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構建創新型城鎮研究及探索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1前言
進入新世紀,國際競爭格局發生了深刻的變化。創新,特別是原始性創新已經成為區域間科技與經濟競爭成敗的分水嶺,成為決定國際產業分工的一個基礎條件,成為經濟全球化條件下區域發展的根基所在。2006年年初,黨中央、國務院召開了具有里程碑意義的全國科技大會,確定了建設創新型國家的戰略目標。在黨和國家高度重視的宏觀背景下,從省市乃至鄉鎮,各級政府陸續開始了建設創新型區域的探索,創新型區域建設方興未艾。在創新型區域建設的熱潮中,逐漸形成了“創新型省份———創新型城市———創新型區縣———創新型城(鄉)鎮”的創新型區域建設格局。在這種格局中,需要引起高度重視的就是創新型城鎮的建設,這不但是因為創新型城鎮建設直接關系到國家自主創新戰略的實施能否真正覆蓋和惠及基層,更源于當前對城鎮如何實施自主創新戰略的研究相當缺乏。事實上,在當前科技、教育和人才等創新資源高度集中于中心城市,作為創新型區域建設基層載體的城鎮如何建設,不但是當前一個富有挑戰性的重大現實議題,更是一個無論在理論方面還是實踐方面亟需積極探索和爭取有大突破的重大研究領域。正是基于上述考慮,我們在廣東開展了創新型城鎮的研究,旨在通過對鮮活的實踐范例進行分析,積累成功的經驗和做法,探索形成比較系統的創新的基本理論框架,為全國各地的城鎮貫徹實施自主創新戰略,建設創新型區域提供有益的借鑒和指導性的實踐經驗。
2廣東建設創新型城鎮的實踐分析
創新型城鎮建設在廣東還是一個新生事物,目前還沒有形成一個統一的概念,但在近年廣東大力實施“雙提升”戰略的政策推動下,不少經濟強鎮紛紛通過推進“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加快產業轉型升級”的工作,正在積極踐行創新型城鎮的建設,并在實踐中形成如下的發展模式和主要做法:
2.1發展模式
在實踐中,由于各城鎮自身條件的差異,其創新型城鎮的建設往往具有不同的創新元素,體現了不同的創新模式和道路。根據產業類型和發展思路的不同,在強調科技創新的基礎上,有的偏重以技術創新提升改造特色產業為主的現代制造型、有的偏重發展知識、創意等現代服務業的現代“智”造型,有的偏重發展現代農業的現代農業型。
2.1.1現代制造型
堅持通過技術創新改造提升自身特色產業是廣東眾多制造強鎮探索建設創新型城鎮的主要模式。其中,比較典型的有東莞的大朗鎮。東莞市大朗鎮是首批中國羊毛衫名鎮,毛織業過去一直是大朗的特色產業和主導產業。近幾年來,大朗鎮政府通過出錢補貼購買數控機,掀起了一場以設備升級帶動產品升級、產業鏈從生產向研發設計、品牌創造等上游新興產業延伸的傳統優勢產業強鎮創新發展之路。目前全鎮企業使用數控織機數超過1萬臺,可節省勞動力近8萬人,全員勞動生產率提高了近20倍,從而促進毛紡業2010年實現跨越發展。更難為可貴的是,國家重大科學裝置-中國散裂中子源項目(CSNS)落戶大朗,對大朗建設創新型城鎮將產生深遠影響。依托散裂中子源項目,大朗將迅速崛起成為一座科技新城,集聚一大批世界頂級科學家和高端產業的實驗用戶,催生醫學、新材料、新能源、納米等一大批新興產業,成為真正的創新型城鎮。
2.1.2現代“智”造型
順德北滘鎮作為全國知名的經濟強鎮,家電制造業優勢顯著,是國際級家電生產基地之一。近年來,北滘鎮堅持走產業集群轉型升級之路,大力發展現代服務業,著力改善服務,完善專業鎮配套與服務體系,通過抓服務促創新,抓工業設計撬動產業升級來加快創新型區域的建設,特別是2009年9月,國內規劃最大的工業設計產業基地———廣東工業設計城啟動建設,標志著北滘鎮創新發展駛進了以“智造”為主導的現代服務業發展之路。目前,省區共建的廣東工業設計城占地2.8平方公里、總投資22億,2011年被評為“國家創新型工業產業化基地”,并成功入選省現代服務業500強和省重點建設項目。北滘鎮正走上一條以現代服務業引領城市經濟和創新能力提速發展、逐步從工業強鎮向現代“智造”城鎮轉變的集約化發展的新路子。
