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我國古典園林建筑的形與意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fā)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中國古典園林建筑的獨到之處在于講求形式美的同時,運用簡潔的造型手法,結合中國特有的文化,創(chuàng)造出令人神往的美的意境。中國古典園林建筑非常注重形與意。文章從園林建筑形式美的角度出發(fā),探索園林建筑具而有象、象意并存的形態(tài)美,以及以形傳情、形意皆備的意境美。
關鍵詞:中國古典園林;形意
中國古典園林建筑形體精巧、意境悠遠。筑山、疊石、理水是園林構成的主要因素,而欣賞水景山石的場所,則是在建筑物內完成,因此它既是優(yōu)美景色的重要觀賞點,又是園林中可居、可憩、可游的場所。亭臺樓榭與山水地形一起,構成了如詩如畫的人間美境。中國古典園林建筑種類豐富、組合多變。亭、廊、榭、舫、廳、軒、齋、橋、樓閣等形態(tài)各異、妙趣橫生。園林藝術追求“天人合一”,其建筑的美學價值也不單局限于形式之美,更在于它所呈現的意境之美。使觀者由此及彼,從有限到無限,進而產生富有哲理性的領悟或是美好的聯想。
1中國古典園林建筑的形與意
“形”指的是物體的樣子、表現等。《說文》中說:“形,象形也。”意思是現實存在的、可觀可感的真實物體。形不僅指形象,還包含表達的方式與方法。因此,中國古典園林建筑的形包括園林建筑外在的形態(tài)和特定的形式表達。“意”可理解為情與景、情與境。說到“意”,不得不提到“境”。它們共同組成了中國傳統美學的重要內涵:意境。宗白華先生提出藝術境界是“化實景為虛境,創(chuàng)形象以為象征,使人類最高的心靈具體化、肉身化”[1]。園林建筑的美需要形式,也需要具有形式之外的內涵與意蘊。陳從周先生提出園林建筑具有意境之美:“園林之詩情畫意即詩與畫之境界在實際景物中出現之,統命之曰意境。”[2]中國古典園林建筑之美在于產生生動的氣韻,而形式則是實現這一目的的手段。在中國傳統統一辯證的理念之下,手段與目的相輔相成。通過設計師的藝術處理,目的和手段統一在一起,且兩者和諧共生。形與意識無法割裂的,在對其建筑美的處理中,是將形式與意境混合在一起進行考慮的。故才有拙政園的香榭如水上飛燕、廊橋似飛虹于湖面,有坐軒如仙人搖扇,有廳堂似鴛鴦兩相隨,有圓亭如山間斗笠……[3]園林建筑的形式與意境的交融,構成了一曲跌宕起伏的樂章。
2中國古典園林建筑形與意的相互融合
中國古典園林建筑形與意的交融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2.1巧奪天工
巧奪天工是指采用巧妙、輕松的手段來解決問題,再此過程中,手段簡化并蘊藏著豐富的意蘊,讓人回味無窮。園林建筑的屋頂具有舒展優(yōu)美的曲線,特別是唐代園林建筑的正脊曲線要比檐口曲線大,這樣藝術性的曲線先陡后緩,形成弧面。這樣以來,一方面可以排除雨水、納涼遮陽,另一方面給人以想象的空間。兩千多年前的文人墨客就曾用“如翚斯飛”的詩句來描繪園林建筑屋頂的形式。如山西萬榮解店東岳廟里的飛云樓,平面方正,十字交叉屋脊頂。各層屋頂構成了飛云樓豐富的立面。此樓的各椽翼角起翹,宛似萬云簇擁、鮮花盛開,有一種凌空欲飛之感。園林建筑的構架之美表現在結構的形式美與無限意蘊之中。園林建筑自身具有嚴格的對稱和結構性體的立體之美。斗拱和房屋構架結構嚴謹、復雜,不僅在承重方面起著關鍵作用,而且具有雕梁畫棟的裝飾作用。在光影之下,輪廓鮮明、加錯疊加,就像有序而龐大的立體雕刻,構成了結構智商的視覺變化層次和強烈的立體感、空間感。加之古人運用彩繪、雕刻等手段對房屋構建進行精美的裝飾,被賦予了強烈的人文氣息和視覺美感,給人以想象的空間。
2.2妙不可言
