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專科護理在消化道出血中的應用效果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
目的:探討在肝硬化合并消化道出血中應用專科護理的效果評價。方法:選取2013年1月-2015年8月來筆者所在醫院就診的120例肝硬化合并消化道出血的患者,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將患者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60例。對照組采用常規護理措施進行干預,觀察組則采用病情觀察、用藥護理、飲食護理、心理護理等專科護理措施進行干預。通過比較兩組患者治療的總有效率、治療后并發癥發生率和患者對護士工作的總滿意度等方面來評定兩種護理方法的效果差異。結果:觀察組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并發癥發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者對護理工作的總滿意度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通過專科護理措施護理,可顯著提高肝硬化合并消化道出血患者的治療效果及預后,提高患者生活質量,同時能夠增加護患之間的信任,值得在臨床上進一步推廣應用。
【關鍵詞】
肝硬化;消化道出血;專科護理;效果評價
肝硬化是由于各種原因引起肝臟出現彌漫性病變。肝硬化患者長期處于門靜脈高壓狀態,進而引起食管、胃底靜脈破裂出血即為上消化道出血,它是肝硬化失代償期最嚴重的并發癥[1-2]。發病時起病急驟、病情兇險、出血量大,若處理不當會危及患者生命,因此,及時有效的治療和護理是救治患者的關鍵[3]。本文選取2013年1月-2015年8月來筆者所在醫院就診的120例患者,觀察其治療與護理效果,現將結果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選取2013年1月-2015年8月來筆者所在醫院消化內科就診的120例肝硬化合并消化道出血患者,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將患者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60例。對照組中男34例,女26例,平均年齡(52.7±4.4)歲。觀察組中男32例,女28例,平均年齡(53.6±4.9)歲。肝硬化原因:由肝炎(包括乙肝和丙肝)引發者89例,酒精性引發者20例,原因不明者11例。兩組患者性別、年齡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對照組對照組采用常規護理,具體內容如下。
1.2.1.1積極配合醫生搶救將大出血患者取平臥位安置在搶救病房,嘔血者床頭抬高10°~15°,頭偏向一側,避免誤吸;及時清除口、鼻內的血漬,防止窒息,最重要的是保持呼吸道通暢。為及時糾正休克,應迅速建立1~2條有效的靜脈通道,以便迅速補充血容量及補液。輸液時應嚴密監測患者的脈搏、血壓、尿量及血紅蛋白,以確定輸液量和輸液速度,在心率、血壓基本平穩后可減慢速度,防止肺水腫、心力衰竭發生。補液過程中應嚴格遵循輸液原則,同時嚴格記錄出入量。
1.2.1.2一般護理嚴格限制搬動患者,避免由于搬動引起出血。患者應絕對臥床休息,取平臥位以增加肝臟血流量。給予患者持續、低濃度吸氧治療,防止出現低氧血癥。患者嘔吐后護理人員應指導其及時清理口腔,并每日口腔護理2~3次,避免口腔內刺激性氣味引起患者不適出現嘔吐或者口腔黏膜的感染。肝硬化合并消化道出血患者由于限制活動、臥床休息,應保持皮膚清潔、干燥。對于病情穩定的患者應給予翻身,并對受壓部位進行按摩,保持床單的干凈、平整與清潔,以免壓瘡發生。為防止呼吸道感染,護理人員應鼓勵患者咳嗽,做好呼吸道護理。護理人員應嚴密觀察患者的意識變化,若出現肝性腦病癥狀,應及時報告醫師并及時治療。
1.2.1.3對癥治療給予患者保肝、止血藥物,補液持續靜脈輸注,同時給予降低門靜脈壓力、糾正低蛋白血癥及其他對癥治療。
1.2.2觀察組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實施專科護理,具體內容如下。
1.2.2.1密切監測病情心電監護,每15~30分鐘監測患者體溫、呼吸、脈搏、血壓并及時記錄,嚴密觀察生命體征。密切觀察患者的意識狀況,關注患者是否出現精神疲倦、煩躁不安、嗜睡、意識不清甚至昏迷等情況,若出現應及時匯報給醫生。對于肝硬化合并消化道出血患者還應準確記錄24h尿量(尿量應>30ml/h)。護理人員可以根據患者嘔血及便血的色、量、味,并結合血常規,肝、腎及大便潛血監察結果來判斷肝硬化合并消化道出血患者的出血情況。
1.2.2.2用藥護理護理人員應嚴格遵醫囑給肝硬化合并消化道出血患者用藥。應慎用或禁用利血平、水楊酸類等藥物,以免損害胃黏膜,引起再出血。靜脈給藥時須保持均衡性、連續性,保證不間斷用藥,精確控制輸液速度和輸液量,嚴格按照靜脈輸液的要求用藥。用藥過程中密切觀察藥物的不良反應。
1.2.2.3飲食護理肝硬化合并消化道出血患者出血期間應嚴格禁水、禁食,確認出血停止24h后方可進食,一開始可給予患者少量溫涼流質試進食,試進食后,確認患者未出現再出血,則可將流質飲食過渡為半流質飲食,進而過渡為軟食和正常飲食。飲食應以易消化、高能量、高維生素、低鹽、清淡飲食為主,嚴格限制脂肪和蛋白質的攝入,以防止加重腹水或誘發肝性腦病。肝硬化合并消化道出血患者飲食應忌熱飲、飽餐、刺激性及堅硬食物,飲酒者勸其戒酒,防止引起再出血。護理人員應向患者及家屬講解正確飲食的重要性,指導患者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
