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丘陵園林施肥要點解析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在果園的生產管理過程中,如何降低生產成本,提高單產,提升品質,肥水管理技術是其中的關鍵。在國外,果園一般采取水肥一體化的管理模式,以機械化操作為主。果園基礎建設投入高,每畝果園僅裝一套微噴灌系統就需投入1200~1300元,并且該模式對果園附近的水源要求比較嚴格,因此在我國大多數地區難以推廣。我國傳統的果園水肥管理模式,一方面肥水消耗大,往往造成增產不增收;另一方面,由于受氣候影響尤其受降雨量影響,又造成果樹該需肥水時得不到供應。
針對這一難題,撫州市科技人員在國外水肥一體化微噴灌系統管理模式的基礎上,針對我國南方雨水資源豐富,但全年分布不均勻,丘陵山地果園在果樹生長發育期容易缺水的現狀,對傳統的果園施肥管理措施進行了改革創新,在實踐中探索出一套新的水肥管理工程技術,即果園集雨漚肥、免耕半機械化灌肥工程技術。該項工程技術具有極大的應用推廣價值,現介紹如下:
1工程技術概述
該工程技術就是在小型的果園中建立雨水貯集和蓄水漚肥的工程設施———集雨蓄水窖和蓄水漚肥窖,同時在果園中合理布設特制的組合式施肥灌肥裝置。這樣就可在降雨時節,通過采用鋪展塑料薄膜和攔截地表徑流的方式,充分收集存蓄雨水,并同時利用果園的雜草資源和農村豐富的有機肥資源進行常年蓄水漚肥。從而不僅解決了果園的噴藥用水,還針對果樹生長的需要,在不同時期合理配溶并搭配氮、磷、鉀等化學肥料,再通過特制的施肥灌肥裝置進行半機械化灌溉施肥,從而達到節約用水、節約肥料、節省勞力的效果。
2工程施工方法及技術要點
2.1挖建集雨蓄水窖
每畝果園需挖建一個集雨蓄水窖,其容積大小為5m3,1座窖即可蓄水近500kg。
2.1.1選點挖窖選1行進出方便的果樹,在2棵樹蔸之間挖一個長2m,寬、深各50cm的地窖;將窖底、壁四周外露的樹根剪斷,將窖底、壁面凸出的石頭等尖銳物剔除,防止其劃破塑料膜;將堆于窖口周圍的新土略呈內低外高形(以窖為中心)扒平,便于雨水收集入窖。
2.1.2整固窖壁用遮陽網覆于窖底和窖壁,將約12cm長小號鐵絲彎成“n”形,固定遮陽網;之后用“地腳板”(一種木制夯土工具)將窖底和窖壁夯實整平;最后鋪上塑料膜,即成樹下貯水箱。如果不設遮陽網固窖壁,土坑壁在雨水的沖刷下容易變形崩塌。夯平窖壁使坑壁緊實,可有效防止土中砂石劃破塑料膜而導致貯水失敗。設置地塑墊層,便于清理入窖泥沙和殘枝草屑。
2.1.3設橫竹竿和集雨斗篷首先按年降雨量的大小,合理計算蓄水窖的集雨面積。以崇仁縣為例,年均降雨量是1735mm,其中4~6月平均為882.1mm,7~9月平均為329mm,設可收集降雨量(882.1+329=1211mm)的15%,則集雨面積應為56m2。因采用塑料薄膜集雨和攔截地表徑流二種方法同時收集雨水,集雨塑料斗篷面積大小可特制為2m×24m,即48m2。然后在水箱上每隔50cm固定1根長85~90cm橫竹竿,用于固定特制的集雨斗篷和放置隔熱蓋板。集雨水窖橫竹竿布設完工之后,根據集雨斗篷的大小,在水窖四角,各打下1根木樁,將集雨膜篷拉伸固定,即成集雨面。在沒有集雨斗篷的條件下,也可以在水窖四旁地面鋪設黑色塑料膜收集雨水或者直接利用水窖四周高、中間低的地形來匯集雨水。為防止鳥獸對集雨膜的損壞和塑料本身的老化破爛,集雨滿窖或連續高溫天晴時,要及時收藏集雨斗篷。
2.2挖建蓄水漚肥窖
2.2.1選點挖窖在雨水匯集處,于果樹株間挖一個深約1.2~1.3m,長寬各為2.3m左右,略呈“倒梯形”的大土窖。窖壁處理方法與集雨水窖相同,但窖壁和底必須夯實整平
2.2.2鋪膜與蓋口首先依水窖大小剪取雙層大棚塑料膜,小心鋪墊入窖,使其貼實窖底、窖壁;然后,在對應于進水口部位(即塑料膜集雨面的雨水收集口和地表徑流收集口),適度割開或壓低塑料膜,用直徑40mm塑料管作進水口,用橡皮筋將塑料膜固定在管口的橡皮墊圈上,使其緊密,防止接口漏水;最后,用土袋裝泥護沿并用牛毛氈、塑料膜和竹竿編織的簡易蓋板蓋口,防止塑料膜破損,減少肥分揮發損失。
