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兒科影像學教課質量的探討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提高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和參與性
兒科影像學一向不被學生所重視,所以要從思想上使生能夠認識兒科影像學的重要性。兒科放射學不同于成人放射學,俗話說:“麻雀雖小,五臟俱全”,而且由于小兒患者年齡和疾病的特殊性,我們無法套用成人的標準進行診斷。所以,在教師的講授和課堂教學相結合的方式進行學習的同時,借助網絡和多媒體技術,提高學生對兒科疾病的認識,是非常有必要的。深刻理解和記憶概念,加上教學互動,充分發揮教師與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可以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從而在教學活動中形成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教師與教師之間的多邊互動交流。
不斷提高醫學影像學教學質量
1綜合運用多種教學方法醫學影像教學的幻燈片不僅應圖文并茂,而且文字要簡潔明了,概念準確,條理清楚,圖像顯示要求清晰、典型,其次在一張幻燈片上,還可以插入多幅圖像及動畫演示。因為影像顯示是醫學影像學教學的核心內容,這是由于醫學影像學這門課的特點來決定的。為使教學更活潑、生動、形象,我們配套使用了一系列教學模具、教學錄像。為了體現醫學影像教學以圖像學習為主的特點,我們利用先進的多媒體教學法結合病例分析,借助多媒體技術,給學生生動的體驗;既充實了學生的基礎知識,又拓寬了知識面,增加了新技術、新進展的學習與掌握。通過多媒體課件的動畫旋轉演示,課堂氣氛活躍,學生更容易輕而易舉地接受。比如,講授小兒先天性心臟病章節時,采用小兒心臟CT血管造影(CTA)的動態旋轉以及電影模式,全方位反映了小兒心臟的心內畸形及心外大血管畸形的情況。
學生過目不忘,在進入工作崗位后,就能迅速獨立適應臨床工作。綜合運用影像學比較,通過對正常生理解剖學及臨床治療過程進行比較,找出病理學和影像學之間的異同,從而找出疾病發展的規律和特點,掌握疾病的發展趨勢。在醫學影像學教學中,將解剖學、生理學、病理學、臨床醫學、醫學影像技術學和病理學影像、醫學影像學等多學科結合起來,對不同設備產生的不同檢查結果,疾病發展的不同階段的特征,俗稱同病異影、異病同影。將“理論聯系實際,重視實踐”作為總的指導思想。我們專門配置了電腦和投影儀用于影像圖片示教,通過幻燈片演示典型病例,采用啟發式提問分析病例的方式,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使其最大限度地掌握教學內容。
2加強醫學影像實驗課教學醫學影像學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我們在安排學生實習時,不是按檢查設備分設實習崗位,而是按解剖部位分類設實習崗位,按系統分為若干個實習小組:影像技術組、小兒神經放射組、小兒心血管放射組、小兒消化道放射組、小兒骨科組等,使學生的知識結構更系統,更合理。我們的教學目的是使學生走上工作崗位后,無論是做臨床醫生還是影像學醫生,都能正確選擇檢查的適應證,提高診斷的陽性率、準確率。
3建立兒科影像學教學片庫,多給學生實踐的機會對于影像學專業的學生來說,導師制的跟班臨床帶教學習成為其最主要的學習方法。但這種學習方法并不可取,我們在臨床中遇到的病例不系統、不典型,這樣不利于學生理解,常會將學生帶入誤區,使學生感覺一頭霧水。當學生走上工作崗位后,遇到很多從未見過的病例后,就會挫傷自信心和學習的積極性。因此,我們在安排實習過程中,按照各個系統分門別類地將各種典型病例進行歸納,通過病例討論的形式講授給學生,系統講授診斷和鑒別診斷方面知識,鼓勵學生多參與閱片討論會,多給學生創造實踐的機會,讓學生的知識更全面、更系統。
綜上所述,通過改變醫學影像學的教學模式,我們在教學中注重各種影像檢查方法的特點比較,結合臨床培養學生動態分析疾病影像變化的能力并拓寬了思路;通過綜合應用多種教學方法,既有利于影像學基本理論、基礎知識的復習和掌握,又有利于臨床實際閱片能力的培養,使學生在兒科影像學的實習中大有收獲,對提高兒科影像學教學質量有重要的意義。
作者:趙鑫單位:鄭州大學第三附屬醫院放射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