境時注重經濟的發展。她強調政府、非政府組織負有幫助民眾擺脫環境災難的責任,但沒有提出為履行責任政府應采取哪些具體措施,非政府組織應實施哪些具體方案。因沒提出具體措施和具體方案,幫助民眾擺脫環境災難不免陷入空談。
飯島伸子環境社會學思想的局限既與環境社會學學科現狀有關,又與其學術旨趣、價值取向有關。就學科現狀而言,由于環境社會學產生較晚,學界對它的研究還處在初始階段。很多基礎性問題還沒完全理清。就學術旨趣、價值取向而言,飯島伸子重視環境社會學對象、方法環境問題現狀和民間環保運動類型的研究,不太重視環境社會學功能、環境問題趨向和政府環境治理政策及效果分析。飯島伸子研究環境社會學所依據和利用的文獻資料大多來自歐美,歐美學者的價值觀對其環境社會學思想的形成與演變無疑有很大的影響。
結語
環境社會學是一門新興科學。從事這門科學研究的雖不乏其人,但取得像飯島伸子這樣成就的人實屬不多。飯島伸子為環境社會學的繁榮作出了貢獻。她的環境社會學思想豐富了環境社會學的內容,為人們研究環境社會學提供了理論與方法的指導。
作者:吳思珺單位:湖北大學知行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