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基于信息系統的設備管理論文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一、設備管理信息系統主要功能設計
1.1巡檢管理。為了滿足運行管理巡檢工作的要求,建立巡檢模塊,實現對巡檢儀、現場設備標識等管理,使巡檢工作從策劃、現場巡檢、巡檢結果上傳到系統得以閉環。巡檢策劃:策劃內容包括巡檢路線上的設備對象,每個設備對象上的巡檢項目,每個項目的巡檢方法和巡檢標準。巡檢執行及巡檢結果記錄:提示運行巡檢員準備并執行巡檢任務。巡檢完成后,將手持巡檢設備的巡檢結果導入系統設備的巡檢數據庫中共享,并能將巡檢查的結果將能傳遞給設備管理及缺陷管理模塊進行消缺。巡檢分析:巡檢分析是在系統巡檢數據庫的基礎上分析設備運行狀態,分析設備劣化趨勢,為設備的合理定修提供依據。巡檢分析以圖形方式展現系統或設備在某一段時間中參數的趨勢圖。對參數超限的設備系統將進行預警,自動觸發缺陷流程。
1.2點檢管理。為了了解設備的運行狀態,點檢人員需要使用聽、聞、看、摸等方式點檢每個設備,及時發現設備的隱患和異?,F象,并做好記錄和匯報,以便及時得到處理,保證設備、系統的安全、穩定、經濟運行。點檢功能支持各種點檢儀器設備自動上傳下載數據,并且支持條形碼、射頻技術。
1.3設備潤滑管理。借助于設備潤滑管理模塊對設備潤滑工作進行全面、系統、閉環管理,保證設備的安全經濟運行,提高設備的可靠性,防止設備因缺油或油質劣化而發生事故。針對設備定義潤滑項目,通過定義設備潤滑計劃,按照潤滑周期生成對設備進行換油、補油等任務。對潤滑任務進行執行,生成潤滑油檢測報告,并對潤滑記錄和潤滑任務進行統計、查詢。設備潤滑管理功能設計模型如下圖。
1.4故障與缺陷管理。設備故障與缺陷管理模塊是設備管理信息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通過日常故障與缺陷處理過程中的數據積累為系統的分析、統計提供了數據來源。本功能采用工作流驅動,通過缺陷登錄、處理、驗收、統計、考核等環節,對缺陷進行有序處理和消除。故障與缺陷管理工作流驅動如下圖。
1.5工單(維修單)管理。工單管理是設備管理的核心模塊,通過工作申請、工單處理、工單成本匯總等,對由缺陷產生的工單、預防性維護工單和由項目產生的請求工單,進行人員、備件、工具、工作步驟、工作進度等的計劃、審批、執行、檢查和完工處理,檢修管理通過工作流的運行機制推動事務向既定的方向發展,從而有效控制設備維護工作的進程,跟蹤工單狀態,憑借工單的人工時間、所耗物料、資源和服務等信息,匯總維修、維護任務成本,進行實際成本與預算的分析比較。
1.6設備狀態監測。設備狀態監測是利用生產實時信息系統平臺具有的實時數據和事件數據的資源,融合其他試驗以及設計數據,建立統一電子化設備狀態檔案庫,并為將來開發設備的狀態評估乃至設備的狀態檢修提供相關的基礎數據。設備狀態信息包括:設備的運行小時數、設備的啟停次數、設備的累計告警次數和告警頻度、設備越限的次數和累計時間、設備發生故障的次數(跳閘)、設備的平均和最大負荷、設備的過負荷累計時間、設備的操作失敗次數、設備的運行限值(高、低、高高、低低、跳閘)、設備的試驗或校驗記錄(人工輸入)、設備的檢修記錄(人工輸入)、設備的設計參數(設計壽命、允許連續運行時間、分合次數、設計要求檢修周期)。
二、系統應用成效
該系統在該企業試點建設完成后,運行良好,取得了明顯的成效,得到了各級領導和使用人員的肯定,通過了科技項目專家組驗收。國務院國資委監事會有關領導、中國建筑材料集團有限公司領導親臨考察該系統,對該系統給予充分肯定。該項成果也得到了工業和信息化部的表彰,該企業也成為“水泥行業信息化和工業化融合示范企業”。項目實施成果為企業帶來了較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提升了企業競爭能力。
2.1經濟效益。為企業年創效益526.2萬元?;剞D窯運轉率提升1.8%,新增效益466.2萬元(370萬噸熟料×1.8%×70元/噸=466.2萬元);工作效率提高,降低管理費用60萬元(節省人工成本12人×5萬元/人/年=60萬元)。
2.2社會效益。建立可靠性、經濟性及安全性相統一的管理體系,是企業落實“科學發展觀”的具體體現。通過加強設備檢修和運維流程的安全管理,實現了設備穩定、高速運轉,并減少了人身傷亡事故的發生,促進社會和諧。通過提高設備管理水平,降低能耗、減少排放、保護環境,使企業向綠色能源企業發展,被評為國家工信部兩化融合促進節能減排示范企業。
作者:鄒士忠周永安劉廣堂單位:淮海中聯水泥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