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網 資料文庫 基于優勢的企業競爭論文范文

基于優勢的企業競爭論文范文

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基于優勢的企業競爭論文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基于優勢的企業競爭論文

一、企業競爭優勢的資源依據

企業之間存在競爭是一個不爭的事實,創建并持久保持競爭優勢是企業的生存之本、發展之源。奧德森(Alderson)在SWOT模型中,較早地提出了企業競爭優勢的戰略設計。在“強項—弱項”為中心的內部資源模塊與“機會—威脅”為中心的環境模塊對比分析中,他強調企業內部資源在企業競爭優勢地位獲得中更加重要。奧德森的理論在企業競爭優勢來源的分析中是具有開創性意義的。之后,引發了“內生資源論”與“外生環境論”之間長久的爭辯。其實,稍加分析就不難發現,企業發展所需的資源既包括內部資源,也包括外部資源;機會或威脅既可能產生于內部,也可能產生于外部。綜合起來,企業競爭優勢來源于兩方面,一是資源,二是能力。這種資源內涵是多重的,包括占有資源、整合資源和使用資源。從資源的基礎性地位講,擁有了這樣的能力,自然可以把握機會,抵御威脅。對于企業競爭優勢的概念,巴尼(Barney)(2011)把它描述為:“如果某企業比產業中的邊際企業(收支相抵企業)能創造更多的經濟價值,則該企業就被視為具有競爭優勢。”巴尼進一步區分了競爭優勢與持續競爭優勢,意在說明企業的競爭優勢不僅要創立,而且要保持下去。企業持續競爭優勢的關鍵點在于“其他企業無法復制這種戰略收益”。“戰略收益”在這里指有價值的稀缺性企業資源。企業要保持競爭優勢,就要保證至少復制這種資源的成本是較高的。巴尼在他的持續競爭優勢理論中,提出了“VIRO”模型框架。在這個模型框架中,企業持續競爭優勢來源于資源的四個特征,分別是:資源本身有價值、資源稀缺、資源不易模仿、資源可被利用。對于企業創造并保持競爭優勢來說,資源的稀缺性與不易模仿性具有決定性意義。企業要想具有競爭優勢,至少要占有并能夠使用稀缺性資源。企業競爭優勢所依托的資源是多方面的,包括:物力資源、人力資源、文化資源和社會關系資源。在學術研究方面,前三種資源的分析已經相當充分,根據主題的需要,筆者把討論重點放在第四種資源。社會關系資源通過開發利用使其具有生產性,即成為社會資本。

社會資本是繼物力資本、人力資本、文化資本之后,資本家族的新成員。作為一個概念正式進入學者的視野是在20世紀70年代。社會學家格倫•盧里(Glenn.Loury)1977年在其一篇名為《種族收入差別的動態理論》的文章中首次使用了“社會資本”這一概念。他當時使用這一概念的目的僅限于論證種族間收入不平等的根源,并非僅僅是人們所慣常認為的人力資本的區別,事實上還包括個人所占有的社會資本的巨大差異。正式對社會資本這個概念進行完整詮釋的是法國著名社會學家皮埃爾•布迪厄(P.Bour-dieu)。1980年他在《社會科學研究》雜志上發表了題為《社會資本隨筆》的短文,并把它首創性地界定為“實際的或潛在的資源的總和”。在布迪厄之后,對社會資本的概念界定基本上圍繞兩個重點,一個是資源,另一個是能力。林南是社會資本資源說的典型代表。林南(2005)把社會資本定義為:“在目的性行動中被獲取的和/或被動員的、嵌入在社會結構中的資源。”作為一種資源,社會資本具有多主體互動的特征,只有單一主體無法形成所謂的社會關系資源,這是社會資本的社會關系嵌入性特征。這種資源與物力資源和人力資源不同,并不會因為頻繁使用而使資源總量有所減少,反而會得到總量的積累。這種假設的前提是社會關系網絡中的行為主體均遵循網絡規范的要求來行動,反對投機的、不道德的行為。社會資本具有生產性,它一經企業擁有,即可以為企業凝聚更多數量與種類的發展資源。以往對人力資本的研究認為,人力資本的投資可以帶來物質資源的回報,而對社會資本的投資,同樣可以帶來物力資源和人力資源的巨大回報。企業可以通過社會關系網絡成員身份動用網絡上的一切可用資源。林南十分強調社會資本作為一種資源與它所帶來的其他資源收益之間是有區別的。另外一種觀點把社會資本落位于一種能力。波特斯認為,社會資本是“個人通過他們的成員資格,在網絡中或在更寬泛的社會結構中獲取資源的能力”。這種能力并非簡單通過個體的物力資本和人力資本積累便可獲得,而是需要投身于社會關系實踐之中。成員身份對于分享作為能力的社會資本至關重要。成員身份意味著行為個體被貼上可被信任的標簽,并自愿地遵守該社會資本網絡的行為規范。行為主體因成員身份而獲得行動的便利,提高了行為能力。

