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CT影像評分對社區肺炎預后評估價值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目的分析ct影像評分對社區獲得性肺炎預后的評估價值。方法本文所選80例重癥社區獲得性肺炎患者均為我院2015年3月—2018年5月所收治,對其胸部CT影像進行回顧性分析,按照胸部CT對急性加重特發性肺纖維化CT評分(AE-IPF)進行計算,并探討AE-IPF評分與疾病預后的相關性。結果在AE-IPF評分方面,院內存活患者與院內死亡患者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與28d存活患者相比,28d死亡患者的AE-IPF評分顯著增加(P<0.05)。與院內存活患者相比,院內死亡患者的APACHEⅡ評分顯著降低(P<0.05);與28d存活患者相比,28d死亡患者的APACHEⅡ評分顯著降低(P<0.05)。Person相關分析發現,患者的AE-IPF評分和APACHEⅡ評分存在線性相關,表現為正態分布。結論單一的影像學特征并不能對社區獲得性肺炎患者的預后進行判斷,而采用CT影像評分能對社區獲得性肺炎患者的28d預后進行準確判斷。
【關鍵詞】社區獲得性肺炎;CT影像評分;預后;評估價值
社區獲得性肺炎現階段已成為感染性疾病中發生率較高的一種致死性疾病,大約有10%的社區獲得性肺炎患者存在膿毒性休克,或者需要接受機械通氣治療,而相關統計數據顯示,接受ICU治療的重癥社區獲得性肺炎患者的病死率大約為19%~50%[1]。最近幾年,流感病毒的不斷出現也進一步提高了重癥肺炎的發生率,重癥肺炎的診治也變得越來越復雜[2]。本研究主要分析了CT影像評分對社區獲得性肺炎預后的評估價值,希望能為早期判斷患者預后提供指導,現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80例重癥社區獲得性肺炎患者均為我院2015年3月—2018年5月收治,均滿足重癥肺炎的相關診斷標準[3]:低血壓需要接受強力液體復蘇治療,低體溫(<36℃),白細胞計數<4×109/L,血尿素氮≥7mmol/L,血小板計數<10×109/L,多肺葉浸潤,氧合指數≤250,呼吸頻率≥30次/min。其中男44例,女36例;年齡32歲~78歲,平均年齡(51.6±10.8)歲。
1.2方法
通過PACS軟件對患者的影像學特征進行收集,如胸腔積液、紋理增粗、磨玻璃樣改變、實變、累及葉數、滲出等。按照胸部CT對急性加重特發性肺纖維化CT評分(AE-IPF)進行計算,具體評分方法為:安排2名主治以上醫師分析計算患者胸部的每一層CT圖像,AE-IPF分值=[正常肺組織范圍(%)*1]+[無牽引性支氣管擴張(TBE)的磨玻璃改變范圍(%)*2]+[無牽引性支氣管擴張的實變范圍(%)*3]+[有牽引性支氣管擴張的磨玻璃改變范圍(%)*4]+[有牽引性支氣管擴張的實變(%)*5]+[蜂窩樣改變范圍(%)*6]。全部層面IPF分值的平均值則為最終IPF評分,選擇2名醫師中較高的評分值,評分期間不能對患者的相關資料進行查閱。通過隨訪工作對患者預后情況進行收集。
1.3統計學方法
以SPSS21.0統計學軟件分析數據,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相關性檢驗采用二元Logistic回歸分析,線性分析采用Person相關分析,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AE-IPF評分、急性生理與慢性健康狀況
(APACHEⅡ)評分與患者預后的相關性在AE-IPF評分方面,院內存活患者與院內死亡患者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與28d存活患者相比,28d死亡患者的AE-IPF評分顯著增加(P<0.05)。與院內存活患者相比,院內死亡患者的APACHEⅡ評分顯著降低(P<0.05);與28d存活患者相比,28d死亡患者的APACHEⅡ評分顯著降低(P<0.05)。見表1。
2.2多因素回歸分析
