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網 資料文庫 核心競爭力與企業可持續發展范文

核心競爭力與企業可持續發展范文

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核心競爭力與企業可持續發展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核心競爭力與企業可持續發展

摘要:本文從比較優勢理論和競爭優勢理論著手,闡述了企業自生能力和核心競爭力的內涵,說明了比較優勢是獲取競爭優勢的條件;競爭優勢是一種將潛在優勢轉化為現實優勢的綜合能力的作用結果,二者相互補充。在此基礎上,探討了根據我國企業發展現狀,在比較優勢戰略的指導下,培育企業的自生能力,通過技術創新,發揮經濟的后發優勢,提高企業的核心競爭力這一主題。

關鍵詞:自生能力核心競爭力比較優勢競爭優勢

自生能力與比較優勢理論

林毅夫認為,自生能力(Viability)是“在一個開放、競爭的市場中,只要有著正常的管理,就可以預期這個企業可以在沒有政府或其他外力的扶持或保護的情況下,獲得市場上可以接受的正常利潤率。”

自生能力與比較優勢發展戰略密切相關。所謂比較優勢戰略,簡單地說,就是要在經濟發展的每一個階段上都選擇符合自己要素稟賦結構的產業結構和生產技術。在任何國家發展的早期階段,要素稟賦結構的特征是資本的嚴重缺乏。在此條件下,為了推行資本密集型產業優先發展的戰略,所能做到的僅僅是把有限的資金傾斜地配置到少數幾個產業上,其它產業則得不到最起碼的資本,結果所扶持的產業,在扭曲價格和國家政策保護下最終因缺乏自生能力喪失競爭力。因而,整個經濟缺乏競爭力,就談不上綜合國力的提高。而且,違背比較優勢所形成的畸形產業結構與勞動力豐富的要素稟賦形成矛盾,從而大大抑制了對勞動力的吸收。所以,經濟發展歸根到底是要改變資源結構,即增加資本在要素稟賦中的相對豐富程度。如果一個經濟的產業和技術結構能充分利用其資源稟賦的比較優勢,那么這個經濟的生產成本就會低,競爭能力就會強,創造的社會剩余就會多,積累的量也就會大。

如果一個勞動資源相對豐富的國家遵循比較優勢,發展勞動密集型為主的產業,由于生產過程中使用較多廉價的勞動力,節約昂貴的資本,其產品相對來說成本就比較低,因而具有競爭力,利潤從而可以作為資本積累的剩余量也就較大。而當資本相對豐富、勞動力相對稀缺時,具有比較優勢的產業就是資本密集型產業,發展資本密集型為主的產業就能創造出最多的剩余。要使一個國家(或企業)在做技術和產業選擇時都能夠對比較優勢作出正確的反應,就需要有一個能夠充分反映生產要素相對稀缺程度的價格結構。即在勞動力相對豐裕的稟賦條件下,勞動力價格應該相對便宜;反之,在資本變得相對豐裕的稟賦條件下,資本就相對成為便宜的要素。

由于一個經濟的產業和技術結構內生地決定于其要素稟賦結構,那么,欠發達國家要想“真正”趕上發達國家首先就必須使其要素稟賦結構升級。比較優勢發展戰略是唯一能夠保證國家快速地積累資本的經濟發展戰略。在比較優勢發展戰略的指導下,它就不需要引進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生產技術,因為這些最先進的技術也是資本最密集的技術,它與欠發達國家的要素稟賦結構并不適合。為了進行技術升級,欠發達國家只需要引進一些比自己現有技術略微先進但在發達國家又不處在前沿的技術。這就使欠發達國家能夠比較容易地、低成本地獲得新的技術。與之相反,那些推行“趕超”戰略的經濟則可能需要引進更加先進的技術。這就增加了技術引進的難度,提高了技術引進的成本。

核心競爭力與競爭優勢理論

核心競爭力是指企業在研發、設計、制造、營銷、服務等某一兩個環節上,明顯優于并且不易被競爭對手模仿的、能夠滿足客戶價值需要的獨特能力,它強調的是企業獲得持續發展的一種內在能力。核心競爭力以企業的技術能力為核心,但又不完全由技術因素來決定,它與企業的組織、文化等因素密切相關,只有通過協調有序的組織結構以產生系統效應,并在和諧有凝聚力的企業文化氛圍中,企業才能在其發展過程中培育并發展核心競爭力。核心競爭力是企業獲得長期穩定的競爭優勢的基礎。核心競爭力主要包括核心技術能力、組織協調能力等,其本質內涵是讓消費者得到真正好于、高于競爭對手的不可替代的價值、產品、服務和文化。其中創新是核心競爭力的靈魂,主導產品(服務)是核心競爭力的精髓。

