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內部控制下上市公司稅務風險的防范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
現階段國家稅務改革逐步推進,稅務風險控制已經成為上市公司自身風險管理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稅務風險防范工作一方面需要考慮稅務成本的降低,另一方面還要重視稅務風險的防范。在此我們就內控框架下上市公司稅務風險防范相關措施進行研究,本文首先簡單介紹了稅務管理,進而在此基礎上明確了上市公司發展中所面臨的各項稅務風險,最后針對各項稅務風險提出來相應的風險防范方法。
關鍵詞:
內部控制;上市公司;稅務風險;風險防范
在經濟的推動下,國內市場上涌現大批私營企業,這些企業通過自身的努力,逐漸擴大發展規模,投資需求日益提高,更多的企業想要利用IPO的方式首先企業融資。但是我們知道公司上市并不簡單,需要面對、財務、內控、稅務等多方面的風險,尤其是稅務風險,對此我們需要對其進行深入研究,更加順利的實現上市,最終實現企業融資目的。
一、概述
上市公司稅務風險上市公司稅務風險指的是公司自身的稅務活動相關途徑缺乏正確性,或是沒有根據相關稅法規定進行繳稅,而導致公司利益可能受損的風險,含有公司資金受損、名譽受損以及受到法律處罰等[1]。這一風險指的是公司在上市運營過程和稅務活動使,因為內控以及外部等各種因素作用下導致公司受損的可能性[2]。當今市場經濟瞬息萬變,上市公司所處發展形勢非常嚴峻,上市公司稅務風險一方面和稅收政策息息相關,另一方面還和生產經營缺乏較強的穩定性相關,稅務風險管理對其自身的戰略規劃以及經營決策發揮直接的影響,上市公司稅務風險是公司管理層重點討論的話題,也是上市公司面對的重要問題。因此上市公司必須對稅務風險有一個準確的認識,并結合自身的發展實際,制定高效的防范措施。
二、上市公司面臨稅務風險形成的原因
1.缺乏完善的稅務風險控制環節
首先,上市公司缺乏完善的稅務風險內控機制,稅務風險控制交雜在財務風險管理中,沒有建立健全風險識別、預測、防范、管理等相應的機制以及流程,也沒有從整體進行合理的規劃,相關工作無法切實落實到公司的日常生產活動中,缺乏高效的溝通機制。部分公司對稅務風險問題給予了充分的重視,同時建立一定的風險控制機制,但是相關機制缺乏一定的執行性,最終流于形式,其稅務風范作用并沒有得到有效發揮。其次,缺乏較為完善的組織機構。上市公司確實安排了相應的稅務工作者,但是并沒有設置專門的稅務機構,稅務人員常常是由會計人員負責。會計人員本職工作非常繁雜,難以分出充足的經歷去應對稅務風險防范工作,同時也無法有效把握稅法的變更,尤其是現在我國稅務改革的情況下,相關工作人員缺乏較為專業的稅務工作能力。機構設置的缺失使得稅務管理工作難以落實到位。
2.沒有建立高效的內部審計制度
現階段,上市公司審計主要對象是財務以及經濟責任,對于稅務風險的防范較少涉獵。比如沒有設立內部審計部門,日常稅務防控工作并沒有得到有效的監督;缺乏完善的內部審計制度,審計工作重點、辦法、頻率結果等沒有進行明確的規定,監督工作無從做起,規劃和管理工作不到位;日常審計以及管理工作通常是由外部審計部門完成,但是外部審計部門無法系統、全面的了解公司的經營狀況,導致審計缺乏較強的準確性以及全面性。加之審計部門是在上市公司聘用下工作,常常會受到利益的驅動,無法對企業實際情況進行客觀審計,只是為了滿足稅務部門的要求,公司自身的稅務風險無法得到全面體檢,也難以獲得合理的風險防范建議。
3.缺乏順暢的信息交流