二、社會資本創造企業競爭資源優勢的機理

企業資源包括內部資源與外部資源,占有并調動盡可能豐富的有價值性稀缺資源,才能使企業在日益復雜激烈的競爭中保持優勢。社會資本承擔了整合內部資源與開發外部資源的歷史使命,其內在機理總體可以概括為:以信任推進合作,以網絡形式實現資源分享,以規范保持資源優勢與合作秩序。通過提高效率和降低行為成本彰顯企業在市場競爭中的資源優勢。信任是社會資本的基礎要素,也是合作的基本前提。信任社會資本推動了合作,在合作中實現了資源的流動。社會資本是以信任為基礎建立的社會關系資源網絡,網絡內部成員因成員身份而被貼上可被信任的標簽,可信標簽的作用使成員擁有更多的合作機會,而且合作的成本是較低的。科爾曼評價“信任是致力于在風險中追求最大化功利的有目的的行為;信任是社會資本形式,可減少監督與懲罰的成本”。信任抵銷了因猜疑而發生的人力、物力及時間成本。人往往追求最優的結果和完全理性,而外部世界的諸要素卻體現出不盡如人意的復雜的排列組合方式。企業及企業中的人都不自覺地生活在時間的序列當中。過去對于人們來說是已知的,未來對于人來說是未知的,生活在現在的人正經歷著已知與未知的矛盾。信任是一種預期,“信任靠著超越可以得到的信息,概括出一種行為期待,以內心保證的安全感代替信息匱乏”。信任使現在的人以最大寬容來面對未來,結合過去的已知,抵抗不確定性在其內心埋下的疑惑。“靠著簡化復雜,信任打開了行動的可能性。”信任的存在既推動了企業內部的自發合作,同時也促成了企業間合作關系的建立。合作本身是一個博弈過程,在單次博弈中,人們往往根據信譽記錄來選擇合作對象,履行完全契約。畢培和克迪把這種信任稱為“交易性信任”。僅有客體評價不足以使人完全相信對方,人們希望通過合作實踐獲得關于合作方可信度的主觀感受。“信任是交往雙方共同持有的,對于兩人都不會利用對方之弱點的信心。”重復性博弈是信任的積累過程。網絡是社會資本作為社會關系存在與運行的基本形式。