2.2.3整理塑料膜集雨面地畦為確保蓄水漚肥窖能順利蓄足水分,要借助塑料膜收集雨水(塑料膜選用2m幅寬農膜或再生膜)。對鋪設塑料膜的地塊,要將地畦整理微傾向蓄水窖的地畦,并在展膜集雨時段,對畦面生長的雜草進行鋤割。當雨水收集滿后,要及時收藏好塑料膜,以便再利用。
2.3科學布設組合式肥水滲施器
由于果樹大小不同,根系生長分布范圍不同,肥水滲施器的布設也要有所不同。
2.3.1幼年果樹肥水滲施器的布設幼年果樹肥水滲施器由多個滲肥筒組成,可用廢棄塑料油瓶做成,其構成如圖1,果園布設如圖2。幼年果園由于樹體小,采用深洞灌肥的方法給幼樹施肥,根據深洞灌溉的節水施肥原理,在幼年樹對稱的兩側,結合埋肥和改土開對稱溝后埋入高30cm、直徑11cm的塑料管或桶(在管壁15cm、20cm、25cm處各鉆4~5個直徑8mm的孔,以利于滲水滲肥)。第二年在另外的兩側再埋2個大小深淺同樣的塑料管。隨著樹體的生長,滲肥洞不斷外移,3~4年后可在樹盤上留下8~12個灌肥滲水深洞。幼樹長大后,滲肥筒可以改造成“組合式肥水滲施器”的進肥(水)桶。幼樹施肥要勤施薄施,每次只要把肥水直接倒入深洞中就能快速到達根部。
2.3.2成年果園肥水滲施器的布設成年果園肥水滲施器由滲肥桶、導肥軟管及水泥導肥槽組成,具體構造如圖3所示。
組合式肥水滲施器按如圖4所示布設,可結合果園的擴穴改土工作進行。首先開長、寬各30~40cm、深30cm左右的條溝;其次在溝底每隔30cm左右的距離,向下挖5~6cm深橫槽,然后用雜草或谷殼灰或稻草填滿槽,再在其上安放“組合式肥水滲施器”的水泥導肥槽和進肥口;第三步在“施肥器”上鋪一層雜草或稻草,防止回土時壓斷堵塞水泥槽,最后按擴穴改土標準回填改土溝,布設工作即告完工。當前組合式施肥滲施器還沒有專業化生產,技術人員是用食用油瓶手工制作簡易灌肥桶,用石棉瓦切割制作導水槽。
3集雨漚肥免耕半機械化灌肥工作原理和操作要點
在果園挖集水窖和漚肥窖主要用于解決丘陵山地果園水源不足的問題。以每畝果園需投入氮素20kg,折合尿素43.5kg,磷、鉀肥按比例搭配或利用生草轉化計算,設尿素灌溉濃度為0.5%,則全年需要水量為8700kg(8.7m3)。就江西省而言,降雨一般集中在春、夏和伏秋期間,因此在春夏(4~6月)和伏秋(7~9月)期間,發現有中到大雨降臨或連續降雨時,及時展膜收集雨水,1年中只要收集2窖雨水就能滿足果園漚肥配肥對水量的需要。
當2窖蓄水后,即可投放青草綠肥或餅肥,以及人畜糞肥等可漚的農牧業廢棄物于漚肥窖內漚制。為加速有機質的腐化,在投入生肥以后可添加微生物或石灰催化腐熟。據試驗觀察,一般有機質的腐熟時間為60d左右。待漚肥窖把有機肥充分腐熟發酵后,再在果樹四周安裝自制的滲肥桶或滲肥器,用抽水機進行施肥。施肥時把抽水機放在漚肥窖內,進水口要用過濾網過濾抽上來的肥水,以免賭塞滲肥槽,用水桶或橡皮管接水導入施肥管,然后直接到達果園地面以下25~30cm深的土層,減少土壤吸收的環節,節約肥水量,同時做到肥隨水到,滲到根部供給作物生長。
這是一種半機械化半人工操作的節水節肥的果園水肥一體化措施。其施肥量、肥料種類、施肥時間要根據果樹品種不同合理配置。在漚肥中可以直接加入各種果樹所需的速效化肥,但要注意水肥的濃度是追肥濃度的千分之一。
4技術成效
經過實踐比對,在果園中采用集雨漚肥免耕半機械化灌肥工程技術,一是可以節約用水。每畝全年蓄水2次,可節約用水11t(其中噴藥用水1t,漚肥用水10t)。二是可以節約用肥,估算每年每畝可節約肥料費用400元。三是可以節省勞力、提高工效,降低勞動強度。用半機械化滲肥澆灌可提高工效8~10倍。四是經濟效益顯著。該工程設施水窖設計壽命為5年,施肥器13年。以1戶農戶開發25畝果園計,每畝一次性設施投入為621元(果農自行施工,扣除勞動力成本后每畝投入為273.6元),設施年折舊成本為152.8元,當年可節約投入和取得收益為609.2元,獲取差額收益456.4元,每戶(25畝果園)增收11410元。幼年果樹畝投入80~100元材料成本,當年憑節肥、節省人力二項即可收回設施投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