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預防醫學專業實驗教學體系的建設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
預防醫學專業有著非常強的理論性與實踐性,在豐富理論教學的同時,需通過實驗教學突出對學生實踐技能的培養,指導學生形成獨立思考的習慣,培養學生綜合實驗能力。本文在分析預防醫學專業實驗教學體系建設背景的基礎上,重點研究實驗教學體系的建設要點與特點,討論實驗教學體系的優勢,以供預防醫學教育同仁參考。
【關鍵詞】
預防醫學;實驗教學;體系建設
作為現代醫學重要組成部分,預防醫學具有實踐性、科學性、綜合性和群體性特征。該學科實驗內容涉及廣泛,包括:環境衛生學、流行病學、營養與食品衛生學、衛生統計學、衛生化學、毒理學、兒童少年衛生學、以及衛生微生物學實驗等。長期以來,實驗教學作為理論教學的補充與輔助工具而未受到高度重視,并且受到學科體系、課時安排、以及教學經費等客觀條件的限制影響[1],實驗教學的操作表現出“菜譜式”特點,學生在整個實驗操作過程當中大多按部就班的進行操作,并被動的按照教師的指點和實驗指導進行,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并不能得到很好的鍛煉。在這一背景下,為了適應新時期培養厚基礎、寬專業、高能力復合型預防醫學人才的要求,對預防醫學專業實驗教學體系的改革已迫在眉睫[2]。
1建設背景簡述
目前,環境衛生學、流行病學、衛生統計學、衛生化學、毒理學、兒童少年衛生學等課程的實驗均是依附于理論課程,即“在完成理論課程的基礎上,開展實驗課程”已成為普遍教學思路,形成了“以理論教學為核心,實驗教學為驗證工具”的教學模式。在此背景下,學生缺乏參與實驗的主動性,且實驗目的多為驗證理論課中的某個結論,實驗內容以及操作過程缺乏開放性與創新性,導致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難以提高,致使學生創新思維得不到有效發揮。因此,為達到實驗教學目的,促進學生全面發展,提升學生綜合素質,顯示實驗教學優勢與價值,構建和完善預防醫學實驗教學體系勢在必行[3]。其基本思路為:在基本方法和基本手段的基礎上,可將其進行以下分類,基本方法包括流行病學調查與衛生統計方法,其中公共衛生突發事件處理仍屬于該范疇。基本手段包括環境衛生實驗、職業衛生實驗、食品衛生實驗、毒理學實驗以及衛生化學實驗等。上述基本手段,是在理化檢測技術、微生物檢驗技術、生物標志物檢測技術的基礎上,整合過去的基本技術,形成新的理化檢驗實驗、生物分析實驗以及生物效應分析實驗等,將地方病防治內容加至人體體質測量學實驗中。在此背景下,借助基本方法和基本手段,實現實驗內容的劃分,使得預防醫學專業實驗教學體系呈現新的發展特點與內涵,為構建健全的預防醫學專業實驗教學體系奠定基礎[4-5]。
2建設模塊分析
在理化檢測實驗模塊中,主要包括環境衛生學、職業衛生與職業醫學等課程,且涉及范圍廣,例如,空氣、水、土壤的理化檢測;食品理化檢驗及化妝品理化檢驗等,具有多樣性。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應以培養學生科學分析能力為重點,注重學生實踐操作能力的培養,進而提高學生理化檢測水平。在生物分析實驗模塊中,包括衛生微生物檢驗、食品衛生學、醫學消毒學等。本模塊的教學以生物學實驗為主線,教學目的是讓學生從整體上認識并掌握生物學實驗的各種方法,掌握空氣、水及食品的微生物學檢驗測定技術。在生物效應分析實驗模塊中,主要包括衛生毒理學、毒理學基礎等相關課程。本模塊教學中需要適當結合動物學實驗方法,學習動態染毒技術及組織標本的制作等,教學目的是讓學生掌握環境化學因素的生物標志物檢測方法,掌握環境毒物的毒性評價方法和程序,探索環境化學因素對健康的影響。在疾病控制實驗模塊中,流行病學、臨床流行病學、衛生統計學、多元統計分析、社會醫學、兒少與婦幼保健等均屬于該模塊。該模塊需面對所有預防專業學生,導致工作量大大增加,進而為實現實驗的模擬化和信息化提供了基礎[6]。
3建設特點簡述
3.1正確處理人才培養與教學規律的關系人才是任何行業發展都不可或缺的重要資源,是保障行業發展的內在動力,因此,引進實踐經驗豐富的人員參與預防醫學實驗教學體系建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我們還必須認識到:預防醫學不僅包括理論知識,而且包含實驗技能操作,具有培養全面性人才的性質。換言之,在建設預防醫學實驗體系過程中,應避免“為了改革而改革”的思想,要在市場需求指導下準確定位,培養符合社會發展的應用型公共衛生人才,避免出現專業學生理論學習與實踐操作相脫節的現象,與此同時,也不可因過分強調實驗教學,而忽視理論基礎。
