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動物醫學生源獸醫內科學差異化教學實踐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針對動物醫學普招本科和專升本兩類生源學生專業背景的多樣性、專業基礎的差異性、學制不同性等問題,對獸醫內科學課程的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采用差異化教學設計和教學實施,探索了針對不同生源學生獸醫內科學課程開展有效教學的方法和路徑,對其他課程有一定借鑒意義。
關鍵詞:動物醫學專業;本科普招生;專升本學生;獸醫內科學;教學設計與實踐
獸醫內科學是本科動物醫學專業的必修核心課,該課程在培養理論基礎扎實、實踐技能過硬的高素質應用型獸醫人才中起著重要作用。我校現招收有4年制普招和2年制專升本兩類生源的動物醫學專業本科學生,按照我校該專業的人才培養計劃,獸醫內科學作為后期專業課,普招生安排在第三學年的下半年(第6學期)開設,專升本學生安排在第一學年的下半年(第2學期)開設。由于兩類生源學生的專業學習經歷不同,尤其是專升本學生,他們來自全省高職高專畜牧獸醫大專類的若干個專業,學生專業背景比較復雜。因此,如果對兩類不同生源的學生采用同樣的教學設計和同樣的教學方法,必然會導致以下幾方面的問題:一是教師不好把握教學內容的選取和實踐教學項目的設計;二是教師不好掌握考核評價的尺度,這樣一來,必然會導致第三方面問題的出現,即如何將兩類不同生源學生的職業能力培養到基本趨同的程度,這是任課老師不得不深入思考的問題。自我校招收專升本學生以來,獸醫內科學課程組教師多次深入班級調研學情,深入研討教學內容設計,篩選實踐教學項目,在2017級、2018級專升本班和2015級、2016級普招生中進行了針對不同生源的獸醫內科學差異化教學,經過兩年的教學實踐,收到了良好的教學效果,些許體會,與大家分享,以期為有同樣生源狀況的兄弟院校提供點滴借鑒。
一、學情分析
我校動物醫學普招生是按照教育部動物醫學專業的教學質量標準進行系統培養的,專業知識學習和實踐技能訓練前后互相銜接,而專升本學生前期已接受過三年專科階段的畜牧獸知識學習和實踐技能訓練前后互相銜接,而專升本學生前期已接受過三年專科階段的畜牧獸醫類專業知識的學習,升本之后主要學習獸醫內科學、獸醫產科學、獸醫外科學及獸醫傳染病、寄生蟲病等動物醫學專業后期核心課程。但是,由于我省各地高職高專院校的人才培養方案、專業名稱、課程體系設置等存在較大差異,因此,專升本學生雖然都來自畜牧獸醫大類,但專業類別很多,不同專業之間所學知識差異很大。2017級、2018級專升本學生的專科專業背景見下表1、表2。由表1、表2可以看出,2017級和2018級我校兩年招收的動物醫學專升本學生專業階段學習專業排在前三位的是畜牧獸醫、寵物醫學和獸醫專業,飼料與動物營養、寵物養護與疫病防治、動物防疫與檢疫及養禽與禽病防治專業也較多生源,但水產養殖、特種動物養殖及畜牧三個專業的學生較少。基于對生源的詳細調研,我們分別從人才培養方案設計、理論教學內容選取和實踐教學項目規劃上,對兩類生源實施差異化教學,以期保障兩類學生對獸醫內科學課程的學習質量。
二、課程教學計劃的差異化設置
首先我們在獸醫內科學的課程教學安排上,兩類生源實施了差異化設置,在理論教學時數和實驗教學時數相同的情況下,對專升本學生設置了半周的課程實踐教學周,目的是彌補專升本學生由于專科專業不同而存在的獸醫臨床實踐基本技能教學缺項、學生臨床實踐技能水平參差不齊、實踐操作技術要求不統一等問題。見表3。
三、理論教學內容的差異化
選取我校動物醫學專業的人才培養目標定位是培養技術技能型應用型創新人才,服務現代養殖業發展。由于獸醫內科學課程的學時有限,因此,在理論教學內容的選取上,課程組教師依據行業和職業崗位的知識和能力要求,本著理論“夠用為度”的原則,重點選取了獸醫臨床上的常見病、多發病和群發病等內容,為學生畢業之后開展獸醫診療工作打好扎實的理論基礎。在理論教學時數相同、教學內容選取基本一樣的情況下,由于兩類生源的專業基礎知識差異比較大,要達到學生學習效果的基本趨同,精心組織教學實施格外重要。為此,課程組教師經過認真研討,實施了“基本教學與拓展教學并重,線上教學與線下教學同步”的教學方法。基本教學是指授課計劃學時內的教學,拓展教學是指教師收集整理大量學習資料(病例、視頻、參考書、學習網站等),建設多樣化的課程學習資源包,供學生課外選擇性學習,尤其對專升本學生格外強調和引導課外學習,以彌補各自的知識欠缺。同時,充分利用獸醫內科學省級精品在線開放課程平臺,開展網絡學課程學習,兩類生源學生在學習遇到中的問題和困難,可以隨時在課程平臺手機app上與老師進行討論互動、提問學習,老師及時回復學生的問題,指導幫助學生學習,這樣既做到了在有限的課內學時完成授課計劃教學內容,又做到了兼顧兩類生源的學習知識補充,使兩類生源學生從一開始的專業知識有較大差異,通過教師和學生兩方面的努力,漸漸補短趕齊,基本趨同,從而保證了課程學習質量。
四、實踐教學項目的差異化實施
