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科技型中小企業的前景探索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一)企業管理能力還不夠強。大部分科技型中小企業管理創新能力薄弱,傳統直線型管理組織、管理技術落后、企業文化缺乏、“一言堂”的家族式管理方式等問題阻礙了企業發展。部分企業缺乏科技管理組織,有的企業產前沒有市場調查和研究,產中沒有生產控制,產后沒售后服務,在生產管理上處于混亂狀態,在組織經營上處于無序狀態,提高企業管理創新能力是亟待解決的問題。
(二)企業發展質量還不夠高。初創期企業1601家約占北辰區科技型中小企業的59%,成長期企業780家約占29%,壯大期企業316家約占12%。科技“小巨人”企業不足北辰區科技型中小企業的十分之一,掌握“殺手锏”產品的領軍企業不足百分之一,本土培育的上市企業不多。大多數科技型中小企業存在著企業規模小、創新能力弱、研發機構少、高技能操作與現場管理的復合型人才匱乏等諸多“短板”,阻礙了企業發展。
(三)企業融資能力不到位。資金短缺仍是制約科技型中小企業發展壯大的瓶頸問題。通過問卷調查反映出企業在融資上主要缺少足夠擔保,財務報表難以達到銀行要求,貸款利率和其他成本過高,審批程序復雜、手續繁瑣,企業抗風險能力較弱,企業資產負債率較高等問題和困難。北辰區金融機構也存在業態不均衡、機構網點覆蓋面不足、政府融資能力較弱、抵御風險能力不高,中小企業融資難問題仍較為突出,科技企業融資超市正處于起步階段,專業科技咨詢及服務人才較少,政府和中小企業之間缺乏溝通,有的企業不能及時了解相關政策,利好政策不能及時得到落實。
(四)載體運營能力還不夠強。高水平載體還不夠多,現有孵化載體的開放程度和運營管理水平不高,服務和共享機制不健全,產學研合作轉化率低,進駐企業偏少,創新的集聚優勢不夠明顯,公共檢測、測試、質控等創新資源尚未整合,高水平創新網絡亟待建立。
(五)專業招商團隊還較匱乏。科技招商是一項專業性和時效性很強的系統工程,目前北辰區科技型中小企業的招商仍采取傳統方式,招商以園區、鎮街、科委、中小企業局、合作交流辦為主體,招商人員大多為兼職從事招商工作,受時間、精力、專業知識等因素影響,難以準確完成“立項、調查、研討、決策”等流程,很大程度上制約了招商質量和效益,亟需建立一支業務能力強、政策法規熟悉,了解行業運作的高水平專業招商隊伍。
二、培育和壯大科技型中小企業的對策建議
(一)提升企業管理創新能力。一是加強企業內部管理。完善企業的管理機構,規范運行程序,建立起既能夠調動技術創新的各種資源,又能協調與管理有關技術創新各個方面、各個環節工作的組織系統。建立健全技術創新、決策執行、激勵約束、資產管理、知識產權、網絡信息、市場交易等相關制度,用好制度、管好企業。同時要加快企業現代信息化建設,針對企業物資資源、人力資源、財務資源、信息資源等方面的管理建立集成一體化的ERP企業資源管理系統,促進企業節能增效,提升企業信息化水平,實現工作流程自動化。二是健全人才管理機制。人才是科技創新中最重要的因素,是科技創新能力能否迅速提高最重要的動力源泉。針對企業實際,建立相應的人才引入、培養、利用等保障機制。充分利用現有人才,制定鼓勵創新的激勵制度,兌現鼓勵創新創造的各方面待遇與獎勵。積極發掘有潛力的高技能人才,使其成為企業技術創新的骨干、管理創新的精英。對于有突出貢獻的工人破格評定,破格提拔,使其成為企業創新的骨干。加快培養引進能夠突破關鍵技術、發展高新技術產業的科技創新技術人才和懂科技、善經營、會管理的優秀實用人才,為企業發展壯大提供人才保障。三是加強各類人員培訓。針對企業發展規劃,開展科研開發、技術創新、企業文化等訂單式培訓,可采取分期分批到有關院校、科研單位進行充電培訓。