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探究靜脈置管臨床護理應用方法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目的探討應用外周中心靜脈置管(PICC)的護理體會及并發癥的防治。方法對100例PICC置管患者的護理進行回顧性分析,總結其并發癥的防治。結果通過對PICC護理,及時觀察和發現護理問題,采取有效護理措施,減少和預防并發癥的發生,延長置管時間。結論采用PICC技術結合針對性護理,保護外周血管,避免反復穿刺給患者帶來的痛苦,保證各種藥物及營養物質的供給,在臨床中適應性好。
關鍵詞:外周中心靜脈置管;臨床應用
傳統的深靜脈置管術(如鎖骨下、股靜脈、頸內等),雖然解決了淺靜脈給藥帶來的局部反應,但并發癥多,操作復雜,危險性大[1]。外周靜脈穿刺置入中心靜脈導管(PICC)可直視血管穿刺,操作簡單,成功率高,保留時間長,無威脅患者生命的并發癥出現,避免多次靜脈穿刺的痛苦和不適,“一針”治療,保護外周靜脈,是一種可靠、有效的靜脈治療新途徑[2]。現將對100例PICC置管中所遇問題及護理體會介紹如下。
1臨床資料
2008年1月至2008年11月,我科行PICC置管100例。置管時間最長210d,最短為7d。其中置管一次成功率為96%;2例因穿刺成功后導管置入受阻,重新穿刺置入;2例穿刺失敗。100例PICC置管患者中主要并發癥為外周靜脈炎占2%,導管阻塞占2%,導管脫出占3%,靜脈血栓形成1%,無導管破裂、感染發生。
2護理
2.1PICC置管前的護理向家屬及患者詳細介紹PICC的目的、作用、注意事項及可能發生的并發癥,使患者或家屬了解PICC適用于長時間靜脈給藥、刺激性比較強的藥物、病情不穩定時隨時用藥等;必要時請帶管的患者現身說法,從而消除顧慮。本組所有病例經以上措施后均能愉快接受該技術。
2.2PICC置管時可出現的護理問題及措施
2.2.1穿刺失敗與患者的血管條件及操作者的技術水平有關。因此,術前護士認真評估患者的血管條件掌握置管禁忌,對肘部靜脈顯露不良者置管前予熱敷等,充分暴露血管,如血管仍顯露不良應指定經驗豐富的護士操作。
2.2.2送管困難原因是由于導管的前端遇到靜脈瓣的阻礙,或者靜脈強烈收縮、痙攣所致,前者只需將導管后退2cm左右稍旋轉導管再推進或接生理鹽水邊注入邊推進即可。靜脈痙攣表現為導管推進與退出均困難,觸之該血管呈條索狀,此時應暫停操作,與患者交談轉移注意力,同時熱敷其上臂,從導管注入溫熱的生理鹽水,以解除血管痙攣。
2.2.3穿刺部位滲血原因為穿刺不當,選擇血管不當,穿刺部位活動過度或有出血傾向的患者及服用抗凝劑的患者。穿刺前評估患者,了解患者情況(血小板計數,有無心臟病史,用藥史)。術后局部壓迫止血2~3min,24h內適當限制肘部活動,滲血增多時,予明膠海棉或凝血酶粉加小方紗布外貼透明薄膜。
2.3PICC置管后的護理
2.3.1置管后護理過程中嚴格無菌操作,持續輸液時應每日更換輸液管道,肝素帽或可來福接頭每周更換兩次。保持穿刺部位的清潔干燥,穿刺后24h更換無菌敷料,以后每2~3天更換一次,并用碘酒常規消毒,并觀察有無紅腫,血腫,出血等,穿刺點上方有無線索狀發紅、發硬、水腫或疼痛,及時詢問患者自覺癥狀。一旦發生局部感染,采取局部措施,如抬高患肢并制動、行熱敷或硫酸鎂濕敷,理療、換藥等,必要時口服抗生素,密切觀察體溫變化,一般無需拔除導管。若處理后2~3d癥狀不緩解或加重,應立即拔管。
2.3.2妥善固定導管,觀察記錄導管長度避免患肢過度活動,防止因牽拉使導管脫出或移位。煩躁、不合作的患者應避開關節部位,選擇宜固定部位的靜脈,并以夾板固定。
2.3.3為保持管道通暢,輸液前后應用肝素鹽水20ml沖管、封管。24h不輸液,早晚各封管一次。封管時不要抽回血,應正壓封管,以免發生導管堵塞。如發生,首先應檢查外部因素和患者體位。解除導管扭曲和打折即可解除阻塞。血栓形成堵塞導管此時可采用肝素或尿激酶進行脫內鞘治療。如不成功,可酌情拔管。
2.4PICC置管后主要并發癥護理
2.4.1靜脈炎是PICC最常見的并發癥之一,靜脈炎的發生與PICC導管的選擇是否合適、導管尖端的位置放置是否準確、導管在體外部分的固定是否牢固、送管時動作是否輕柔,插管后肢體是否過度活動,患者的凝血狀況及體質有關。置管前后要嚴格無菌操作,管脫出部分勿再送入血管內,以免引起細菌性靜脈炎,盡可能選擇貴要靜脈,以減輕血管內皮的機械損傷導致機械性靜脈炎,同時選擇合適導管,不要在同一血管反復穿刺,避免引起血管損傷導致血栓性靜脈炎。
2.4.2靜脈血栓形成由于插管時靜脈管壁的損傷和全營養混合液的刺激。在輸液時應注意調整輸液順序,血液類制品與脂肪乳分開滴注,每次輸液前后用生理鹽水沖洗導管,注意觀察導管回血情況及液體滴速,輸液結束后用0.125%的肝素鹽水正壓封管,防止導管內血液凝固。若出現插管側臂、肩、頸腫脹及疼痛,應警惕靜脈血栓的形成,一旦確定應拔除導管并給予抗凝治療。
2.4.3導管斷裂主要由于導管堵塞再通、換藥操作不當或長時間反復使用導管造成導管老化所致。導管斷裂有兩種情況:體外部分斷裂和體內部分斷裂。體內部分斷裂時應立即處理,首先加壓固定導管,用手指壓住導管遠端的血管或上臂近腋窩處扎止血帶,明確位置,行靜脈切開取出導管。體內部分斷裂可在絕對無菌下自斷裂處剪斷遠端的導管,重新接上連接器和肝素帽,操作過程中注意遵守無菌原則。新晨
2.4.4拔管困難常見的原因有導管置入時間過長和靜脈壁粘附、血管痙攣、導管部位軟組織腫脹等。拔管遇到阻力時,不可強行拔管,否則引起導管斷裂。血管痙攣導致的拔管困難可先稍等再拔,給與局部熱敷或可向導管內注射溫熱鹽水,5~15min后再拔,如果第2次拔管還有阻力,應將導管固定好,12~24h后再嘗試拔管。
經外周導入中心靜脈置管可建立通暢的靜脈通路,置管時間長,并發癥少,是一項方便有效、創傷小、安全性高的置管技術;在搶救和高營養治療中有較高的臨床價值,不僅減輕了患者的痛苦,而且滿足了患者隨時用藥及營養供給需求,并減輕了護理工作量,提高了患者滿意度。
參考文獻
[1]沈建英,呼濱.經外周靜脈插管的中心靜脈導管臨床應用的探討.中華護理雜志,2001,36(10):785-786.[2]王秀榮,蔣朱明,馬恩陵.640例經外周靜脈置入中心靜脈導管的回顧.中國臨床營養雜志,2002,10(2):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