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人才需求對人才培養負反饋作用探析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近年來,隨著我國經濟社會不斷發展,產業結構不斷升級,各行各業對所需人才的質量要求越來越高,各高校以培養適應現代企業發展要求的高素質人才為目標,主動對接市場需求,從實際出發,不斷調整和完善人才培養體系。本研究聚焦現代企業發展要求,利用負反饋理論,強調結果運用,從企業對畢業生工作情況的評價情況著手,研究企業人才需求對高等學校人才培養的負反饋作用,將有助于高等學校更好地根據市場需求完善自身的人才培養體系。
關鍵詞:企業需求;人才培養;負反饋
近年來,我國經濟社會快速發展,隨著產業結構升級,人才已逐漸成為現代企業發展的核心要素之一,因此,現代企業對人才的素質和能力要求也越來越高。高等學校作為人才培養的主陣地,在人才培養工作中不斷探索,主動對接社會和企業需求,結合自身實際情況,不斷調整和完善人才培養體系,以期培養出更多適應現展需求的高質量人才,同時,各高校還逐步建立起畢業生就業跟蹤服務和評價反饋體系,并將評價反饋指標作為學校教育培養體系調整和完善的重要參考,以期更好地對接社會和企業需求,使得高等學校對學生的培訓更有針對性。
一、企業對高等學校畢業生的能力素質需求
本研究重點針對企業對高等學校畢業生能力素質的需求,對包括企業管理人員、技術人員、人事部門人員和畢業學生進行訪談,編制調研問卷進行調研,通過對調研數據的處理和分析,根據技能的三大分類,提出適應企業需求的高等學校畢業生能力素質特征如下。
1.專業知識技能高等教育是國民教育體系中為社會培養高級人才的十分重要的組成部分,高等學校畢業生通過在某一個或兩個學科門類中為期三年以上的系統化和專門化的教育培養,通過畢業考核,可以視為基本掌握該學科門類的基礎性專業知識,并具有一定的動手實踐能力,這也是企業選聘高等學校畢業生開展某項工作的重要選擇方向。高等學校畢業生應當通過大學階段的系統性學習,完成所在專業大類各門課程的學習,扎實掌握各項專業知識,能在今后工作中運用所學到的知識解決實際工作中的問題,在實際工作中如果發現自身所掌握的專業知識不能滿足工作需要,應當及時通過業余輔導、進修研修、在職教育、職業培訓考試等方式及時進行完善和補充。
2.可遷移技能可遷移技能一般指可以從一份工作運用到另一份工作的技能,該項技能可以運用到多種不同類型和層次的工作中,主要包括溝通表達與人際關系協調技能、團隊建設與協作技能、組織策劃與協調技能、創新創意與執行技能等幾大方面。可遷移技能往往是一個人的素質與能力的綜合呈現,這也是企業選聘高等學校畢業生的最主要參考因素之一。不同的工作類型由于其自身特點,在對工作者的綜合素質與能力有一定要求的基礎上,對工作者的某些可遷移技能需求的側重點不盡相同,高等學校畢業生應當在日常的學習、工作和生活中注重積累,加強實踐能力培養,提升自身的綜合素質與能力,提高自身的可遷移技能水平。
3.自我管理技能自我管理技能是指受個人依靠自身的主觀能動性,按照社會目標,有意識、有目的地對自己的思想、行為進行轉化控制的技能,主要包括自我評估、自我完善和自我管理三個部分,體現為個人所具有的特征和品質,用來幫助個人更好地適應環境,是個人最有價值的“資產”,往往是影響其職業生涯成功與否的關鍵。個人的自我管理技能在養成過程中會受諸多因素影響,包括家庭、周邊環境、性格、興趣等,高等學校畢業生應當充分發揮自身的主觀能動性,根據社會目標,認真查找自身不足,客觀進行自我評估,著眼于完善自我的目標,加強自我管理,練就自身的品質,提高自身的自我管理技能。
二、負反饋理論
反饋又稱為回饋,是現代控制理論中的重要理論,主要是指系統輸出通過一定方式返回到輸入,從而改變輸入,進而通過改變輸入影響輸出的一種方式。反饋分為正反饋和負反饋兩種形式,正反饋主要是輸出對輸入起相同或相似的作用,使系統偏差不斷擴大,起系統放大作用;負反饋主要是輸入對輸入起相反的作用,使系統輸入與系統目標值之間的偏差不斷縮小,起穩定系統的作用。負反饋系統中的一個重要的環節是輸出取樣,根據負反饋系統的工作原理,將輸出取樣數據作用于輸入環節,控制系統根據輸出取樣數據進行不斷的調整,達到系統最穩定的控制狀態。由于負反饋系統獨特的優點,可以不斷調整控制系統來大大提高中間控制系統的控制質量,改善許多性能指標,而且負反饋越深,改善的程度也愈大,本研究主要運用負反饋理論的基本思想,研究企業對人才能力素質的需求對高等學校開展人才培養工作的負反饋作用,以企業對高等學校畢業生的期待的能力素質為指標,通過調整高等學校的教育教學、社會實踐等全過程,最終達到提升高等學校畢業生能力素質,以更好地滿足企業的人才需求的控制目標。
三、企業人才需求對高等學校人才培養負反饋作用探析