首先在公司內部,部門和公司利益之間產生沖突。比如在企業沒有構建稅務風險管理原則時,各個部門均是從各自部門利益角度出發,在經營中實施各種手段從而促進自身利益最大化目標的實現,但是這種情況往往加重了公司的整體稅負,使得公司的整體效益明顯下降。其次,上市公司和稅務部門二者因為稅務利益出發點相對立,所以二者之間的信息溝通存在不暢通的情況。比如,公司缺乏較強的納稅意識,對于稅務機構的檢查工作常常存在不配合的情況,稅務機關也只進行被動的咨詢,并不會積極主動的對企業進行相應的指導等,常常出現由于多種因素而出現繳稅申報漏洞,導致企業面臨稅務風險。
三、內部控制框架下防范上市公司稅務風險的方法
1.創造良好的稅務風險內控環境
首先,建立健全公司自身的稅務內部控制制度。涵蓋合理設置專門的稅務機構,安排特定的稅務管理職務,配置相應的工作人員,明確規定工作人員職責,給予工作以充分的權力,同時積極的組織培訓教育加強稅務人員的素養[3];建立健全規章制度,確定相關稅務風險防范制度,比如納稅申報程序、稅務風險控制機制等,與此同時,合理的梳理稅務風險,建立對應的風險警示,完善操作手冊等。其次,關于上市公司的管理結構,董事會、監事會以及管理層三者形成一定的制約和平衡,規避管理層人員為了一己私利采取不法手段降低公司稅負,釀成公司的稅務風險。董事會以及管理層在進行企業自身戰略規劃以及經營活動決策的過程中,需要對稅務風險進行綜合考核。與此同時,上市公司機構間需要對自身的職責進行明確劃分,涉及稅務管理機構以及業務機構,確定各個部門職責,建立統一管理原則。最后,形成優異的企業文化,提高工作人員的稅務風險防范思想,建立規范操作、稅務價值的觀念,從思想上防止風險的發生。
2.健全稅務審計制度
首先,合理行駛自身的審計委員會權限,在委員會內部安排專門的稅務審計人員,定期對稅務風險工作進行研究,同時對其進行防范進行部署,確保機構自身的絕對獨立性,對董事會直接負責。其次,對公司內部稅務審計范疇以及頻率進行有效的規范。內部審計需要切實履行相關稅法,積極的建立公司稅務防控制度,促進其制度的執行和落實。與此同時,需要采取各種手段促進其審計工作者能力的提升,結合公司需求,設置合理的審理范疇以及頻率,保障內審作用的充分發揮。
3.建立系統、高效的信息溝通體系
首先,公司需要構建稅務風險管理信息系統,及時了解最新的稅務法律,保障公司財會處理,降低稅務信息傳遞失誤引起的稅務風險。其次,要切實提升涉稅機構及其高管、其他部門和企業同稅務機構的溝通和聯系。涉稅部門必須具有絕對的稅務風險敏感度,準確識別、評價公司戰略規劃、經營決策等事務中的水無法風險,同時及時上報,引起公司高層管理者足夠的重視,及時做出反應,采取有效的措施予以應對[4]。部門之間同樣需要強化聯系和溝通,尤其是組織稅收籌劃的過程中,要求各個機構進行積極配合,必須加強相互之間的溝通。最后,強化和外部監管部門的聯系。企業和稅務機構的聯系,對于稅務風險的防范具有極大的幫助,尤其是因為認定差異形成的稅務風險,積極的聯系涉稅機構,掌握納稅籌劃方案,由此促進稅務處罰風險的降低。
四、結束語
綜上,經濟的發展,私營企業的規模的壯大,其融資需求進一步提升,更多的公司想要借助IPO的形式實現融資目標。但是在為了取得更好的上市效益,我們需要切實了解上市之后公司面臨的風險,尤其是稅務風險,進而針對相關稅務風險提出了合理的內控手段。
參考文獻:
[1]張麗華.上市公司存在的稅務風險及防范對策探析[J].新經濟,2016,(18):90.
[2]徐敏.淺論上市公司稅務風險防范[J].現代經濟信息,2016,(10):246-247.
[3]韓靈麗.公司的稅務風險及其防范[J].稅務研究,2016,(7):61-64.
[4]國家稅務總局稅收科學研究所課題組,朱廣俊,張林海.大企業稅務風險內控機制研究[J].稅收經濟研究,2014,(5):20-27.
作者:王世娟 單位:信永中和會計師事務所(特殊普通合伙)銀川分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