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創新創業教育與醫學專業的融合指導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高校創新創業教育與臨床醫學專業不能很好適應社會發展需求,是高校創新創業教育發展過程中非常凸顯的問題,成為醫學院校創新創業教育發展的強大阻力。本文從創新創業教育與臨床醫學專業的融合指導中存在問題入手研究,提出“專業指導、輔導員輔導、學校引導”的系統化模式,為高校創新創業教育與臨床專業相融合提供借鑒。
關鍵詞:創新創業教育;臨床醫學專業;融合指導
當前社會轉型期,高校創新創業教育與臨床醫學專業不能很好適應社會發展需求,是高校創新創業教育發展過程中非常凸顯的問題,成為醫學院校創新創業教育發展的強大阻力。探討“創新創業教育”與“臨床醫學專業”的融合指導,可以從宏觀層面分析當今高校臨床醫學專業學生創新創業教育面臨的問題。以教育與專業融合指導來改變傳統思想引導中的單一和零散模式,從而形成“專業指導、輔導員輔導、學校引導”的系統化模式,為高校創新創業教育與臨床專業相融合提供借鑒,為醫學院校臨床醫學畢業生就業提供更廣闊的路徑。
一、創新創業教育與臨床醫學融合的問題
在當今社會的大變革大調整時期,創新創業人才需求量越來越大,在機遇面前,高校也更加重視創新型創業人才的教育與培養。然而,從目前的實踐來看,存在著臨床醫學專業學生與創新創業教育融合指導不緊密等問題。
(一)創新創業教育理念尚未滲透到臨床醫學教學系統中西方國家對創新創業起步早,重視程度高,成果顯著。其重要原因之一就是教育理念的先進性和教育模式的成熟應用。首先,他們把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作為學生在校常規教育的核心元素來對待,貫穿于學生的成長成才的全過程。第二,建立了專門的創新創業教育學院,由學校直接管理,還有一支相對合理、富有創造力的師資隊伍。第三,形成了完備的創新創業課程體系、實踐體系和科研體系,培養學生的創新創業意識和能力。第四,組織臨床醫學專業教師對創新創業實踐和模式的研究,劃撥專項經費,予以保障。同時在技能競賽中將理論成果轉化為實踐成果,體現其實用價值和社會價值。而我國的創新創業教育起步相對較晚,發展緩慢,臨床醫學專業學生由于自身專業的特殊性發展就更緩慢了。據可靠數據證明,我國大部分臨床醫學專業把創新創業課程作為選修課或者就業指導課來對待,課時相對少,重視程度也不夠,這與臨床醫學專業的特殊性和學校對創新創業教育重視程度不夠有很大關系。首先,臨床醫學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應用科學專業,對專業的嚴謹性、操作性和標準化程度要求都很高,不僅需要理論學習,還需要有10到12個月的臨床實習期。第二,在校期間課程設置比較緊湊,實驗課也是安排得滿滿當當相對于其他專業而言,創新創業教育課程就很難兼顧。第三,臨床醫學專業主要培養能在醫療衛生單位、醫學科研等部門從事醫療及預防、醫學科研等方面工作的醫學高級專門人才。這在很大程度影響了學校對創新創業教育的重視程度,也影響到了學生參與的積極性。
(二)教師和學生參與創新創業教育的積極性不高臨床教師日常教學任務繁重,科研任務繁重,學生學業緊張,學習壓力大。一些老師認為根本沒有時間組織學生參加創新創業教育活動。學校開設更多的課程,參加更多的比賽,設立更多的科研項目,沒有必要花太多的時間來教育學生創新和創業,這是明顯地將創新創業從專業教育中分離出來的觀點。一些學生認為,創新創業是一小部分從事科技創新、參加比賽獲獎、或個別學生從事與自己無關的商業活動的優秀學生,與自己關系不大。這些理念將創新創業教育局限于課堂、課程、競賽和具體項目,他們甚至把創新創業教育作為第二課堂活動,與專業教育相分離。這種可有可無的觀點是導致師生參與創新創業教育活動缺乏積極性的重要原因,這也是創新創業教育的功利性和項目化的具體體現。
(三)創新創業體制機制不完善,創新創業協作平臺缺乏雖然高校提倡培養臨床醫學專業學生的創新創業意識,但并沒有相應的長效保障機制,創新創業工作也沒有制度化。例如,創新創業導師加強培訓、量化工作量和促進機制的能力,大學生參與創新創業活動學分設置、量化考核和畢業相關設置,創新創業平臺建設、維護與利用,創新創業融資的來源、使用和監管實驗室的開放性或實踐性教學支持創新創業活動的管理。與創新和創業有關的課程或講座也比較少,一些創新創業課程沒有列入學校的必修課程和專業教育。課程以選修課或網絡課程為主,覆蓋面不廣。實踐教學流于形式,實驗室開放不夠,未能發揮大學生創新創業中心、孵化基地等創新創業平臺在學生創新創業能力培養過程應有的作用,同時與醫院的合作、實習實訓結合不緊密,學校和醫院一體化培養尚未實現。