社會資本具有可傳遞性,網絡內部成員可以分享社會資本網絡上的各種資源,這種權利具有外部排斥性,保證了內部成員的資源優勢地位。美國密歇根商業學院教授韋恩•貝克(WayneBaker)從社會資本網絡對于組織發展的意義角度將社會資本網絡分為內聚式網絡和開放式網絡,并認為,內聚式網絡給企業帶來了信任與合作,開放式網絡給組織發展帶來了新信息、新資源、新機會。“每個組織都是內聚式和開放式團體網絡的混合體。”在社會資本網絡內部,成員間表現出“強關系強度”。關系越強,意味著主體間交往頻繁,聯系緊密,社會資本存量越豐厚。“關系越強,獲取的社會資本越可能正向地影響表達性行動的成功。”社會資本網內成員可以自由地分享他人所擁有的稀缺性資源。社會資本使得網絡內部成員占有和動員稀缺性資源的能力大為提高,使不同主體所擁有的稀缺性資源在一定范圍內自由流動,彰顯了社會資本的資源共享性特征。規范社會資本保證了網絡內部成員在分享資源的同時也貢獻自己的資源,保證了網絡內部資源不被外部竊得,以保證內部成員的資源優勢。如果說信任促成不同行為主體摒棄彼此猜疑,走向合作,那么規范則規定著人們該如何合作。社會學家伊恩•羅伯遜認為,規范是“人們共同遵守的對特定環境中人的正當行為方式作出規定的準則”。法學家埃德加•博登海默把規范理解成“認可、規定、禁止或調整人們行為的普遍性宣告或指令”。規范也是幾乎所有社會資本理論家都關注的概念。科爾曼稱:“規范指明人們認為什么樣的行動是合乎體統或正確的。如果規范為社會成員所遵守,他們將獲益;如果人們違背規范,他們將受到傷害。規范的實施常伴以各種賞罰措施,此種措施或者獎勵遵守規范的人,或者懲罰違反規范的人。”社會資本網絡內部成員相對于外部主體的競爭優勢來源于社會資本的共享性與排斥性。社會資本對于網絡內部所有成員來說具有公用品屬性,而對于外部主體來講則屬于專屬品。公共物品經常引發“搭便車”行為。“就單個人來說,人們對于那些人人受益,那些他人提供、自己享受的東西,是很難大力支持的。”所有網絡內部成員都應該承擔起保護這一資源,使其增殖的義務。所有消極地、保守地履行義務的行為都應該受到規范的懲罰。同時,他們必須履行這樣的承諾,即絕對不與“不相干”的人分享網絡內部資源。社會資本的規范是倫理性規范,內化在網絡成員內心深處,強調行為者主體性發揮基礎上的行為自律。規范的內化是指“個人擁有被內化的懲罰系統,如果此人觸犯了規范,這一系統將予以懲罰”。有時,道德懲罰比法律制度更加嚴厲。

三、“結構洞”社會資本理論對企業競爭資源優勢的進一步闡釋

前文提到,社會資本網絡具有自我封閉性。封閉性的直接后果就是網絡內部主體間資源的同質性,并在不同的社會資本網絡間形成“結構洞”。同質性資源對于企業發展來講并不能創造競爭優勢,而最多是帶來競爭均勢。“想象這樣一種情形,某產業內的所有企業都擁有同樣的資源,即在資源數量和類型上,企業有著同樣的物質、財務、人力以及組織資本。由于大家都實施同樣的戰略,有著同樣的資源,因而在這種產業內,任何企業都不可能獲得競爭優勢。”在這方面研究的學者主要有巴尼、格蘭諾維特、博特、貝克和林南。格蘭諾維特是弱關系強度理論的代表。博特、林南同樣重視這種弱關系給個體與組織發展帶來的積極影響。他們關心的是“如果關系強度更弱而不是更強,如果自我的位置更靠近網絡的邊緣而不是核心,對自我有好處嗎?”持弱關系強度觀點的學者認為,在社會資本網絡中更活躍的、靠近網絡中心位置的成員因交往的頻度較高,所獲取的發展資源具有同質性,傳統社會資本網絡的日漸封閉必然導致網絡與網絡之間出現間隙,即博特所稱的“結構洞”。結構洞被科學定義為“非多余聯系之間的分離與兩個聯系間的非多余關系”。“結構洞是一個緩沖器,像一個電路中的絕緣體。”這些結構洞必須填補,架設不同網絡之間溝通的橋梁,這些所謂的“社會橋”成為異質性資源獲取的重要通道。這種理論的提出,有利于社會資本網絡的進一步開放與發展,在不同社會資本網絡間建立更強大的聯合,對于組織與社會發展更具有意義。

