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大學生就業社會網絡論文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一、社會網絡資源對大學生就業的重要性
1.選擇職業目標時提供建議和參考。通常面臨就業的大學生會存在諸多困惑,而這些問題也大多是“以訛傳訛”的“謠言”,并非是某些職場人士的親歷經驗,但對于尚未步入社會的大學生來說就不好區別真偽,從而憑空增加了許多不必要的壓力。因此,就業社會網絡資源可以幫助大學生獲得最真實、權威的建議和參考意見,讓自己的求職、就業更加有的放矢。
2.提供深入了解目標職業的生涯人物訪談對象。對于做好了職業生涯規劃的大學生來說,求職前一定有自己較為清晰的目標職業,但此時也僅僅是理想中的職業,面對諸如對職業知識、技能、任務、機器、工具和設備等職業的具體要求等問題時還沒有清晰的答案。通過面對面地與自己有著相近經歷、學歷背景等相似性較高的生涯人物訪談,大學生可以快捷、準確地獲取相關職業的橫向信息,避免了準備的盲目性及對目標職業的刻板印象。
3.提供目標職業的相關信息。目標行業的核心因素如準入條件、核心知識結構、必備的能力結構、職業發展途徑等,對大學生順利就業有很大的幫助。通過就業社會網絡資源,即通過行業、職業、崗位,業內領導、員工等多種途徑獲取的多種信息,分析綜合后可以更充分地了解目標職業的全面信息,以便于大學生提前確立工作目標,更好地做好入職后的生涯規劃。
4.提供見習、實習等社會實踐機會。“大學生參加社會實踐活動,既促進了先進生產力的發展,又幫助和引導大學生按先進生產力發展要求成長成才;既傳播了先進文化,又幫助和引導大學生接受先進文化的哺育;既服務了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又服務了大學生的全面發展[2]。”“絕知此事要躬行”,見習與實習可以為大學生提供真實的職場歷練機會,幫他們獲得最真實的工作經驗和職業體驗。就業社會網絡資源可有效避免一般單位因多種原因無法為大學生提供對口見習與實習機會的尷尬,為大學生職前鍛煉提供充分的見習和實習機會,讓他們更有機會了解自我、給自身合理定位,進而也增加了大學生的工作經驗,入職后更能發揮出優勢。
5.提供單位招聘的信息。一般來說,單位公開的招聘信息盡人皆知,這些工作職位面向眾多求職者,因此投遞簡歷、面試、接受背景調查、實習、轉崗等系列過程是每個最終獲取相應職位的求職者必走的程序,其間所花費的時間、承擔的風險自不必說,其效果也是可想而知的。如果大學生善于利用就業社會網絡資源,則有更多接受單位隱性職位應聘的機會。
6.提供重點向單位推薦的機會。大學生就業社會網絡資源可以為大學生就業營造一個相對安全的就業信息環境,同時他們在圈內掌握的信息也一定是行業內最前沿、最精準的,加之業內人士推薦的員工更容易獲得用人單位的信任和青睞。若大學生能很好地利用就業社會網絡資源推薦的求職信息,積極主動地表現出自己的綜合實力,則可更為快捷地獲得更優的工作機會。
7.提供就業崗位。大學生如果能從新生入校起就不斷地開發和利用就業社會網絡資源,積極主動地與他們定期溝通,有規劃、有目的地參與資源內單位見習、實習,就會獲得他們對自身進行專業方向和職業目標定位有效引導,更會較早完成由校園到社會的過渡,因認同企業價值觀而與企業發展同步,滿足用人單位對人才的要求。這樣一來,在大學生進行正式求職時,已和社會網絡資源內的用人單位“熟悉”了,雙方自然會省去招聘、應聘、面試、筆試等諸多海選程序,而直接為大學生提供相應的就業崗位。總之,如果大學生從新生入學時就有步驟地開發自己的就業社會網絡資源,那么在大學期間及畢業以后,就會有更多的來自社會不同領域和組織的社會關系資源共同構筑成大學生就業社會人脈網絡資源,為大學生提供全方位、多角度的職業發展支持。這對大學生職業目標的建立、職業準備必備清單的獲得,見習、實習機會的取得,以及崗位推薦和順利就業都是非常重要的。
二、大學生就業社會網絡資源的開發與利用
Kristen.W.Gustafson在《Graduate!》一書中談論找工作的途徑時說:“你從來不知道飛機上坐在你身邊的人或者你叔叔的一位朋友可能知道你夢寐以求的公司正在招聘一個職位,要集眾人智慧。”[3]大學生科學合理地開發和利用就業社會網絡資源,可以更好地提升求職成功率及就業質量,增強就業穩定性,充分實施“就業自救”。
1.內部資源的開發與利用。“機會總是留給有準備的人”,大學生從進入大學校園起,就要為自己的就業問題做好充分準備,在學校的幫助與引導下盡快熟悉校園及所在城市的各種資源,核心專業課程及其鏈接的職業等內容,經常與自己的父母及大家族中的兄弟姐妹溝通交流,讓父母及更多的“內部資源”了解自己在學什么,將來可以干什么。同時讓他們多幫自己留意自己配偶及身邊可靠社會關系資源的從業行業背景等信息,找機會及時幫助自己傳播學習信息與內容,多了解對于職場人士最通用的技能及素質都有些什么要求,以得到他們最直接有效地幫助,見習、實習及求職前,及時告知他們自己要干什么,并真誠地期望得到他們何種幫助等。
2.外部資源的開發與利用。外部資源的開發與利用,要迫使自己做個有心人,處處留意才會有更多的機會接觸信息資源,而掌握豐富的資源信息也無疑就意味著有更多的就業機會。第一,在校園內開發。大學生從入校起,就要為自己的求職做準備,積極加入各種自己感興趣的社團組織,擴大自己的交際范圍,加強與老師及師兄師姐的聯系,尤其是與自己“志同道合”的校友,不斷結識有利于自己就業的社會網絡資源。第二,在招聘會上開發。“求職,永遠沒有太早的說法。”大學生一入校就面臨著就業的問題,未雨綢繆才是明智的做法,因此可以利用課余時間多參加一些校園招聘會或是政府組織的招聘會,并及時對自己感興趣的公司進行隨訪。這樣懷著學習的心態參加招聘活動,既可以收集就業信息、了解就業市場,為自己積累各方面的求職知識和技巧,又可以給自己更多接觸業內人士的機會,為自己增加一條開發和利用就業社會網絡資源的路徑。第三,在網絡上開發。網絡已是現在社會不可缺少且使用最為廣泛便捷的工具之一,大學生定期瀏覽專業求職網站、學校的就業版塊、意向行業大公司網站、行業內的BBS論壇等,在這些領域依然有很多開發新資源的機會。第四,在實踐活動中開發。大學生要多參加社會調查和實踐活動,主動深入相關企事業單位、工業園區、科技園、校企合作單位等地調查研究,及時關注自己理想職業相關行業的動態,及早了解其發展變化趨勢,在此過程中爭取開發和利用新的就業社會網絡資源。此外,各高校也應該為學生社會資源的開發和利用提供更多便利條件,比如建立和完善校友信息、主動深度地開展校企合作、組織開展相關的社會調查實踐活動等。大學生開發、利用大學生就業社會網絡資源,引導大學生關注和充分利用社會網絡資源的意識,優化大學生自身內外社會網絡資源結構,開發優質社會網絡資源,建立發達的社會網絡資源體系,這是大學生成功就業中可以自己掌控的制勝法寶。
作者:陳明超黃鏡潮張蘊華單位:湖北工業職業技術學院就業指導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