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神經內科患者發生醫院感染的部位與因素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
目的分析神經內科危重患者院內轉運中發生醫院感染的部位及高危因素。方法選取2014年1月~2015年6月神經內科需院內轉運的危重患者590例,發生轉運中醫院感染71例,分析其感染部位及高危因素。結果71例醫院感染者中,呼吸道感染22例(30.99%),消化道感染18例(25.35%),泌尿道感染17例(23.94%),皮膚軟組織感染8例(11.27%),其他部位感染6例(8.45%),前三者明顯高于其他部位感染,P均<0.05。Logistic分析顯示,年齡較大、腦梗死、住院時間較長、侵入性操作及伴基礎疾病者與醫院感染有關(P均<0.05)。結論神經內科危重患者院內轉運中發生醫院感染的部位以呼吸道、消化道及泌尿道為主,危險因素為年齡較大、腦梗死、住院時間較長、侵入性操作及伴基礎疾病。
關鍵詞:
神經內科;危重患者;院內轉運;醫院感染;危險因素
神經內科危重患者常需進行院內轉運干預治療,其中較多患者轉運中可發生院內感染。因此,對于此類患者醫院感染的部位及高危因素的掌握尤為重要[1]。本研究對我院神經內科危重患者院內轉運中發生醫院感染的感染部位及高危因素進行了分析,旨在為醫院感染防控措施的制定提供參考依據。現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臨床資料
選取2014年1月~2015年6月神經內科需院內轉運的危重患者590例,其中男312例,女278例;年齡<50歲101例,≥50~<65歲268例,≥65歲221例;疾病種類:腦梗死336例,高血壓腦出血117例,其他83例;住院時間>4周213例,≤4周377例;治療方式:侵入性操作249例,非侵入性操作341例;伴發基礎疾病256例。患者中,轉運中發生醫院感染71例,均排除轉運前存在感染,均為轉運后48h內發生感染。
1.2分析方法
收集患者的臨床資料,包括年齡、疾病、住院時間、治療方式及基礎疾病情況,統計其感染發生部位。采用SPSS16.0統計軟件,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收集轉運中發生醫院感染有統計學意義的指標,采用Logistic分析轉運中發生醫院感染的危險因素。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院內轉運中發生醫院感染的部位
71例醫院感染者中,呼吸道感染22例(30.99%),消化道感染18例(25.35%),泌尿道感染17例(23.94%),皮膚軟組織感染8例(11.27%),其他部位感染6例(8.45%),前三者明顯高于其他部位感染,P均<0.05。
2.2院內轉運中發生醫院感染高危因素分析結果
不同年齡、疾病、住院時間、治療方式及基礎疾病情況者感染率比較,見表1。神經內科危重患者院內轉運中發生醫院感染高危因素的Logistic分析結果,見表2。
3討論
醫院感染在臨床十分常見,關于醫院感染的相關研究也較多[2,3]。研究顯示,醫院感染不僅可導致原發病治療困難,甚至是導致危重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4,5]。危重患者的免疫狀態普遍呈現相對較差的狀態,而轉運對于患者而言是易于發生感染的一個重要過程[6]。本研究結果顯示,590例神經內科危重患者院內轉運中共發生醫院感染71例,發生率高達12.03%;而對感染部位的研究顯示,呼吸道、消化道及泌尿道感染發生率相對更高,提示對此類患者上述部位感染的防控性干預相對更為重要。Logistic分析顯示,年齡較大、腦梗死、住院時間較長、侵入性操作及伴基礎疾病是神經內科危重患者院內轉運中發生醫院感染的危險因素。年齡越大及伴有基礎疾病者其機體狀態相對越差,免疫狀態也相對更為低下[7~9],因此更易于發生感染;而腦梗死及住院時間較長者多病情嚴重,免疫相關指標的異常程度也更為突出[10~13],故易于發生感染。侵入性操作大大提高了患者接觸病原菌的機會,因此發生感染的概率相對更高[14~16]。綜上所述,對神經內科危重患者院內轉運患者,應加強呼吸道、消化道及泌尿道的防護工作,尤其是年齡較大、腦梗死、住院時間較長、侵入性操作及伴基礎疾病的患者,應給予充分的重視及干預。
參考文獻:
[1]紀孝偉,吳春玲,王興臣.我院神經內科2013年出院患者醫院感染及抗生素應用情況分析[J].臨床合理用藥雜志,2015,8(6):85-86.
[2]方敬獻,趙學廉,張欽昌.神經內科住院患者醫院感染的相關危險因素分析[J].中國醫藥指南,2015,13(11):44-45.
[3]劉文香.神經內科住院患者合并醫院感染的危險因素分析[J].深圳中西醫結合雜志,2014,24(8):186-187.
[4]李曉云,褚靜.淺談神經內科71例醫院感染的數據分析和應對措施[J].中國醫學工程,2014,22(8):190.
[5]李燕華,李呂力,范秉林,等.神經內科重癥監護病房醫院獲得性鮑曼不動桿菌肺炎30例臨床分析[J].中國臨床新醫學,2014,7(10):912-915.
[6]楊波.重癥醫學科收治的神經內科患者發生醫院感染的病原菌分布狀況及預防措施分析[J].當代醫藥論叢,2014,12(10):224-225.
[7]宛傳丹,周金保,馬月琴,等.神經外科住院患者醫院感染病原菌特征與危險因素分析[J].山東醫藥,2015,55(8):89-91.
[8]陳鳳英.重癥手足口病院前轉運的醫院感染預防與控制[J].中國藥業,2013,22(2):291.
[9]楊小琴,吳登強.急診感染性疾病危重患者院內安全轉運的探討[J].內科,2010,5(5):562-563.
[10]劉俊斌.普外科手術患者醫院感染調查分析[J].武警醫學,2005,16(9):690.
作者:張雁 付慧霄 高輝 孫艷軍 王東 趙亮 劉莉 單位:承德醫學院附屬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