既要對高級管理人員、復合型創業投資人進行培養,也要對掌握先進技術的高技能人員隊伍培養,更要重視培訓一大批有較高職業素養的技師和技工等實用型人才。四是發揮自主創新主體作用。增強企業自主創新能力和原始創新能力,加強科技前沿技術和應用基礎研究,不斷加大科研開發、技術創新、成果運用的力度和深度,加強產品研發、技改開發和標準化建設。立足升級換代、提高競爭實力,引進購買先進產品和核心技術,切實增強消化吸收再創新能力。圍繞北辰區三大優勢產業,開展配套技術和產品研發,延伸產業鏈條,發展關聯產業,在推進產業集群發展中實現自身持續健康發展。
(二)加大融資創新服務力度。加快推進金融創新發展,是解決科技型中小企業融資難問題、促進實體經濟發展壯大的重要途徑。依托科技中小企業金融服務中心,搭建投資、貸款、擔保等科技金融服務平臺,探索符合科技型中小企業成長規律的科技金融發展新模式。一是建立專門融資通道。探索企業轉型升級的專門融資通道,讓民間資金參與企業創業創新的投資,把民間的散資、游資轉變成為大資、巨資,成為產業資本和促進轉型升級的資本。二是創建新型金融組織。加快發展小額貸款公司、擔保公司,因地制宜引導民營企業設立或參股擔保、小額貸款公司等新型金融組織,利用其融資門檻低、業務“短平快”等特點,與銀行機構實現錯位經營、聯合發展,滿足企業的資金需求。擴大貸款抵押物范圍,積極推廣動產、應收賬款、倉單、股權、政府采購中標合同和知識產權質押等方式,緩解科技型中小企業貸款抵質押不足的矛盾,以解燃眉之急。三是創新直接融資形式。鼓勵和幫助科技型中小企業通過發行企業債券、中期票據、短期融資券、集合債券、股權融資、項目融資及信托產品等形式直接融資。積極推動企業上市融資,建立上市后備資源庫動態管理機制,加大擬上市企業教育培訓、跟蹤指導和中介服務,推動科技型中小企業在主板、中小企業板、創業板等境內外資本市場上市融資。四是著力做好融資服務。充分發揮科技企業融資超市及門戶網站作用,通過銀企對接、現場交流、網絡互動、線下服務、專題培訓、實地指導、路演展示等方式,為企業提供業務咨詢、政策解答、需求引導、方案設計、業務協辦等融資服務。
(三)加快科技載體平臺建設。沒有好的載體,就不會培育出好的主體。好的科技載體是實現創新成果孵化、轉化和產業化的重要平臺。一是利用區位優勢整合資源。采用開放式運行模式,最大限度地促進社會資源與企業資源整合,借重首都資源和南開大學、天津大學、河北工業大學等高校資源,充分發揮中國天辰公司、天津水泥院、70所、718所等國家和省市級科研院所在北辰區的人才優勢,進一步推進產學研結合,打造資源共享平臺,加快科技攻關。形成面向科技型中小企業從初創到壯大,再到“小巨人”企業的完善服務鏈條。二是加強產學研合作。建立企業、大學、科研院所間資源共享、風險共擔、協同發展的長效合作機制,促進科技成果向現實生產力轉化。在產業技術創新體系構建中根據產業鏈需要,大力吸納科技型中小企業參與,鼓勵科研機構、高校科技人員在企業和所在單位之間雙向兼職和流動,支持他們積極參與企業創新活動或創辦科技型企業。開展科技人員服務企業行動,通過科技特派員、創業導師等方式組織科技人員幫助科技型中小企業解決技術難題,加速科技成果轉化,加強技術創新源頭和技術創新主體鏈接,增強企業發展后勁。三是提升孵化載體承載服務能力。著力提升現有各類孵化載體的承載能力和綜合配套服務能力,加快建設各鎮街科技型中小企業孵化培育載體,突出對特色產業集群和創新集群的基礎性孵育作用,推動孵化器多元化發展。加快科技園區新區和示范園區拓展區建設、改造提升鎮級工業區、建設科技產業園和科技孵化器,拓展科技型中小企業和“小巨人”企業發展空間,發揮科技型中小企業集群優勢,產生集聚效應、品牌效應、系統效應和放大效應,不斷培育出促進區域經濟協調發展的區域創新主體。