3.2遵循教學規律進行課程整合在預防醫學專業實驗教學體系建設過程中,課程整合有著一定的規律,絕不能機械性的將某幾門課程結合起來。進行課程整合的基本要求是其內部存在一定的關聯性與邏輯關系。例如,營養與食品衛生學、職業衛生與職業醫學、衛生化學、以及環境衛生學,這些課程的實驗內容均以理化檢驗以及微生物檢驗為基本方法,理論基礎一致,且在教學方法、教學要求、以及教學規律上還存在一定的關聯性,所以能夠相互進行整合。
3.3推動實驗教學內容更新發展在預防醫學專業實驗教學體系的建設過程中,教學內容必須與時俱進。以預防醫學專業實驗教學大綱為依據,教學內容不僅要包括各種理論知識與操作技能,還要反映國內外本行業的發展動態與熱點知識,例如,《公共衛生執業醫師考試大綱》、《全國重點地方病防治規劃》及《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等大綱均應納入預防醫學專業實驗教學大綱的范疇當中[7]。通過這種方式,加強本專業學生對預防醫學專業戰略意識的培養,更好的反映預防醫學專業的社會需求以及本學科的發展前沿水平。
4建設優勢分析
4.1提高學生對實驗教學的重視度在預防醫學專業實驗教學體系建設的背景下,實驗課按照實驗模塊成為獨立設置的課程,有相應的學分與考核標準,學生對實驗的重視度得到提高,表現在預習質量的提高上。在新的實驗教學體系下,每次實驗課課前教師會對本次實驗相關的知識點進行課堂測驗,不合格學生不允許進行實驗操作。通過此種方式,學生能夠在實驗操作前就對整個實驗的原理、基本要求、主要方法、實驗目的、以及教學目標等內容有一個全面的認識,對實驗過程中可能產生的問題有所準備,提前與教師進行交流,有的學生還積極參與到教師備課的預實驗中,從而大大提高了學生對預防醫學專業實驗的重視度和完成度。
4.2提高學生對創新實驗活動的參與性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可更加主動與積極的參與到預防醫學專業實驗中,并對自己感興趣的課題展開實驗探究。例如,研究廢棄電池的回收與利用問題、居民生活方式與健康水平關系的問題、水質變化與健康水平關系的問題、大氣污染對人群健康損害的問題等等。通過主動探究自己感興趣的實驗課題,學生的實踐動手能力得到提高,科研思維和創新意識得到培養,并且也加深了學生對預防醫學專業后續發展以及今后從事工作的了解。
4.3提高用人單位對學生的滿意度預防醫學專業實驗教學體系的建設與應用能夠提高學生的整體素質。由于在校期間學生就通過預防醫學專業實驗教學體系掌握了大量的實踐知識,理化檢測、生物分析等操作技能,及毒理學評價方法,故在進入工作崗位后能夠很快適應本專業相關工作的要求,具有雙向性的理論與實踐能力,能夠為用人單位所滿意。
5結語
預防醫學專業實驗教學是以教師為指導,學生為主體的實驗教學模式。通過預防醫學專業實驗教學活動的開展,能夠幫助學生獲得本專業相關實驗操作技能,提高綜合素質水平。在預防醫學改革深入發展的背景下,對預防醫學專業實驗教學體系的改革與優化迫在眉睫。本文重點圍繞預防醫學專業實驗教學體系的建設與應用問題展開探討,望能夠通過對實驗教學體系的改進、優化,以促進本專業實驗教學質量的全面提升。
參考文獻
[1]陳國元,楊克敵,劉烈剛,等.預防醫學實驗教學注重學生個性發展教學法的探索與實踐[J].醫學與社會,2008,21(7):54-55,60.
[2]盧曉翠,楚心唯,萬為人,等.現場實驗教學模式在預防醫學實驗教學中的探索和實踐[J].現代預防醫學,2015,42(14):2682-2684.
[3]陳國元,楊克敵,運絡珈,等.預防醫學實驗教學示范中心的建設與探索[J].實驗技術與管理,2010,27(8):5-8.
[4]于莎莉,鞠少卿,仲齊慶,等.預防醫學實驗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及改革策略[J].交通醫學,2015,29(3):315-316.
[5]何艷,張永紅,芮秀文,等.加強預防醫學實驗教學示范中心建設推進創新人才教育的探索與實踐[J].教育教學論壇,2015(26):105-106.
[6]魯彥,祝麗玲,杜寧,等.兩種教學方法相結合在預防醫學實驗教學中的應用[J].中華醫學教育雜志,2011,31(4):569-571.
[7]韓琴,冷言冰,賈皓,等.3R原則與虛擬實驗室在預防醫學實驗教學中的應用[J].實驗技術與管理,2013,30(8):152-154.
作者:王良君 馬洪林 單位:遼寧醫學院公共衛生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