二、初步構建“專業指導、輔導員指導、學校指導”的指導體系和模式
(一)學校指導:構建教學——臨床——創新三位一體的教學體系這是一個復雜和漫長的過程,對于培養臨床醫學學生的創新和創業能力來說。不僅包括在校期間的專業課、通識教育課學習,還包括不間斷的見習和有時間、質量限制的臨床科室實習,在這個過程中需要把創新創業能力培養貫穿其中。因此,構建三位一體的教學體系是臨床醫學專業與創新創業教育融合的關鍵環節,也是提升臨床醫學專業人才創新創業能力的重要途徑之一。主要表現為:一是重視基礎理論和臨床實踐技能,加強創新創業意識的培養。二是加強創新創業相關課程體系建設,設立相應的創業培訓課程和創業培訓班。三是“以技能培養操作為特色,建立角色崗位為參考的情景教學模式。”[1]四是充分利用智慧校園等現代化先進教學手段,把創新創業能力培養貫穿于臨床醫學專業學生在校學習實踐的全過程。
(二)專業指導優化課程設置,創新教育貫穿教育全程。創新意識是創新實踐的動力,是創新教育必須奠定的基礎。學生只有形成創新意識,才能參與創新實踐,這也是創新教育的迫切任務。這就需要以激發創新意識為切入點,優化課程設置。“臨床醫學課程由基礎課程和專業技術課程組成。這是對工作知識和能力的基本要求。”[2]一是確保總學時不動搖,開設創新創業教育相關課程,舉辦相關講座。如開設“互聯網+”技能大賽、創新能力培養、職業生涯規劃為內容的創新創業課程,舉辦“工匠進校園”“杰出校友回母校”為主要內容的專題講座,讓學生對創新創業有更深刻的認識。二是發揮網絡課堂優勢,適當減少線下專業知識和基礎知識的課時,開設以融資與資源整合、撰寫創業策劃書、創新創業競賽、素質拓展等為主要內容的網上課程,把培養學生想象力和思維能力滲透到教學過程中。三是傳統課堂教育教學不可少,由于在校教師企業管理、經營等方面的經驗比較少,有的甚至沒有,需要把一部分創新創業課程安排到學校的創新創業基地,校企合作單位,以現場說法的形式有效激發大學生的創新精神與創業意識。
(三)輔導員輔導以提高學生創新創業能力為切入點,加強創新創業教育教師隊伍建設,加強平臺建設,為學生創新創業提供可靠保障。1.加強創新創業教育教師隊伍建設輔導員是創新創業教育的最終實施者。首先,高校可以從內部選拔符合創新創業要求的教師,鼓勵他們學習創新創業教育理論,開展創新創業實踐活動,并將其轉化為學生的教學資源。對外,學校可以聘請企業家、成功創業者到學校授課,或者聘請創業導師指導學生創新創業實踐。加強輔導員的培訓和考核,有時需要對教師群體進行動態管理,分階段考核,確保輔導員的進出。也可以采用學校與二級學院或多學院聯合的方式,統一量化輔導員在創新創業指導方面所做的工作,從而提高創新創業教育的實效性。2.加強平臺建設充分發揮智慧校園優勢,打造“線上線下”創新創業教育平臺。整合校內教育資源,充分發揮智慧校園在教育手段和方式方面的優勢,推行互動、交流、培訓的新模式,構建“線上線下”創新創業教育平臺,提高臨床醫學專業學生的創新創業能力。“智慧校園擁有自己獨特的功能,能夠幫助老師更好地完成教學任務,能夠讓學生獨立自主地學習,也能隨時隨地掌握基本情況。”[3]學生可以利用手機移動終端,打破時空限制,隨時隨地接受創新創業教育,這種線上線下的教育平臺,讓創新創業教育成為輔導員提升學生創新意識,培養創新精神的重要手段。
三、結語
我們要有意識地把學生創新創業能力的培養融入臨床醫學專業學生教學體系中,成為課程教學的一部分,形成臨床醫學專業學生與創新創業教育融合的一套具體實施方案和方法,進一步完善“專業指導、輔導員輔導、學校引導”體系,加以實驗推廣。從而調動學生創新創業教育的主動性、積極性,提高學生的創新創業能力,為將來就業創業奠定良好基礎。
【參考文獻】
[1]張鶴.醫學院校深化創業教育有效途徑研究[J].中國校外教育,2018(24):62-63.
[2]員明.高職院校創新創業人才培養研究[J].教育與職業,2015(25):115-117.
[3]韓冠爽,吳術豪,黃兆信.新時代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發展路徑研究[J].教育理論與實踐,2018,38(21):16-18.
作者:胡瑩瑩 滕偉軍 單位:山東協和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