2.1.3現代農業型
韶關的江尾鎮從1998年開始試種蘭花,2005年被認定為省級蘭花專業鎮,短短的五年時間,江尾鎮通過不斷完善公共創新和服務平臺,增強江尾鎮蘭花企業的自主創新能力,蘭花生產品種由400多個發展到目前的1000多個,產值從4000多萬元提高到現在的3億元,一躍成為全國最大的國蘭生產基地,走出了一條從傳統農業邁向現代農業強鎮的創新發展之路。
2.2主要做法
縱觀當前廣東眾多經濟強鎮加強科技創新、推進產業轉型升級和創新發展的實踐,我們可以總結歸納出一些共同的做法。這些做法主要有:一是注重建立健全公共創新服務平臺提升整體創新能力。從實踐來看,建立健全公共創新服務平臺已成為廣東城鎮提高自主創新能力的基本做法。如中山東鳳鎮于2008年開始打造中山市家電創新中心,相繼引入了中國電科院、中國家電院、中國質量認證中心、德國萊茵、廣東省科技情報研究所、廣州大業工業設計公司等國內外知名機構,為中山市家電產業提供從產品工業設計到檢測、認證的一條龍技術服務,目前已初具規模。二是注重強化產學研結合提升企業自主創新能力和產業競爭力。隨著近年來省部產學研合作的推動,越來越多的城鎮通過與國內重點建設高校建立對接,引入全國創新資源服務城鎮創新及研發。如東莞石龍鎮與北京大學、武漢大學、華南理工大學、廣東工業大學、中山大學、成都電子科技大學、中國科學院等國內26家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建立合作關系,并在廣東工業大學和華南理工大學率先設立石龍鎮科技發展基金,重點引導和支持高校科研人員幫助專業鎮企業發現和解決生產中存在的技術和人才培訓問題。三是注重通過區域品牌建設提升區域創新能力。如東莞大朗鎮創建了“大朗”區域國際品牌,完成了“大朗”圖形商標及VI系統的設計制作,并在世界80多個國家和地區進行了注冊。花都獅嶺鎮制定《獅嶺鎮鼓勵企業打造品牌獎勵辦法》,同時通過廣交會、亞太皮革展、米蘭皮革展、上海皮革展等平臺加大推廣“中國獅嶺”、“獅嶺皮具”等區域品牌,每年舉辦中國(獅嶺)皮革皮具節,2010年的“CCTV走進花都獅嶺大型晚會”,更是通過央視平臺對區域品牌進行深度推廣。四是注重促進特色產業發展逐步走向服務化和高端化。如虎門鎮通過舉辦國際服裝交易會、國際青年設計(女裝)大賽等,大力發展服裝相關的現代服務業,推動服裝加工業向品牌集群和創意集群轉型。五是注重改善經營環境促進創新創業。如東莞北滘鎮出臺了《中小企業信用擔保貸款貼息管理辦法》,幫助中小企業解決融資難的問題。另外,出臺《北滘鎮關于促進中小企業發展扶持辦法》,每年安排1500萬元作為扶持中小企業發展的專項資金,安排500萬元用于扶持工業設計企業發展。
3廣東建設創新型城鎮的理論探索
從廣東一些城鎮探索建設創新型區域的實踐來看,在不同路徑下,城鎮創新表現出不同的特征,城鎮創新的動力和方向也有所區別。但從總體來看,這些城鎮在努力邁向創新驅動發展階段的過程中,產業發展主要依靠企業創新創業、新技術的發展和應用、產業向高端形態演進來實現;城鎮自身的發展則依靠高新技術在城鎮建設、城鎮管理的應用和創新環境的改善來實現。根據上述實踐以及發展特征,我們進一步對廣東建設創新型城鎮建設的理論進行了探索。
3.1創新型城鎮建設的基本條件
不是所有的城鎮都適合進行創新型城鎮建設的。從實踐來看,當前廣東在推進科技創新方面比較成功的城鎮大都具有經濟發展水平高的特征,這為我們借鑒世界經濟論壇關于經濟發展階段劃分的理論去探討這個問題提供了一個很好的路徑。世界經濟論壇根據經濟增長動力與人均收入水平之間的關系,將經濟發展劃分為要素驅動、效率驅動和創新驅動三個階段以及兩個過渡階段(如圖1)。按照上述世界經濟論壇關于經濟發展階段的劃分,人均GDP處于9000~17000美元是效率驅動向創新驅動的轉換階段,17000美元以上就進入創新驅動的發展階段。創新型城鎮的建設,其本質從根本上講就是處于從要素驅動邁向創新驅動發展的轉換階段,借鑒上述階段劃分的理論,我們將人均GDP處于或即將進入9000~17000美元的城鎮作為判斷城鎮進行創新型城鎮建設的基本條件。圖1世界經濟論壇關于經濟發展階段的劃分
