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骨折治療中中醫護理技術效果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目的:探討中醫護理技術在胸腰椎骨折患者治療中的應用效果。方法:將就診于筆者所在醫院的胸腰椎骨折患者50例,隨機分為試驗組和對照組,各25例。對照組采用常規護理措施,試驗組在常規護理措施基礎上采用耳穴貼壓、穴位貼敷、經絡艾灸等中醫護理技術進行護理,比較兩組患者疼痛程度、腹脹發生率、護理滿意度。結果:護理前,兩組疼痛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護理后兩組疼痛評分均有降低,且試驗組疼痛評分降低程度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試驗組腹脹發生率為16%(4/25),低于對照組的88%(22/2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試驗組護理總滿意度高于對照組,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中醫護理技術在胸腰椎骨折治療恢復過程中能有效緩解疼痛,減少腹脹發生率,提高護理滿意度,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關鍵詞】中醫護理;胸腰椎骨折;疼痛;滿意度
脊柱骨折在臨床中比較常見,其中胸腰段的椎體骨折最為多見,以壓縮性骨折為主。發病人群中老年患者居多。部分患者體質較弱,疼痛耐受度差,需要長期臥床。患者椎體骨折可以引起持續及劇烈疼痛[1]。長期臥床可能發生腹脹、便秘、尿潴留、肺部感染、下肢靜脈血栓形成、壓瘡等并發癥,會對患者的愈合有一定程度影響。為發揮中醫護理特色,減少脊柱骨折疼痛及腹脹發生,一定程度促進患者愈合,筆者收集2013年9月-2018年5月入院治療的50例胸腰椎骨折患者,進行常規護理及絡艾灸、耳穴貼壓、中藥熏蒸等中醫護理技術相結合護理,在減少并發癥發生,促進患者愈合,提高患者滿意度等方面取得一定臨床效果,現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收集2013年9月-2018年5月入院治療的胸腰椎骨折50例,致傷原因均為外傷。男8例,女42例,年齡24~93歲,44例為單個椎體骨折,6例為兩個椎體骨折。脊柱骨折類型:前柱骨折10例,前中柱骨折36例,前中后柱骨折4例。手術治療24例,保守治療26例。納入標準:所有患者均經過影像學檢查及臨床相關檢查確診。排除標準:(1)合并頭顱、內臟損傷;(2)有嚴重心、腦、肺、肝、腎等器官嚴重功能障礙;(3)病理性椎體骨折。按隨機數字表法將其分為試驗組、對照組,每組25例。試驗組男5例,女20例;平均年齡(52.4±8.6)歲;前柱、前中柱、前中后柱骨折分別為4、19、2例。對照組男3例,女22例;平均年齡(56.5±9.4)歲;前柱、前中柱、前中后柱骨折分別為6、17、2例。兩組年齡、性別、骨折類型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有可比性?;颊呔橥鈪⑴c本次研究。本研究獲得醫院倫理委員會的批準。
1.2方法
臨床及影像資料確診的胸腰椎椎體骨折患者入院治療。對照組進行常規護理,包括入院宣教,情志護理,執行醫囑,應用適當消腫、止痛藥物,密切觀察病情,定時測量生命體征,盡量保持病房環境的安靜、整潔。飲食指導:囑患者進食容易消化、清淡、富含纖維較多粗糧食物[2],避免進食辛辣、刺激、油膩及產氣較多等食物;可進食如芝麻糊、新鮮蔬菜、水果等有利于潤腸通便的食物;少量多餐。多飲水,每日飲水1500~2000ml以上,防止腹脹、便秘的發生。試驗組在對照組基礎上實施中醫特色護理技術,(1)腹部按摩:餐后1h進行腹部按摩,3次/d,15min/次,以肚臍為中心,用手掌根部,沿著結腸走形的方向順時針給予腹部一定的壓力按摩。(2)耳穴貼壓:患者入院后,責任護士選取心、神門、皮質下三個穴位,利用王不留行子貼壓,采用對壓法進行按摩,3次/d,3min/次,使患者產生酸、麻、脹痛的刺激反應,持續3d為1個療程。(3)穴位貼敷:患者于入院后第2日,責任護士取大黃顆粒劑6g加實用醋少許溶解,調和制作成一個直徑1.5cm大小的藥餅,敷貼于神闕穴,1次/d,24h后取下更換,連續3d為1個療程。(4)經絡艾灸:患者入院第2天,責任護士采用溫和灸足三里穴位,持續約20min/次,以局部皮膚溫熱、潮紅、無灼痛為度,1次/d,連續3d為1個療程。(5)藥物熏蒸:采用疼痛顆粒方劑(包含三七粉3g,牛膝6g,杜仲2g,蜈蚣1g,鹽補骨脂1g,黃精4g)溫水沖泡溶解后加水至800ml,倒入中藥熏蒸機(蘇州好博醫療器械有限公司),加熱至設定溫度90℃,進行痛處熏蒸,30min/次,7d為1個療程。
1.3觀察指標及評價標準
(1)比較兩組護理前后疼痛量表評分。通過數字疼痛量表進行評分,將疼痛程度的評估分為0~10個等級,0代表無痛,10代表最痛,數字疼痛量表在成人中疼痛評估的反應性和信效度優于其他類型量表,在綜合疼痛與即時疼痛的評估中,對于疼痛進展的識別作用較為顯著[3]。(2)比較兩組腹脹發生情況。住院期間,詢問患者排便、排氣情況,是否發生腹脹。檢查腹壁緊張度,叩擊腹壁有無鼓音,聽診腸鳴音情況。(3)比較兩組護理滿意度。護理滿意度評價采用自行設計護理服務質量調查量表,關于護理技術專業水平、質量、態度、效率、流程等進行護理滿意程度分析與評估,分為3個等級,非常滿意、比較滿意、不滿意。總滿意度=(非常滿意+比較滿意)/總例數×100%。