1.2.2.4心理護理由于精神緊張或情緒異常易誘發急性出血,護士告知患者避免情緒激動。護理人員應給患者講解疾病相關知識,減輕其由于對疾病的未知而存在焦慮和緊張情緒。在病情允許情況下鼓勵并允許患者家屬探望患者,給予患者鼓勵和支持。同時可以組織預后良好的患者與其交流,樹立其戰勝疾病的信心。
1.2.2.5健康指導向肝硬化合并消化道出血患者宣教肝硬化合并消化道出血的病因、誘因、臨床表現以及用藥知識等,增強患者的依從性。為增強體質、抵抗疾病應鼓勵患者進行適當的鍛煉。護理人員給予飲食指導,提醒患者嚴禁飲酒,避免食用干硬、刺激性食物。教會患者及家屬識別早期出血的征象及應急處理措施,一旦發現出血癥狀應立刻來醫院就診。護理人員應向患者強調復診及隨診的重要性,做好出院指導。
1.3觀察指標通過比較兩組患者治療效果、治療后并發癥發生率和患者對護士工作的滿意度等方面來評定兩種護理方法的效果。1.4療效評定標準出血得到有效控制同時不再復發為治愈;出血基本停止、且癥狀為持續改善狀態為有效;若上述標準均未達到則為無效[4]。總有效率=(治愈例數+有效例數)/總例數×100%。滿意評價分為滿意、基本滿意、不滿意三個標準,總滿意=滿意+基本滿意。
1.5統計學處理采用SPSS17.0軟件對所得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x-±s)表示,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比較采用字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兩組治療效果及并發癥發生率比較觀察組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并發癥發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1。
2.2兩組患者對護理工作的總滿意度比較觀察組患者對護理工作的總滿意度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2。
3討論
肝硬化易引起門脈高壓,各種因素如飲食不當、情緒不穩定、過度勞累、腹內壓增高以及上呼吸道感染等均可能導致靜脈曲張破裂出現出血,臨床表現為嘔血、便血、低血壓及休克等。若不能及時、有效地控制病情,部分患者可能發生上消化道出血,上消化道出血作為肝硬化患者常見且嚴重并發癥之一,它嚴重影響到患者的生存質量,甚至危及生命。臨床上有很多方法用于治療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大出血,及時、有效地治療能夠控制患者病情,改善患者預后。但除了有效的治療措施外,精心的護理措施對患者的康復也發揮著不容小覷的作用。多項研究結果顯示,給予合適的護理措施,可延長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出血周期,有效減少出血次數,提高治療有效率[5-7]。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大出血患者由于病情危重等因素影響,多數患者易伴有不同程度的抑郁和焦慮,這些負面情緒若不及時通過護理措施干預,也會對疾病恢復產生不利的影響。在本次研究中,筆者發現,與對照組相比,專科護理對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大出血患者有明顯的治療效果,并且能夠顯著降低并發癥發生率,有效改善患者預后。同時實施專科護理干預后患者對護士工作的滿意度也明顯提高,這有利于和諧護患關系的建立。綜上所述,對肝硬化合并消化道出血患者的專科護理措施值得在臨床上進一步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石素真.64例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預見性觀察及護理[J].中國醫藥指南,2011,9(6):189.
[2]宋明芳.護理干預在肝硬化并發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中應用的效果評價[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12,28(18):7-8.
[3]沈瓊,胡麗娟,葛梅.臨床護理路徑在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中的應用[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2,9(14):14-15.
[4]駱艷麗.針對性護理在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中的護理效果[J].醫學理論與實踐,2012,25(21):2623-2624.
[5]楊竹杏,姜燕梅.肝硬化消化道出血的臨床觀察與護理體會[J].吉林醫學,2011,32(8):1561-1563.
[6]馬艷環.優質護理服務模式在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患者中的應用效果[J].國際護理學雜志,2015,34(5):643-645.
[7]崔小紅.專科護理在肝硬化合并消化道出血中的常規措施探討[J].國際護理學雜志,2015,34(3):323-324.
作者:袁向芳 單位:商丘市長征人民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