一般來說,一項競爭優勢要成為核心競爭力,必須具備以下幾個條件:第一,要具備充分的用戶價值,也是它必須能夠為用戶提供根本性的好處或效用。第二,應具備獨特性。如果企業專長很容易被競爭對手所模仿,或通過努力可以很快建立,它就很難給企業提供持久的競爭優勢。專長的獨特性和持久性在很大程度上由它賴以存在的基礎所決定。那些內生于企業整個組織體系、建立在系統學習經驗基礎上的專長,比建立在個別專利或某個出色的管理者或技術骨干基礎之上的專長,具有更好的獨特性。第三,應具備一定的延展性。也就是說,它應該能為企業打開多種產品市場提供支持,對企業一系列產品或服務的競爭力都有促進作用。

擁有強大的核心競爭力,意味著企業在參與依賴核心競爭力的最佳產品市場上擁有了選擇權。首先,它超越了具體的產品和服務,以及企業內部所有的業務單元,將企業之間的競爭直接升華為企業整體實力之間的對抗,所以核心競爭力的“壽命”比任何產品和服務都長,關注核心競爭力比局限于具體產品和業務單元的發展戰略,能更準確地反映企業長遠發展的客觀需要,使企業避免目光短淺所導致的戰略性誤區。其次,核心競爭力可以增強企業在相關產品市場上的競爭地位,其意義遠遠超過單一產品市場上的勝敗,對企業的發展具有更為深遠的意義。第三,企業核心競爭力的建設更多地是依靠經驗和知識的積累,而不是某項重大發明導致的重。因此,即使產品周期越來越短,核心競爭力的建設仍需要數年甚至更長的時間。這一方面使競爭對手難以模仿,因而具有較強的持久性和進入壁壘。在建設核心競爭力的競爭中領先的企業,往往很難被趕超。

基于自生能力與核心競爭力的我國企業發展策略

(一)我國企業發展現狀及發揮比較優勢的必要性

在轉型經濟和發展中國家,很多企業不具備自生能力,中國也不例外。從宏觀上看,許多國有企業是政府為了盡快趕上發達國家的產業、技術水平而違反其比較優勢建立起來的,尤其是重工業中大型的國有企業,從根本上決定了企業不具有成本和競爭優勢。另外,雖然已基本形成了一種市場導向、企業決策的資源配置機制,但由于計劃經濟慣性的作用,企業在按市場化運作上還不適應,不愿離開政府的保護和支持。

在經濟全球化和入世的影響下,我國企業面對的市場競爭,特別是國際市場的競爭也將越來越激烈,而從全球競爭的角度考慮,我國企業的國際競爭力仍處于較低的水平。中國企業競爭力不高主要表現在:缺少規模經濟、資產質量較差,盈利能力不足、研究開發投入嚴重不足,技術創新能力弱等方面。

我國還是一個資金相對稀缺的發展中國家,在勞動力成本上雖然占有一定優勢,但中國的工資水平很低,平均而言只有不到美國和日本的1/50。然而,中國勞動力的勞動生產率也很低。尤其是在制造業,其平均的勞動生產率只有美國的1/25以及日本的1/26。如果考慮到這一因素,將勞動力成本進行分解,那么美國每生產1美元產值所需的工資成本僅比中國高1/3。同時,中國制造業創造的增加值相對而言是很低的。在2000年,中國的平均增加值僅26%,大大低于美國49%和日本43.6%的水平。

比較優勢理論說明,一個國家具有比較優勢的產業、產品、技術結構內生決定于這個國家的要素稟賦結構,不顧自己國家的要素稟賦結構現狀,試圖去建立、采用、生產和發達國家同樣的產業、產品和技術,其發展目標載體的企業必然沒有自生能力,在開放競爭的市場中無法生存(林毅夫,2002)。毫無疑問,按照比較優勢原則和要素稟賦理論,我國的比較優勢在制造業勞動力成本優勢上。在發揮比較優勢的基礎上進行技術升級也應該是開放經濟的一個重要目的和新型工業化的根本要求,應該利用目前發達國家對外進行部分資本密集和技術密集轉讓的機會,提高企業的技術含量。