3.2創新型城鎮的內涵與特征
3.2.1概念與基本內涵
創新型城鎮與創新型國家、創新型省市、創新型城市、國家創新體系等一樣,并不是一個純粹的理論推導的概念,而是對現實中所出現的新興事物的理性認識。因而,界定創新型城鎮的概念,不能單純從理性出發運用概念去框定實踐,而應依據價值導向與社會發展實踐引導出新的理論。從價值導向來看,創新型城鎮是從工業經濟向知識經濟轉變過程中出現的新型城鎮,是城鎮發展歷史長河中的一個高級階段,是知識取代資本成為主導生產要素、知識經濟逐步占據主導地位、創新發展成為主導發展模式、知識社會逐步形成的全新發展階段,體現了城鎮發展方式向創新發展轉變的價值導向,是以科技創新為動力的城鎮。從社會發展實踐來看,創新型城鎮發生的內外動因決定了創新型城鎮的本質,是研究創新型城鎮相關概念和內涵的基礎。從實踐來看,創新型城鎮的發生動因,包括三個方面主要內容:
第一,科技進步是創新型城鎮發展的根本動因。上世紀以來,科技日新月異,知識產出迅猛增長,科技與經濟社會的關系愈發緊密,科技成果轉化愈發迅速,科技第一生產力的地位愈發明顯,“科技興鎮”戰略成為廣東城鎮發展的主要戰略,并由此引發了一系列經濟社會形態的演進,成為廣東城鎮發展形態轉變、地區經濟興起的根本原因。
第二,可持續發展是創新型城鎮發展的誘因。從城鎮自身層面看,當前城鎮要實現可持續發展,就必須要提升綜合競爭力,在激烈的區域競爭中獲取新的優勢。實踐表明,依靠資源驅動城鎮發展的傳統模式在區域競爭中已難以為繼,唯有在現有特色發展的基礎上,依靠科技創新創建新優勢,才能促使城鎮在區域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才能推動城鎮實現跨越發展。
第三,自主創新戰略的實施是創新型城鎮發展的直接誘因。自2006年國家確立自主創新戰略以來,自主創新戰略自上而下得到貫徹實施,從國家到省份,從省份再到城市,創新型區域建設浪潮正興起,并最終擴散到城鎮范圍,在廣東吹響了建設創新型城鎮的響亮口號,迅速推動了廣東城鎮走向創新發展之路。上述對創新型城鎮發生內外動因及創新型城鎮建設的價值導向的分析,為創新型城鎮的概念界定與特征的把握提供了重要基礎。歸納其核心理念,我們認為,創新型城鎮建設的核心是提升城鎮創新能力,關鍵是城鎮的知識經濟化,本質是實現城鎮創新發展。這既是創新型城鎮興起、演化的根本動因,也是創新型城鎮建設、發展的目標。在此基礎上,我們對創新型城鎮的有關概念,給出如下定義:
定義一:創新發展模式是基于科技創新驅動的依托知識、人才、信息的知識經濟新型模式。
定義二:創新發展城鎮是指以創新發展模式為戰略導向的新型城鎮。
定義三:創新型城鎮是指確立創新發展模式為主導生產方式的城鎮,外延是創新發展城鎮中達到成熟階段的先進城鎮,代表了現代城鎮發展的基本方向。
定義四:創新型城鎮建設是城鎮從現實出發邁向創新型城鎮的戰略實施過程。其建設模式是對這個建設過程的發展形式、內容、方法及過程在形式上的歸納,它具有差異性、多樣性的特點。顯然,創新型城鎮、創新發展城鎮、創新型城鎮建設的本質,都是城鎮以創新發展方式取代傳統發展方式的現代生產方式轉變。三者的差異只在于描述這一本質現象的角度、程度有所不同。從概念出發,創新型城鎮的內涵應圍繞轉變城鎮發展方式來展開。表面上看,創新型城鎮是城鎮經濟社會發展的現代化,但實際上,創新型城鎮建設的核心在創新,關鍵在發展方式向創新發展模式的轉變,方向是推動城鎮知識經濟社會的發展。從這一角度看,創新型城鎮的內涵是依托創新發展方式推動城鎮知識經濟與知識社會發展的城鎮。具體而言,我們認為,創新型城鎮是城鎮發展的一種高級形態,其基本內涵包括以下四方面:(1)城鎮發展進入創新驅動階段,創新成為城鎮經濟社會發展的核心動力;(2)創新滲透到城鎮現代化建設的各個方面,包括產業發展、城鎮建設、社會管理等;(3)通過引入技術、人才、資本等外部創新資源與本土創新要素互動結合,有效開展創新活動,實現創新能力提升;(4)具有強大的創新活力,體現為創新主體活躍、創新網絡開放、創新機制健全、創新環境優越、創新效益顯著。
3.2.2主要特征