將28d死亡當成輸出項,開展二元Logistic回歸分析,單因素分析結果顯示上述3個變量的P值均<0.25,采用多因素二元Logistic回歸分析,將第一檔當成參考值,AE-IPF評分、APACHEⅡ評分的OR值分別為3.705,19.992,P值分別為0.073,0.001,見表2。Person相關分析發現,患者的AE-IPF評分和APACHEⅡ評分存在線性相關,表現為正態分布。
3討論
現階段臨床中在對社區獲得性肺炎患者進行診斷時,影像學技術的應用非常廣泛,而胸部CT檢查是最常用的一種影像學技術[4]。從2002年以后我國曾先后多次發生過重癥社區獲得性肺炎的集中發病,而臨床中常見的致病病毒包括H1N1流感病毒、冠狀病毒、H7N9流感病毒、亞型流感病毒等;越來越多的臨床研究結果顯示,基礎疾病會直接影響重癥肺炎患者的預后[5]。本文所選擇的80例重癥社區獲得性肺炎患者,其病原菌為非細菌感染和細菌感染;也有臨床研究結果顯示,在對非細菌感染肺炎和細菌感染肺炎進行診斷時,不能將CT特征當成依據,也不能將其當成判斷預后的指標。所以選擇合理的指標來對重癥社區獲得性肺炎患者的預后進行判斷就顯得非常關鍵。AE-IPF評分是指通過對每一層CT圖像中的病變所占比例進行視覺測算,有學者曾通過AE-IPF評分來對特發性肺纖維化患者的預后進行判斷,結果顯示采用AE-IPF評分能準確判斷特發性肺纖維化急性加重的預后[6]。AE-IPF評分的特點主要是充分考慮到了胸部CT掃描的三維空間。現階段臨床中還缺乏采用AE-IPF評分對重癥社區獲得性肺炎患者預后進行預測的相關報道,然而也有臨床研究發現,采用相似的面積評分法能對病毒性肺炎的病毒載量與患者預后之間的相關性進行判斷。有關AE-IPF評分的相關病理學依據,臨床研究結果顯示,彌散肺泡損傷特別是伴有機化性肺組織改變的肺泡損傷的累及范圍與患者預后密切相關,臨床研究結果顯示,AE-IPF評分的判斷項牽引性支氣管擴張是機化性肺改變的后期表現,則表示患者預后情況不理想。本研究中,在AE-IPF評分方面,院內存活患者與院內死亡患者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與28d存活患者相比,28d死亡患者的AE-IPF評分顯著增加(P<0.05),表明,AE-IPF評分能準確判斷患者的28d預后。本研究多因素二元Logistic回歸分析結果顯示,在AE-IPF評分四分位中,僅有最后一檔的OR值>1,APACHEⅡ評分的四分位情況相同,表明APACHEⅡ評分能對呼吸機相關性肺炎患者28d死亡進行預測,如果患者的AHACHEⅡ評分≥25,其28d病死率會顯著增加。本研究還有一定的不足之處,如所選樣本量不足,應在今后的工作研究中擴大樣本量,或者開展多中心研究;除此之外樣本量的男女比例并不合理,欠均衡;AE-IPF評分的工作任務較為繁重,評價者應具備較為豐富的閱片經驗,在開展HRCT人工評分時,因為工作量過大,需要對評價流程進行細化,如果需要可以通過相關軟件來完成相關的評分工作。在今后的工作中,應嚴格遵守視覺評分標準,開展大樣本量的深入分析和探討。總之,單一的影像學特征并不能對社區獲得性肺炎患者的預后進行判斷,而采用CT影像評分能對社區獲得性肺炎患者的28d預后進行準確判斷,但是應在今后的工作中進行大樣本量的深入分析和探討。
參考文獻
[1]王健珍,曹大偉,張新日.社區獲得性肺炎病情嚴重度評估指標預測效能的臨床研究[J].中國呼吸與危重監護雜志,2018,17(5):456-460.
[2]鄭龍剛.社區獲得性肺炎的影像學表現及臨床意義[J].影像研究與醫學應用,2018,2(17):63-64.
[3]孔慶華,白久武,王曉如等.三種評分系統在老年社區獲得性肺炎危險度分層及病情評估中的應用[J].中國呼吸與危重監護雜志,2018,17(02):138-143.
[4]李鴻茹,林曉紅,林丹等.重癥社區獲得性肺炎患者預后危險因素分析[J].中國呼吸與危重監護雜志,2018,17(05):450-455.
[5]王盛標,戴新貴,朱惠民.不同評分系統對社區獲得性肺炎患者預后評估價值研究[J].社區醫學雜志,2017,15(17):38-40.
[6]孫勇,王利民,銀春等.108例重癥社區獲得性肺炎患者預后相關危險因素分析[J].臨床肺科雜志,2015,20(12):2233-2235.
作者:羅崇軍 單位:營山縣人民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