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乳腺癌影像學診療進度研習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乳腺CT檢查
CT是電子計算機體層斷層攝影的簡稱,斷層攝影相當于沿橫軸一層層切開人體組織并作X線平片攝影,斷層厚度越來越薄,分辯力高、圖像清晰,CT的密度分辨率高,橫斷面薄層掃描可用于發現0.2cm大小的病變,所以CT診斷乳腺癌越來越受到重視。但因輻射劑量大,不適合用于乳腺疾病的初診檢查,只能作為一種輔助檢查手段。
乳腺磁共振檢查
磁共振是在固體微觀量子理論和無線電微波電子學技術發展的基礎上被發現的,磁共振成像(MRI)是利用收集磁共振現象所產生的信號而重建圖像的成像技術,也稱自旋體層成像,早在20世紀80年代初就開始應用于臨床,是醫學影像領域中的又一重大發展。1978年,MRI開始應用于乳腺組織的研究,1982年Ross等首次報道了MRI在乳腺病變中的臨床應用。根據李冬梅等報道,分析經手術病理證實的乳腺癌患者的胸部X線片、MRI影像表現,分別從病灶形態學、鈣化、淋巴結、皮膚及胸壁受累情況及信號特點、強化模式等方面進行分析和診斷比較,X線檢出病灶26個,檢出率為87.3%,診斷準確率為83.3%;MRI檢出病灶32個,檢出率為100.0%,診斷準確率為92.7%。認為乳腺鉬靶X線攝影檢查直觀、有效,是診斷乳腺癌的首選檢查方法,結合MRI可提高診斷的靈敏度和特異度。
超聲波乳腺檢查
X線的成像原理是穿透人體組織被吸收后形成不同的X線量差別而成像,屬屏后成像,而超聲波的成像原理與之相反,屬屏前成像,從探頭發出的超聲波,經過人體組織可反射回超聲波,不同距離反射回的超聲波時間不同,不同的組織反射回的超聲波量不同,經電腦數據處理轉化為人眼可見的圖像。超聲波成像技術在臨床應用已久,是一種無創檢查,但超聲對觸診陰性的乳腺癌敏感性低,難于檢測直徑<0.15cm的腫塊,不能發現微小鈣化。
影像學聯合檢查
隨著各種影像檢查技術的進步,多種影像學聯合檢查可迅速、準確的作出診斷。根據黃客增報道對早期乳腺癌患者,同時做鉬靶CR和B型超聲檢查的診斷結果與手術后病理結果對比:鉬靶X線符合病理結果準確率為59.8%(52/87),B型超聲檢查符合準確率為62.1%(54/87)。聯合應用符合病理結果準確率為74.7%(65/87)。鉬靶X線對乳腺惡性腫物尤其是微小鈣化的顯示優于B型超聲,而B型超聲對惡性腫物血流信號及乳腺囊性增生的診斷優于鉬靶,鉬靶X線和B型超聲對乳腺腫塊的診斷各有優勢,如聯合使用可提高診斷的準確率。
據王志華報道,女性乳腺癌患者318例中僅行高頻超聲檢查104例,僅行鉬靶X線檢查98例,兩者聯合應用116例。結果顯示,單用鉬靶X線診斷符合率為78.8%(82/104),誤診率為11.5%(12/104),漏診率為10.6%(11/104);單用高頻超聲診斷符合率為80.6%(79/98),誤診率為10.2%(10/98),漏診率為9.2%(9/98);聯合應用超聲、鉬靶X線診斷符合率為93.1%(108/116),誤診率為4.3%(5/116),漏診率為1.7%(2/116),單獨應用高頻超聲或鉬靶X線檢查與兩者聯合診斷的檢出率及漏診率差異有統計學意義,誤診率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鉬靶X線與超聲檢查各有優勢,兩者聯用具有較好的診斷互補性,能明顯提高乳腺癌的檢出率和準確率,降低誤診率和漏診率。
根據崔立平報道,回顧性分析經病理證實的早期乳腺癌42例術前彩色多普勒超聲及X線鉬靶檢查資料,42例早期乳腺癌中彩色多普勒超聲診斷正確率為83.3%(35/42),鉬靶診斷正確率為76.2%(32/42),兩者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兩者聯合診斷正確率為92.9%(39/42),與單獨彩色多普勒超聲或X線鉬靶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乳腺導管造影
乳腺導管造影是發現乳腺導管癌的有效方法,適合乳頭溢液患者,無乳頭溢液患者找不到導管注射造影劑不能開展此檢查。小結,診斷乳腺癌的影像學方法已有很大進展,目前常用的大規模普查方法為乳腺紅外線透照、乳腺近紅外線照相檢查、超聲波乳腺檢查、有可凝者可進一步選用鉬靶軟X線檢查、CT檢查、磁共振檢查、影像學聯合檢查、乳腺導管造影、乳腺干板X線攝影等。乳腺癌的影像診斷檢查目前最常用的方法是鉬靶軟X線攝影和超聲波乳腺檢查。
作者:陳成華單位:廣西壯族自治區玉林市第二人民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