林南強調:“如果個體需要不同的信息,那么他們更可能在不同的而不是自己的社會圈子中尋找。為了接觸另一個社會圈子,自我需尋找連接兩個圈子的關系。不同社會圈子之間的關系稱作橋梁。沒有連接,兩個社會圈子將是彼此獨立的。”貝克對內聚式網絡與開放式網絡的比較分析也表達了同樣的觀點,內聚式網絡“很難和新時代的進步保持同步發展、得到新信息或者影響網絡外的人們,在極端的情況下,它會成為組織隔閡的關鍵所在”。作為溝通不同分享隔閡之間的一座橋梁,他認為開放式網絡及起到聯系不同網絡的關鍵性人物,能創造價值。林南在承認格蘭諾維特和博特等人對弱關系理論研究的進步性的同時,認為“弱關系強度”理論同樣存在修正的必要。雖然不同社會資本網絡之間的結構洞由相應的行為主體來填補,但如果橋接的對象并不能為自在網絡發展提供所需的稀缺性資源,則對于網絡發展而言并無多大幫助。“網絡位置(靠近橋梁)強度視橋梁所連接的不同資源而定。如果橋梁只是通向相似或價值不高的資源的節點,那么靠近橋梁的位置可能不是很有用。”林南提出了網絡位置與網絡地位綜合考慮的“交叉強度”命題。這一理論的提出從資源分類的角度擴展了對弱關系強度理論的研究。理論前提是處在社會資本網絡不同地位的行為主體依照強關系強度理論其動員資源的能力有差別。如要最大限度地發揮網絡橋梁聯系兩個不同社會資本網絡的作用,則被聯系的對象在另外的社會資本網絡中要居于一定的地位。“對好的社會資本的獲取,往往發生在那些占據靠近橋梁位置的個體行動者身上,這個橋梁連接著那些處在相對較高等級制位置上的行動者。”

四、結語

企業持續競爭優勢理論中的“持續”二字值得深度思考。競爭優勢具有相對性。這種相對性既是一個時間概念,也是一個空間概念。企業要想保持這種競爭優勢,從資源理論角度來看,除了資源的稀缺性和不易復制性外,還要注意資源的同質性與異質性在造就企業競爭優勢中的差別。“弱關系強度”理論和“結構洞”理論給我們提供了很好的思路。企業不能固步自封,而應該擴大交往與合作,在更廣闊的空間中累積自身發展所需的資源。

作者:張繼亮單位:黑龍江大學政府管理學院

主站蜘蛛池模板: 女人被男人躁到呻吟的 | 好爽好深好猛好舒服视频上| 五月综合色婷婷在线观看| 波多野结衣视频在线免费观看| 啊~嗯~轻点~啊~用力村妇| 黄色三级理沦片| 国产精品亚洲欧美大片在线看| R级无码视频在线观看| 成人品视频观看在线| 久久婷婷五月综合色国产香蕉| 欧美俄罗斯乱妇| 亚洲第一页综合图片自拍| 精品一二三四区| 四虎影视www| 野花社区视频www| 国产成人亚洲精品无码AV大片 | 久久躁狠狠躁夜夜av| 欧美日韩国产一区二区| 人人狠狠综合久久亚洲| 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水蜜桃 | 五月婷婷色综合| 国产色视频网免费| AAAA级少妇高潮大片在线观看| 岳的奶大又白又胖| 中文字幕天天躁日日躁狠狠躁免费| 日韩一区二区视频在线观看| 亚洲av成本人无码网站| 欧美成人18性| 亚洲欧美成人中文日韩电影| 激情综合色综合久久综合| 免费看美女部位隐私直播| 网友自拍区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精品视频| 韩国免费乱理论片在线观看2018| 国产男女猛烈无遮档免费视频网站| 337p中国人体啪啪| 国内外成人免费视频| 99国产精品久久| 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 gta5圣堂酒店第三辆车在哪里| 学霸c了我一节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