動物醫學普招生前期經過專業課程的一系列實踐技能訓練,學生已具備了較好的專業基礎實踐能力,但專升本學生,由于來自不同的專業,尤其是水產養殖專業、特種動物養殖專業和養禽與禽病防治專業等,此類專業的服務面向比較專一,與動物醫學專業教學標準所要求的實踐技能有較大的差距。同時,由于不同學校的教學存在差異,即便是來自于同一個專業,但來自不同學校的學生所掌握的專業實踐技能也參差不齊,為此,在對專升本學生的實踐教學做了專項安排。在教學計劃中,專升本學生比普招生增加了半周的獸醫內科學課程實踐周,這一安排的目的是針對專升本學生設置的強化訓練項目。為此,課程組教師經過認真研討,在半周的實踐周內重點安排了獸醫臨床基本實踐技能訓練項目,如獸醫診斷基本技能綜合訓練、治療技術綜合訓練、護理技術綜合訓練等項目。通過這些專項的綜合訓練,極大提高了專升本學生的實踐操作技能,也基本達到了與普招生的實踐技能同步,為獸醫內科學的課程實驗教學打下了良好基礎。獸醫內科學的課程實驗教學項目是依據現代養殖行業發展、現代動物醫學診療現狀、獸醫臨床崗位技能需求而設計的,總共設計了8個實踐教學項目,基本涵蓋了獸醫內科學各章的學習內容。為了讓兩類生源學生都能很好地進行實踐教學項目訓練,課程組制定了各個實驗項目所需的儀器設備、用品材料的準備清單,每個實驗均讓學生分組參與實驗準備、實驗結果討論、實驗報告互評等。另外,為了促進專升本學生的專業實踐,我們還采取讓學生做實驗助理、科研助理、參與教師科研團隊等方式,盡量給學生創造專業實踐機會,提高實踐技能。
五、學習效果評價
針對不同生源,獸醫內科學我們實施了差異教學,但按照國家教育部關于動物醫學專業的教學標準,其中沒有關于專升本生源的教學標準,因此,對專升本學生我校采取的是與普招生同樣的教學質量評價標準,也就是說,我們采取期末試卷相同、實踐考核方式相同的方法,對學生的學習成效進行評價。通過對兩屆學生理論考試成績、實踐技能考核成績的綜合分析,結果顯示是兩類生源學生的學習成績差別不明顯,實現了預期的教學改革目標。
(一)理論學習成績本課程理論考試是按百分制。2017級、2018級動物醫學專升本班和2015級、2016級普招本科班學生的考核成績綜合對比分析無明顯差距。見表4。
(二)實踐技能成績本課程實踐技能考核采取5級制,即優、良、中、及格、不及格。2017級、2018級專升本班和2015級、2016級普招本科班學生的考核成績綜合對比分析無明顯差距。見表5。
(三)學生考研率兩屆學生中,在已畢業的41名2017級專升本學生中,有9人考上碩士研究生,考研錄取率為21.95%,146名2015級普招生中有57人考上碩士研究生,考研錄取率為39.04%,普招生的考研率比專升本學生高出17個百分點,差距較為明顯。分析原因主要有:一是專升本學生的英語基礎相對簿弱,影響考研總成績;二是專升本學生專科學習階段專業多樣,有些專業的專業基礎課與動物醫學的專業基礎課差別較大,所以,雖然在升本之后我們加強了后期專業核心課的教學,但由于前期專業課基礎的學習掌握程度參差不齊,一定程度影響學生的考研成績和錄取率。
六、結束語
專升本學生是很多高校都在招收的一類學生,雖然全國各地招收專升本學生的學校不同、專業不同,但在每個專業、每個課程的教學中所面臨的問題應該是大同小異的。在兩類生源并存的情況下,專業基礎不統一的現實擺在我們面前:在執行同樣的專業培養標準時,如果按照普招生制定教學方案,勢必不能完全適用于專升本學生,但如果按專升本學生制定教學方案,也不能適用于普招生,因此,如何對相同專業不同生源學生開展課程教學改革,確實值得大家深入思考。獸醫內科學課程組從打造金課出發,通過優化教學設計、改進教學方法、創新教學手段等,取得了初步成效。但兩類生源在考研錄取率上存在較明顯的差異,學生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的培養也是課程教學改革的重要內容,這是我們課程組今后教學中需要繼續探索研究的問題。
參考文獻:
[1]劉丹,張華,況玲,等.獸醫內科學課程教學改革探討[J].現代農業科技,2015(24):274-275.
[2]陳星星,張敏,陳燕玲,等.地方本科院校《獸醫內科學》課程教學改革探討[J].長江大學學報(自然版),2015(22):90-92.
[3]楊威,徐闖,張洪友,等.獸醫內科學的本科教學改革探究[J].畜牧與飼料科學,2016(03):71-72.
[4]任志華,龔杰,鄧俊良,等.案例式教學法在獸醫內科學教學中的應用[J].高教學刊,2016(1):235-238.
[5]劉博,賀鵬飛,王宇,等.《獸醫內科學》課程教學改革與臨床實踐探討[J].畜牧與飼料科學,2015,38(5):90-91.
[6]謝茂森,張家錄,文武.基于網絡學習空間的混合式教學模式下學生學習效果評價研究[J].四川民族學院學報,2015(10):101-108.
[7]吳曉雪,何東鋼,李響,何南.“互聯網+實驗教學”的線上線下混合教學模式研究[J].高教學刊,2018(09):115-117.
作者:石冬梅 靳雙星 向瑞平 任曉麗 單位:河南牧業經濟學院