意境的產生并不僅限于它創(chuàng)造的深遠意蘊,還體現在“妙不可言”的含蓄美之中。“不可言”是指具有含蓄的意境,設計者要對對象進行高度提煉,選取典型形象,使豐富的意境蘊含在簡潔的形象之中。為了讓欣賞者對作品產生想象,有限的形式要能調動欣賞者的理解和想象,使欣賞者通過形式語言的體會產生對背后文化的聯想和想象,并激發(fā)他們對作品進一步探究的興趣。“妙不可言”還要能耐人尋味,這樣才能產生深遠的意境美。美的意蘊需要觀者慢慢體會,要讓每一個觀者都能形成自己的感受。形式語言再少也不能“一語道破”。形式往往不需點名背后的意,設計者要做到“不明言”,觀者才能感到“不可言”。“不明言”意味著形與意的融合并不是簡單和直接的,而是要有一定的隱含之妙。“隱”不僅可以通過以少勝多來抽象概括,還可以通過象征的手法來體現。清人劉大櫆曾說:“凡文筆老則簡,意真則簡,辭切則簡,理當則簡,味淡則簡,氣蘊則簡,品貴則簡,神運而含藏不盡則簡,故簡為文章盡境。”[4]這說明意的多少并不與形的多少成正比。為了使有限的形傳達出無限的意,使空間具有含蓄、深邃、空靈的意境,同時創(chuàng)造出更加深遠的精神空間令人回味,設計師需運用最少的藝術手段傳遞出最多的精神意蘊。例如江南園林建筑粉墻黛瓦、屋身栗白相間,墨色點染。江南多文人墨客,其設計思想深受繪畫理論的影響,因而顏色為灰、白、栗、墨色的灰色調構成。這種古拙雅致、簡單至極的色彩,創(chuàng)造出幽靜古樸的藝術境界。人們情不自禁為之沉醉。網師園的月到風來亭也是虛實相濟的例子。該亭形象簡潔,造型優(yōu)美,建于水之上。每每夜晚,皓月當空,可以同時欣賞鏡中、水中、空中三月,可謂虛中有實、實中有虛,虛虛實實引發(fā)人的無限聯想。
2.3氣韻生動
“氣韻生動”意味著在作品之中,這種氣韻要具有相關性與整體性。這種特性代表著主體精神與意志在作品中的自然流露,還代表著作品各部分的有機聯系。意境不僅僅存在于局部之中,而是要處理好局部與整體、整體與環(huán)境之間的關系。園林建筑的屋角和屋頂本身具有結構的曲線美,屋頂之上的造型奇特的構建和如影隨形的故事傳說,讓其更加有趣生動,耐人尋味且具有東方特有的神奇魅力。諸如在正脊兩端裝吞脊獸以顯示神物能激浪引起將于,澆滅災火;在垂脊之前裝設以“錢獸”,在角脊上裝設以“套獸”,如鳳、龍、獅、天馬、海馬、押魚、斗牛等群雕,在群雕前再裝設象征化難成詳的騎鳳仙人———仙人指路,仙人形象在前,群獸形象在后的文化構思,不僅體現出封建禮教等級觀念和道教神仙思想,而且反映出古人通過超自然力來避難消災、安邦鎮(zhèn)宅的樸素理想,也讓屋頂顯得更活潑和富有情趣。網師園的集虛齋庭院,庭植青翠的慈竹兩叢,有花窗相輝映,有洞門相通。東面通五峰書屋,東墻上有兩方精美的園林和花鳥磚雕。西墻上開設空窗,窗外點綴垂絲海棠。其建筑整體與局部相映成趣,成為一幅入畫的美景,給人們帶來恬靜和深遠的意蘊。拙政園的“梧竹幽居”就充分利用各部分的關系來表現意蘊。“梧竹幽居”有四個圓形的洞,好似四個畫框,將其自身與周圍各部分的景色都納入畫框之中。從不同的角度看,都表現出極富變化的藝術情趣之美。此外,其園內的“見山樓”也是一個注重局部與整體關系的典型。該樓極具江南園林風格,兩側傍山,三面環(huán)水,重檐卷棚,粉墻黛瓦。它的底層被稱為“藕香榭”,近水的外廊有吳王靠,憑靠可觀魚嬉戲,可賞水中之樓,整體與局部相映成趣,可謂匠心獨運。
總之,中國古典園林建筑的美在于形與意的相互交融,以追求“一峰則太華千尋、一勺則江湖萬里”的深遠意蘊。從“意向朦朦朧朧凝聚起來,意境隨之由自發(fā)到自覺”一直到“從意象到成像而表現出來,意境終于有所托付”,馮紀忠先生提出用簡潔的手法完成對中國意蘊的完美營造,準確地詮釋了中國古典園林建筑形與意的內涵。
作者:王芳 單位:鄭州工商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