1.夯實基礎,打牢學生的理論知識儲備基礎高等學校對學生進行的理論知識的教育是在某一個學科大類范圍內以課程為載體的系統性教育,一般包括通識教育類課程和專業性課程,有系統性和關聯性的特點,由于是學生畢業的必備條件,高等學校可以通過考試或者考察來保證理論課程教學的質量。高等學校學生獲取與之專業相關的專業知識技能主要是通過其進行大學階段相關理論課程學習來實現的,企業不僅需要高等學校畢業生通過完成大學階段教學培養計劃的學習具備扎實、完整、系統的專業領域相關理論知識,更需要畢業生具有對專業前沿知識和社會及行業熱點的自學、分析和研判能力,能主動地更新自身的知識體系、完善知識結構、擴大知識涉獵的范圍,提升專業知識的深度和拓展專業知識的廣度。高等學校在進行學生教學培養計劃的編制過程中,應當充分考慮現代企業對畢業生專業知識技能的需求,特別要注重以下三個方面。首先,應當將所在學科的經典理論體系設置為教學培養體系中的基礎。在教學培養體系設置過程中,要突出基礎,將所在學科中最經典、最重要的理論知識設計在相關基礎性課程里,讓學生通過學習相關課程,切實掌握好所在學科中最重要和最核心的專業知識。其次,應當將專業前沿知識編制進學生教學培養體系中,并及時更新和完善。隨著科技的進步和時代的發展,各學科大類的理論更新速度也日益加快,高等學校在制定教育培養計劃時,要有前瞻性,及時將各學科發展的最新成果編制進教學內容,幫助學生及時了解學科發展情況,跟上時代的步伐。第三,應當通過改進課堂教學方式、考試考察方式等手段,加強學生自學能力培養。高等學校在組織學生進行課程學習的過程中,應當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引導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開展自學,提升學生自學意識,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以便在科技日新月異的背景下更好地適應現代企業對畢業生的需要。
2.搭建平臺,引導學生形成完整的實踐經驗實踐教學作為高等學校教育培養體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于提升學生的實踐能力和豐富學生的實踐經驗具有一定的意義,但受限于高等學校的資源、環境、師資等主客觀因素,僅僅通過校園內的實踐教學遠不能達到學生實踐能力提升的要求,需要高等學校既走出去,又請進來,充分利用社會資源,搭建更廣闊的實踐教育平臺,幫助學生形成比較完整的實踐經驗,以適應現代企業的要求。高等學校可以著力搭建好以下三個實踐教育平臺。實踐課堂平臺:高等學校應當根據各學科特點,設置與所學理論課程相配套的實踐類課程,靈活設置此類課程的考核方式,引導學生將理論知識與實踐經驗相結合,提升學生對理論知識的理解程度,鍛煉學生用理論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以便學生更好地掌握理論知識。認識實習平臺:高等學校應當在保證校內課程教育效果的基礎上,搭建學生走出校門初進社會的認識實習平臺,增強學生對社會的感性認識,從而幫助學生更好地建立自身的專業認知,激發進一步學好自身專業的激情。實踐實訓平臺:作為高等學校教育培養體系的重要補充內容,學生進入企事業單位開展實踐實訓越來越成為各個高等學校工作中的重點內容,受重視程度越來越高。開展好學生實踐實訓工作,可以更好地提升學生理論聯系實際的水平、鍛煉學生綜合實踐能力、引導學生真正做到學以致用、幫助學生更好地了解和認識社會。高等學校應該積極挖掘校友等社會資源,建設實踐實訓平臺,提升學生的綜合實踐能力。
3.挖掘潛力,引導學生開展自我探索在做好學生課堂內外教學、實踐實訓培養的同時,高等學校在對學生的教育培養過程中應當通過多種形式,變學生被動接受為主動學習,激發學生自身的主觀能動性,積極開展學生生涯發展教育,幫助學生正確地認識自我并開展自我探索,引導學生用目標管理的方法,合理確定自身成長發展目標和職業發展方向,鼓勵學生通過自身努力實現自身的職業理想。在實際工作中,高等學校要特別重視做好以下兩點工作。首先,要充分利用好課堂這個載體。要根據時展變化,合理調整課程設置,特別是要重視大學生生涯發展類課程的建設,教會學生用最新的生涯發展理論,通過對自身的性格分析、興趣探索,理性地判斷,制定適合自己的職業目標,并在此基礎上幫助學生通過自身努力實現自身的目標。其次,要重視學生的第二課堂教育。第二課堂包括學生開展的各項課外活動、社會實踐實習、學生工作鍛煉等內容,是課堂教育的重要補充,高等學校要充分利用第二課堂組織靈活、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特點,在黨團活動、社團活動、社會實踐活動等開展的過程中,通過主題設置,引發學生思考,開展自我探索和認知,進而幫助學生正確認識世界和認識自我,更好地提升自我綜合素質,達到現代企業對人才素質能力的要求。高等學校開展人才培養工作的目標是通過課內與課外、校內與校外的多種形式,充分利用社會資源,最終培養出適應經濟社會發展和市場需求的高質量人才,而要達到這個目標,需要充分考慮社會所需和企業對人才的需求反饋,根據反饋情況,及時更新并完善相關工作,使之成為高等學校對學生開展教育工作長期堅持的工作方法。
參考文獻:
[1]李瀟,王蒙.淺析基于企業人才需求下會計專業課程設計的創新實踐[J].現代經濟信息,2016(3).
[2]張承.“五位一體”視角下的高校人才培養與企業需求有效對接探析[J].河南司法警官職業學院學報,2017(9).
[3]柳冰.社會需求導向下我國工業工程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研究[D].天津:天津大學,2017.
[4]李文濤.基于企業人才需求標準的高校遞進式育人模式的研究[J].文化創新比較研究,2018(4).202
作者:王喬松 單位:東華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