和大多數發展中國家的經濟一樣,日本和亞洲“四小龍”也是自第二次世界大戰后從較低的經濟發展水平起步的。特別是亞洲“四小龍”國家和地區,其工業化水平在上世紀50年代初期仍然很低,資本和外匯十分稀缺。但是,這些經濟在二三十年的時間里持續、快速增長,并且隨著資本、技術的積累,它們又逐步發展資本、技術密集型產業,成為新興工業化經濟。這一切都歸根于它們循序漸進的經濟發展模式:在經濟發展的每個階段上,都能夠充分發揮當時資源稟賦的比較優勢,而不是脫離比較優勢進行趕超。這些經濟在其不同的發展階段上,由于不同的比較優勢,形成的主導產業也不一樣。隨著經濟發展、資本積累、人均資本擁有量提高,資源稟賦結構得以提升,主導產業從勞動密集型逐漸轉變到資本密集型,乃至信息密集型。

(二)我國企業提高自生能力及形成核心競爭力的策略

在關于企業的自生能力問題的解決上,專家提出了四種解決方案。第一種類型的企業是生產其產品所要求的資金和技術很密集,在我國不具有比較優勢,但沒有它就沒有國防安全,而且無法從國外進口。對這樣的企業,任何國家都是只能由國家財政直接撥款來扶持,并由政府直接監督其生產經營。然而,屬于這類型的企業數量不會太多;第二種類型的企業,同樣要求有非常密集的資金和技術,但是它的產品有很大的國內市場,同時,在國防安全上也不是非常敏感,對這一類型的企業,可以采用以市場換資金的方式,利用國外的資金來克服國內要素稟賦結構對企業自生能力的限制。以市場換資金有兩種方式,其一是直接到國外去上市,其二是跟國外的企業合資,利用國外的資金和技術。第三種類型企業其所在的產業資金很密集,但產品在國內沒有多大的市場,不可能用市場換資金,對這一類型的企業解決自生能力唯一的辦法是利用傳統大型國有企業在工程設計力量的人力資本優勢,轉向生產符合國內經濟比較優勢,并且有相當大國內市場的產品。第四種類型的企業連人力資本的優勢也沒有,則只能讓其破產。

根據波特的競爭優勢理論,為了創造高層次的競爭優勢,企業唯一的選擇是進行持續的投資和創新。因此,一個有利于企業持續投資和創新的環境對企業創造高層次競爭優勢來說是至關重要的條件。要創造這樣的有利環境使企業形成核心競爭力,獲取持續的競爭優勢,就需要信息、知識和智力的大膽投入,需要高新技術的推動,以雄厚的資金支出支撐智力資源的占有,走大規模、快速度、高投入、高產出的發展道路。因此,我國必須加快形成以企業為主導的創新機制,采取產學研相結合的形式,加速技術進步,提高創新能力。另外,發揮技術對經濟增長的作用,必須在企業轉換經營機制的前提下,加大企業對資金的投入,形成企業自身進行技術創新的良性發展機制,提高企業的技術創新能力。積極采用高新技術改造傳統產業,實現工藝升級;政府應加強對技術發展的政策扶持,設立創業基金、企業科技開發基金,開展風險投資業務,大力發展風險資本、投資咨詢和資本市場,降低創新風險。只有這樣,才能發揮后發經濟的優勢,提高企業的核心競爭力,使之獲得長期穩定的競爭優勢。

參考文獻:

1.林毅夫.自生能力、經濟轉型與新古典經濟學的反思[J].經濟研究,2002(12)

2.邁克爾•波特.競爭戰略.華夏出版社,1997

3.張玉肖.瑞士洛桑:中國國際競爭力排第幾?[J].中國國情國力,2003(2)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偷自拍视频| 天天狠天天透天干天天怕∴| 亚洲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久久| 精品国产v无码大片在线看| 国产午夜精品一区理论片 | 国产97在线观看| 91资源在线播放| 国产精品亚洲片在线观看不卡| 99热在线观看精品| 婷婷激情五月网| 中文字幕日韩理论在线| 日韩欧美在线看| 亚洲免费综合色在线视频| 永久免费AV无码网站性色AV| 免费永久在线观看黄网站| 美女被狂揉下部羞羞动漫| 国产欧美久久一区二区三区| 182tv精品视频在线播放| 国语对白做受xxxx| bt天堂资源在线种子| 尤物在线影院点击进入| 中文字幕第二页在线| 五月综合激情网| 男女下面一进一出无遮挡se | 国产三级日产三级日本三级| 国色天香网在线| 欧美人与物videos另类xxxxx | 亚洲一级大黄大色毛片| 欧美系列第一页| 亚洲美女人黄网成人女| 福利一区二区三区视频在线观看| 噗呲噗呲好爽轻点| 被公侵犯肉体中文字幕| 国产在线视频资源| 黑白禁区在线观看免费版| 国产精品99久久久久久人| 91在线老师啪国自产| 在线拍揄自揄在线播放| chinese熟妇与小伙子mature | 天天综合亚洲色在线精品| 一区二区三区无码视频免费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