根據上述創新型城鎮的內涵,從廣東建設創新型城鎮實踐的發展方向來看,我們認為,城鎮在從要素驅動進入創新驅動的轉換階段中,城鎮的發展會呈現以下五個外部特征:一是創新能力內生化。受自身條件的限制,創新型城鎮由于自身創新資源的貧乏,其創新是內部創新要素與外部創新資源互動的結果。從長期來看,創新型城鎮必須將外部創新能力內生化,即通過開放型創新網絡將外部技術能力與外部創新資源轉化為內生的創新能力,才能獲得驅動經濟社會發展的內生動力。因此,創新能力內生化是創新型城鎮建設的重要特征之一,表現在民營科技型企業在經濟體系中占據重要地位,科技產出大部分由本土研發機構或產學研合作組織完成。二是產業發展高端化。在創新型城鎮中,作為驅動力的創新通過兩方面對產業發展產生影響:一是引起市場結構的變動,導致產業興衰及產業結構發生變化,處于勞動密集型、低附加值環節的企業將轉移到周邊地區,技術密集型、高附加值的產業環節則留在本土,從而促進產業有序轉型或升級;二是推動技術結構的演進,導致產業不斷向高附加值、技術密集型的環節升級。因此,產業發展高端化是創新型城鎮的重要特征之一,表現為產業結構高級化、產業競爭力強、產業布局合理。三是城鎮發展現代化。創新型城鎮建設要求營造良好的區域創新環境,這必然對城鎮建設與管理提出新的更高的要求,推動城鎮建設與管理實現現代化。城鎮發展現代化在創新型城鎮的建設中主要表現為城鎮規劃科學、城鎮功能布局合理、社會管理水平高、城鎮環境優越,形成對創新的強大支撐。四是信息應用廣泛化。信息化的構成要素,如信息技術、信息網絡、信息產業的發展本身就是重大的創新要素,因此信息化的廣泛應用體現了創新的內涵,也是創新型城鎮的重要特征之一,表現在以下兩方面:一是信息化帶動工業化效果明顯。二是社會生活信息化水平高。五是人口素質高級化。在創新驅動階段,技術密集型和知識密集型產業崛起,此時需要的是高端創新創業人才。與人才結構的變化相適應,創新型城鎮的人口素質也不斷向高級化發展,表現在高級創新創業人才集聚,普通市民科學素質不斷提高。
3.3創新型城鎮的運行機制
根據創新型城鎮的內涵和特征,我們對廣東創新型城鎮的運行機制探討如下:城鎮通過內部要素與外部創新資源互動結合,有效開展創新活動,實現創新能力提升;創新通過應用擴散,促進城鎮經濟社會發展,最終成為城鎮發展的核心動力,并體現為上述五個外部特征:創新能力內生化、產業發展高端化、城鎮發展現代化、信息應用廣泛化、人口素質高級化。創新型城鎮的運行機制如圖3所示。
4推進創新型城鎮建設的政策建議
創新型城鎮建設在廣東雖然仍處于起步探索的階段,但具有很高的理論價值和實踐意義,代表著廣東城鎮發展的主要方向,為廣東加快創新型廣東建設以及城鎮化進程提供了一條重要途徑。因此,我們建議,政府應采取如下切實措施努力推進創新型城鎮建設的探索一是加強宣傳和組織。創新型城鎮建設作為新生事物,亟需在全省加強宣傳和教育,提高人們特別是鎮級干部對其在促進鎮域經濟轉型升級和現代化發展所起的重要作用的認識,以利于統一思想和行動。同時,建議成立推進創新型城鎮建設的領導小組,建立和完善促進創新型城鎮發展的工作協調機制,以保證創新型城鎮建設的順利開展。二是加強政策引導。創新型城鎮建設在廣東還處于啟動起步的階段,其進一步的推進需要政府出臺相關扶持政策加以引導。建議地市以上政府在財稅優惠、資金投入以及事權管理等方面探索出臺一些扶持政策,充分發揮政策引導的作用,調動和提高鎮級政府建設創新型城鎮的積極性。三是加強建設人才儲備。創新型城鎮建設的關鍵是人才,建議重點從兩個方面加強人才建設:一是建立富有組織學習力、創新力和執行力的城鎮領導核心團隊創新。二是集聚一大批高素質創新人才參與創新型城鎮的建設。四是強化城鎮創新服務平臺建設。創新服務平臺是創新型城鎮建設必不可少的條件,政府要加強創新服務平臺的建設,依托產學研合作,通過共建的方式建立健全以科技推廣服務、信息服務、人才培育為支撐的科技服務平臺創新。五是加強科技型中小企業培育。科技型中小企業是創新型城鎮建設的主要微觀主體,要大力支持科技型中小企業技術創新,推動科技型中小企業與龍頭企業開展配套及技術協作以及幫助中小企業落實相關優惠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