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小城鎮建設古建筑保護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一、前言
古建筑泛指現存的各類有歷史價值的建筑物、構筑物、街區、村落、城市的舊城區乃至整個古城。古建筑是我國文物保護單位中的第一大項,也是數量最多、類型最廣的一類。然而,隨著城鎮化進程的加快,小城鎮建設面臨著巨大的機遇與挑戰,在小城鎮規劃建設過程中,唯有保留古建筑,才會使一個城市的歷史綿延不絕,才會使一個城市永遠煥發著悠久的魅力和光彩,意義重大。
二、古建筑群是集鎮歷史精華之所在
在過去的城鎮建設中能夠被保留下來并相對完整的古建筑群及其傳統歷史街區卻很少。在編制孝昌縣小河鎮總體規劃過程中,我們發現小河鎮的環西街至今仍保留有一百八十余間古建筑,這是一種奇跡,也是一筆寶貴的歷史瑰寶和重要的特色資源。
小河鎮位于大別山南麓的丘陵地帶,它有著古老悠久的歷史,具有一定的文化底蘊。小河鎮原名小河溪,又名小河司(市),元、宋以來即為南北交往的重鎮。古街始建于明代,興盛于清朝和民國初年,素有“小漢口”之稱。環西街的古建筑是集中了兩個時代精力所創作的,是兩個時代的精華所在,它全面顯示了一個時期當地建筑技術的成就。在進行集鎮規劃與建設的時候,我們只有保護和延續這些歷史文脈的責任,而沒有破壞和中斷它們的權利。
三、小河鎮古建筑的現狀
小河鎮老街的基本格局尚在。青石為路的街道入口右邊是一座老式磨坊,街兩側現留存的古民居有一百八十余間,其間還分布有四觀廟、公孫橋、張家大院、觀山書院等建筑;街道凈寬5—6米(不含檐廊寬),兩側房屋檐高4.8—6米左右,街道寬高比約1:1.1—1.25,老街道長千余米;街兩側均有柱廊,高約2.6米,寬不足2米,柱廊相通,廊檐相齊,整齊劃一,雖街道兩側建筑風格各異,而柱廊卻是統一的,這種街道建造風格在我國古街道建設中是很少見的。兩側的建筑均為木構架建筑,除少數為兩層外其余均為一層,墻是馬頭墻,瓦是小青瓦,脊有走獸,檐有彩繪,木鏤木根,古香古色。古民居平面布局嚴謹,有明顯的軸線,左右對稱、主次分明,沿中軸方向由幾套院組成,一般呈“目”字型的“三重二井”式布置,從前向后單間的布置順序為店面、庫房、天井、作坊(住房)、住房、天井、住房、生活用房、后院,功能分區明確,相互聯系方便,干擾少。室內結構以木柱支撐,鼓皮分隔,且上柱密下柱稀,中間設穿板抬柱,這是其古建筑的又一特色。
小河鎮古建筑雖然有特色,但這些寶貴的歷史文化資源正面臨著嚴重的威脅和破壞。一方面是因為年久失修,導致這些古建筑的破損;另一方面是當地居民的古建筑保護意識淡薄,缺乏專門的管理人才,導致威脅時時存在,如火災、人為拆建等。
四、古建筑保護與集鎮特色建設
小河鎮的古建筑保護應當從集鎮發展規劃著手。
首先將環西街古建筑作為一個文物保護單位,一方面對外積極宣傳,爭取上級部門的重視;一方面對內加強《中華人民共和國文物保護法》、文物保護價值、的學習,提高廣大群眾和干部的認識。
其次,在規劃中正確處理保護區與集鎮新區的協調關系。我國舊鎮區與新鎮區關系的處理方法一般有三種:“一鎮兩區式”、“T”型式、平行式。
第三,建立科學發展觀,實施資源開發與古建筑保護并重的發展戰略。旅游資源開發中的根本目標是促進小河鎮經濟的長期穩定發展。旅游資源的開發不是要耗費資源,而是要保護資源,特別是不可再生資源。
五、旅游資源開發設想
1、小河鎮旅游資源開發的定位點是:以環西街為主題,發展觀風景、游古街、逛廟會、住民房、食野菜的綜合性旅游事業。
2、小河鎮旅游資源開發的總目標是:以保護小河環西街古建筑的歷史風貌為重心,以觀音湖的度假游、關山的風景游、古街道觀光游為載體,推動旅游觀光業、住宿餐飲服務業、特色工藝品和農副土特產銷售業的蓬勃發展,從而促進小河鎮經濟的全面快速發展。
3、小河鎮旅游資源的系統開發:豐富的旅游景點是吸引游客的主要源泉,旅游線路的組織是提高游客旅游興趣,“留住”游客,增加旅游收入重要途徑。
4、小河鎮旅游資源開發的原則是:古建筑保護的原則——必須先有古建筑的保護與修繕,才能有旅游事業的發展;系統開發的原則——景點單調,服務水平低下是旅游資源開發的忌諱,對歷史遺產、整體人文環境等硬軟件的系統開發十分必要;古建筑保護與集鎮建設協調發展的原則——保護古建筑群,促使新區與舊鎮的有機結合,創建農村集鎮特色,對促進我國小城鎮建設事業的發展意義重大;科學規劃和可持續發展原則——必須拋卻功利主義思想,用科學發展觀去指導集鎮規劃與建設,不可以有短期行為。
六、結束語
在小城鎮建設中,對那些歷史文化沉淀較多的農村集鎮,我們應當尊重其歷史傳統和文化脈絡,保護其地方民俗文化的延續性,突出其個性與特征。在挖掘古建筑的歷史價值,發展旅游事業同時必須將開發與古建筑保護并重,才可以促進小城鎮建設事業的長期有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