(四)實施領軍企業培育工程。培育“小巨人”企業是發展科技型中小企業的重中之重。一是個性化扶持。針對企業需求,進行“一企一策”個性化扶持,幫助企業制定明確的發展規劃;幫助企業吸引高端科技人才,構建研發平臺;幫助企業用好財政、金融等扶持政策,促進企業開發更多“殺手锏”產品,提升核心競爭力。按照企業發展定位,對現有219家科技小巨人企業,從科技立項、管理咨詢、高企認定、品牌保護、上市融資等方面進行一對一專項幫扶。二是培育小巨人企業。加快培育一批科技含量高、市場競爭力強、發展潛力大、成長速度快的科技“小巨人”企業,加大企業技術改造項目實施力度,促進企業提高科技投入、改進生產工藝、提升產品質量,加快成長為科技“小巨人”企業。三是培育殺手锏產品。“殺手锏”產品是企業發展效果和潛力的集中體現,是企業核心競爭力的根本所在,要瞄準擁有國內外領先水平的核心技術、填補國內空白的關鍵技術、行業內擁有明顯優勢的前沿技術的重點產品,從政策、資金、資源等方面給予全方位支持,推動企業攻克關鍵共性技術和尖端核心技術,掌握行業話語權和主導權。
(五)加大科技招商引企力度。堅持把招商引資作為加快科技型中小企業發展的著力點,舉全區之力之智打好招商引資攻堅戰。一是創建一流專業招商團隊。整合職能部門、鎮街、園區、企業資源,組建專業招商團隊,吸納一批懂專業、懂市場、懂融資、懂成本核算、懂外語、有招商經驗的專業招商人才,形成一定數量的諳熟談判技巧、高效能干的產業招商隊伍。二是開拓招商思路。全區各單位各部門要強化全員招商、主動招商意識,采取政策招商、規劃招商、產業鏈招商、委托招商、駐外招商等多種方式,千方百計招大引強,推動招商引資再上新臺階。三是借重首都資源。合作交流辦、科委等相關部門成立攻關小組,加大“走出去”招商力度,有信心、熱情、智慧和招法,充分利用好首都資源,舉辦好中關村招商推介會,發揮好中關村辦事處的前沿作用,圍繞首都的科技人才、創業資本、中央企業、跨國公司、高等院校、大院大所等優勢資源重點攻關,千方百計吸引更多科技型、總部型項目落戶,真正使我區成為首都產業轉移的承載地。
(六)營造優質發展創業環境。切實營造有利于科技型中小企業發展的政策環境、市場環境、成長環境、服務環境和輿論環境,走“專精特新”發展道路。一是強化政策扶持。針對初創期、成長期、壯大期、小巨人等不同成長階段的企業給予相應配套政策支持,促進現有企業轉型升級,進一步完善加強知識產權保護等政策,營造更加公平透明穩定的法治環境。二是提供優質市場環境。為企業提供“一條龍”、“一站式”、“保姆式”服務,組織科技型中小企業參加各類展覽展銷活動,舉辦一批依托重點產業集群的專業性品牌展會,幫助企業開拓市場,產銷見面,以銷促產,增強企業生產經營活力。三是提供良好發展環境。推動各類工程技術中心、生產力促進中心、創業服務中心等平臺載體向科技型中小企業開放,促進科技資源共享,加快形成較為完善的社會服務協作體系。建立科技企業“實訓聯盟”,搭建企業用人、選人平臺,為科技型中小企業發展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持。針對企業需求組織高級技術、產品、管理人才交流會,推動科技型中小企業加快發展。四是優化政府服務環境。堅持政府搭臺、企業唱戲,提高政府扶持的有效性,優化科技投資資源,建設一批綜合性公共服務平臺,建立并完善政府購買服務支持科技型中小企業發展的機制。充分發揮行業協會、商會作用,抱團發展,減緩本地企業在原材料和勞動力價格上無序競爭的態勢。建立外來務工人員管理機構,加大技術培訓力度,同時在生活、子女教育等方面給予幫助,使他們安心生產。充分利用各級各類媒體,廣泛宣傳發展科技型中小企業的比較優勢、發展特點和政策措施,營造有利于科技型中小企業創新發展的良好環境。
作者:中共天津市北辰區委研究室單位:天津市北辰區科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