1.4統計學處理
本研究數據采用SPSS13.0統計學軟件進行分析和處理,計量資料以(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字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兩組護理前后疼痛評分比較
兩組護理前疼痛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護理后,兩組疼痛評分均有降低,且試驗組疼痛評分降低程度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兩組腹脹發生率比較
試驗組腹脹發生率低于對照組,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3兩組護理滿意度比較
試驗組護理總滿意度高于對照組,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3討論
3.1胸腰椎骨折疼痛減輕及降低腹脹發生率的意義
由于胸腰椎脊椎骨折的創傷,相應部位毛細血管破裂,形成血腫,脊柱前外側交感神經節受壓、水腫、損傷,交感神經節的節后纖維調節副交感神經的功能紊亂,相應胃腸壁肌肉運動調節發生紊亂,導致腹脹發生;脊柱骨折導致劇烈腰疼,患者臥床制動、休息,胃腸活動減弱,排便姿勢、習慣及環境的改變,也易導致腹脹發生。積極臨床治療及護理干預可減輕患者疼痛程度及減少腹脹發生率[4-5],改善患者飲食及營養的吸收,促進患者恢復,有重要的積極意義。
3.2中醫適宜護理技術操作在胸腰椎骨折中的綜合應用
中醫療法是我國傳統的、優秀的治療方法,發揚中醫優勢的中醫護理技術,創傷小、效果優越[6]。中醫認為骨折及術后耗傷元氣,氣滯于中,血行不利導致腹脹。足三里穴屬陽明胃經合穴,《神農經》指出足三里主治心腹脹滿,胃氣不足,有很強的健運脾胃功能。大黃苦寒瀉下,有較強活血化瘀的功效;肚臍部為任脈神闕穴,肚臍表皮角質層比較薄,皮下分布了大量的淋巴管、神經和豐富的血管,大黃粉外敷神厥穴有助于致瀉成分快速吸收,增強瀉下通便的作用。耳穴“神門”具有較強的鎮痛、安神的功效;“皮質下”具有益心安神,舒經行血的功效[7]。故筆者應用足三里艾灸、大黃神闕穴貼敷、耳穴貼壓、腹部按摩、藥物熏蒸中醫護理技術操作,對胸腰椎骨折腹脹、疼痛進行積極的干預[8-9]。試驗組疼痛緩解較對照組明顯,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試驗組腹脹發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減輕患者的患處疼痛,降低患者的腹脹、便秘發生率,可以一定程度上減輕患者焦慮、恐懼等不良心理反應,緩解其壓力,增加骨折早期愈合的信心[10-11]。疼痛盡快緩解、減輕,促進臥床患者進行早期功能鍛煉,對預防患者可能出現的下肢靜脈血栓形成、肺部感染、腹脹等不良并發癥發生,有較為重要的意義。中醫護理技術可以減輕患者的負面情緒,增加患者的滿意度、舒適度,同樣有利于患者康復訓練的有效執行[12]。總之,中醫護理技術應用于胸腰椎骨折患者中,有利于減輕患者疼痛,減少腹脹發生率,中醫護理技術為非侵入性操作,具有安全可靠、操作便潔,醫療成本低等優勢,可以促進患者早日康復,值得臨床推廣使用。
參考文獻
[1]張翠英,張曉瑩,張文英.快速康復外科理念在老年胸腰椎壓縮性骨折圍手術期中的應用[J].海南醫學,2018,29(14):2070-2072.
[2]孫亭菲,張俐,吳靜,等.品管圈活動在降低腰椎骨折患者圍術期腹脹率中的應用[J].齊魯護理雜志,2016,22(14):109-111.
[3]徐城,楊曉秋,劉丹彥.常用的疼痛評估方法在臨床疼痛評估中的作用[J].中國疼痛醫學雜志,2015,21(3):210-212.
[4]車小艷.臨床護理路徑用于單純胸腰椎骨折患者護理的效果觀察[J].中外醫學研究,2018,16(5):112-113.
[5]李佳佳,黃國雄,饒官華,等.護理體檢評估用于腰椎骨折后路手術體位護理的體會[J].中外醫學研究,2019,17(1):113-114.
[6]靖瓛.在臨床中積極推行中醫護理技術操作體會[J/OL].臨床醫藥文獻電子雜志,2017,4(14):2746.
[7]王曉慶,段培蓓,張曉琴,等.耳穴貼壓促進術后胃腸功能恢復干預性試驗的Meta分析[J].中華現代護理雜志,2014,20(29):3686-3690.
[8]季林香.耳穴按壓法聯合止吐藥預防64例乳腺癌化療后胃腸道反應[J].腫瘤學雜志,2010,16(2):148-149.
[9]徐俐,黃錚,姜穎,等.耳穴埋豆與穴位按摩對老年腹部術后腸功能恢復的觀察比較[J].國際護理學雜志,2016,35(17):2446-2448.
[10]于先會,楊洋.護理干預對胸腰椎骨折患者術后疼痛的影響[J].齊魯護理雜志,2015,21(14):77-79.
[11]吳滿榮.中西醫結合護理對股骨干骨折患者生活質量的影響[J].齊魯護理雜志,2015,21(6):22-23.
[12]祝亞男,俞國紅,楊方英,等.中醫護理技術對減少乳腺癌患者術后并發癥的效果研究[J].中華護理雜志,2017,52(3):289-292.
作者:夏云 童瑞玲 毛紅霞 單位:揚中市中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